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小絹講歷史:為何只有陳壽寫的三國史志後人覺得可信度最高

司馬小絹 發佈 2019-12-31T03:11:33+00:00

陳壽生於233年的巴西郡安漢縣三十卷,十五卷,二十卷,陳壽完成《三國志》的時間雖然末有定論,但他病逝在公元297年是確鑿的!

《三國志》屬於二十四史中的前四史,然而二十四史中陳壽寫的《三國志》是最為特殊的一部了,因其過於簡略,沒有記載:經濟、地理、職官、禮樂、律歷等,為何後人還非常認可陳壽寫的都是事實呢?

司馬小絹今天和大家講一講,為何陳壽寫的《三國志》可信度大呢?

如果要真正想了解三國,肯定不能只看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只是羅貫中寫的一本小說!然而陳壽寫的《三國志》大部分都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

陳壽生於233年的巴西郡安漢縣(今四川南充》曾經是蜀漢的官員,後蜀降晉,陳壽在晉曾擔任過任觀閣令史,著作郎,治書待御史等,而《三國志》中記載的很多事情都是他親身經歷和耳聞目見!因當時三國結束了分裂局面歸晉,陳壽又是治書待御史,所以能接觸到第一手魏、蜀、吳的官方資料,寫的比較真實,因其選擇材料慎重,取材謹慎,對歷史真實不知道的方面,他並不妄加評論和編寫,所以他寫的《三國志》過於簡略,很多重要事情都沒有紀錄或者一筆帶過,《三國志》陳壽對苟彧評價非常高!但是苟彧幫助曹操實行屯田制等事沒有寫進去!

陳壽的父親,曾經是馬謖的參軍,馬謖戰敗以後連帶地被諸葛亮處罰,陳壽本人也曾經為了某一件事情被諸葛亮兒子諸葛瞻處罰過,但陳壽在寫諸葛亮時並沒有因個人的感情對諸葛亮直斥臆測!很客觀的寫:「少有的逸群之才,也深受孫權的敬重,到劉備死後,後主繼位,他綜攬軍政,立法施度,整理戎旅,工械技巧,物究其極,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做到了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

在寫到諸葛亮為什麼沒有滅掉魏國的「連年動眾,末能有克"時指出了三個原因!

第一「所與對敵,或值人傑",意思是遇到的是司馬懿!

第二"眾寡不侔,攻守異體」,就是魏方兵多,蜀漢兵少!諸葛亮是攻勢,司馬懿又是守勢,攻難守易!

第三"諸葛亮的才能比管仲和蕭何還大,但管仲找到了王子城父,蕭何找到了韓信,雖然諸葛亮最有本領,但手下沒有像王子城父和韓信這樣的能人作為助手!

《七縱七擒》孟獲是三國演義中最有影響力的一段小說,但陳壽寫的《三國志》里止字未提,但也並不是說陳壽沒有寫的事情就是假的,看其他史書如習鑿齒寫的《漢晉春秋》和常璩寫的《華陽國志》等書中卻有對孟獲「七縱七擒》的記載。

陳壽對諸葛亮的死因記載的也十分簡略,只寫到他復出祁山,以木牛流馬運送糧草,然後就是(其年八月,亮疾病,卒於軍,時年五十四」以及一句"亮遺命葬漢中定軍山,因山為墳,冢足容棺,斂以時服,不須器物"。

《三國志》全書一共六十五卷,其中(魏書)三十卷,(蜀書)十五卷,(吳書)二十卷,陳壽完成《三國志》的時間雖然末有定論,但他病逝在公元297年是確鑿的!《三國志》這套書是在他去世後由范頵等人上書晉惠帝司馬衷,最終得以成書。

本文內容大部分摘自《三國志》有司馬小絹編輯整理!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