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那些美到心顫的植物

木心的阿狸 發佈 2020-01-03T13:54:42+00:00

1、荇菜:今名莕菜,多年水生草本。荇菜2、葛:今名葛藤,多年生藤本,莖可編籃做繩,纖維可織布。塊根肥大,稱「葛根」,可制澱粉,亦可入藥,是古人重要的生活原料。

1、荇菜:今名莕菜,多年水生草本。生於城郊池沼或不怎麼流動的河流湖泊中。嫩莖葉及根皆可食,古時常用的菜蔬。全草可入藥。

2、葛:今名葛藤,多年生藤本,莖可編籃做繩,纖維可織布。塊根肥大,稱「葛根」,可制澱粉,亦可入藥,是古人重要的生活原料。

3、卷耳:今名蒼耳,俗稱羊帶來,一年生草本。野生於山坡、草地、路旁,適應力強,耐乾旱薄瘠。幼苗嫩葉可食,種子可磨面,是古時常用食物。

4、桃:桃,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原產於我國,有至少三千年的栽培史,除食用外,根、葉、花、枝、皮、核皆可入藥。桃木則是我國民間辟邪之物。

5、芣苢(fú yǐ):今名車前草,多年生草本。性喜光,常成群生長於牛馬跡中,嫩葉可食,是一種普遍的救荒本草,全草和種子都可入藥。

6、楚:今名牡荊、黃荊,落葉灌木。生長於向陽山坡、原野路旁等,一種較為常見的野生灌木。古人以其莖稈供刑杖之用,被視為刑罰的象徵。也作薪材之用。

7、蔞:今名蔞蒿,又名蘆蒿,多年生草本。淺水、陸地皆可生長,嫩莖葉可食,是蒿類最可口的野菜之一,老化的根莖可作為生火的薪材。今天已被馴化成多個品種的常見蔬菜。

8、蘩(fán):今名白蒿,二年生草本。嫩莖葉可食,亦可入藥。是先秦時代主要的食用野菜,重要的祭祀用品。至今,我國部分地區仍保留著農曆三月份食白蒿防疫的習俗。

9、蕨:即今蕨菜,多年生草本。一種常見的蕨類植物。分布廣泛,可入藥,其葉含毒素,以避免動物、昆蟲啃食,但煮至紫色後即可食。是傳承至今的食用野菜,有「山珍之王」的盛譽。

10、蘋(pín):今名田字草,多年生沼生水草。生於靜水淺水、池塘、稻田中。嫩莖葉可食,可入藥。先秦時代主要的食用野菜之一,也是重要的祭祀用品。

藻:今名菹草,又稱蝦藻,多年生沉水草本,生於流動水域。古代常見的食用植物,也有驅火避災的象徵意義,成為周代的祭品。其中《小雅·魚藻》中的「藻」可能為金魚藻。

11、甘棠:今名棠梨、杜梨,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常野生於溫暖潮濕的山坡、沼地、雜木林中。果實酸甜可食,亦可釀酒釀醋。根、葉可入藥。原產我國華東、華南,目前已栽培有多個變種。

12、梅:今名青梅,落葉小喬木。原產於我國西南,有三千多年的栽培史。果實除食用外,亦可釀醋。目前各地均有栽培,品種多達三百種以上,主要分為白梅類、青梅類、花梅類,其中花梅是歷史悠久的觀賞類植物。

13、白茅:白茅,又名茅草,多年生草本。初生曰荑(如《衛風·碩人》「手如柔荑」),白而柔,茅芽可食。老化莖葉不易腐爛,古人常取用作建造屋頂的材料,所謂「茅屋」,也有著潔白柔順的象徵意義。常用於各種慶典、祭祀等場合。

14、棠棣(dì ):唐棣,又稱扶栘,在《鄭風·山有扶蘇》中稱為「扶蘇」。落葉小喬木。喜肥沃土壤,不耐潮濕,多生長於海拔1000米左右的山坡上。果實甜而多漿,除食用外可釀酒制醬。木材堅硬有彈性,可製作農具。花朵盛開於早春,著名的觀賞花木。

