解讀 西遊記中八十一難的寓意與想像

小特聊神話 發佈 2020-02-07T10:33:15+00:00

他在回國前寫給皇帝的《還至於闐國進表》里這樣寫道,「流沙之浩浩,陟雪嶺之巍巍,鐵門巉嶮之塗,熱海波濤之路」,自然條件非常惡劣,但接著便是,「憑恃天威,所至無鯁,仍蒙厚禮,身不苦辛」。


這個數字有特定的意義


《西遊記》是以唐代高僧玄奘西行取經的真實經歷為素材而創作的,經過了很長時間的演變。


歷史上的玄奘取經經歷了很多艱險磨難。不過,在玄奘本人的記述中,我們看不到太多這方面的具體記述。他在回國前寫給皇帝的《還至於闐國進表》里這樣寫道,「流沙之浩浩,陟雪嶺之巍巍,鐵門巉嶮之塗,熱海波濤之路」,自然條件非常惡劣,但接著便是,「憑恃天威,所至無鯁,仍蒙厚禮,身不苦辛」。


宋代有一部《大唐三藏取經詩話》,它的篇幅不是很長,與後來的《西遊記》不能相提並論,但已基本呈現出玄奘西行取經故事的面貌。它講到唐僧西行路上可謂「千死萬死」,非常艱辛,因此有一個猴行者主動提出來幫助他取經。並提到一路上「多有禍難之處」,但還沒有磨難的具體數字。


元末明初的時候,這一題材又有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一部《西遊記平話》。這部小說未被完整地保存下來,但一些文獻里記錄了它的情節梗概與片斷,使我們今天可以大致想像它的規模和敘事特點。據朝鮮古代漢語教科書《朴通事諺解》記載,取經人遭遇過黃風怪、蜘蛛精、紅孩兒怪等妖魔,經過了棘鉤洞、火焰山、女人國等險山惡水,而孫悟空「救師脫難」。其中提到「怪害患苦,不知其幾」,表明在《西遊記平話》時代,「九九八十一難」還未完全成形。


那麼,《西遊記》中為什麼是「八十一難」?「八十一」這個數字,在中國文化當中有其特定的意義。它是古代陽數之極「九」的九次重複,象徵終極圓滿、事物發展至於完備的狀態。這一數字在古代官制、天文、律數、宗教、醫學等各種文獻中均有提及。


不過,「八十一難」的設定在《西遊記》中並不很嚴格。比如,最後一難就有「湊數」之嫌,觀音菩薩看玄奘所經歷的災難簿,數下來只有八十個,還少一個,就安排了老黿沉水作為一難以補足「八十一」的數字缺憾。還有,「八十一難」只有四十一個故事,有些「難」並不是唐僧本人直接遭遇……總之,「八十一難」的設定,主要是為了突出「八十一」這個極致完備的數字,也是小說行進結構上的需求,而從小說的敘述來講並不是非常精準的安排。



其他小說所沒有的奇特現象


從最基本的角度來看,「八十一難」的寓意顯示了這樣一個過程:取經是一個理想、一種追求,理想、追求要取得成功,一定不會那麼簡單,一定會有很多困難需要克服。災難是不可避免的,甚至是必須的。在這一觀念的基礎上,《西遊記》作者通過對「難」的分類、展開,強化歷難克險,不斷接近終極指向。總之,只有經過千辛萬苦,克服重重困難,才能贏得完美的結局,這就是「八十一難」基本的寓意。


《西遊記》是一部以佛教人物的傳奇經歷為題材的小說,但在演變過程中,又被賦予了強烈的道教思想。同時,世俗化的描寫必然融入了鮮明的儒家文化意識。所以,在中國古代小說的詮釋過程當中,《西遊記》有一個其他小說所沒有的奇特現象,就是儒釋道三教競相解說《西遊記》,將其視作演繹各自思想的一部小說。


《西遊記》里「八十一難」的具體呈現方式,就是一個個降妖伏魔的故事。雖然《西遊記》里描寫的很多妖怪、精怪、鬼魂是中國古已有之的想像,但是「魔」這個說法則是來自印度。


