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堪稱英國興衰晴雨表,主力戰艦僅剩19艘,巡邏艦OPV護航航母

礪劍堂 發佈 2020-02-24T04:26:36+00:00

從1602年金塞爾守將阿基德拉向英軍投降,西班牙無敵艦隊徹底覆滅,一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之前,英國海軍曾經在數百年的時間裡,一直掌握著世界的海權。

從1602年金塞爾守將阿基德拉向英軍投降,西班牙無敵艦隊徹底覆滅,一直到1945年二戰結束之前,英國海軍曾經在數百年的時間裡,一直掌握著世界的海權。而在海權的支配下,英國在全世界建立了龐大的殖民,而英國也成為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後的殖民帝國。由於當時英國的殖民地遍布全球,所以幾乎每天每一時刻,都會有英國的國旗被太陽所照耀,而英國人自己則自鳴得意的自稱為"日不落帝國"。

(英帝國最鼎盛時期,其控制的殖民地)

然而,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不僅僅是德意日三個軸心國的法西斯統治,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衝擊的英國殖民體系也早已千瘡百孔,最終隨著二戰的落幕,英國的世界殖民體系也日益走向崩潰。而為了捍衛殖民利益的英國艦隊,也一步一步走向沒落。近日,《海事高管》網站報導稱英國國防部發布的新報告稱,計劃在2027年將皇家海軍的主力艦艇(主要指驅逐艦和護衛艦,不包括輔助艦艇、掃雷艦、潛艇和航母)減少到15艘的規模。而由於計劃中的31型護衛艦要到2027年當年才能交付,而英軍現役的23型護衛艦到2023年就將退役,所以在2027年之前,英國皇家海軍的主力艦數目甚至只能保持在區區9艘的水平。不過英國國防部正在考慮增加建造OPV型巡邏艦,用以補充主力艦隻不足導致的戰鬥力下滑的問題,但是,OPV真的可以替代英軍現役的驅逐艦和護衛艦嗎?這個問題倒是值得探討。

海軍,英國興衰的晴雨表

英國是一個島國,孤懸在整個歐洲的最西端。因此和傳統的歐洲強國有很大區別,英國自古就熱衷於發展海軍,進行海上貿易(掠奪)是英國發家致富的根本途徑。而要進行海外貿易,就必須控制海上航線,要控制海上航線,就必須擁有強大的海軍。所以從整個世界的近代史來看,海軍的興衰,其實也就是英國整個國家的興衰。

(鼎盛時期的英國海軍,真的是可以在世界橫著走)

自從1588~1602年的英國-西班牙戰爭中,英國徹底擊敗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就正式掌握了全球海洋霸權。而英國的貿易和殖民利益也隨著海上航線的延伸不斷擴大。有了殖民的經濟和資源支持,英國得以組建龐大的艦隊,並通過艦隊進一步維護自身的海外殖民地和海洋霸主權益。根據歷史記錄,1918年一戰結束時期的英國,擁有總噸位高達304萬噸的龐大艦隊,而當時世界第二名的美國海軍僅有約137.9萬噸的艦隊,這個比例倒是和今天的中美海軍比例非常相似。

長期以來,處於海權巔峰的英國一直奉行所謂"雙強戰略",也就是說其海軍總噸位要超過世界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兩大強國的總和。而在1918年是世界排名第二的美國海軍僅為137.9萬噸,而第三的法國海軍僅為90.6萬噸,二者之和也比不過英國海軍,所以英國才能夠穩坐世界霸主的頭把交椅不動搖。可以說,從人類進入蒸汽機械化時代開始,海軍的力量的強弱,就直接決定了一個國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

(1950年代時英國海軍依然還是相當的強大,遠不是今天這副寒酸模樣)

而從二戰結束之後,由於全球社會主義陣營的出現和興起,再加上二戰的嚴重削弱,倒是英國的世界殖民體系逐漸趨於崩潰。失去了大量的殖民地,這讓英國的國力一落千丈,同時再也無力維持龐大的"帝國艦隊",因此英國海軍的規模也一減再減。在二戰結束的1945年英國海軍尚有17艘航空母艦,以及足以和美國海軍抗衡的"前衛"級戰列艦,但是到了1980年時,由於殖民地相繼獨立,英國的綜合國力大幅衰減。之所以在1982年阿根廷敢於向英國挑戰,並出兵奪取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稱福克蘭群島),根本原因還是因為1979年時英國皇家海軍最後一艘大型艦隊航母——鷹號航母正式退役,當時的英國海軍僅有2艘輕型航母,且只能搭載"海鷂"垂直/短距起降戰鬥機,並無彈射器配製,也無力搭載常規起飛的戰鬥機。

