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出台指導意見全面加強蔬菜生產和流通確保蔬菜產品穩產保供

濰坊晚報 發佈 2020-02-11T09:20:09+00:00

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蔬菜生產供應,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市制定出台指導意見,從十一項措施著手,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全市蔬菜產品穩產保供、流通順暢。

做好蔬菜生產和市場供應,是維護群眾正常生活秩序、有效防控疫情的重要支撐。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蔬菜生產供應,根據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我市制定出台指導意見,從十一項措施著手,嚴格落實「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全市蔬菜產品穩產保供、流通順暢。
全力保障蔬菜生產資料供應。在各有關部門和縣市區成立農資供應保障工作小組,深入了解蔬菜生產中的農資等生產要素需求,積極幫助菜農對接上游生產供應企業,切實保障種子、化肥、農藥、農膜等生產資料供應,加強農資市場監管和急需物資流通運輸保障。電力部門要搞好電力供應和服務保障。

加強蔬菜生產技術指導。市農業農村局、市農科院聯合成立蔬菜生產技術指導市級專家團隊,通過網絡視頻、微信群、現場指導等方式,開展技術指導和培訓服務。組織4個專家指導組,加強對蔬菜主產區的實地技術指導。各縣市區也參照市里做法,成立蔬菜生產技術指導專家組,靠前服務,搞好指導。
切實抓好蔬菜質量安全。對轄區內蔬菜生產主體、產地市場等加大風險監測力度,針對發現的風險隱患,及時開展監督抽查。配合省農業農村廳做好對壽光市每5天安排40個蔬菜樣品的風險監測。市縣兩級統籌監測轄區內蔬菜生產主體、產地市場的主要蔬菜產品,每10天完成不少於30個樣品的定量檢測。充分發揮鎮街農產品質量安全村級監管員作用,強化地頭質量安全檢查,確保蔬菜產品質量安全。
加大財政扶持力度。落實好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培育農業「新六產」推動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施意見》,財政扶持資金向蔬菜生產加工環節的重點龍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政策傾斜。圍繞「菜籃子」供應保障民生的農產品生產等環節,積極對接省農擔公司,對符合擔保範圍的蔬菜生產流通環節經營主體開闢綠色通道,簡化審批流程,申報基礎材料實行容缺辦理,優先享受貸款擔保優惠政策。
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蔬菜生產流通企業,按照特事特辦、急事急辦原則,簡化信貸手續,提高信貸審批效率,實行優惠利率,最大限度滿足企業資金需求。對有發展前景但暫時受困的蔬菜生產流通企業,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影響嚴重,到期還款困難的企業,各金融機構要主動擔當作為,簡化手續,予以展期或續貸。對於菜農購買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產品及修建蔬菜大棚等貸款業務,各金融機構要建立快速審批通道,快審快貸,保障蔬菜生產資金需要。
  加大蔬菜產銷對接力度。推進農超對接、農批對接,支持商貿流通骨幹企業深化與蔬菜生產企業、種植基地、農業合作社等對接合作,加大採購力度,保障市場需求。深化農商互聯,支持生鮮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等新型經營主體在我市建立直采直供基地。鼓勵蔬菜經營企業通過線上購物平台、微信群等渠道保障居民供應。鼓勵蔬菜種植大戶、農業合作社等加強與外地採購商、市內外批發市場和農貿市場、商場超市及電子商務企業對接,拓寬蔬菜銷售渠道。加強對商貿流通骨幹企業蔬菜價格日常監測。
  加強對蔬菜生產加工流通企業復工復產的指導服務。遵循疫情防控、生產經營、安全生產「三不誤」原則,在確保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行企業復工備案管理制度,積極推動、鼓勵支持生產加工企業復工復產,幫助協調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確保企業產能穩定。加快推動蔬菜批發交易市場、農貿市場、便利店、社區菜店等具備條件的蔬菜流通企業儘快恢復營業。指導企業做好貨源採購、調運、配送、補貨工作。
  確保蔬菜等產品流通暢通。加快恢復農產品流通秩序,將蔬菜等農產品納入應急運輸保障範圍,落實綠色通道政策,確保「不停車、不檢查、不收費」,優先便捷通行。優化農產品保障車輛通行證申請、審核、發放流程,保障農產品採購商進得來、出得去、運得順。
  做好春季蔬菜生產備播。抓住早春這一蔬菜生產的重要環節,露地和設施生產雙線展開,統籌安排好產品結構和生產布局,及時做好茬口調整、種苗準備等相關春耕備播工作,做到應種盡種,確保生產供應能力。
  建立「日調度、日匯總、日研判」機制。在疫情防控期間,堅持每日開展蔬菜產品市場監測,加強市場分析、信息共享和市場引導,確保蔬菜生產、銷售、流通各個環節有機銜接、高效運轉。重點加強對壽光、青州、諸城、安丘、高密、昌樂等地蔬菜產量調度,全面掌握市場銷售和庫存變動情況,保持充足供應和價格基本穩定。
  加強蔬菜生產氣象服務。針對全市蔬菜生產的特點和需求,有針對性地搞好氣象預報服務,及時科學應對災害天氣,為蔬菜生產提供精準服務。(記者付生 編輯 楊柳青 審核 李東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