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武」美國海軍實力的體現?被撞殘的戰艦,兩年大修後重返大海

石江月 發佈 2020-02-07T00:00:30+00:00

作者:石江月2017年6月,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菲茨傑拉德」號飛彈驅逐艦,與一艘商船發生了嚴重的碰撞事故,不僅造成了艦艇上7名船員死亡,而且還讓這艘價值18億美元的驅逐艦陷入癱瘓。

作者:石江月


2017年6月,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的「菲茨傑拉德」號(USS Fitzgerald)飛彈驅逐艦,與一艘商船發生了嚴重的碰撞事故,不僅造成了艦艇上7名船員死亡,而且還讓這艘價值18億美元的驅逐艦陷入癱瘓。

一度,人們認為,「菲茨傑拉德」號飛彈驅逐艦肯定就此報廢了。然而,2020年2月,這艘戰艦又重新出海執行訓練了。從面臨報廢,到再次出海,這背後有什麼秘密?

簡單說,在經過兩年多時間的深入維修,以及花費了大約5億美元維修資金,「菲茨傑拉德」號飛彈驅逐艦幾乎準備好重新加入太平洋艦隊。

目前已進入下水修復並接受測試的「菲茨傑拉德」號,是一艘「阿利·伯克」級飛彈驅逐艦,眼下正在墨西哥灣航行。在重新加入太平洋艦隊之前,美國海軍需要對其進行修理,以及對新設備進行測試。

這艘戰艦於當地時間2月5日早上6:30啟航。

兩年多前,那場碰撞事故對「菲茨傑拉德」號來說就是一場噩夢。

2017年6月17日凌晨,「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在日本海岸附近與貨櫃貨輪ACX Crystal號相撞。要知道,這艘貨輪的排水量和體積是「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的三倍,這次碰撞重創了這艘9000噸驅逐艦的船體和上層結構。

碰撞還給「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的艦體撞出了一個大洞,海水淹沒了這艘船的部分船艙,破壞了該船的SPY-1雷達系統。最悲慘的是,7名船員被困在甲板下的船艙里,最終被淹死。

這艘軍艦靠著剩下的一口氣,回到了它在日本橫須賀的母港,然後被運回到美國。「菲茨傑拉德」號被送回位於密西西比州的英格爾斯造船公司的帕斯卡古拉船廠,在那裡進入干船塢進行長期的修理過程。

隨後,「菲茨傑拉德」號進行了上部結構和船體的維修,以及「機械、電氣、通信和計算機的維修」。海軍主管部門稱,維修範圍包括「電子戰套件、雷達、配電盤、燃氣渦輪發電機和空調設備」。

維修團隊給出的意見是,巨大的碰撞造成的衝擊,以及海水倒灌可能對整艘戰艦造成了損害,不一定只是在那個撞擊部位上。「菲茨傑拉德」號的維修工作尤其艱辛,因為撞擊的力量使得這艘軍艦的上部構造彎曲,使得SPY-1D雷達的安裝和精細調整變得非常困難。

美軍發布的新聞稿說:「在修復海軍最強大的一艘戰艦並使其現代化方面,將近兩年的努力是值得的。」

「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在緬因州巴斯鐵廠建造,並於1995年服役。這艘500英尺長的軍艦裝備有一門5英寸火炮,90單元飛彈垂直發射系統,6枚324毫米反潛魚雷,以及兩套密集方陣近距離武器系統。「菲茨傑拉德」號共有300名船員。

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站說,海軍拿出5.23億美元預算修理這艘飛彈驅逐艦。這對一艘有25年服役時間的戰艦來說是一大筆錢,但美國海軍的決心也讓「菲茨傑拉德」號最終重返大海——畢竟,一艘新的「伯克」級驅逐艦價值大約18億美元。

美國海軍試圖讓「菲茨傑拉德」號前指揮官布賴斯·本森對這起事故負刑事責任。而且同年8月,「菲茨傑拉德」號的姊妹艦「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也在馬六甲海峽附近發生的撞船事故中受損。事故造成艦上10名水兵喪生。

據美國海軍的一份新聞稿稱,「約翰·麥凱恩」號驅逐艦在日本橫須賀港進行維修,相關工作已於2019年10月完成。

「菲茨傑拉德」號的指揮官斯科特·威爾伯(Scott Wilbur)在一份給媒體的聲明中說,「我們很高興能採取下一步行動,讓『菲茨傑拉德號回到屬於它的海域。」我的船員們期待著登上這艘船,繼續我們的訓練,以確保我們準備好返回艦隊。」

經過一段適應性訓練和人員培訓後,「菲茨傑拉德」號飛彈驅逐艦將回到服役狀態,並重新加入美國海軍。

根據美國海軍的新聞稿,在試航結束後,該艦將完成最後的工作,並將於今年春季重歸艦隊。

美軍太平洋艦隊水面艦隊司令理察·布朗中將(Richard Brown)2月6日在眾議院軍委會作證時說,過去兩年多來,海軍強化了人員培訓要求,提高了軍艦出海執行任務的核准機制,在加強戰備能力方面取得了進展,他對海軍避免未來類似事故感到樂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