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拉米斯海戰:第一次對世界產生重大影響的海戰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發佈 2020-01-04T01:20:58+00:00

在人類的主要古文明中古埃及文明、中東兩河流域文明、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本質上都是依託於大江大河衝擊平原發展起來的農耕文明,相比之下愛琴海地區孕育了人類最早的海洋商業文明——這是一個海闊天空無拘無束的自由世界,開放的視野令人心胸開闊。


在人類的主要古文明中古埃及文明、中東兩河流域文明、華夏文明、古印度文明本質上都是依託於大江大河衝擊平原發展起來的農耕文明,相比之下愛琴海地區孕育了人類最早的海洋商業文明——這是一個海闊天空無拘無束的自由世界,開放的視野令人心胸開闊。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是13種氣候類型中唯一一種雨熱不同期的氣候類型。遺憾的是上帝忘了賜予愛琴海世界的人一樣東西——肥沃的土地:這裡的土地大多是貧瘠的,尤其在沿海地帶鹽鹼化現象嚴重,可以說這裡的土地天然不適合糧食作物的生長,他們倒是可以種植葡萄和橄欖用於製作葡萄酒和橄欖油,然而這對直接改善他們的生計問題似乎並木有卵用。好在是上帝關上了一扇大門,卻又開啟了一扇窗:地中海及其附屬的愛琴海作為世上最大的內海,相對於真正的大洋而言可謂是風平浪靜,這使當地人能以海為路通過海洋貿易獲取他們生活所需的物資,於是這一地區率先構建起以貨幣文化為支撐的海洋商業文明體系。

最早居住在愛琴海地區的人被稱為愛琴人:大約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他們就已居住於此。愛琴人的文明最早誕生在克里特島:這是一個向地中海延伸的島嶼,以致於歷史上有一段時期人們不知道該將這個島劃入歐洲或是非洲。儘管今天這一隸屬於希臘的島嶼被視為歐洲的一部分不過在歷史上克里特島有一段時間曾被視為東方世界的一部分。克里特島上的文明被分為早王宮時代和後王宮時代兩個時期:早王宮時代相當於公元前2000~公元前1700年左右。這一時期島上開始興起奴隸制城邦並出現了文字,後來島上的圖形文字逐漸向象形文字過渡。儘管今天克里特島作為希臘的一部分屬於西方文明圈,使用的是西方人的拼音文字,然而當年的克里特島上使用的卻是和中國、古埃及、古印度一樣的象形文字。大約公元前1700年~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島進入後王宮時代,這一時期島上出現了一種被如今的考古學家稱為線形文字的拼音文字,此後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拼音文字全面取代了之前的象形文字。儘管現在我們已無法確切知道這種文字變化的原因,但這件事在人類歷史上的意義是極其重大的,因為恰恰因為這件事使東西方文明出現了分野:今天西方國家所使用的拼音文字如果一直往前追溯基本都可以追溯到當年克里特島上這種線形文字。

後王宮時代的克里特島新出現的事物並非只有拼音文字,與此同時島上的城邦比以前大大增加,以致於此時的克里特島有「百城」之稱。這裡的「百城」當然不是指島上恰好有一百個城邦,而是形容島上的城邦數量之多。「百城」之中實力最為強大的是米諾斯:當時的米諾斯城邦不僅稱霸於克里特島,還控制著愛琴海中的一些島嶼。米諾斯文明是一個典型的海洋商業文明:其貿易範圍囊括了從地中海一端到另一端的不同國家。處於陸地環抱中的地中海上的風暴不像遼闊的大西洋中的風暴那樣兇猛,克里特島的商人們可以在幾乎始終能看到陸地的情況下航行到地中海沿岸所有國家。克里特島上的山區長滿了森林,這為建造商船提供了充足的木材。米諾斯人駕駛著這些商船滿載著來自埃及的糧食、象牙、玻璃,來自敘利亞的馬和木材,來自愛琴群島的銀子、陶器、大理石,來自賽普勒斯的銅以及自己島上產的橄欖油和陶器往返於地中海。這種貿易影響了米諾斯文明的方方面面:由於海上力量的強大使克里特島不會受到侵犯,因此島上所有城市都不設防。克里特島的村社無論在社會地位或是經濟上都比大陸上的村社更奉行平等主義。克里特島上的人們從來自尼羅河的商船隊手中獲得了銅這種物資,後來克里特的工匠們掌握了開採銅礦的技術,再後來他們將銅和錫混合在一起製成了青銅,於是克里特島和古埃及、中東兩河流域、華夏大地、印度河流域等地一樣邁入了青銅時代。

