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教育」高三家長:別把焦慮傳給孩子!這些現象千萬要避免

北教輔學 發佈 2019-12-31T09:48:32+00:00

家長的焦慮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負擔,影響高考備考,這是考生和家長不願看到的情況。我們知道,最後參加高考的是孩子,所以,家長,請把高考還給孩子吧!

高考複習過半,孩子的成績依然起色不大,測驗成績不佳,不少家長不淡定了:對孩子的風吹草動異常關注,整天把「高考」掛在嘴邊,嘮叨不休,藉故對其他人發脾氣,自己吃不好、睡不好、心事重重,整天頂著一張「高考臉」等等,這些都是高考引發的家長焦慮。


家長的焦慮會給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負擔,影響高考備考,這是考生和家長不願看到的情況。


高三家長的8種焦慮表現,你中槍了嗎?


有人曾經做過的一個調查顯示,高考前超過八成的高三家長感到壓力較大,而感到壓力較大的考生僅有六成多一點兒。顯然,「高考焦慮」在有些家長身上體現得比學生還明顯。報告顯示,面對這種壓力,家長們會有8種焦慮表現:


1.短期內體重下降。

2.對孩子身體狀況過分擔憂。

3.經常會下意識地提醒孩子「不要有壓力」。

4.睡眠質量下降。

5.工作質量有所下降。

6.除了高考,對其他事情的關注度下降。

7.疏於照顧家庭其他成員。

8.常藉故對其他家庭成員發脾氣。

家庭情緒會「感染」


有位家長在一個高考論壇上發帖:不知道其他父母有沒有我這種感覺,距離高考越近越覺得這孩子什麼也考不上。平時好好的一個孩子,怎麼這會兒好像學的知識漏洞百出了呢?瞧誰家的孩子都比自己這個好。每天看著小兔崽子不哼不哈的樣子,心裡著急還不能說。話說重了,他不念了,跟你翻臉,這個年齡的孩子正好青春期逆反,真跟家長槓上,耽誤複習不值。我就憋著,憋得一肚子火,看見他回來還得好言好語,問問你吃了嗎?想吃什麼?這幾天累不累?早晨起那麼早晚上睡那麼晚吃得消嗎……關於學習的話,一個字不敢說。我天天憋著一肚子火,只要誰碰我一下,我的火就會冒出。


這位家長表現得有點誇張,更多的高三家長可能會一直處於一種高三焦慮情緒中。而事實上家長包括焦慮在內所有的負面情緒都有可能「感染」給孩子。


美國夏威夷大學的心理系教授埃萊妮·哈特菲爾德及她的同事經過研究發現,包括喜怒哀樂在內的所有情緒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從一個人身上「感染」給另一個人,這種感染力速度之快甚至超過一眨眼的功夫,而當事人也許並未察覺到這種情緒的蔓延。研究人員請一些志願者在30毫秒的時間內觀看一些有歡樂或憤怒表情的圖片,在看完之後立即讓他們看錶情中立的圖片,結果顯示,志願者開始明顯表現出剛才看過的圖片上的情緒。


研究人員認為,負面的情緒也許比正面的情緒更容易傳染,因為接收情緒的人會努力去安撫釋放情緒的人,這使得這種情緒更容易蔓延。而在關係密切的人之間,例如家人和戀人,這種情緒的「感染」就會更明顯。


高三的考生和家長面臨著巨大的壓力。神經常常處於緊張狀態,好像拉滿的弓弦,稍有裂紋就會崩斷。生活在這種高壓下,家長和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到了脆弱的極限,一點點不順的小事都會使得情緒一落千丈,擔憂、怒火、焦慮、抱怨會像膨脹已久的火山,噴射而出。


高三家庭中的所有成員其實是處於雷同的狀態,於是,這種糟糕的心情或者情緒便會在高三家庭中蔓延,稍不留意,就會帶給自己的家人,使他們成為無辜的受害者。所以家長應當擔當家庭情緒氛圍的主要營造者、責任者,營造積極、正向、健康、和諧的高三家庭情緒氛圍。


家庭情緒氛圍營造


1.避免「過度照管」,給孩子一個寬鬆容忍的環境

其實過分的關照也會給孩子增加壓力,家長不要過多地干涉孩子的行為,要給他們一個比較寬鬆的複習環境。如果家長的苦心帶來的是負面的效果,只能加大孩子的心理壓力,產生「家人對我太好了,一旦考不好,沒臉面對他們」的心理,就會使孩子背上巨大的思想包袱。孩子只是希望家長能以一種平常的心態對待高考,家長一切如常的潛在關愛的方式會對孩子正常發揮有利。


2「把高考還給孩子」,不要讓孩子感到你比他(她)還焦慮

有高三家長曾經寫過這樣一篇日誌:別說我是高考臉,我覺得兒子和他那些同學,一人一張高考臉。這些孩子也苦,正是管不住自己老想玩兒的時候,偏偏要去搶飯碗,想以後吃上好飯好菜就要努力,願意吃糠咽菜當蟻族住膠囊就折騰吧,這話一說,顯得我特惡俗,特讓他瞧不起,可他自己也知道我說得對。這麼一來特別糾結,一邊蔑視我,一邊不敢不嚴陣以待,你說多鬧心啊!這些半大孩子,我一邊逼著他念書一邊心疼,沒辦法。人生識字憂患始,誰的事兒誰著急。


看了這段話讓我想到一個高三心理諮詢的孩子,他經常失眠,靜不下心來複習。家裡有一個千百遍嘮叨「高三啦」隨時隨地如同「緊箍咒」一般提醒「高考種種相關問題」的媽媽,自己感覺很煩,說:「我學習最大的麻煩就是我媽,老師你把我媽媽搞定了,我就好了!」


如今,大學教育走上普及的道路,高考不再是決定前途命運的唯一途徑。決定一個人能否成功也不再只看學歷。俗話說學歷是紙飯碗,關係是泥飯碗,能力才是金飯碗。除了有能力,堅強的意志、頑強的精神、健康的人格、樂觀的心態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家長們不要將全部心思都撲在孩子的考試分數上,孩子的健康成長需要家長更多地關注孩子能力的培養和健康人格的塑造。


我們知道,最後參加高考的是孩子,所以,家長,請把高考還給孩子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