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後」珠寶設計師:堅持做小而美、美而精的事業

寧波日報 發佈 2020-04-15T07:12:24+00:00

楊翕如在鑑定珠寶。楊翕如

楊翕如在鑑定珠寶。

(受訪者供圖)

楊翕如(左)獲得德國寶石學院結業證書。

疫情之下,不少行業紛紛轉入電商直播帶貨,入駐直播、短視頻平台開播,這些帶著流量和銷量的畫面,刷屏了朋友圈。4月初,「80後」珠寶鑑定師楊翕如在抖音上開了一場直播,分享世界珠寶文化藝術、專業的珠寶鑑定知識和搭配技巧等。

「我開設直播間,想把寶石方面最權威最專業的知識分享給大家,讓你們買到真正物有所值的寶石。」這是楊翕如與主持人在直播間的一段對話。

記 者 王博

放棄國企工作

被珍珠驚艷的她走上創業路

十年前,楊翕如從中國石油大學畢業後,進入國企工作,若沿著這條路往下走,她的一生或許是平穩安逸的。但她並不「安分」,選擇了一條充滿挑戰的創業路。

在直播間,楊翕如和粉絲們分享了自己與珠寶結緣的故事。「2013年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到盛產珍珠的諸暨看望同事,恰好看到電視新聞中介紹國產淡水珍珠,被驚艷。」楊翕如說,她當時很心動,花了一個月工資買了人生中第一條珍珠項鍊。

從那以後,她與珠寶結下了不解之緣。當時「微商」的概念還未興起,但已有人在朋友圈賣東西了。楊翕如也萌發了通過微信分享珍珠的念頭。

2014年,她偶然查到一個數據——全世界95%的淡水珍珠出自中國,國內卻停留在原材料出口,在國際上還沒有一個有影響力的民族品牌。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缺乏獨立的設計,還是品質難以在國際上站穩腳?楊翕如開始思考這些問題。

當時「中國夢」被提出,「不怕大家笑話,那時我真的想要做出一個珍珠行業的民族品牌,為民族文化軟實力作點貢獻。」楊翕如說。不久,她辭去國企穩定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前途未卜的珠寶創業之路。

第一次做直播,圈內不少好友趕來「捧場」,在朋友圈、微信群里轉發直播間的連結。「你大學專業和珠寶無關,而這個行業對專業要求非常高,你是怎麼做到的?」很快,開始有喜愛珠寶的粉絲進入直播間,跟著互動起來。

「謝謝這位網友提問,夢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楊翕如說,「2015年年底,我遇到了瓶頸。雄厚的資金基礎、強大的珠寶設計和營銷團隊,是打造民族品牌的必備資源,而我是單槍匹馬乾。再加上珍珠行業還缺乏國際鑑定和價格標準,珠寶圈以次充好、價格混亂問題普遍。」

「在夢想面前,我也有過退縮。然而幸運的是,通過朋友介紹,結識了在國內珠寶界做鑽石私人定製的行家,他建議我換個思路,先做有國際標準的珠寶之王——鑽石。」楊翕如說,沒有慧根,就先學「會跟」。2016年,她決定聽從這位業內專家的建議,果斷中止手上的業務,去比利時國際寶石學院進修,考取專業的珠寶鑑定資格證書,向鑽石領域出發。

為幫客戶選精品寶石

隻身一人闖泰國、緬甸

首場珠寶直播,楊翕如說遠遠超過她的預期,圓滿收官。忙完直播,楊翕如帶記者參觀了她位於鄞州的珠寶私人定製工作室。

工作室雖小,但是五臟俱全,有珠寶展示區,有加工區,還有咖啡吧和會客廳。「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聊珠寶,是件很享受的事。」

「我一直記得在德國寶石學院進修時師傅說的那句話,要堅持己見,擇一事、終一生。」從事珠寶私人定製設計以來,楊翕如始終用行動踐行初心,肯吃苦,敢於創新。

為了給客戶選購心儀的珠寶,前幾年她每周都要開車去諸暨「精挑細選」。一次進貨途中,她在高速路上遇到了雷暴雨,風大雨大,水霧迷眼。「當時我連該開哪些燈都反應不過來,只能把車停靠到路邊,開著雙閃燈在車裡用手機百度查找信息。」那一瞬間,楊翕如第一次想要放棄。

