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使用紅外體溫計,這份硬核指南必不可少

市說新語 發佈 2020-02-25T03:20:11+00:00

如果懷疑所選購的紅外體溫計不准,可以依據JJF1107 《測量人體溫度的紅外體溫計校準規範》等技術規範到就近法定計量技術機構進行校準,如校準發現測量儀數據誤差較大、測量重複性差、性能不穩定的,建議停用。

返程路上、小區門口、公司大樓

是不是近期只要出門

經常會被人「頭上一槍」?

為了確保大家的健康和安全

測量體溫成為疫情防控的必要手段

而人體紅外體溫計

因非接觸、效率高、方便等特點

成為此次戰「疫」的重要工具之一

紅外體溫計到底準不準?該如何正確使用?

今天,我們就來嘮嘮

紅外體溫計那些事兒~


大家常見的測溫設備

可以簡單分成兩大類

接觸式和非接觸式測溫計

據專家介紹

非接觸式測溫計的精準度排序是:

紅外耳溫計>紅外額溫計>紅外篩檢儀

要正確使用紅外體溫計

首先就需要

了解紅外體溫計的工作原理

先介紹一個物理常識:自然界中的絕大多數物質(高於絕對零度-273.15℃),都在向外界不斷發出紅外能量,通過對這種能量的測量可以讀取物質表面的溫度。

目前的工業技術水平,早已能夠實現高精度的測溫。由於多數情況下,物質無法向外界輻射其全部的紅外能量,因此儀器會根據物體的紅外輻射率(95%)進行讀數修正。同時,不同類型的紅外體溫計,還會根據測量部位的差異,進行相應修正,讓體溫計能儘可能反映人體的真正體溫。

既然高精度測溫不是難題

那為何紅外體溫計還會「測不準」呢?

原因是:紅外體溫計中的額溫計、耳溫計設計應用場景多見於醫院、家庭等室內,對操作環境、測量方法均有較高要求。測量環境中的空氣、水蒸氣以及其他遮擋物也會改變物體輻射曲線,從而導致溫度測量不準確。

同時,防疫時期,紅外體溫計廣泛應用於室外卡口體溫篩查,環境溫度一般都低於其最佳工作溫度(16℃~35℃),加上部分使用者測量方法不正確,均可能導致測不出、測不準。

所以測不準溫度可能是使用方法不對

或使用的紅外體溫計不符合標準哦~

你的紅外體溫計符合標準嗎?

如何看選購的紅外體溫計是否符合標準?

以紅外耳溫計為例,依據國家標準,體溫計溫度顯示範圍應不窄於35.0℃~42.0℃。在此溫度顯示範圍內,最大允許誤差±0.2℃;在此溫度顯示範圍外,最大允許誤差±0.3℃

GB/T 21417.1規定,體溫計的臨床重複性,即由同一操作人員使用同一體溫計從同一被測對象的同一耳朵內所測量的多個耳腔溫度的讀數變化的標準偏差,不應超過±0.3℃

如果懷疑所選購的紅外體溫計不准,可以依據JJF 1107 《測量人體溫度的紅外體溫計校準規範》等技術規範到就近法定計量技術機構進行校準,如校準發現測量儀數據誤差較大、測量重複性差、性能不穩定的,建議停用。

說一千道一萬

正確使用是關鍵

那麼到底

該如何正確使用紅外測溫計呢?

人體紅外測溫儀

您用對了麼?

一圖讀懂↓↓↓

上面已經說過

溫度測量作為疫情防控的重要屏障

其準確與否對能否戰勝疫情至關重要

因此為確保測溫設備的準確性

自從疫情發生後

有一群人緊急上「火線」

在醫院、機場、車站、公路口……

全力以赴保證測溫設備的準確

他們就是——

市場監管部門計量工作人員

疫情發生後,市場監管總局所屬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在總局的統一部署下,快速響應號召,深入防控疫情第一線,參與解決公共場所紅外體溫篩檢中的校準技術問題,並在疾控中心、醫院開展精準生物科學計量,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

此外

為了確保體溫計的市場供應

市場監管部門正在千方百計

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擴大產能


所以歸根結底

紅外體溫計不是「擺設」

紅外測溫也不是「流於形式」

而是疫情防控中的「大功臣」!

也正因此

了解其工作原理和如何正確使用

就非常重要了

現在,你清楚了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