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悍的38軍兵力也下降到3.4萬人,韓戰剖析十一:為啥收兵?

視覺傳達 發佈 2021-09-18T02:42:15+00:00

在此前的十篇中,我們就韓戰的起源、初期的戰況、仁川登陸、中國出兵的情況以及清川江邊發生的激戰進行了講述,並就長津湖戰役展開了詳細的闡述。

大家好,歡迎來到視覺傳達

在此前的十篇中,我們就韓戰的起源、初期的戰況、仁川登陸、中國出兵的情況以及清川江邊發生的激戰進行了講述,並就長津湖戰役展開了詳細的闡述。

本期,我們繼續第三次戰役的及時收兵

本文,小編展開分析,這其中有大量您以前或許很少接觸到的史實及細節,還有我本人對一些問題的觀點。

本期為第十期,本篇一共三節。

、沃克之死&李奇微臨危受命

1、沃克之死

沃爾頓·哈里斯·沃克

1950年12月23日上午10時30分,美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死後追授的四星上將)離開他在漢城的司令部。和往常一樣,他和貼身警衛坐在他那輛特殊的吉普車上,由他長期的司機貝爾頓軍士長駕駛。這天,沃克是前去出席為表彰美軍第24步兵師和英國第27旅在夏季洛東江環線作戰中所起的作用而舉行的韓國總統嘉獎式。這個儀式要在美國第9軍設在議政府的司令部舉行。

12月23日上午11點左右,議政府以南約二三英里處,突然發生的一場車禍使坐在頭一輛吉普車中的沃克當場死亡。

沃克所乘坐吉普被撞後

沃克的隨行警衛是這樣描述導致沃克死亡的這場事故的: 當時公路南向一側一輛英國27旅的卡車因機械故障停在一邊。一輛韓國第6師運載武器的軍用小卡車突然從停在路邊的英國軍車後面繞行出現時,沃克的座車正以驚人的速度從對面駛來,他的有著「飛車」 嗜好的司機貝爾頓並沒有減速,兩車交匯時,沃克的吉普車前保險槓擦到韓國軍車,巨大的衝力使吉普車順時針方向翻倒,整個吉普顛倒過來,翻到路堤下面,車的扶手壓到了沃克的頭上。韓國軍車未受大的傷害,車上的韓國士兵跳下來和沃克的後一輛吉普上的警衛一起把壓在中將身上的吉普抬起,沃克的頭部受到重創、眼球突出,顯然已經氣絕身亡。

沃克有著漂亮的成績,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因出色表現而獲得銀星勳章,一戰後便從西點軍校的畢業生成為了該校的教官。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沃克深受巴頓將軍器重,參加了諾曼第登陸,由他指揮的美軍第20軍因推進速度極快,被冠以"幽靈軍"之稱。

在二戰中名聲大振的沃克被招至麥克阿瑟麾下,韓戰爆發後,沃克被派遣到釜山指揮作戰。

來到朝鮮戰場的沃克,運氣顯然不如前兩次世界大戰那麼好了......

後來沃克的那名司機貝爾頓按交通事故罪被判了3年......

2、李奇微受命

馬修·李奇微(胸前懸掛兩顆手雷,是他的標誌性裝束)

李奇微曾在回憶錄中講述到,讓他直接參加韓戰一事來得非常突然:「一天,正當我在一位朋友家裡喝著威士忌,聊著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朋友告訴我,柯林斯將軍有電話找我」

美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在電話中急切地對李奇微說:「馬修,我很難過地告訴你,沃爾頓·沃克在朝鮮的一次吉普車車禍中遇難了。我要你收拾一下東西,儘快離開那兒。」

李奇微不解其意,問道:「這與我有什麼關係?」

「根據麥克阿瑟將軍與我早就擬定的名單順序,應該由你來接替沃克擔任的第8集團軍司令。」這才使得逍遙自在的李奇微放下酒杯,臨危受命來到令他名聲大振的朝鮮戰場。

李奇微出生於1895年。1917年從西點軍校畢業,此後在該校長期擔任教官。1942年,他出任美第82空降師師長,得以指揮美軍最早的兩個空降師之一。在1944年的諾曼第戰役期間,他隨同部隊空降在德軍灘頭陣地後方,其後連續作戰一個多月,立下了赫赫戰功。

