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部愛情教學片,專為有情人研究之用!觀看時請關好門、調低音量

月海影視 發佈 2019-12-16T19:43:09+00:00

好電影並非一定要表現出精深的哲學命題和體現創作者非同一般的深邃思想,並非一定要營造出強烈的戲劇衝突和構建跌宕起伏的情節,只要是能夠調動觀眾情緒,把美與真(這裡當然是指創作者眼裡的美與真)通過影像完美地傳達出來的,就是好電影。

好電影並非一定要表現出精深的哲學命題和體現創作者非同一般的深邃思想,並非一定要營造出強烈的戲劇衝突和構建跌宕起伏的情節,只要是能夠調動觀眾情緒,把美與真(這裡當然是指創作者眼裡的美與真)通過影像完美地傳達出來的,就是好電影。今天,我給大家分享推薦9部愛情教學片,專為有情人研究之用!

1、《南茜的情史》(2002,英國)

一共3集,每集58分鐘,又名《輕挑天鵝絨》,此片是BBC根據莎拉·沃特斯同名小說《Tipping the Velvet》改編而成,小說出版於1999年,而影片拍攝於2002年。風格俱似《指匠情挑》,也是三段式,結局都是主人公曆經千辛萬苦,找到真愛,可謂是同志電影中的勵志片。英國BBC能夠正視此類題材的劇本,又如此大膽上映,劇中情節,XJ、KJ、花樣繁多的ML讓人看了不免血脈僨張。無怪乎,在英國曾引起激烈的爭論。

同樣是莎拉的作品,同樣是BBC電視台的大製作,同樣的三集超長製作,同樣擁有很高的人氣與好評,同《指匠情挑》相比,劇情上的衝突更強,起伏更大,發展也更出人意料,但是對人物內心的表達上,沒有《指》那麼準確到位,沒有帶來《指》那麼強的衝擊。而且C戲太多,花樣頻繁,給人賣弄之嫌,看到後來都麻木了,沖淡了劇情。可能這也和NACY混亂的內心與生活有關,原著的名字直翻過來就是「輕觸天鵝絨」,太曖昧,太引人遐想了,可能從此就奠定了影片的基調。

對這部片子的喜愛,多過《指匠情挑》,雖然也認為,它沒有《指》拍得好。不過我們喜歡什麼本就不是因為它是最好的,只是因為它是最對我們心思的,最能打動我們的。第一集美得讓人心碎,從來沒看過一部能把「初戀」或者更準確地說應該是「暗戀」的心境把握得那麼準確的劇集。南的每一個情緒都那麼真實,生動,引人共鳴。

2、《與我同眠》(1994,美國)

什麼是自戀者的愛情故事?本片便是。它看起來不會讓人感到舒服,但卻可以讓觀眾了解有一批以自我為中心的青年男女是如何處理他們的感情和婚姻的。

整部電影充斥著情慾的鏡頭,女主角莉拉由情慾開始,以情慾結尾,因為情慾而結識了大衛,也因情慾而離開了大衛,比起人物來,反倒是情慾成了影片真正的主角。

3、《糖果》(2006,澳大利亞)

生命、愛情和DP必然使一部電影變得苦澀,但有時也會有某種甜蜜,比如導演尼爾·阿姆菲爾的《糖果》,本片獲得第5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提名。《糖果》與其他影片不同,沒有通過一些老套的故事來向我們講述一個XD人的故事,開始便將焦點集中於XD者和DP本身,而不是集中於社會背景等問題上。但是,長期的XD難免會影響到人們正常的生活。

從影片所使用的大牌明星和出色的編劇導演來講,它成為萬眾矚目的焦點似乎是必然的,然而有一部分評論者認為,唯一影響到它成為頂極出色影片的便是他有些老套的選材和照搬之前類似影片的人物設置。其實,主創人似乎早想到了這類問題,已經在劇情和人物的塑造上做了許多改變,這些改變是很受觀眾們歡迎的。尤其值得一提的、影片中變化最大的便是希斯·萊傑飾演的丹這個人物,丹是整部影片的核心人物,影響著整個敘事的骨架,導演沒有將他完全設計成一個癮君子,而更像是一個英雄。

儘管影片是以強烈反對人們XD而開篇的,態度十分堅決,但是後來隨著故事的開展,對DP的態度卻越來越溫和了,影片最後則完全變成了對個人命運和情感的一聲嘆息。從某些角度來看,導演是刻意淡化對毒品的批判,而是將糖果和丹的絕望進行深刻的剖析,加之導演用寂靜來傳達情感,加強了影片的悲劇感。

4、《縱情慾海》(2000,芬蘭)

孤獨是我們的宿命...... 很難想像芬蘭這樣的一個小國家拍出了如此帶有哲學味道的電影。首先我得承認觀看這部影片完全是衝著它是一部A愛情片去的,但看到後來,其糾結的關係與讓人近乎絕望的情節讓我不得不思考。

這部影片講述了一系列剪不斷理還亂的關係,反映了在當今社會,許多年輕人在與異性之間的交往上迷失自我,無法分清自己與女友的關係到底是愛情還是習慣,青年人在其價值觀不成熟的階段如何找到生活的目標並為之奮鬥等問題。在我看來,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在於如何找到生活的樂趣。一個人,要想從麻木中解脫出來必須要豐富自己的生活經歷。例如,在某個時候自己突然寂寞時,出去走走,逛逛街,打打籃球,聽聽音樂,寫寫文章,看看書。儘可能通過這些方式舒緩自己的情緒,做一些自己未曾做過的刺激又不傷身的事。只有不斷豐富自己,才能使寂寞與麻木排出身心,迎來充實的生活,而不是光有ML與寂寞。

