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後期,交相輝映的雙子星——司馬仲達和諸葛孔明

陳健4396 發佈 2020-02-11T01:55:25+00:00

從東漢末年到三國西晉,中華大地戰亂頻仍,各方諸侯、英雄豪傑你方唱罷我登場,無數謀臣、良將演出了威武雄壯的歷史話劇,一時間群星閃耀,繽紛絢爛。

從東漢末年到三國西晉,中華大地戰亂頻仍,各方諸侯、英雄豪傑你方唱罷我登場,無數謀臣、良將演出了威武雄壯的歷史話劇,一時間群星閃耀,繽紛絢爛。

三國初期,曹操、劉備、孫權等英主招賢納士,馳騁疆場,大放異彩。到了三國後期,曹操、劉備相繼離世,一大批猛將謀士也先後凋零。這時候,蜀國的諸葛亮、魏國的司馬懿,逐漸走到了舞台的正中央,成為最為璀璨,交相輝映的雙子星。

讓我們來看看他們有什麼樣的人生,有什麼樣的傳奇吧!

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琊陽都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司馬懿(179年-251),字仲達,河內郡溫縣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我們來對比一下這兩位天下奇才,看看他們的傳奇軌跡。

一.出身對比,均出自名門

諸葛亮出身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和祖父都做過中下級的官員,叔父諸葛玄做過豫章太守。

司馬懿也出身名門望族,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世世代代都做朝廷中上級的官員,門第比諸葛亮家還要高一些。有意思的是,司馬懿的父親司馬防曾經做過洛陽令,為了整頓秩序,司馬防推舉二十歲,敢作敢為的曹操做縣尉,曹操上任後,馬上製作了五色棒,打死了犯禁的宦官蹇碩的叔父蹇圖。後來,當曹操成為魏王之後,特意宴請年邁的司馬防。曹操笑著對司馬防說:「當年我在您手下做縣尉的時候,您是否能想到有一天我稱王呢?」』司馬防爽朗的說:「當時大王您的才幹只配做一個縣尉!」曹操聽了大笑。


二.均少年成名

諸葛亮十幾歲的時候,喜歡念《梁父吟》,常以管仲、樂毅自比,當時的大多數人並不認可,但是徐庶等好友,以及襄陽名士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等人都認為他是天下奇才,黃承彥還把女兒嫁給了諸葛亮。後來司馬徽見到劉備的時候,極力誇讚諸葛亮是臥龍,龐統是鳳雛。劉備於是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司馬懿有八個兄弟,世人稱之為八達,個個本領出眾。司馬懿排行老二,,「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多聞」。「常慨然有憂天下心」。當時的一些名流高官,比如楊俊素、崔琰十分看好司馬懿的才幹和志向,讚不絕口。

三.諸葛亮渴望出山復興漢室;司馬懿一開始不想投奔曹操,後來被逼才出仕。

歷史上真實的諸葛亮不像小說《三國演義》描寫的那樣淡泊名利,他痛心天下紛爭,希望自己能一展所學,復興漢室,所以他積極尋找入仕的機會。他之所以成為黃承彥的女婿,不僅因為黃承彥是襄陽名士,而且因為丈母娘是蔡諷的長女,而小女是劉表劉景生的後妻,也就是說諸葛亮的夫人黃氏要喊劉表小姨父的。據記載,諸葛亮在二十歲之後,多次去荊州,是想在劉表那裡謀職的,只是劉表等人氣量狹小,不是伯樂,也只好作罷。後來,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感激劉備求賢若渴的誠心,抱著復興漢室的理念加入了劉備集團。

司馬懿則不然,他博學多才的名聲很年輕就傳揚開來。曹操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而司馬懿對天下鹿死誰手還拿不准?他一開始也並不看好曹操一定能最終勝出,所以他以風痹病為由,假裝臥床不起,拒絕徵召。曹操本性多疑,覺得這小子年紀輕輕的就病得不能動,肯定是裝的。就派人夜間突然闖入去查看司馬懿,司馬懿躺在床上,一動不動。後來到了公元208年,曹操當上了丞相,逼著司馬懿出來做官,曹操對使者說,如果司馬懿再敢拒絕,就給我抓來。司馬懿這次害怕了,只好乖乖的出來做官。

四.嶄露頭角後,兩人在各自集團作用不同,諸葛亮像西蜀的蕭何,而司馬懿好比曹魏的張良陳平。

小說《三國演義》影響巨大,深入人心,使得絕大多數讀者都認為諸葛亮是算無遺策,決勝千里的軍師謀士,但是事實上,諸葛亮加入劉備集團,更多的是充當後勤工作。劉備進軍西蜀、漢中,帶的是龐統和法正做為謀士,而諸葛亮先後鎮守荊州和成都,負責後方根據地的治理工作,足食足兵,支援前線,更像是蕭何的角色。