後王宮時代米諾斯王宮的新宮殿是一座占地面積廣大的建築,裡面的大廳寬敞明亮,樓體結構設計合理,宮殿牆壁上開始出現裝飾用的壁畫。克里特人喜歡將玻璃裝飾畫鑲嵌在牆上,因為這時他們已從埃及人那裡學會了玻璃的製作工藝。這時島上的陶器不再是絢麗多彩的顏色,陶工們開始用暗色在亮色的背景上繪畫,還設計了浮雕造型。如今已被完整發掘出來的米諾斯王宮遺址占地2公頃,這是一座三層建築,建築內部有供水、排水等設備。整座宮殿設有寢宮、神壇、糧倉、地窖、牢房、作坊、武器庫等各種不同用途的房間,結構曲折複雜以致於被時人譽為「迷宮」。尤為值得一提的是宮殿的排水系統:宮殿的排水管用陶製成,長2.5英寸,直徑從4到6英寸不等。這是歐洲最早的排水系統。宮殿附近的平原上有一座城鎮,那裡的房屋是由曬制的泥磚築成的。當時居住在這裡的有商人、陶工、金匠、畫匠等等,還有一些國王僱傭的工匠住在宮殿里。宮殿位於距離港口三英里半的地方,當時國王從宮殿的北大門乘馬車僅需一個半小時就能抵達港口。站在港口向北眺望可以清晰地看見愛琴海諸島嶼,克里特人的奧義船隊通過這些島嶼將自己的商品販運到廣袤的地中海世界。克里特人的船隊是北地中海最早的海上力量,但這一時期南方的埃及也正向愛琴海地區擴張:公元前15世紀埃及法老曾授予他手下一位將軍「海上諸島總督」的頭銜,這裡所謂的「海上諸島」其實就是愛琴海諸島。克里特島的文明同樣深受埃及文明的影響,事實上克里特文明扮演了東方文明與後來的希臘文明之間的溝通橋樑角色。

愛琴海地區的文明最早是發源於克里特島的,相比之下這一時期鄰近的希臘大陸和小亞細亞半島的文明程度仍處於相當原始的時期,但埃及和克里特的船隊仍與這些地區維持著貿易往來:他們逐漸深入到希臘大陸南部的各個海灣。與克里特島遙遙相望的阿戈斯海灣的鐵拉和邁錫尼兩個城邦開始用石頭堆砌一些防禦要塞,這就是公元前1500年左右開始建立的愛琴王國。愛琴王國引入了克里特和埃及的陶瓷工藝與金屬工藝,時至今日宮殿的廢墟之中還掩埋著許多來自埃及的玻璃工藝品和牆壁裝飾工藝品的碎片。儘管如此大陸地區的文明進程仍沒趕上克里特島的腳步:這一時期文字並沒隨著克里特人的貿易被帶到大陸,這時整個歐洲大陸尚未形成任何用於書寫的文字。這時一些有著相對較高文化水平的人居住在鐵薩利等希臘北部的高地地區,但這裡的文明水平只比晚石器時代略高。當時鐵薩利人已對金屬有所了解,但他們並沒普遍使用金屬工具。相比之下小亞細亞半島北部的一個小村落卻逐漸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這個村落的名字叫做特洛伊。當時的特洛伊是一個商人聚集地——那些往來於歐亞之間的船隻常停泊於此。隨著金屬的引入使特洛伊逐漸發展成為愛琴海地區一個舉足輕重的商業王國:特洛伊人建造了整個愛琴海世界最早的要塞,這比邁錫尼和鐵拉的城堡早了將近1000年。