5、《安塔芮絲》(2004,奧地利)

尺度很大的歐產片,曾代表奧地利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講述了三個彼此獨立而又相互穿插影響的家庭故事,共同之處應該是都探討了婚姻與愛情的矛盾問題,而三個故事雖然似乎都未講完,其結尾卻早已註定。曾經相愛的男女,一旦開始組建家庭,原本的浪漫回憶便逐漸開始化為烏有,有的喪失了生活的動力、交流的樂趣,有的便形同陌路、甚至反目成仇。

導演好像也是想要表達一種愛情無法勉強的觀點,在這三則故事裡,總有其中的一方執著地想要維護他們的這段岌岌可危的感情,而結局卻只能是令他們一再失望,故事一裡面的那位丈夫得知妻子出軌後坐在沙發上埋頭痛哭,已是幸運;故事二裡面那敏感多疑的年輕女人則直接吞下了安眠藥,令人嘆息;而故事三裡面的暴躁男最終遭遇了車禍,沒能幸免於難,這是不是一則則關於婚姻的寓言?

6、《辦公室秘書》(2002,美國)

這部電影的女主角瑪吉·吉倫哈爾就是大名鼎鼎的曾經主演過《原始碼》、《死亡幻覺》、《斷背山》、《波斯王子:時之刃》、《愛情與靈藥》、《囚徒》、《夜行者》、《夜行動物》的傑克·吉倫哈爾。

Lee Holloway生活在一個不和諧的家庭里,從小就有「自毀」的行為,在精神治療中心治療一段時間回到家後,她要重新融入正常人的生活。於是她學習了打字,在一家律師事務所找到了一份打字員的工作。一開始,Lee打字出現了很多毛病,被她的僱主E. Edward Grey發現,Grey把Lee叫到了他的辦公室,為了讓Lee深刻記得她的錯誤,他讓Lee趴在書桌上,然後他開始拿起皮鞭對她進行ND。久而久之,兩人產生了一種奇妙的情感,這也從另一方面減弱了Lee的「自毀」傾向。Lee愛上了Grey,然而Grey卻羞於讓人知道他的怪癖,於是他解僱了Lee。Lee的男友向她求婚,她答應了,然而在婚禮當天,她卻逃到了Grey的辦公室……

7、《午夜巴塞隆納》(2008,西班牙)

「寡姐」斯嘉麗•詹森主演,2009年第66屆金球獎喜劇類最佳影片。美國女孩維姬和克里斯蒂娜結伴來西班牙旅遊。維姬為人古板而且即將結婚,克里斯蒂娜則思想開放、充滿好奇心。這兩個性格相異的主人公,來到西班牙後,邂逅了一位非常有魅力的藝術家和他美麗但很愛吃醋的前妻。隨後四個人之間發生了一系列有趣的愛情故事。

在我看來,《午夜巴塞隆納》是老伍迪講給我們的關於理智與激情的寓言,所以一眾出場人物都典型得很,鮮明幾近符號化。

8、《愛人》(2015,韓國)

典型的韓國愛情電影模式,神出鬼沒的男人,神出鬼沒的女人,神出鬼沒的出現,神出鬼沒的消失。總之就是一個神出鬼沒的故事,俊男靚女極致唯美的畫面,常常讓人無暇顧及什麼看懂沒看懂!

9、《安娜》(2005,丹麥)

電影講述美麗性感的女郎安娜,在男友喬安揚帆探險不歸後陷入感情空虛,遂以找各色男人廝混為情緒出口,終日歌舞樓台,縱情狂歡。後來結交了新人,日子過得倒也滋潤。不想正當他們裝修新公寓準備同居時,失去音訊好幾年的喬安意外出現了。二人剪不斷理還亂,舊情萌動不已。安娜幾番思想鬥爭後借個由頭輕鬆甩掉現任,欲與前任重拾舊好。可惜世事多機巧,因為牆角擦去的電話號碼,二人終究錯過。隨後安娜因工作的關係被人介紹前往巴黎,便把房子租給某大齡豪放女,豪放女居然找來喬安同住,安娜知曉後雖然心裡疙瘩,終於還是離去。

愛情,是永遠言說不盡的話題,是所有男女心口的一粒硃砂痣。片中的安娜與喬安,熱戀了,錯失了,掙扎了,雖然整個過程讓陷入其中的男女備受煎熬之苦,自以為整個世界都隨著自己在淒悲,但若跳出個人的視角,世事其實就那麼簡單、微不足道。重歸於好固是美事,若錯過,也是生活常態。一切情緣任你驚天動地,在觀者眼中,不過是湖心微盪而已。生活的車輪滾滾而過,來不及傷懷。而掙扎於愛河中的男女,卻為其中那短暫的甜蜜時光所俘獲,離也憂傷,繼也彷徨。輾轉反側之下,若真能給你選擇的權利,你是否願意脫身而出呢?

這是我看過最好的愛情電影之一,它直接不造作,就是單純地述說愛情的希望與掙扎。從沒在中國的銀幕上看過如此細膩、單純、不矯情的電影。它對男女間愛情唯美的抒寫,讓我想起勒魯什的《一個男人和一個女人》;對個人感情的細微刻畫則讓我想到侯麥的《綠光》。

今天分享推薦的9部電影,只適合熱戀的戀人和夫妻,觀看時請關好門、調低音量。你都看過哪幾部呢?(關注我,每天都有好片分享推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