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街頭藝人:盛世活著易,亂世求生難,一把辛酸一把淚

秦塬影像閣 發佈 2020-01-04T03:33:56+00:00

從古至今,街頭賣藝者從未絕跡。所不同的是,盛世或者易,亂世求生難。這裡輯錄了一組民國年間街頭賣藝的老照片,從中可以直觀地感受到那時的市井生活,以及藝人們謀生的艱辛。首先看這兩位好像在模仿動物的滑稽表演,他們娛人求食無可厚非,但看了總有別樣滋味在心頭。

街頭巷尾的玩蛇人,看客還很多,人們喜歡聚眾看熱鬧由來已久。

街頭耍猴賣藝的人,一猴一鑼幾隻圈,便可走四方、闖天下。

走街串巷打竹板講故事的人。

他們用的竹板,看著和現在曲藝家們用的沒啥兩樣。

他們還會挨家挨戶上門上門去打板講故事。

挑著擔、拿著鑼,趕著去演出的木偶生意人。

操縱木偶的人敲鑼吸引觀眾,後來人們把戲曲曲藝演出中的這種做法叫做「吵台烘場子」,現在的文藝演出叫「熱場」。

布袋木偶造型,這個看起來有點凶神惡煞。

布袋木偶造型,這個清麗嬌好,是個小旦形象。

在街頭表演的布袋木偶戲,很罕見。如今,布袋木偶成了非物質文化遺產,極少見,在福建、台灣等東南沿海一帶較多。

真人裝扮的戲曲人物造型,那時候的女人大都由男人扮演(乾旦),戲曲女演員(坤旦)極少。

又一個戲曲人物造型,看著是個武將,或者草莽英雄。應該說,戲曲演員不算街頭藝人,他們都有所屬的班社和劇場。這兩位跑到街巷裡來,大概是專門為了拍照。

這是難得一見的民國時期拍電影的場景,我們現在能看到的中國早期有聲的和無聲的電影,都是這樣拍出來的。從這張照片看,當時拍電影的條件場地極其簡陋。假如這幾位電影人知道,短短几十年後,一部電影拍攝成本動輒以億元計,他們會作何感想!

還是首張照片中模擬動物的那兩位街頭藝人,這會看看他們的表演環境和受歡迎程度。不得不說,任何時候,對於社會最底層、生活無保障的人來說,唯一能做的就是:只要有錢賺,幹什麼都行,其它都是胡扯!

這個陣勢大,有警察維持秩序,還有洋人小丑扮相表演,基本和後來看到的雜技團、馬戲團的表演場景差不多。 【如果您喜歡攝影、歷史、傳統文化,歡迎關注「秦塬影像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