直到上世紀初人們對愛琴海文明的了解其實並不多,而在此之前人們相信歐洲文明最早誕生在希臘位於歐洲大陸的領土上,那時人們還並不知道愛琴海世界存在更為古老的文明。1870年美籍德裔學者海因里希·謝里曼對特洛伊遺址進行了考察。謝里曼花了四年左右的時間相繼發現了九座港口城市的遺址。這些城市按歷史順序被掩埋在土堆中,相對較新的城市下面掩埋著更為久遠的城市遺址。在對特洛伊進行考察後謝里曼又跨過海峽前往希臘大陸進行考察,最終他得出結論:早在希臘大陸的文明出現之前愛琴海地區的文明早已繁榮了好幾個世紀。從1900年開始考古學界開始就克里特島是否是愛琴文明的發源地進行論證,最終這種論證證明:克里特島是愛琴文明的發祥地。愛琴文明在其早期曾深受古埃及文明的影響並經歷了相互融合的數百年歷史,後來愛琴文明又通過小亞細亞半島同中東兩河流域文明接觸,愛琴文明實際上是古埃及文明、中東兩河流域文明與後來的古希臘文明之間的溝通橋樑。眾所周知如今的西方文明實際上是在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基礎之上發展起來的,隨著愛琴文明的發現證實:事實上古希臘文明的誕生並非無源之水,事實上古希臘文明誕生於和其他文明的互動交流。

大約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一群印歐語系的遊牧民族進入巴爾幹半島南端,在與當地的愛琴文明逐漸融合後形成了古希臘文明。從公元前16世紀上半葉起梯林斯、皮羅斯、邁錫尼、格拉斯、雅典等古希臘城邦逐漸崛起。公元前13世紀到公元前12世紀之間日益強大起來的邁錫尼聯合希臘諸城邦渡海發動了特洛伊戰爭。在經過長達十年的苦戰後希臘人征服了特洛伊,事實上特洛伊戰爭只不過是古希臘海外殖民活動的一個縮影:當時希臘本土崛起了雅典、斯巴達、科林斯等較為強大的城邦,與此同時希臘人在義大利半島南部、西西里、馬賽、黑海南岸的西諾普以及黑海到愛琴海之間的咽喉要地拜占庭等地均建立了殖民地。當時的希臘文化圈的範圍大大超過如今的希臘:包括今天的黑海沿岸、小亞細亞西岸、西西里、保加利亞、羅馬尼亞、義大利南部等地皆在古希臘人的控制範圍內,可以說古希臘是公元前4世紀之前的地中海霸主。不過作為地中海世界霸主的古希臘人遭遇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波斯帝國。如果說希臘是當時的海洋霸主,那麼波斯則是一個典型的大陸帝國。波斯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疆域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大帝國,其疆域面積比後來的羅馬帝國更大,全盛時期的波斯帝國所統治的人口達到了四千二百萬,而即使在現代社會的生產力條件下全世界兩百多個國家和地區中也只有33個能達到這一水平。希臘和波斯分別作為那個年代海洋和陸地的王者不可避免迎來了碰撞。