儘管在1982年的馬島海戰中英國最終奪回馬島並贏得了戰爭,但是代價是,英軍唄擊沉6艘軍艦,擊傷12艘,整個皇家海軍損失過半!要知道英國海軍在鼎盛時期曾經憑藉一己之力擊敗過當時如日中天的德國公海艦隊和義大利艦隊。但是到了20世紀80年代,和南美洲一個普通國家阿根題交手,居然被擊沉擊傷18艘艦船,差一點輸掉戰爭。英國海軍的衰落由此可見一斑。

(雖然英國海軍最終打贏了馬島海戰,但是自身也損失慘重)

其實英國海軍的衰落也是歷史的必然。英國海軍的衰落最核心的問題在於,其殖民地大規模獨立,脫離了英國的殖民體系,這導致英國的經濟水平和綜合國力大幅衰退。雖然英國擁有4000多萬人口,但是其能夠稱霸世界數百年,依靠區區4000多萬人口是辦不到的。正是有了總人口超過1億的龐大殖民地的經濟輸血,英國才能夠崛起於世界,並獨霸全球海權超過300年時間。從這個角度上說,英國能夠支撐當時全球最大的海軍艦隊,和身後殖民地的輸血是分不開的,因為殖民地既是英國的原料產地,也是英國商品的銷售市場。控制了當時全球最大的資源和消費市場,因此英國才能夠有充足的資源,建立世界最強大的海軍艦隊,並且將艦隊作為維護自身海洋霸權和殖民利益的武力後盾。

同樣,當英國無力維持對殖民地的控制時,由於大片殖民地的喪失,英國所能獲得資源和市場就會迅速萎縮,這導致英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幅下滑,反應在具體的海軍建設方面,就是不斷收縮編制,壓縮軍費,裁減艦隊規模,最終從全球霸權回歸到地區海軍的水平。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英國海軍的興衰,其實也就是英國國運的真實寫照。

主力艦買不起,OPV拿來湊數

進入21世紀後,英國的國家經濟不但沒有恢復,反而進一步下滑,這導致英國海軍的建設更加"雪上加霜"。在如今英國海軍僅剩下大約13艘23型護衛艦和6艘45型驅逐艦,除去航母和其他輔助艦艇外,合計19艘主力艦,而這已經是英國海軍的全部家當。

(被網友戲稱為"頂個球用"的45型驅逐艦,因常年扒窩在港,實際使用效能非常低下)

英國海軍"缺錢"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早在2018年時英國國防部就曝光消息稱,由於預算緊張,英國海軍從2019年開始,已經無力採購艦載反艦飛彈,這意味著從去年開始,英國的驅逐艦和護衛艦都只能依靠114毫米主炮進行對海作戰。不過儘管如此,英國海軍依然還是"勒緊褲帶"湊出經費,完成了2艘6.5萬噸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的建造工作。在目前的世界海軍中,標準排水量6.5萬噸,滿載超過7萬噸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確實超越了中國的001和002成為世界第二的大型航空母艦。

不過由於其他驅逐艦和護衛艦的數量不斷壓縮,目前英國海軍已經不具備同時組建2個航母戰鬥群的能力。因為目前的英國海軍僅有6艘驅逐艦和13艘護衛艦,由於目前的45型驅逐艦依然不夠穩定,經常出現故障,所以能夠確保隨時出動的45型驅逐艦總數不超過2艘,再加上數艘23型護衛艦,英國海軍主力艦正常出勤率只夠維持一個航母戰鬥群的日常作戰需求。所以,英國海軍現在甚至在研究讓已經建造好的第二艘航母——威爾斯親王號之間封存,以便繼續"減少開支",甚至還有人提議將該艦直接租給美國海軍使用。

(看上去威風凜凜,但卻一共只有4架艦載戰鬥機的英國航母,真是白瞎了6.5萬噸的巨大噸位)

在目前軍費嚴重緊縮的情況下,英國海軍不得不另闢蹊徑,考慮使用其他軍艦替代驅逐艦和護衛艦為航母"保駕護航"。由於英國是五常之一,因此戰略核威懾能力自然是必不可少,所以4艘前衛級戰略飛彈核潛艇的經費不可能壓縮,同時為航母和飛彈核潛艇護航的機敏攻擊核潛艇的經費自然也不能少。而既然皇家海軍已經無力採購新式反艦飛彈,那麼索性直接使用OPV替代原先的驅逐艦和護衛艦,為航母護航,這也許不失為一個補充計劃。

OPV是英文Offshore Patrol Vesse的縮寫,意思即為"巡邏艦"。按照我們中國的一般理解,就是類似於海岸警衛隊執法船的軍艦。在我國除了海軍以外,還有一直新組建的"海警"部隊,其功能和任務類似於美國的海岸警衛隊,主要工作是負責巡邏、保護本國的200海里經濟專屬區。而且由於我國在南海擁有約150萬平方公里的藍色國土,所以建立專門執行日常巡邏和執法工作的海警部隊確實很有必要。而對於英國海軍而言,他們現在已經在考慮直接徵用OPV作為軍艦,為自家航母護航。

