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盜版「殺了」劇本殺

中國知識產權報 發佈 2021-09-18T03:48:17+00:00

從2017年第一家實體店落地,到如今實體店數量超3萬家,在短短几年中,劇本殺迅速成長為一個新興的文創產業。這一兼備社交性與娛樂性的遊戲深受大眾的喜愛。  「據統計, 2020年國內的劇本推理店已發展到3萬家,預計2021年會突破4.5萬家。



  從2017年第一家實體店落地,到如今實體店數量超3萬家,在短短几年中,劇本殺迅速成長為一個新興的文創產業。這一兼備社交性與娛樂性的遊戲深受大眾的喜愛。


  「據統計, 2020年國內的劇本推理店已發展到3萬家,預計2021年會突破4.5萬家。加上同樣火爆的線上劇本推理玩法,目前行業市場規模已經突破了100億元。」中國文化管理協會劇本推理工作委員會會長高姍姍在接受中國智慧財產權報記者採訪時介紹。


  劇本殺市場在快速成長的同時,劇本抄襲盜版現象也開始出現,這對產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劇本殺創作情況如何?遭遇哪些侵權盜版難題?如何對行業進行規範?記者就此採訪了劇本殺行業的創作者、行業協會負責人以及法律專家。


  作者:盜版傷害原創


  張思赫筆名為司馬神鶴,是劇本殺行業的資深作者。他告訴本報記者,其於2019年創作了第一個劇本《莎翁公館》。那時,劇本發售的主要形式為盒裝、城市限定以及獨家。如今,他已創建了工作室,推出的劇本有《遺作》《第八宗罪》等,單部銷量最高可達5000餘本,主要通過線上平台、劇本展會等渠道進行售賣。


  神威是一位作家,他的環球旅行類書籍銷量頗高,微博粉絲破千萬,剛剛進入劇本殺行業。「我將傳統的創作經驗帶入劇本殺創作領域,也希望更多的專業作家進入這個領域,推動劇本殺創作升級。劇本殺不僅僅只是一個遊戲的劇本,還可以打造成為一個IP,開發出更大的價值。」他告訴記者,他的第一個劇本殺作品正在接受內測,目前已開始預售。


  隨著劇本殺行業的井噴式發展,劇本作為整個行業的核心,市場需求快速提升。在供不應求的市場現狀及經濟利益的驅動下,劇本被盜版抄襲的現象開始出現。據了解,正版盒裝劇本官方平台售價一般在500元左右,但是盜版劇本在網上交易平台低至10元左右。如此懸殊的價位,給原創帶來很大傷害。


  張思赫也遭遇過劇本被盜版的情況。「很多劇本殺創作者都曾被盜版困擾,甚至有的盜版先於正版發行。這種行為侵犯原創作者的勞動成果,長此以往,會大大損傷原創作者的創作動力,也會消耗玩家的積極性。」張思赫無奈地說道。


  剛剛進入這一領域的神威則開始尋找對策。「因為有本職工作,我的創作時間比較緊張,開始想把故事、人物構思好之後,由劇本公司找人來代寫,可是後來發現,這樣做有隱患,代寫人可能會把別的劇本環節、線索等內容加進去,這無疑會構成侵權。」神威說道。


  行業:形成保護合力


  無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行業生態需要規範的制度來正確引導。高姍姍表示,當下劇本推理行業還尚未形成行業標準體系,劇本抄襲盜版現象多發。由於大多數劇本的發行工作室都是小微公司甚至個人,缺乏法律知識,也沒有對劇本進行版權登記,不知該如何維權。有些工作室存在侵權情況卻不自知,所以從業者亟待提升版權意識,同時也應獲得維權支持。


  在高姍姍看來,劇本殺行業衝出盜版漩渦,需要上下游攜手打擊盜版行為。「劇本從業者需要團結起來,形成一個合法的、有話語權的團體,為從業者進行版權保護知識普及,提高從業者的版權保護意識,特別是要普及劇本涉及的法律法規,形成行業標準,讓從業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同時,相關部門也要加大對劇本盜版行為的打擊,制定相應的懲罰機制。多方努力才能打擊盜版,讓正版深入人心。」高姍姍建議。


  專家:依法維護權益


  與其他作品一樣,在劇本殺抄襲糾紛中,抄襲的界定是關鍵。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律師李策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狹義抄襲指原文抄襲即直接盜版複製的現象;廣義抄襲則包括洗稿、拆稿、融梗等,例如抄襲知名小說、遊戲或影視作品中「核心詭計」「經典情節」等內容。司法實踐中,「接觸+實質性相似」是認定版權侵權的重要規則。


  那麼,相關從業者如何避免版權糾紛呢?「劇本殺從業者應秉承『尊重版權、規範授權、合法使用』的理念,鼓勵原創、合法授權、保證版權鏈條的完整性及合法性,才是避免版權糾紛的不二法門。」李策表示,原創劇本作者須保障作品的獨創性,不得抄襲使用他人作品內容。若需要使用,也應取得版權人的授權,並在授權範圍內合法使用。若劇本殺的劇本系根據小說、遊戲、動畫片、電影、電視劇等大IP改編而來,改編者應首先取得上述IP權利人授權並簽署相應授權協議,然後在授權範圍內進行改編創作。


  對於劇本殺發行商或運營公司,李策建議,由於劇本殺具有沉浸式娛樂特點,劇本殺遊戲過程中有劇情人物再現及實景化的特點,公司在發行、運營或投資項目中時常需要對劇本進行深度衍生開發,因此公司需要取得原作品權利人對所涉及IP中虛構角色元素的授權使用,以保證版權及衍生的商品化權利鏈條的完整性及合法性,避免版權糾紛。對於劇本殺項目的投資公司,投資前應做好盡職調查,注意審查擬投資的劇本殺項目版權鏈的完整性及合法性,從而有效避免版權糾紛。


  如果糾紛已出現,原被告雙方應如何應對?在李策看來,作為原告權利人需要主動取證,包括對被告涉嫌侵權的劇本內容、人物劇服、IP虛擬角色元素的衍生品等內容的取證。原告首先需要證明對權利作品享有版權,其次需要證明被告侵犯了其哪些權利,證明侵權使用者超越授權期限、範圍使用授權作品等,並整理充足的證據以證明涉嫌侵權作品與權利作品構成實質性相似。作為被告,則需要自查涉嫌侵權作品是否存在侵權情形,並結合司法實務中對抄襲作品的界定方法,判斷原告權利作品與被告涉嫌侵權作品是否構成實質性相似,是否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依法維權,積極應訴,在充分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同時,也能推進整個行業的規範化。」李策表示。(李偉)

別讓盜版「殺了」劇本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