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語在於伙食 | 在法國講不對麵包名字竟可能被槍殺的......

大臉法語talentfrance 發佈 2020-01-07T10:52:27+00:00

去年11月在土魯斯市中心,聖塞爾寧大教堂附近一家麵包店,一位年輕的巴黎遊客Benjamin Malot 被店主殺害,警察證實他身體中了46發子彈。

去年11月在土魯斯市中心,聖塞爾寧大教堂附近一家麵包店,一位年輕的巴黎遊客Benjamin Malot 被店主殺害,警察證實他身體中了46發子彈。


而惹怒店主的起因不過是遊客說錯了巧克力麵包的名字:Benjamin要了一份北歐三明治(sandwich nordique),還點了一份巧克力麵包。

問題就在於,當時他用的是:pain au chocolat 這個詞,而在土魯斯和這個地區的居民稱這個叫做:chocolatine!土魯斯被他們自豪地稱為「巧克力麵包之都」,這裡還是舉辦首屆巧克力麵包大賽的地方。


想要去到另一個國度,不想冒犯到他人,自然要懂得他們的生活習俗。無論是言語還是動作,都要提前學習起來!

比如麵包對於法國的重要性,類似於饅頭、米飯對於我們,都是一種生活必需品。法國人對麵包是有執念的,麵包不僅是他們的主要糧食,更有歷史文化在的。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麵包」的法語小知識!


法國和麵包的前世今生

麵包的發展歷程

西元前10000年:開始小麥原種的栽植

西元前5000年:小麥傳入古埃及而有了長足的進化,開始了發酵麵包的文化

西元前3600年:歐洲出現了發酵麵包

794年:小麥種類規格、麵包最高限額、麵包的製作、販售規格由國王制定

1200年左右:麵包師開始取得麵包烤窯的許可

13~16世紀:農民製作的麵包開始在都市販售


麵包的重量

1419年,在巴黎開始了以里弗爾(500克)為單位的販售麵包,當時賣的是2里弗爾也就是1公斤烘烤完成的麵包,當時麵包的重量直接作為麵包的名字使用。

巴黎的富裕階層最喜歡的是1里弗爾長笛形狀的麵包,1810年的美食指南就有提及「雖然只要有這種麵包就是美味的早餐了,但卻不得不趕早起床才能買到」。


1921年,麵包公定價格表中的日常麵包,可以發現4里弗爾的麵包消失了,取而代之成為主力的是2里弗爾的麵包。接著在花式麵包中,出現了300公克的長棍麵包,而相較於更細的細繩麵包也被記載是「100公克的長棍麵包」。


麵包的法令

法國人愛麵包,甚至推出了法令來保護它!1993年9月13號,法國推出麵包法令:其中規範關於「法國傳統麵包 pains de tradition français」、「發酵麵包 pain au levain」的定義。「麵包法令 Le Décret Pain」 指出:傳統法棍只能用小麥麵粉、水、鹽和天然酵母四種材料製作,並且不能被冷凍處理或者放添加劑。原文要點記述如下:





法棍 —— 法國標誌之一

法棍(Baguette)成為了法國文化、法式生活的象徵。這款在19世紀前貴族才吃得起的麵包,現成為了法國人餐桌上的常客,如今有85%的法國人都離不開它。

法國對一這「國寶」級的食物有著嚴格的標準:最低售價、直徑、法棍的切口數量、外形等。比如傳統法棍的製作原料也只能夠使用水、鹽、酵母和麵粉這四種食材。

傳統法棍的製作



其他法棍

在法棍的原料基礎上,加一些豆粉、麥芽粉和少量添加劑,就會做出口感獨特、符合各種口味的法棍了。


除了法棍大類,法國還流行著很多麵包種類:Pain de seigle黑麥麵包、Pain complet全麥麵包、Pain de mie白吐司、Baguette aux céréales et aux graines穀物麵包、Pain de campagne鄉村麵包等等。


法國各個地區的麵包製作工藝不盡相同,在傳統法棍的工藝上,加以改變、優化,形成了現如今的麵包王國。


法語和麵包的愛恨情仇

Pain tant qu'il dure, mais vin à mesure

酒要適量,麵包可以多多益善。

bon comme le pain

好得跟麵包似的,形容人心善

À pain dur, dent aiguë

什麼牙吃什麼麵包,形容因地制宜

se vendre comme des petits pains

像麵包一樣暢銷,形容某樣東西非常受歡迎

avoir mangé plus d'un pain

吃過不止一種麵包:形容人閱歷豐富

gagner son pain

掙麵包,形容養家餬口、掙錢

tremper son pain de larmes

淚濕麵包,形容特別悲傷


大臉法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