(英國大量建造並對外出口的"河"級OPV)

說到這裡,必須要提到英國建造的"河"級OPV,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比較先進的一款OPV。"河"級OPV是由英國自行設計建造的一款中等噸位的OPV,該艦排水量約為1700噸,而且設有直升機飛行甲板,可以起降"海鷹"級別的中型直升機。該艦主要火力為1門30毫米機關炮,主要用於英國近海的巡邏護衛工作,其任務範疇和我國的056型護衛艦相當,但是由於其主要對抗低強度海上衝突,所以其火力配製相對較弱,但是為了滿足長時間海上巡邏的需求,其噸位又大於我國056型護衛艦。用這種OPV為航母護航,也算是英國海軍的一大"發明",儘管這一發明非常苦澀。

徵用OPV充當主力艦,福還是禍?

徵用OPV充當海軍主力艦,實際上是英國海軍實在沒有辦法的抉擇,因為軍費每年下滑,加之英國本土工業的衰落,英國海軍建造軍艦的成本成倍飆升。目前英國海軍已經完全沒有足夠的經費用於足夠的新式主力艦,即使現有軍艦也普遍存在維修不及時,故障頻繁等問題,大多數時間都只能扒窩在家,無法執行既定的遠洋巡邏和作戰任務。

(當前能過所能拿出的最完整的航母戰鬥群編制,如上圖,已經不能僅僅用"寒酸"來形容了)

把OPV直接編入英國海軍艦隊,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直接提升英國海軍艦船總數,並且可以在短時間內就保有足夠需求的軍艦,同時由於OPV經濟性好,在使用中還能大幅減少成本開支,甚至比專用軍艦有一定的優越性。特別是為航母護航時,OPV也可以改裝機庫、拖曳式聲納、魚雷和114毫米主炮,這樣其反潛反艦火力已經和不裝反艦飛彈的英國海軍主力艦基本相當,但其建造和使用成本都僅有主力艦的一半左右。

作為英國海軍而言,在裝備了6.5萬噸的"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后,其海軍的核心打擊力量已經重新回到以航母艦載機為核心的作戰思路上來,而且英國還專門研製的EH-101型預警直升機用於替代現役的海王AEW型預警直升機,這樣英國航母戰鬥群可以在預警直升機的指揮下,至少在300公里距離上就可以有效攻擊敵方水面艦隊和陸地目標。而且F-35B還是一款隱身的五代戰鬥機,具備很強的攻擊性能,即使完全依靠該機,英軍艦隊也可以在任何沒有航母保障的海軍艦隊的有效打擊範圍之外,將其殲滅。從這個角度看,為航母護航的水面艦隻幾乎沒有和敵方艦隊正面開火的可能性,因此即使是性能稍差的OPV,也不會影響整個艦隊的作戰實力發揮。

(已經老態龍鍾,但依然在滿世界跑的23型護衛艦,這些軍艦會在2023年陸續退役)

不過,英國海軍似乎忘記了一點:軍艦的設計建造和民船完全不同。OPV是依照民船標準設計和建造的巡邏艦,雖然也裝備有直升機和火炮,但是其基本性能依然向民船看齊,用來執行高強度軍事任務,恐怕整個軍艦會"吃不消"。另外耍小聰明吃大虧的事情,在英國海軍的歷史上也發生過——1982年馬島海戰時,英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被阿軍AM-39"飛魚"反艦飛彈擊沉,就是因為英國人耍小聰明,為了降低成本和造價,使用了易燃的鋁合金建造軍艦的上層建築,結果儘管命中謝菲爾德號驅逐艦的那枚"飛魚"飛彈是一枚臭蛋,並沒有爆炸。但是飛彈的尾焰點燃了脆弱的軍艦上層建築,整個驅逐艦徹底燒成了一個鐵疙瘩,最終還是沉沒於南大西洋的波濤之下。

(軍艦是真的不能偷懶和貪便宜——謝菲爾德號就是榜樣)

而且在後續英國建造"海洋"號兩棲攻擊艦時,也大量採用民船標準,結果導致該艦的實際壽命僅有軍艦的一半,因此不得不早早退役,轉售他國。可以說英國在"小聰明"方面已經吃到相當的苦頭,但是卻始終不自知,依然是"好了傷疤忘了痛"。本次英國海軍雖然只是考慮使用OPV替代現役主力艦,但是如果英軍真的如此執行,那麼很難說在未來真的出現波及英國切身利益的事件時,英國到底依靠什麼來維護自身的權利,莫非真的要依靠"河"級OPV和其搭載的30毫米機關炮?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