15、蓬:今名飛蓬,二年生草本菊科,品種繁多。野外常見植物,蓬花枯萎後,種子隨風而舞,隨地生長。花可入藥。

16、匏(páo):即匏瓜,一年生攀緣草本。與《衛風·碩人》《小雅·南有嘉魚》等篇中的「瓠」、《豳風·七月》中「壺」通稱葫蘆。果實頸小腹大曰匏,瘦長曰瓠,上下雙球細腰葫蘆形曰壺。是我國最早栽培的重要蔬菜之一,有苦者不可食。果實成熟老化曬乾後可繫於腰間渡水,稱為腰舟。亦可作酒器,對稱剖開,掏空內囊可作瓢等各種生活器皿。

17、荼(tú):古又名「苦」,如《唐風·采苓》之「采苦」。今名苦苣菜,又稱苦菜,一年生草本,田野、荒郊、路邊均可生長。嫩葉可食,味稍苦,全草可入藥。

18、薺(qí):今名薺菜,一年或二年生草本,一種常見野菜,亦可栽培。全草可入藥。嫩葉可食,味稍苦,全草可入藥。

19、葑(fēng ):今名蕪菁,又稱大頭菜等。二年生草本,喜陰,多長於寒涼之地。古代重要菜蔬。《圖經本草》曰:「蕪菁四時仍有,春食苗,夏食心,秋食莖,冬食根。」直至現代,仍是制泡酸菜的常用菜蔬。

20、榛:又名榛子,灌木或小喬木,生長於海拔200~1000米的山地陰坡灌叢中。榛子的利用在我國有超過5000年的歷史,榛果在周代已普遍栽種,是重要的供祭食品。目前分布於華北、東北、西北各省。

21、栗:今名板栗,落葉喬木,多生於低山丘陵緩坡及河灘地帶。板栗的利用在我國已超過6000年,「詩經」時代已經廣泛栽種,成為比較常見的乾果樹種,重要的糧食來源。

22、漆:今名漆樹,落葉喬木。高山種,性耐寒,生於海拔800~3800米的向陽山坡,我國最古老的經濟樹種之一,木材通直耐腐,是製作器具的上等木料。果實可制肥皂,種子油可制油墨。

23、蝱(méng):今名川貝母。多年生草本,百合科。主產於我國西南、西北的高山高原地帶。是潤肺止咳的名貴中藥材,其花、葉具有觀賞價值。


24、綠:今名藎草,古又稱王芻,一年生禾本。生長於山坡、草地和陰濕處。全草可入藥,也可用於染織,在古代是黃色、綠色的染料來源之一。

竹:今名萹蓄、扁竹,一年生草本。多生於郊野道旁、溝邊濕地。嫩葉可食,但味不佳,古時用於充飢的救荒本草,葉可入藥。

25、檜:今名圓柏,常綠喬木,兼松、柏兩種植物特性,即柏葉松身,性耐寒。木材芳香,耐久力強,屬於上等木料。樹形枝幹優雅,多被引進園林、庭院作景觀植物。

26、芄(wán):今名蘿藦,多年生草質藤本,嫩葉可食,枝、葉、果實均可入藥。其果實呈紡錘形羊角狀,似觿,是華中、華北一帶較為常見的野生植物。

27、諼(xuān)草:今名萱草,花色鮮艷,極具觀賞性,賞花而忘憂,故又名忘憂草。多年生宿根草本,花蕾可食,全草和根可入藥。原產於秦嶺以南各省,現全國各地廣泛栽培。另,黃花菜是萱草同屬但不同種植物。

28、木瓜:又名榠楂(míng zhā),落葉小喬木,與今水果木瓜非同物種。原產我國,果質堅硬,長期散發香氣,在古代被用作空氣清新劑,水煮後可食用。果實、種子、根、枝葉均可入藥。分布於華中及西北各省。

29、蒲:今名旱柳,落葉喬木,常生長於黃河沙地,在河灘、溝谷、低濕地也能成林。品種多,木料可製作各種器具,古人常用的經濟樹種。

30、蓷(tuī):今名益母草,一年或二年生草本。喜光,生長於向陽處的多種環境。至夏季果實成熟,全株乾枯,也稱夏枯草。常用的藥用植物,全草可入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