西點軍校

此後,他升任第18空降軍軍長,率部攻入德國,一直戰鬥到德國投降。李奇微之所以能在二戰中被任命為空降兵指揮官,是因為空降兵在當時還是一個新生兵種,正適合由擁有靈活軍事思想的李奇微進行指揮。

在前往韓國赴任前夕,李奇微的官職為美軍副總參謀長。而在就任美第8集團軍司令後,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就成了李奇微的頂頭上司。有趣的是,當李奇微在西點軍校出任教官時,麥克阿瑟曾擔任過一段時間的西點軍校校長。

此次李奇微臨危受命,使他再一次成為麥克阿瑟的下屬。麥克阿瑟對於李奇微充滿信任。當李奇微前往韓國前在日本東京向麥克阿瑟述職時,麥克阿瑟曾對他說: 「第8集團軍是屬於你的,馬,你認為怎麼好就怎麼幹吧。」——《韓戰》(李奇微)李奇微之所以能夠快速提出改變戰局的方案,離不開麥克阿瑟給予他的信任和自主權。

李奇微在12月27日抵達韓國前線時,發覺部隊不但普遍失去了鬥志,甚至連基本的敵情偵察都變得敷衍了事了。根據李奇微的回憶,在美第8集團軍使用的軍事地圖上,沒有關於敵人兵力部署的任何細節,只在三八線北側畫了一個鵝蛋大的紅圈,其中寫有數字「174,000」,用於表示對敵人兵力的估算。而就連這個兵力估算,實際上也是大大低估的。對於上述種種在部隊中存在的情況,李奇微深感震驚。——《韓戰中的美國陸軍(第二卷):潮漲潮落》(比利·莫斯曼)

上一篇講過,志願軍發動第三次戰役時面臨著很多困難。

不過,沿三八線部署的美第8集團軍也面臨著兵力不足的現象。此時,剛剛撤到韓國南部的美第10軍雖已被歸入第8集團軍建制,但這個軍的不少部隊仍在韓國南部休整。

布置在三八線上的聯合國軍戰鬥部隊總兵力約20萬。這20萬人要防守216公里的戰線,處在第一線的各師,只能以連、排為單位建立一些點狀陣地,不但缺乏預備隊,也難以構築緊密的防線。一旦防線的一點被攻破,那麼整個防線就會迅速被突破。——《韓戰》(日本陸戰史普及會編)

1951年1月1日上午,新上任的美第8集團軍司令馬修·李奇微驅車來到漢城北郊。從前一天黃昏時分起,超過30萬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已經越過三八線,向聯合國軍發起了第三次戰役。這次大規模進攻,被聯合國軍稱為「新年攻勢」。經過一夜戰鬥,聯合國軍的三八線陣地被突破了。

此時,映入李奇微眼帘的,是一片混亂的景象。

李奇微在他有關韓戰的回憶錄中描寫道:當時大批韓國士兵丟棄了所有的火炮、迫擊炮、機槍以及數人操作武器,乘著一輛輛卡車,正川流不息地向南涌去,他們沒有秩序,沒有武器,沒有領導,完全是在全面敗退。有些士兵是依靠步行或者乘著各種徵用的車輛逃到這裡來的。雖然美軍總體上攜帶著重武器,進行著有秩序的後撤,但也有部分部隊被捲入潰退中。——《韓戰》(李奇微)

那天上午,李奇微與一些美軍傷兵進行了談話,「我發覺他們情緒十分低落,沒有美國士兵在傷勢不太嚴重時通常所表現的那種重返部隊的迫切心情。」面對部隊低落的士氣,李奇微心情沉重地表示:「要想使部隊鼓起所需要的鬥志,還有許多工作有待我們去完成。」——《韓戰》(李奇微)

此時李奇微所接手的美第8集團軍,是一支剛剛從朝鮮深處進行了長距離敗退,缺乏鬥志的部隊。

李奇微正在思考改變戰局的方案。

二、李奇微發現了志願軍的弱點

1951年1月4日,志願軍占領漢城

李奇微到任後,認真研究志願軍以往的歷史,以及此前發動的第一次、第二次戰役,他發現,志願軍在後勤補給方面有著致命的弱點。

他發現:在聯合國軍的持續空襲下,志願軍運輸車輛不足,要依靠馱馬、大板車和人力進行後勤運輸。因此,一線戰鬥部隊在發動一次進攻時,難以得到持續有效的補給,只能攜帶少量彈藥及口糧,維持7~10天的攻勢、向前推進40~50公里。每進行一次進攻,就不得不暫停進攻、進行休整。

