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憑本事拿下荊州四郡,可為何孫權一直說荊州是劉備借的呢

歷史的真相只有一個哦 發佈 2019-12-31T10:54:49+00:00

歇後語中有這麼一句,叫做:「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意思是劉備在勢力弱小的時候跟孫權討要了荊州來作為根本,結果憑本事借了之後,他就再也沒打算再還了。而我們從這句揭後語中也可以知道,關於荊州的歸屬問題,我們中國人打心眼裡就認為這本屬於孫權的,是劉備想著法子騙過去的。

歇後語中有這麼一句,叫做:「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意思是劉備在勢力弱小的時候跟孫權討要了荊州來作為根本,結果憑本事借了之後,他就再也沒打算再還了。而我們從這句揭後語中也可以知道,關於荊州的歸屬問題,我們中國人打心眼裡就認為這本屬於孫權的,是劉備想著法子騙過去的。至於劉備借荊州是對是錯,有理沒理這裡我們就不討論了,今天我們要討論的問題是,「劉備借荊州」這個命題到底是不是真的存在。而為何小編要拿出這個問題來討論呢?

很簡單,因為荊州歸屬於劉備部分的,無論是什麼說,那都是劉備自己打下來的,就好比玩一品官老爺或者麻雀飛青天這類遊戲一樣,號強不強都是自己不是平台的。這裡我們先回頭看當時的荊州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環境。東漢末年的荊州下屬有九個郡,分別是襄陽郡,章陵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而這些地方都歸屬於劉表的管轄之下,當時劉備也跑到了劉表地方上混飯吃,是原來之客。後來曹操統一了北方,決心發兵南下,肅清南方的如劉表,孫權等軍閥勢力,一統中國。而後劉表身死,劉琮繼承大統。

曹操趁著劉琮內事未定,又有劉備這樣的外來強龍威脅,因此勸他投降。而劉琮明顯非成大事之人,很快就投了曹操。面對突然而至的曹操大軍,劉備被打得個促不及防,連連敗北,又干回了喪家之犬的老本行。此時倚仗這魯肅和諸葛亮的口舌,最終孫劉和軍一處,和曹操於赤壁打起了決戰。此戰曹操敗北,此戰之後。三家開始瓜分荊州,曹操雖然兵兵敗後退,但也占據了南陽,襄陽,南郡三郡,而劉備趁著孫權攻打合肥,江陵等地之機,利用時間差以武力奪取了零陵、桂陽 、武陵、長沙這四郡。而孫權由於貪心,最終也只占據江夏郡和南郡。

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得出來,荊州本屬於劉表之地,在赤壁之戰後三家都是憑本事拿下的地盤,什麼到了孫權這裡,劉備的荊州地盤又成「借」的孫權的呢?而且東吳每每提到荊州,那都是理直氣壯的討要,罵劉備耍無賴,而劉備每次都好像理虧一樣,大氣都不敢出呢?其實問題主要出在兩點上,一點是後來孫權又把兩郡「送」了劉備,二點是劉備和孫權在赤壁之戰中是從屬關係。首先說第一點,事實上赤壁之戰後不久周瑜病死後,魯肅就給孫權建議,覺得東吳的荊州之地都在劉備的包圍之中,這樣一來不知道哪天就被劉備給奪了,倒不如順水推舟送給劉備得了。

這樣一來劉備就得欠著東吳人情,借荊州就此有了由頭,你劉備要是不認,有「地契」為證,因此劉備後來面對東吳的討債想賴帳也只能吃啞巴虧,畢竟真有江陵確實是人家打了一年打下來後送的。而這裡雖然事實上劉備只借了江陵並非整個荊州,那為何又要說整個荊州都是借的呢?這就是涉及到第二點,兩人的從屬關係。因為雖說名義上是孫劉聯合打下的荊州,但當時的劉備勢力已經在當陽一戰丟光了,聯合作戰中,勢力弱的就得仰仗勢力大的,因此此戰孫吳是主,劉備是客。孫權一上來就和曹仁硬碰硬,打荊州主力,劉備背地裡打下四郡,本來是合夥的生意,就算劉備打下的思四郡 按照法理來說,那也是屬於共同盈利,孫權是有份分紅的。但後來劉備腳跟站穩了不認帳,但法理上還是說不通,因此面對東吳對荊州的討要,劉備也只能默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