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袋被人類盯上的鳥,因價值80萬的頭骨慘遭滅族,3年近危變極危

科學蟲洞 發佈 2021-09-18T04:24:02+00:00

文|科學蟲洞香港海關曾經查獲一批走私品,物品形狀十分獨特,黃色部分尖如鳥喙,紅色部分則相當厚實。走私者稱其是「野雞的頭骨」,海關人員諮詢專家才知道,這些頭骨的主人,是一種極度瀕危的鳥類——盔犀鳥。全世界一共有9000多種鳥類,犀鳥科以色彩鮮艷的盔突獨樹一幟。

文|科學蟲洞

香港海關曾經查獲一批走私品,物品形狀十分獨特,黃色部分尖如鳥喙,紅色部分則相當厚實。

走私者稱其是「野雞的頭骨」,海關人員諮詢專家才知道,這些頭骨的主人,是一種極度瀕危的鳥類——盔犀鳥。

全世界一共有9000多種鳥類,犀鳥科以色彩鮮艷的盔突獨樹一幟。在其中,盔犀鳥的盔突又是萬中無一的存在,因為它是實心的。

外表鮮艷奪目、質地堅硬的實心盔突,看起來奇異又美麗,但這份獨特,卻給它們帶來了殺身之禍。

人類盯上了盔犀鳥的腦袋,取下它們的頭骨製作成各種工藝品,有擺件、鼻煙壺、珠鏈等等。而盔犀鳥被取骨後,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

盔犀鳥

盔犀鳥隸屬於佛法僧目犀鳥科,產於緬甸南部、泰國南部、蘇門答臘等地,主要生活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雨林里,是所有犀鳥中體型最大的。

它們體長1.1-1.2米,雄鳥體重在6斤左右,雌鳥稍輕,但也有將近5斤。

盔犀鳥主要吃植物的果實,也吃昆蟲、鼠類和蛇等動物。進食的時候,它們會把食物拋到空中,之後精準地一口叼住,吞吃入腹。

消化不了的果核、骨頭等,會被它們從胃裡吐出來。

盔犀鳥有著明亮的大眼睛,胸部和腹部為深棕色,有金屬光澤,翅膀邊緣和尾羽是白色,有黑色的寬條紋,下腹部白色。

不過,盔犀鳥最獨特的部位當屬頭部。盔犀鳥的頭骨像一個頭盔,套在喙上面,雌鳥的盔突較小,顏色也較淡。

成年之後,盔犀鳥的尾羽根部會分泌出尾脂,將「頭盔」表面染成鮮艷的紅色,僅前額處保留部分黃色體色。

實心盔突堅硬如石,占據盔犀鳥總重量的10%,是它們自我保護、競爭配偶的武器,也是用來進食的重要工具。

然而,在人類眼中,盔犀鳥賴以生存的盔突卻是一種上好的雕刻材料。



因天價頭骨慘遭滅族

我國收藏界流傳著「一紅二黑三白」的說法,白是象牙,黑是犀角,紅則是盔犀鳥頭骨雕刻成的工藝品,由於色澤鮮艷被稱為「鶴頂紅」。

盔犀鳥的盔突製成的工藝品精妙絕倫、形態美妙,但人類獲取頭骨的方式卻殘忍至極:在它們活著的時候,捕獵者直接鋸斷上喙,將其取走。

取得頭骨之後,人們在雕刻時會保留喙部,在盔突部分縱向切割,在立面上雕刻出精緻圖案。

據了解,由盔犀鳥頭骨雕刻的工藝品售價高昂,價值80多萬,比象牙貴3倍,一顆頭骨就能買一套房。

巨大的利益誘惑著盜獵者們痛下殺手。在當地的森林中,盜獵者會模仿盔犀鳥「嘎克、嘎克」的叫聲引它們現身,無辜的盔犀鳥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捕。

失去頭骨的盔犀鳥,只能活活等死。前文提到,盔突不僅能幫助它們自保和求偶,還是它們覓食的重要工具。

沒了盔突,盔犀鳥別說繁殖和對抗天敵了,就連吃飯都成了問題。它們的結果,不是死於敵手就是餓死。諷刺的是,有些盔突卻被雕成「佛」的形象,備受上流人士和文玩愛好者追捧。

由於亂捕濫殺,盔犀鳥慘遭滅族,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目前已不足百隻。同時,它們的瀕危程度在3年內從近危變成了極危。

一個家庭的災難

一隻盔犀鳥被捕,很可能意味著一整個盔犀鳥家庭的滅亡。

盔犀鳥是一夫一妻制,繁殖期在1-3月或5-11月。每到繁殖季節,它們會在懸崖峭壁的石縫或者樹洞裡築巢。

盔犀鳥爸爸會銜來木屑、樹葉、羽毛等放在洞裡,鳥媽媽就在洞裡產卵。之後,鳥媽媽會用排泄物混合種子堆在洞口,鳥爸爸也銜來濕泥等材料幫忙封住洞口,只留下一道縫隙。

接下來的3-4個月裡,鳥媽媽專心在洞裡孕育雛鳥,直到雛鳥羽毛基本長全才會出洞。這期間,母子倆的飲食問題全部依賴於鳥爸爸的投餵。

所以,如果雄性盔犀鳥在繁殖期被獵殺,那麼不僅它自己會死亡,它的配偶和孩子也會遭到滅頂之災。

按照法律規定,捕獵、運輸、交易盔犀鳥頭骨都是被禁止的,但依舊有人為了利益鋌而走險,歸根結底還是在於買家的欲望。

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動物最美的模樣永遠在生機勃勃的時候,而不是某個部位被砍下,成為死氣沉沉的工藝品。

————————————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