他認為:而隨著戰線南移到三八線,志願軍與後方的距離變得更為遙遠,每次攻勢面臨的補給困難也就越大。因此,在志願軍對三八線發起攻擊後,聯合國軍應全線撤退到漢城以南55公里處的北緯37度線,而後在志願軍進行休整時發起反攻。

從三七線以南直到洛東江邊,聯合國軍還應設置三段預設陣地。在志願軍的攻勢過於猛烈,聯合國軍無法守住三七線的情況下,聯合國軍就應依次向這三條防線撤退,並尋找機會發起反擊。這樣,通過反覆的撤退、防禦和反擊,聯合國軍就能不斷消耗志願軍的有生力量,並在最後粉碎志願軍的攻勢。——《韓戰》(日本陸戰史普及會編)

在每次進行撤退時,聯合國軍也要利用志願軍無法反制空襲、不敢在白天作戰的弱點,在白天以步兵、坦克協同部隊發動反衝擊,配合炮火儘可能消滅敵人。《韓戰》(李奇微)

在這樣的背景下,1950年12月31日晚,志願軍第38、39、40、42、50、66軍,朝鮮人民軍三個軍團(第1、第2、第5軍團)發起了第三次戰役。經過一夜的戰鬥,志願軍突破了聯合國軍設在三八線的臨津江防線,處在第一防線的韓軍大量潰退。這樣,就出現了李奇微在1951年元旦上午看到的那一幕。

1月3日,聯合國軍撤出漢城之前,破壞了漢城的軍事設施及幾乎全部可利用的民用設施。還裹挾約50萬百姓跟隨聯合國軍渡過了漢城以南冰封的漢江江面,向南逃離。

發現美軍全線撤退後,志願軍立即開始全線追擊。但由於美軍全系摩托化部隊,志願軍徒步根本無法追上。

1951年1月4日,中國人民志願軍攻入漢城獨立門

1月4日,志願軍第50軍和第39軍的1個師連同朝鮮人民軍第1軍團進占漢城,但此時的漢城幾乎是座廢墟,沒有軍事利用價值。

1月6日,美第8集團軍退至三七線。

1月7日0時,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毅然下令停止追擊

此役,中朝軍隊越過「三八線」占領漢城,並前進至三七線,在世界上造成了巨大的政治影響。經七晝夜的連續進攻,殲聯合國軍19800人,解放了漢城,粉碎了美國在聯合國玩弄的和平陰謀。

三、為什麼不乘勝追擊?

1月7日0時,彭德懷與朝鮮大將金雄下令前線各部停止進攻,結束「第三次戰役」,轉入休整,等到春季再發起新的攻勢。——《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軍事科學院編)

世界戰爭史上,不乘勝追擊的情況少之又少,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彭德懷下令不追擊?下面聽我道來:

第一、第二次戰役時,朝鮮人民軍基本處於被打殘的狀態,沒有發揮戰鬥力。第二次戰役後,志軍就已經占領了三八線以北襄陽以外的所有地區,回到了戰爭初期的狀態。

第三次戰役,中朝軍隊克復漢城並前進至北緯37度線。一個緯度平面距離為111公里,意味著志願軍越過「三八線」後,繼續向南推進了100多公里。取得階段性成果後,彭德懷元帥決定收兵休整,以利再戰。

對於彭德懷停止進攻的行為,蘇聯駐華軍事總顧問扎哈羅夫和金日成卻表示了強烈的反對。1月9日,扎哈羅夫稱:「世界上哪有打勝仗的軍隊不追擊敵人,不發展勝利成果的呢?」隨後,金日成在與彭德懷進行的會談中,也與彭德懷進行了爭執。他們認為志願軍應該繼續作戰,但是遭到了彭德懷元帥的斷然拒絕。