公元前546年波斯滅亡了小亞細亞的呂底亞王國,這讓波斯看到了走向地中海的廣闊前景——只要跨過狹窄的海峽就可以在歐洲大陸上自由馳騁。公元前513年波斯帝國第三代國王大流士率軍渡過海峽進入歐洲。大流士的目標在於征服黑海北岸的西徐亞人,然而這次軍事遠征以失敗告終,不甘失敗的大流士在回師途中順手拿下了色雷斯。色雷斯扼守亞洲進入東歐的戰略要道,加上之前波斯已然拿下的小亞細亞就使其得以控制愛琴海通往黑海的唯一海上商路。這自然讓身為地中海霸主的希臘感受到威脅,於是雙方圍繞小亞細亞西部的希臘城邦的歸屬問題產生了糾紛。公元前491年大流士派出使者前往希臘各城邦遊說。儘管希臘和波斯分別是海洋和陸地的王者,然而由於希臘是由一個個城邦所組成的,所以單獨任何一個希臘城邦在面對波斯這樣一個龐然大物時都對其充滿了恐懼。然而有兩個希臘城邦明確拒絕了波斯使者的要求:雅典召開公民大會,隨後處死了使者。斯巴達國王則直接把波斯使者推入井中。大流士將雅典和斯巴達的行為視為挑釁,於是他在公元前490年調集人數多達5萬人的大軍乘600艘船進攻希臘。波斯海軍穿過地中海東邊的羅德島後並沒直擊雅典,而是攻擊了雅典北部的厄勒特里亞,只用六天時間就將其拿下。隨後波斯海軍越過海峽,在馬拉松登陸。

在這樣的形勢下雅典人已不可能利用自己的海上優勢與波斯人進行海上決戰,於是他們只能在陸地上與波斯海軍對陣。雅典傾舉國之力集結了1萬人的部隊,搶在波斯軍隊之前占據了馬拉松平原的高地,封鎖了通往雅典的陸路。這時雅典方面收到兩個好消息:北方的盟邦普拉提尼派出1000名重裝步兵前來支援,而斯巴達的援軍也將在10天之內趕到。希臘方面以1萬餘人對陣波斯的5萬人馬,在兵力上呈現明顯的劣勢。不過占據優勢的波斯人卻沒急於進攻,他們打算用部分兵力在馬拉松拖住雅典人,而另一部分部隊則從海上直擊城內空虛的雅典。如果此時雅典軍隊後撤,那麼波斯軍隊必然從後掩殺,不但救不了雅典城,連自己的性命也不保。雅典人唯一的出路就是正面一拼。儘管波斯軍隊人多勢眾,但他們留在馬拉松的部隊缺少騎兵,主要是由輕型步兵構成。相比之下雅典方面則以重型步兵為主,同時雅典人還利用小山作為天然的側翼掩護。當重型步兵的側翼得到保護時他們簡直就是輕型步兵的天敵。最終雅典人取得了馬拉松戰役的勝利:他們俘獲了7隻戰船,波斯軍隊死亡6400人,而雅典及其盟軍僅損失192人。馬拉松之戰的勝利對希臘方面是巨大的鼓舞,然而對波斯卻只是一場無足輕重的戰役。馬拉松之戰失利後大流士迅速重整旗鼓準備捲土重來,然而公元前486年已臣服於波斯的埃及爆發了反波斯起義,大流士不得不將本來計劃用於出征希臘的軍隊調往埃及平叛。就在這年大流士病逝,繼位的波斯國王薛西斯迅速平定了埃及叛亂,隨後他再度把目光投向希臘。

薛西斯動員了整個帝國的力量:一條在馬其頓的運河被開鑿,同時跨海峽的浮橋工程也開始動工。這兩個工程的龐大規模令希臘人看傻眼了。公元前480年春薛西斯出動30萬士兵、作戰船隻1207艘、運輸船隻3000艘出征希臘;相比之下希臘方面一共只有127艘戰船。斯巴達國王里奧尼達帶領300名精銳親兵前往溫泉關抵擋波斯人,一路上陸續有來自盟邦的兵力加入他的隊伍,當里奧尼達抵達溫泉關時手下約有7000人馬。希臘人憑藉溫泉關險要的地形屢次擊退波斯軍隊的衝鋒,然而溫泉關最終還是由於叛徒出賣而失守,斯巴達王里奧尼達也犧牲了。波斯陸軍攻打溫泉關的同時波斯艦隊則在海上與希臘海軍展開激戰。已和波斯海軍激戰了兩天的希臘海軍在獲知溫泉關失守訊息後處於保存實力的原因而撤退,於是波斯大軍趁勢長驅直入。雅典軍事戰略家提米斯托利克提議暫避敵軍精銳鋒芒,於是雅典公民大會決定派海軍在海上迎戰波斯艦隊。當時希臘海軍近400艘三層槳座的大戰船、7艘50槳座的戰船都集中於薩拉米斯海峽。不過此時的希臘海軍不僅要面對追尋而來的龐大波斯艦隊,還要提防在雅典大肆破壞劫掠後繞過阿提卡半島南端的蘇尼翁角進入薩拉米斯海峽的波斯陸軍。位於雅典西南的薩拉米斯海峽處在薩拉米島和希臘本土的中間,海峽出口的小島將海峽分為兩個出口,出口處的海面最寬也只有1200米。