「魔」的梵文本義是「擾亂」、「障礙」等。從佛教的角度看,指一切煩惱、疑惑、迷戀等妨礙修行的心理活動,「降魔」就是這種內心鬥爭的具象化。《西遊記》中描寫唐僧收服孫悟空,就是所謂「心猿歸正,六賊無蹤」。取經的首要努力,就是要讓自己的內心世界排除干擾。一路上的降妖伏魔,都可理解為取經者所面臨的內心困擾,以及戰勝這種困擾的艱辛過程。


很重要的一點是,「八十一難」的寓意與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也是契合的。這一點前人也有所指出,清代張書紳在《新說西遊記》總批中,引述了我們很熟悉的《孟子》里的一段話,「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說明只有歷經磨難,「方才作得將相,方才建得功業,方才成得大聖大賢」的道理。張書紳認為,孟子是「正面寫而明言之」,而《西遊記》中「三藏之千魔百怪,備極苦處,歷盡艱難,方才到得西天,取得真經,成得正果,是對面寫而隱喻之」。無論正寫還是隱喻,中國文化中艱難困苦、玉汝於成的觀念,與「八十一難」的寓意是相符合的。



在發展中逐漸世俗化


《西遊記》的題材雖然是宗教性的,但在發展過程中逐漸世俗化了。由宗教神話轉變為一種更為成熟的藝術思維與表現方式,因而,「八十一難」的設計與描寫,也具有了不同程度的自然、社會、人生屬性,並給讀者特殊的審美感受。


書中描寫自然災害的筆墨不少,主要表現為阻礙取經團隊前進的險惡自然環境,如出城逢虎、流沙難渡、黃風怪阻、路逢大水、路阻火焰山、荊棘嶺、稀柿衕穢阻等故事。


胡適在討論「八十一難」形成原因的時候曾這樣說:「沙漠上光線曲折所成的幻影漸漸的成了真妖怪了,沙漠的風沙漸漸的成了黃風大王的怪風和羅剎女的鐵扇風了,沙漠裡四日五夜的枯燋漸漸的成了周圍八百里的火焰山了……」這是為《西遊記》的藝術想像尋找現實的基礎。儘管小說中的藝術想像不一定能一一對應到現實的自然環境,但在很多妖魔為害的描寫確實和自然災害有關。比如,黃風怪最大的本事就是掀起狂風,對其興起的妖風,《西遊記》裡面有不少形象的描寫,如「冷冷颼颼天地變,無影無形黃沙旋。穿林折嶺倒松梅,播土揚塵崩嶺坫。黃河浪潑徹底渾,湘江水涌翻波轉……」我們把對沙塵暴的體驗擴大10倍20倍,大概就可以想像出那種情形了。



現實社會各種勢力的幻化


書中所提及的社會災難,是作者從歷史與現實中提煉的具有普遍性的社會矛盾。而取經團隊主動為人間解除災難,體現了對和平安寧社會的理想和「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行俠仗義精神。在寶象國、烏雞國、車遲國、朱紫國、獅駝國、比丘國、鳳仙郡等處,不同於山林野外,作者的描寫與現實社會有著直接的對應關係。


《西遊記》中稱王稱霸、殘民虐民的妖魔,也是現實社會各種黑暗勢力的幻化。作者在介紹妖魔侵占各處時,就曾用狼精靈、虎都管、彪總兵等揭示「先年原是天朝國,如今翻作虎狼城」的景象。讀者由此聯想到那個時代橫行霸道的宦官權臣、藩王勳爵、地方豪紳令人髮指的罪惡,是完全合乎邏輯的。


我們做一個簡單的對比,大約也是明後期出現的小說《醒世姻緣傳》里第24回,形容當時社會黑暗勢力當道的情形時這樣描寫:「若是地方中遇著一個魔君持世,便有那些魔神魔鬼、魔風魔雨、魔日月、魔星辰、魔雷魔露、魔雪魔霜、魔雹魔電;旋又生出一班魔外郎、魔書辦、魔皂隸、魔快手……儘是一夥魔頭助虐。這幾個軟弱黎民個個都是這伙魔人的唐僧、豬八戒、悟凈、孫行者,鎮日的要蒸吃煮吃。」這一描寫,與《西遊記》中形容妖魔當道的「攢攢簇簇妖魔怪,四門都是狼精靈。斑斕老虎為都管,白面雄彪作總兵」有異曲同工之妙。


