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木偶的人:在時代的滾滾洪流里,堅守傳統的韻味

第二自然 發佈 2020-02-29T19:56:40+00:00

檯布一支,音樂響起老師傅躲在台下熟練地操縱台上的木偶便立刻「活」了起來它們張嘴說話,能跑能跳變成戲劇里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舊時候的表演師傅大都身懷絕技不僅會操控木偶,還會製作木偶。可惜隨著時代的變化木偶戲正面臨著失傳的命運現在除了台灣和福建在其他地方已經很難見到木偶戲表演了傳統木

你看過木偶戲嗎?



木偶戲,又稱傀儡戲

是我國優秀的民間傳統文化

更是戲劇藝術的瑰寶。

檯布一支,音樂響起

老師傅躲在台下熟練地操縱

台上的木偶便立刻「活」了起來

它們張嘴說話,能跑能跳

變成戲劇里那一個個鮮活的人物…



舊時候的表演師傅大都身懷絕技

不僅會操控木偶,

還會製作木偶。

可惜隨著時代的變化

木偶戲正面臨著失傳的命運

現在除了台灣和福建

在其他地方已經很難見到木偶戲表演了

傳統木偶製作工藝更是岌岌可危。

幸好,仍有人不忘初心

在時代的滾滾洪流中

堅守著那一份傳統的韻味…

木偶製作大師傅明築

他沒有很多故事,

但有很多堅持。



自高中畢業進入劇團學習

到成為現在業內聞名的大師

傅明築已與木偶雕刻

相伴了三十幾個春秋。

在他的家中,

擺放著各式各樣的木偶

無論是粗胚,還是成品

皆眉目傳神,栩栩如生

充斥著滿滿的傳統韻味。



一眼分明的角色

入木三分的形象

華美考究的服飾

傅明築一筆一刻

將中華民族的古典韻味灌注其中。

然而看花容易繡花難

光是雕刻一個小小的木偶頭

都絕非易事。



我國的傳統木偶主要分為四大類:

枕頭木偶、提線木偶、

鐵肢木偶、布袋木偶

其中,光提線木偶的頭像就有72種

而布袋木偶更是高達上百種

每一個形象,雕刻師都得牢記於心

並且,這僅僅只是第一步。



起手雕刻,

才是最關鍵的階段

因為木偶頭無法修復

所以雕刻師必須步步謹慎

每一個步驟都不能出錯

否則便功虧一簣,

得全部重新來過。



我國的傳統戲劇人物形象重寫意

強調通過化妝造型表明人物性格

因此雕刻師須得在

三庭五眼、四高三低的基礎上

進行一定的誇張處理

多一分過火,少一分則無神。



同時木偶大小有限,

觀眾距舞台也有一定距離

因此傅明築將線條的粗細

精確到微毫米來計算

並將木偶臉部標示特別體現出來

再經過上萬刀的雕刻

才能做出來一隻

「神到」、「意到」的木偶頭。



有了神形兼備的外表後

還得給木偶頭做上靈活的機關

這樣它們才能真正

從表演師傅的手中「活」過來。

比如,要想讓木偶的眼睛動起來

就得先將木偶頭部掏空

再將眼睛固定在特定的挖空位置;

牙齒得一點一點細心打磨

使其上下吻合,

才能讓木偶流暢「講話」。



常年的雕刻工作,

使傅明築的雙手遍布老繭

他手上的青筋也曾被割傷過好多次

最嚴重的那次血噴涌如注

把他自己都嚇壞了。


同時,做木偶還是件枯燥的事

得「沉的下心」「坐的住」的人才能幹

因此儘管傅明築收過不少徒弟

但堅持下去的人寥寥無幾。



可傳統技藝總得有人傳承

既然「別人」不願意,

那麼就從家人先做起。

在傅明築的影響下

妻子、兒女也加入了製作木偶的行列

家中的各個房間變成了製作工坊

傅明築主負責木偶頭的雕刻工作

剩下的打磨、上漆、打蠟等

20多道工序

則由家人們井然有序的完成。

特別讓傅明築欣慰的是

子女們都對製作木偶頗感興趣

女兒畫木偶頭的本事

更是發展到了泉州數一數二的水平。



周圍的老手藝人都已退隱江湖

年輕人對木偶戲也越來越陌生

支撐傅明築及其家人繼續堅持下去的

除了自身的熱愛

還有實實在在的、

能夠維持家庭花銷的

來自台灣的大量訂單。



別看大陸的網站

關於傅明築的消息少之又少

但在木偶戲被傳承的較好的對岸

「傅明築」這三個字可是黃金招牌。


1986年,

泉州舉行了首屆國際木偶藝術節

當時學藝僅幾年的傅明築將自己的作品

寄在朋友的店鋪里代售

當即被台灣的一位大師

一眼相中,全部買下

自那時起,傅明築便開始了

與台灣木偶界的合作

至現在,傅家出品的木偶

已經成為了台灣許多劇團的「御用」道具

更是專業博物館的收藏對象。



儘管台灣木偶戲文化相對較好的傳承

以及業內專業人士的認可

給了傅明築及其家人堅持的動力

但放眼全國

木偶戲文化的整體沒落是不可否認的。

在市場沒有正常穩定需求的情況下

選擇吃飽飯

還是是餓著肚子傳承文化?

可能是每一個仍在堅持的人

都糾結的問題。


傅明築之子傅曉藝說:

「我們必須得擰成一條繩

才不會失去我們的文化遺產。」

但若出力的只有工匠

這根繩子擰的再緊,也終將鬆散。

在保護傳統文化及工藝的道路上

仍有著各式各樣的問題亟待解決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

可以不對不感興趣的領域有所付出

但千萬別讓那些

在老師傅的手裡「活」過來的「木偶」們

徹底死在後來者的漠不關心上。

圖片來源:網絡

版權歸作者所有

微信關注公眾號「第二自然」

登錄【第二自然】官網,關注設計師品牌與創業,瀏覽設計精品→http://www.d2ziran.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