當波斯人兵臨雅典城下時發現早就開始疏散的雅典城已空空蕩蕩。除了衛城之外雅典已空無一人。在薛西斯派出使節招降雅典衛城的守軍後他命令波斯弓箭手向著雅典衛城發射火箭,逼迫雅典守軍下山投降。但是雅典衛城從邁錫尼時代起就打有深井,有獨立的水源補給,所以守軍沒有立即被打垮。為了保衛神廟而戰的留守者也士氣高昂。當波斯陸軍試圖攀爬到城門口時他們就推動礌石殺傷敵軍。最後波斯人在城門和山道的交界處發現了一道可以攀爬的險道。入侵者從疏於防守的峭壁爬上衛城,殺死了所有的守城者。在奪取城市後波斯人洗劫神廟並放火燒毀了雅典衛城。他們故意讓雅典流亡者看到雅典的火光,以便向抵抗者們耀武揚威。雅典在事前已將除衛城守軍外的全部人口轉移出城,而雅典艦隊此時主力尚在,因此雅典仍具備與波斯周旋的實力。可希臘聯軍在得知雅典城失陷的消息後還是不可避免出現了恐慌情緒,提米斯托克利召開軍事會議安撫人心說:「我們希臘戰船體積小,機動靈活,正適合在狹窄的海峽中作戰;波斯海軍艦船多,船體笨重,難以靈活機動,無法發揮其優勢,再加上波斯水手們在異鄉異水,不了解地形水情。薩拉米斯灣正是我們打敗波斯艦隊的最好戰場。如果撤出薩拉米斯灣,在開闊的水面上決戰,全希臘都要同歸於盡。」最終大家被他的演講所觸動,一致同意在薩拉米斯海峽與波斯艦隊決戰。

希臘海軍的新式三層戰艦長40至45米,配有170名槳手,速度快、吃水淺,機動性十分靈活;而波斯艦隊多為老式掛帆戰船,體積大速度慢以致於機動性很差。提米斯托克利看見士氣振奮後派部下西京假裝向波斯投降。西京對薛西斯說:「希臘人已成驚弓之鳥,正準備逃跑,此時如果波斯艦隊包圍希臘艦隊就將大獲全勝。」此時包括雅典城在內的大片希臘土地都已落入波斯帝國囊中,志得意滿的薛西斯下令「星夜包圍希臘艦隊,不准放走一艘希臘戰船」。他認為很輕鬆就可以打敗希臘海軍,於是索性讓波斯艦隊司令阿拉米西亞指揮部隊,自已則在山頭上搭起帳篷尋歡作樂。他甚至還讓史官拿著紙筆在一旁準備記錄這次波斯艦隊的輝煌戰績。公元前480年9月22日傍晚波斯出動全部戰艦包圍了希臘艦隊:200艘埃及戰艦堵住西出口;800多艘波斯戰艦排成三列,將海灣東出口封鎖。然而波斯艦隊先後兩次遇到颶風,有600艘戰艦被毀,戰鬥力損失近一半。次日拂曉海上突起大風,一時間波濤洶湧。希臘海軍的科林斯艦隊在西出口迎戰埃及戰艦,而主力艦隊分為左、中、右三隊則在東出口與波斯主力對抗。薩拉米斯海峽入口處被薩拉米斯島阻擋,因此水道極為狹窄。如果波斯的巨型戰艦是在開闊海面上作戰,那麼戰鬥力還是相當強的,然而在這種狹窄水道中波斯巨型戰艦一次只能通過幾十艘,只好排成幾個縱列進入海峽。當時正值漲潮,海峽內海水涌動,波斯巨型戰艦尾大,方向難以控制。此時進入海峽的波斯戰艦僅僅100多艘,還沒等波斯戰艦來得及調頭就被早已按耐不住的400多艘希臘戰艦纏上了。