1月11日,蘇聯駐朝鮮大使祖瓦耶夫向史達林表示,彭德懷「右傾保守,按兵不動,不乘勝追擊。」蘇聯此時當然希望中朝軍隊南下繼續作戰,一旦朝鮮半島完成統一,那蘇聯將獲漁翁之利:可趁機在朝鮮半島南部地區獲得不凍港,甚至設置聯合艦隊,進一步擴大其太平洋艦隊的實力。(看看現如今俄羅斯在越南的金蘭灣軍港便知,或者了解一下俄羅斯不斷向東擴張領土的目的)

但是,彭德懷元帥在這個過程中保持了一個戰略家的冷靜。

第三次戰役發起時,志願軍已經相當疲憊,第三次戰役打完後,志願軍更是損失慘重,十分疲憊。

在朝鮮打仗和在國內打仗完全不同。在國內,仗打到哪裡,老百姓的小推車就推到哪裡,一些民工千里轉戰,就是為了給解放軍運送物資。但是在朝鮮,志願軍沒有這樣的群眾基礎,志願軍幾乎全部的補給物資都得從國內集中採購,然後通過公路鐵路運送到戰場上。這個過程中,兵站的維護,交通線的隱蔽和防控,都是非常重要的工作。隨著志願軍南下的步伐,補給線越來越長,遭遇美軍轟炸、遭遇嚴寒暴雪襲擊,中途損失越來越嚴重。

到了第三次戰役結束時,別說吃口熱飯,志願軍一口炒麵一口雪的生活都已經無法保障。另外,韓國政府實行焦土政策,撤離漢城前,所有的房屋、糧食遭到毀壞。漢城周邊原本繁華的地帶,全都成了一片焦土,志願軍別說獲取糧食,就連休息的場所都沒有。

1月8日,志願軍黨委向中共中央報告:第13兵團經過「三個戰役,共傷亡約近三萬人,凍傷、病約兩萬至兩萬五千人」,已經付出了5萬~5.5萬人的損失。其中,就算戰鬥力強悍的第38軍,其兵力也從原有的4.5萬~5萬人下降到3.4萬餘人。第13兵團再不休整、補充就難以繼續作戰。——《抗美援朝戰爭史》(中國軍事科學院編)

同時,彭德懷意識到,雖然經過三次戰役,聯合國軍一路敗退,但卻談不上傷筋動骨,極有可能是誘敵深入,醞釀一場反擊,而反擊的時機,將會選在志願軍人困馬乏、缺少給養的關鍵時刻。

此時,朝鮮方面向中國施壓,甚至有人大言不慚要求撤換彭德懷!

毛主席經過深思熟慮,給彭德懷至電:中國人民志願軍撤至仁川及漢江以北休整兩三個月,並擔任仁川和漢城及「三八線」以北的守備。如朝方認為不必補充休整就可前進,則亦可同意人民軍前進擊敵,並由朝鮮政府自己直接指揮。

就是說,要打你們自己打。

到此,朝鮮方面終於不提意見了,他們開始遵守彭德懷的統一指揮,全軍進入休整狀態。

可原計劃2~3個月的休整實際休整了多少天?李奇微在部署什麼?

敬請關注下一篇:韓戰深度剖析,你接觸不到的歷史真相,第十二篇:砥平里戰鬥

拓展閱讀

第一篇:韓戰深度剖析,你接觸不到的歷史真相,第一篇:戰爭的起因

第二篇:韓戰深度剖析,你接觸不到的歷史真相,第二篇:朝軍南下

第三篇:你接觸不到的歷史真相,韓戰深度剖析三:釜山防禦圈

第四篇:是勝利還是失敗的教材?韓戰深度剖析四:仁川登陸

第五篇:中國在「政治恫嚇」?揭示歷史真相,韓戰剖析五:中國出兵

第六篇:抗美援朝首戰,勝利後為什麼停止進攻?決策背後的考量不簡單

第七篇:美軍上尉視角下的歷史真相,韓戰深度剖析七:激戰清川江

第八篇:最寒冷的夜,最沸騰的血!韓戰深度剖析八:冰雪長津湖·上

第九篇:遲到的26軍如何逆轉?韓戰深度剖析九:冰雪長津湖·下

第十篇:中國怎麼就成了「唯一的侵略者」?韓戰剖析十:和平陰謀

我是@視覺傳達,感謝朋友們「點讚、關注」,我會持續和大家重溫歷史、感悟初心歡迎在評論區「討論、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