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高麗青瓷:能跟中國幾大名窯有一拼

收藏行者 發佈 2019-12-31T13:12:49+00:00

青瓷鑲嵌牡丹雲鶴紋枕高12.7厘米 長23.3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青瓷鑲嵌雲鶴紋四耳壺 高23.8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青瓷鑲嵌菊花紋托盞 整體高12.6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青瓷鑲嵌花卉草蟲紋缽 高8.3厘米,口徑19.9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高麗青瓷在十

青瓷鑲嵌菊花紋托盞 整體高12.6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高麗青瓷,是高麗王朝(918~1392年)工藝美術的代表,它將中國唐宋先進的制瓷技術和裝飾藝術融入高麗文化,在拿來主義的基礎上改造重塑,形成了自身獨立的文化體系,在世界陶瓷史獨樹一幟。高麗青瓷與中國陶瓷的關係,遠非只是業界熟知的越窯、汝窯、耀州等窯系淵源,如果足夠專業、細緻的比較研究,將會發覺它在器制、紋飾、造型和工藝手法等方面,與更多的中國唐宋遼金窯場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它博採了眾多中國窯場的工藝特色,並且將各種不同元素「鑲嵌」進青瓷里,融治於一爐 —— 當然,個別工藝手法,孰先孰後,母本版權歸屬等精深問題,還有待學術推進和考古追索,實事求是的說話,不要像某些國家某些學者那般偏隘,夜郎自大,連孔子的國籍都扯談。

  青瓷獅子蓋香爐 高21.2厘米 口徑11.1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歷史上的中國人則相當大度,宋人曾對高麗瓷不吝讚譽,宋朝也進口不少。能夠向中國輸入的外國陶瓷,史上恐也只此一家。宋代太平老人《袖中錦》所謂「高麗秘色天下第一」的說法、徐兢《宣和奉使高麗圖經》的溢美之辭,雖然無非個別文人的一家見識,每攙有獵奇心態和個人喜好,或有誇張之嫌,但亦足證高麗青瓷的水準。

  高麗青瓷以巧飾繁雕的裝飾見長,與中土士大夫們追求青瓷簡約、素凈、內斂、典雅的藝術效果,純粹以釉色和玉質感取勝的文人審美取向,實是大相逕庭,本來就不能簡單的比較優劣,各有所擅罷。脫離審美主體的主觀性和審美價值的多樣性,妄論高下,奢談優劣,實不足取。

青瓷瓜形瓶 高22.7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青瓷陰刻蓮花唐草紋梅瓶 高43.9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青瓷透刻龍頭式筆架 高8.8厘米 長16.8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13世紀的高麗青瓷對於裝飾技法的創新與重視,顯示出新興貴族階層對於華麗視覺感受的喜愛,其中最具代表性者即為鑲嵌青瓷。其裝飾技法是在原本的器皿上刻、剔畫出圖案與線條,再填入赭、白色的粉料,並颳去溢出的化妝土,素燒後再上青釉燒制。由於配合透明度高的青釉,在青釉之下仍可清楚可見黑白圖案,與灰青的底胎形成鮮明對比。

  青瓷鑲嵌牡丹雲鶴紋枕 高12.7厘米 長23.3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青瓷鑲嵌雲鶴紋四耳壺 高23.8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青瓷鑲嵌菊花紋托盞 整體高12.6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青瓷鑲嵌花卉草蟲紋缽 高8.3厘米,口徑19.9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高麗青瓷在十四世紀走向衰微,之後轉向其變種──粉青沙器的發展。粉青沙器是朝鮮族傳統陶瓷的一種,起源於高麗王朝末期。其工藝特點是在灰色或灰白色的胎土上沾染上白土,又在其表面上覆蓋透明釉藥的灰青色。在15世紀前期的世宗年間,發展較快,尤其受到了上流階層的喜愛。

粉青沙器剝地牡丹唐草紋壺 高46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粉青沙器鑲嵌牡丹紋扁瓶 高17.4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

粉青沙器鑲嵌蓮柳紋梅瓶 高28厘米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據小編所知,國內資深藏家聯合組建了一個集藝術品自由交易/投資/交流的私密平台,百度搜「荒嶺藏珍」即可找到入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