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席捲教育學界全新教育理念稱,智商不是孩子成功的關鍵因素

家長必懂的核心教育 發佈 2020-02-10T02:43:29+00:00

美籍亞裔心理學家、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美國"天才獎"獲得者、華裔女科學家安吉拉·李曾發表過一篇名為"Self-disciplineoutdoesIQ in predict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adolescents"的研究成果,從2005年開始

美籍亞裔心理學家、賓夕法尼亞大學副教授,美國"天才獎"獲得者、華裔女科學家安吉拉·李曾發表過一篇名為"Self-disciplineoutdoes IQ in predict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of adolescents(自制力完勝智商,預示青少年未來學業表現)"的研究成果,

從2005年開始,安吉拉就一直在研究是什麼對成功起到關鍵的作用,她通過到一所公立學校任教,過對數以千計的高中生的調研,以及跟隨西點軍校、全國拼字比賽冠軍、國內一流大學等進行觀察和分析,得出一個意外的結論。

她發現:把優生和差生區別開來的標誌並不是智商。無論在何種情況下,與智力、學習成績相比,堅毅是最為可靠的預示成功的指標!

以成績為考核標準的技能培養 VS 沒有量化考察的性格素質培養

在兒童教育方面,不僅僅中國家長在焦慮,全球的家長都在焦慮,美國各大城市家長們也在為自己孩子的各種升學在奔波,這種瘋狂的狀況毫不亞於國內的狀況,從各種美國的電影和電視劇中其實我們就能看到。

而家長的這種焦慮,來自於社會對於人才的認定方式。社會普遍認為,高智商、高技能、高學歷的人群更容易獲得成功,而培養這些技能、學歷,需要的就是儘可能早的選擇一個好的學校,一直都在成績上跑贏其他的同齡人。

家長的這種思維方式是"線性"的,認為只要孩子幼兒園入學基礎好,小學就一定會好,而小學多做題成績好,那麼中學成績就必然好!

但事實上,人的一生並不是線性的,而且大自然從根本上來說也是非線性的,經濟學家、教育家、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等各個不同領域的專家都普遍認為,決定孩子成功的最重要因素,並不是我們給幼年的孩子灌輸的知識,而是我們幫助孩子培養的一系列重要性格特質,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

這裡所說的能夠用考試成績來評估的就是技能培養,而這些如毅力、自我控制、好奇心、責任心、勇氣以及自信心等重要性格特質就是素質培養。

技能培養可以簡單粗暴的劃歸到線性的思維中去,但是素質培養卻是非線性的。

父母應該做什麼?

雖然,越來越多的教育和家長意識到非線性的品質的重要性,但是,家長們卻對於如何來獲得"堅毅" 這個品質很是困惑。

家長們經常問的就是"我怎樣做才能培養孩子的毅力呢?" "該怎樣調動他們長期的積極性呢?"

有一種在培養孩子堅韌品質有效的方法,由全球含金量最高教育獎之一的"一丹獎"得主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卡羅爾·德韋克提出,叫"成長型思維模式"。

根據"成長型思維模式"的指導,想要培養孩子擁有成長型思維父母重點要改變的問題有兩點:

1. 改變表揚方式

2. 在過程中給孩子獎勵

這兩點的關鍵都在於,關注孩子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獎勵的承諾以及鼓勵如果集中在過程中,孩子也會更多關注努力、進步,而不是結果。這樣子能夠讓孩子形成工作是享受工作,生活時享受生活的思維方式,以至於做什麼都會感受快樂,因為很努力而取得很出色的結果。

在塑造孩子堅毅性格方面,安吉拉·李教授也給出了幾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1、讓孩子能夠接受,讓孩子面對挑戰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挑戰無處不在,面對挑戰,並且能夠接受相應的結果,是需要讓孩子學會的。

而固定思維,就是需要讓孩子以及家長首先需要面對的困難,當遇到困難的時候,人類基因決定了我們會首先想要逃避,對於家長和孩子,首先我們需要接納這樣的自己。

下一步觀察我們的固定型思維,想辦法去突破這個障礙。

比如,刻意的去確定一個需要長期去追求的事情,然後讓孩子堅持去努力,不關注結果如何,重點是長期去堅持,當到達一個臨界點的時候,就會真正愛上這件事。

2、不要輕易放棄,尤其是不要在糟糕時候結束

安吉拉·李·杜克沃斯家規之一:不要在感覺糟糕的時刻結束。

任何事情在發展過程中都會遇到無數的挫折,在遭遇挫折的時候,如果第一時間就放棄,就遵循了我們基因中的那種固定思維。

當遭遇糟糕的境遇時,家長需要適時地給予必要的推動,幫助孩子度過難關,鼓勵孩子堅持。

一次面對挫折的隨意放棄,也許伴隨著的是錯過一次成功後的掌聲。

3、要能夠有接納失敗的勇氣

極少有成功是發生於第一次的嘗試中。

通常,成功都是來自於相當漫長的努力,而挫折感、困惑、沮喪、無聊,這些都是一生歷程中必然的一部分。

要讓孩子明白,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並不意味著他們很笨。對於孩子而言,當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直接給予一個解決方案,不是明智的選擇。

讓他自己去尋找辦法解決,能夠鍛鍊孩子的信心以及忍耐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