而司馬懿到了曹操那裡,常謀國事,多出奇策,他在曹魏集團起的作用更像張良陳平。比如:曹操征討張魯,司馬懿對曹操說:「劉備剛剛奪取西川,人心並沒有歸附,現在又去爭奪遙遠的江陵,正是攻取西蜀的好機會。」無奈曹操不聽。

又比如:關羽水淹七軍後,威震華夏,曹操為之膽寒,想遷都以避鋒芒。司馬懿出面勸阻,說,于禁雖然戰敗,對國家大局影響不是很大,我們不能遷都示弱。劉備、關羽現在實力膨脹,孫權肯定會不安,我們可以聯合孫權,從後面牽制、襲擊關羽。孫權果然讓呂蒙白衣渡江,攻占荊州,殺掉了關羽。司馬懿此戰充分利用了孫劉聯盟的內部矛盾,運用外交手段,不僅解了樊城之圍,還借刀殺人,除掉了關羽,解除了威脅。而且還破壞了孫劉兩家的戰略聯盟,破壞了諸葛亮北伐中原,兩路出兵的戰略構想,一舉數得,徹底改變了戰略格局,從此把握了戰略上的主動,可謂是天下奇謀。

五、第一代主公去世後,兩人大放異彩

劉備去世之後,在白帝城託孤給諸葛亮和李嚴。後來諸葛亮軍事、政事大權獨攬,成為西蜀的實際決策人和事實上的一把手。

曹操去世後,曹丕繼位,司馬懿終於開始執掌兵權。曹丕駕崩前,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輔佐曹叡。曹叡臨死的時候,再次託孤給司馬懿和曹爽,由司馬懿主管軍事,而曹爽主管政事。

司馬懿輔佐了曹操、曹丕、曹叡後,到了曹芳繼位,才任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主管了軍事。而諸葛亮在後主劉禪時期,一直是軍政一把抓,這是兩人的不同。

六、平定邊亂,掃除後顧之憂

劉備死後,西川面臨重大危機,南中地區的孟獲等人趁機發動叛亂。諸葛亮率軍南征,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諸葛亮採取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為主,先打敗雍闓軍,後擊敗孟獲,平定叛亂。

公元237年,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背叛魏國,自立為燕王,南面聯絡孫權,背面勾結鮮卑,不停侵擾。司馬懿帶兵出征,用了一年的時間,徹底滅掉了公孫淵,穩定了邊境。

諸葛亮和司馬懿均在本國平定了邊亂,各自掃除了後顧之憂。

七.雙雄對決,司馬懿最後持久抗戰成功

諸葛亮一心北伐中原,復興漢室。從公元228年開始,他多次帶兵北伐。在前期,帶兵抵禦諸葛亮的是魏國名將曹真,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是曹真派張郃帶兵在街亭一戰大敗馬謖,逼得諸葛亮不得不撤兵。這才是真實的歷史,和《三國演義》中司馬懿做魏軍主帥是不一樣的。


後來,曹真病死了,司馬懿才做為魏軍主帥和諸葛亮在戰場上對決,兩位戰神終於正面相逢了。

從公元231年到234年,司馬懿和諸葛亮多次交鋒,總的來看,從戰術角度,諸葛亮多次取得較大的勝利,比如據《漢晉春秋》記載,231年五月,諸葛亮派魏延等率軍大破司馬懿,漢軍獲甲首三千級,玄鎧五千領,於是司馬懿退還保營,堅壁清野,閉門不戰,有「畏蜀如畏虎」之譏。

234年,諸葛亮率大軍出斜谷道,據武功五丈原,與司馬懿對陣。期間諸葛亮既屢屢遣使者下戰書,又致巾幗婦人之飾,以激怒司馬懿,但司馬懿忍辱據守不出,並以「千里請戰」的妙計平息將領們的憤怒。

從戰術角度來講,諸葛亮處於攻勢,屢屢有些斬獲。司馬懿清楚的知道自己軍事才能還是不如諸葛亮的,所以他看準諸葛亮蜀軍的致命弱點:深入敵國作戰,糧草需要千里轉運,利於速戰。只要魏軍堅守不出,蜀軍糧食耗盡,不戰自退。

所以,司馬懿以驚人的隱忍和定力,壓住了眾將的狂躁和衝動,一忍再忍,使得諸葛亮天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234年八月,諸葛亮病故在五丈原,司馬懿獲得的最終的勝利。


每次讀史書到此,不由得感慨,司馬懿和諸葛亮也是一時瑜亮,棋逢對手,將遇良才。諸葛亮忠心報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病死在前線,使得後人無比敬仰。

司馬懿勤勞國事,以大局為重,不把個人榮辱放在心上,持重不戰,保持戰略定力,保家衛國,也是文武全才的重臣良將,和諸葛亮一樣,在歷史上寫下了壯麗的篇章。

仰望夜空,群星燦爛。

參考資料:《三國志》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