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公主號」乘客的忐忑漂流:130人感染,只能隔空喊話

大連新聞網 發佈 2020-02-11T07:04:53+00:00

「寶貝,媽媽答應過你,帶你去東京吃拉麵、吃薯條。再忍耐一下,很快就過去了。」9日夜,記者與「鑽石公主號」遊輪上的香港乘客黃雅曦聯繫時,她正把6歲的兒子攬在懷裡安慰。

「寶貝,媽媽答應過你,帶你去東京吃拉麵、吃薯條。再忍耐一下,很快就過去了。」9日夜,記者與「鑽石公主號」遊輪上的香港乘客黃雅曦聯繫時,她正把6歲的兒子攬在懷裡安慰。

搭載了來自世界各地3000多名遊客的「鑽石公主號」豪華遊輪,正在汪洋大海中被隔離。新冠病毒引發的疫情,打斷了所有人的遊玩計劃。

家人們對著鏡頭擺造型。大家用樂觀的情緒等待著下船回家的那一刻。 黃雅曦供圖 攝

10日,是船方通知乘客「在房間隔離」的第六天。據日本媒體報導,從2月3日晚該船抵達橫濱接受檢疫以來,船內感染總數已達130例。

早上,一直表現很乖巧的兒子突然哭鬧起來,黃雅曦一陣手忙腳亂,心中不免忐忑。「剛剛工作人員送來了N95口罩。」她告訴記者。

黃雅曦的家人們在船上。 黃雅曦供圖 攝

43歲的黃雅曦介紹說,趁著春節假期,家裡一行七人在大年初一(1月25日)登船。原本預定的10天海上旅行,現在只能望洋興嘆。

船上3000多名乘客來自日本、美國、加拿大、英國、香港和台灣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日本、香港乘客較多。由於發現乘客中有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例,日本厚生勞動省要求,船上所有人員要接受至少14天的隔離。船停泊在日本橫濱之外檢疫,物資靠岸上供給

船上提供的餐飲。 黃雅曦供圖 攝

處事謹慎的黃雅曦出發前關注到香港出現確診病例的新聞,因此為家人準備了足夠的口罩、洗手液帶上船,以防不時之需。

不過,令人擔憂的事還是發生了。

2月1日,一名曾乘坐該船、於1月25日下船的香港籍乘客,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黃雅曦從網上看到了這則新聞,第一反應立刻回到房間拿口罩戴上,向船上工作人員求證。「當時同船乘客戴口罩的很少,很多人可能還未獲知這個消息。」

黃雅曦一家約定,每個成員都要戴口罩,到公共區域吃三餐時一定要避開就餐高峰。

船上提供的餐飲。 黃雅曦供圖 攝

據遊輪對外界的通報,自1日得知船客確診感染後,當天就採取了對尚未登船乘客、船員的限制檢測以及加強消毒等措施。

隨後的行程發生了變化。抵達日本沖繩時,有人想下船到沖繩市內吃晚餐,「日方很緊張地告知有關情況,要求全船乘客做入境體溫檢測」,黃雅曦說。隨後,「鑽石公主號」於3日晚提前抵達日本橫濱,日方登船檢測。

當晚,她的丈夫有傷風感冒症狀,之前去船上醫護中心看過醫生,日方在檢測後也到醫護中心拿了他的資料。

隔離在房間裡的娛樂活動。 黃雅曦供圖 攝

船上3000多人的測溫過程漫長,檢測工作通宵達旦。4日凌晨4點半,日方工作人員來到她的房間,用棉花棒在她們一家的口腔中輕輕刮擦取樣。「他們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全副武裝。」黃雅曦回憶。

4日早,船長廣播通報「發現10位乘客檢測結果呈陽性,所有人返回房間等安排」。5日早,船長又通知「所有人留在房間內不得出入」。

隔離在房間裡的娛樂活動。 黃雅曦供圖 攝

「聽到這個消息,我和家人非常震驚。」黃雅曦不禁為全家人的健康擔憂。「我們是幸運的」,到10日,他們全家人的身體狀況都還不錯。

黃雅曦告訴記者,船上信息渠道是暢通的,可以連WIFI獲知外界疫情新聞、和岸上朋友聯絡。船長也會每天播報最新情況,提醒大家戴口罩、勤洗手、莫串門。有專人提供心理疏導服務。

隨著船上確診病例的增加,防護措施不斷升級。除了定期消毒,餐廳吃自助餐改成定點送套餐到房間。工作人員會在送餐時送上口罩。有專人在客房走廊巡視,勸阻離開房間的行為。

工作人員給每個隔離房間的乘客送餐飲。 黃雅曦供圖 攝

黃雅曦一家七口人,分別住在甲板第11層的3個房間裡,都是不帶窗戶的,「沒有新鮮空氣,比較難受」。讓他們全家最開心的時刻,是走上甲板透氣的「放風」時間。

船方以層數來安排3000多名乘客輪流到甲板「散步」。「幸好我和家人住在同層,所以一起出去吹風見面時非常開心。但是我們不可以靠對方太近,所以『隔空喊話』時總是很大聲。」黃雅曦說。她還拍了所有家人對著鏡頭「群魔亂舞」的視頻。

船上定時消毒。 黃雅曦供圖 攝

船上伙食比較豐盛。她傳給記者的照片中,午餐供有麵包、曲奇、薯條、雞肉、西蘭花、胡蘿蔔、冰激凌、蘋果、橙子等。

黃雅曦說,剛開始被隔離時,她的媽媽和幾個家庭成員的情緒一度低落。這幾天,大家在各自的房間視頻聊天,彼此加油、打氣,也會看書、做運動、玩桌遊消磨時間,情緒慢慢平復下來。

船上的工作人員在忙碌。 黃雅曦供圖 攝

「通知說再過一周多就完成隔離了,希望我們都能儘快離船。」黃雅曦說。

她和家人同船上3000多名乘客一樣,懷著忐忑和希望的複雜心情,期盼著下船回家的那一刻早點到來。

來源:中國新聞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