希臘海軍充分發揮自身船小速度快的優勢,不斷斜線衝擊波斯戰艦,當然戰艦的船頭也是經過改造的——船頭都裝有一根長五米左右的包銅橫杆。這樣的衝擊首先是撞斷波斯戰艦的長槳,使其喪失控制方向的能力,之後再調船頭衝撞敵方的腹部,直到敵船沉下去。就這樣波斯戰艦一艘一艘地被撞沉。很快狹窄海灣上就被戰艦擠滿了,雙方均移動困難。但雅典戰艦上布置了致命的重裝步兵。當雙方戰艦接觸後他們就爬上敵艦與波斯士兵展開白刃戰。波斯戰艦上主要配置的是弓箭手,缺乏能近戰的士兵,自然不是身披重甲的雅典重型步兵的對手。於是就出現了這樣一個個奇怪的場面:十幾個雅典步兵毫不費力地制服一艘波斯戰艦;看到苗頭不對的波斯戰艦都開始扭轉船頭準備逃跑,但又被後面迎面而上的兄弟艦隊堵住出路;海峽外的其他波斯戰艦由於摸不清裡面的戰況,仍繼續往前衝擊,最終亂成一團。就這樣波斯艦隊在海峽里被一批批地消滅⋯⋯直到全軍覆沒。此戰之後波斯海軍基本喪失了戰鬥能力,而致使整個波斯大軍主力不得不向後撤退。其實波斯帝國在此戰中的直接損失並不嚴重,然而此戰卻導致波斯帝國的威望大大降低,為波斯國內潛伏的矛盾爆發埋下了伏筆。

薩拉米斯海戰扭轉了整個希波戰爭的戰局。第二年(公元前479)以斯巴達軍團為核心的希臘聯軍又在普拉太亞徹底擊敗波斯陸軍,從此戰爭的主動權完全被希臘人所操縱,最後不僅將波斯人徹底驅逐出歐洲,還解放了長久被波斯占領的小亞細亞沿岸各希臘城邦。公元前449 年戰爭雙方簽訂《卡里阿斯和約》:波斯承認小亞細亞的希臘城邦獨立,放棄對愛琴海和黑海一帶的統治。至此持續約半個世紀的希波戰爭正式結束。希波戰爭作為人類歷史上海洋文明與大陸文明的第一次碰撞具有里程碑式的歷史意義:希臘的勝利使其避免被波斯文明同化的命運,戰後以雅典為代表的希臘文明發到空前的高度,為日後的西方文明奠定了基礎。在戰爭過程中雅典人與希臘沿海、愛琴海諸島以及小亞細亞的一些成本結成」提洛同盟「。提洛同盟內部各成本保持自己的建制和政體,同盟事務在總部提洛島召開會議決定。各成本按實力各出一定數量的戰艦、兵丁、軍費。雅典成為提洛同盟無可爭議的盟主,雅典在同盟內部統一鑄幣,還向盟邦派出駐兵。希波戰爭的勝利開啟了希臘文明的繁榮時期:希臘文明在科技、數學、醫學、哲學、文學、戲劇、雕塑、繪畫、建築等諸多方面都自成一派獨領風騷。在政治治理模式上希臘人幾乎創設了當代政治研究的一切形式:僭主制、寡頭制、貴族制、共和制、民主制、君主制等等。在這個百花園中曾有這樣一種政體吸引著人們的興趣:每個公民都有選舉權與被選舉權,官位輪流充任,一年一選且大多任期一屆。這裡不採用代表制,不存在使命制,更容不得世襲制,一切都依公民的意志為轉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