《西遊記》還描寫了妖怪所具有的社會屬性,比如,妖怪們結成了非常廣泛的人脈網絡。第37回寫妖怪神通廣大,「都城隍常與他會酒,海龍王盡與他有親;東嶽天齊是他的好朋友,十代閻羅是他的異兄弟」,這種句式我們在《金瓶梅》這樣的寫實小說中也可以看到:「東京蔡太師是他干爺,朱太尉是他衛主,翟管家是他親家,巡撫巡按都與他相交,知府知縣是不消說。」妖魔的人脈,正是現實社會黑暗勢力關係網的翻版。



對民族素質的反省


漫長的取經之路,面對種種考驗,團隊內部的和諧是必不可少的。「八十一難」中,有些就是因災難導致了團隊的摩擦甚至尖銳衝突,原因往往與團隊成員對災難的反應不協調以及唐僧人妖不分、八戒挑撥進讒等有關。「貶退心猿」、「真假獼猴」及「小雷音寺」等都屬於此類,《西遊記》由此說明,取經的成功不僅需要堅定的意志、頑強的拼搏,也需要同心協力、互相幫助。


宗教的意義與自然、社會、人生的屬性相互兼容,使「八十一難」的內涵更為豐富,闡釋的角度也可以更為靈活。張書紳評點《西遊記》的時候,提過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他說《西遊記》的妙處,「不是於題中寫出一部世事,正是於世事中寫出一篇文章。兩意並行,寫來各其妙」。說明《西遊記》描寫的故事內涵不是單一的,而是通過降妖伏魔寫出了某一種世事,又通過這個世事傳達出某種思想,它們融匯在一起,兩意並行,或者不止兩意,有時還可能是多重寓意的結合。


我想補充說明的一點是,雖然「八十一難」是有它寓意的,但是《西遊記》歸根到底是一部小說,有小說的娛樂性。因此,《朴通事諺解》記載當時有人要讀《西遊記》,理由是「《西遊記》熱鬧,悶時節好看」。魯迅在評價《西遊記》時候也說,「《西遊記》叫人看了……但覺好玩,所謂忘懷得失,獨存賞鑒」。所謂「忘懷得失,獨存賞鑒」,就是看《西遊記》里的降妖伏魔,與看《三國演義》《水滸傳》中那些是非判然、道德鮮明的矛盾衝突是不一樣的,讀者可以以一種更為超越的態度欣賞那如火如荼的過程。


從根本上來說,《西遊記》是以幻想的形式,描繪了一個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在歷險克難的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中所顯示出的精神風貌。唐僧師徒,出生入死,降妖伏魔,在這一精神的試煉中表現出不同的品格。孫悟空的機智勇敢、詼諧幽默,代表了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唐僧的堅定虔誠、軟弱無能,體現了舊時代知識分子志行修謹,面對瞬息萬變的現實卻缺乏應對能力;豬八戒的貪圖安逸、眼光如豆,又反映出傳統農民的保守心理;沙和尚的勤懇依順,則折射我國民眾樸實善良的品性。所以,這部小說表現了作者對民族素質的深刻反省、希望人的精神境界臻於完美的高度熱忱。


最後,我想引述張書紳在《新說西遊記》中的一段精彩評論,「人生斯世,各有正業,是即各有所取之經,各有一條西天之路」。《西遊記》對「八十一難」的構想,可以讓不同的讀者都受到啟發。每個人的職業各不相同,但只要有追求,有理想,就必然要走上實現這一追求和理想的道路,一定要克服種種困難,戰勝誘惑,戰勝動搖,最終實現自己的目標。在此意義上來說,《西遊記》關於「八十一難」的寓意和想像,可以成為我們實現自己理想的一個精神參照。


◎本文原載於《解放日報》(作者劉勇強,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圖源網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