後來楊翕如做寶石,作為鑑定師的她需要親自到泰國、緬甸的礦區去採購。由於那裡部分地區常有武裝衝突,所以一路上需要當地的武裝人員持槍保護……創業路上的楊翕如面臨著無數意料不到的困難,走的彎路、交的學費數不勝數。

「做好一行,要學的太多了。」一旁,楊翕如的珠寶設計師合伙人小明打開了話匣子。小明說,真正的珠寶私人定製,是從客戶的情感需求、審美需求、佩戴場合以及整體形象搭配來手繪設計稿、做模型,再不斷完善珠寶細節,直至最後的成品出爐。「從去年初開始,翕如為了做精珠寶,每天只睡五六個小時。每年會參加香港國際珠寶展,4000多個商家展位,不停地逛、不停地學,沒有時間坐下來休息,回來後又加班整理資料。」

從最初一人闖蕩,到後來有了團隊,到現在擁有了能力匹配、和自己互補的合作夥伴;從曾經思路不清的合租合作定位,到創辦工作室;從最初100元、200元的小單,到現在能接到100萬元以上的大單……一路走來,楊翕如的每一步走得踏踏實實。

酒香不怕巷子深

「半路出家」的她談起珠寶頭頭是道

當晚8點半,一位優雅的女士出現在了工作室。她是楊翕如的老客戶,被親切地稱為「雲姐」。5年前,從買第一對耳釘開始,到後來買項鍊、耳環,私人定製結婚鑽戒,再到成為楊翕如的「粉絲」和朋友,幾年相處下來,她被楊翕如的敬業和專注所感動。

在珠寶鑽石行業打拚了7年,楊翕如結識的供應商、同行越來越多。選擇多了,反而更容易迷茫。市場充滿誘惑,看到紅藍寶、祖母綠升溫也會心動,要不要涉足?2019年7月,楊翕如拿出全部家當,決定去德國寶石學院繼續進修。

在國外學習期間,除了學寶石課程,還要學英語、德語,楊翕如果斷停止了國內的珠寶業務。「那段時間,小楊不賺錢,還要一直不停地花錢,日子過得緊巴巴。」雲姐說。

在眾多好朋友的支持下,楊翕如沒日沒夜地學習,在德國寶石學院繼續進修的同一批學員里,「半路出家」的她談起珠寶頭頭是道,甚至比很多科班出身的還要專業。

學習期間,一位去德國旅遊的企業家想給夫人私人定製一枚鑽石婚鑽戒,指名要楊翕如選鑽石並設計。從初次接洽,到設計珠寶初稿、反覆溝通敲定細節,再到精心打磨出一枚完美鑽戒,整個私人定製的過程,需要190多道工序,其間與客戶、手工師傅溝通了幾十次甚至上百次。最終,經過不懈努力,這顆象徵了夫婦倆愛情的鑽戒贏得了企業家和夫人的盛讚。

臨近採訪結束,楊翕如給記者講了一個故事。2019年9月的一天,她參觀了擁有133年歷史的德國Ph.Hahn Sohne鑽石切割公司。公司現任董事長年過七旬,他的祖輩創辦了這個「小作坊」,現在他的兒子、孫子也從事這個行業。

老先生熱情地展示了單顆100多克拉的鑽石原石和單顆30克拉的優質切割白鑽,還帶楊翕如參觀了切割辦公室,現場展示了如何打磨鑽石原石,如何精切……「德國寶石切割工藝領先世界幾百年,名副其實。老先生幾十年如一日的專注,又讓我見識了德國人的嚴謹和匠心精神。」楊翕如說,1克拉鑽石有成千上萬種組合方式,不同的參數更是差之毫厘、謬以千里。真正好的切割,需要依賴電腦或者高科技儀器,更需要匠人精心打磨。

「珠寶值得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光鑽石這一項就足夠我鑽研幾十年。」對於這份堅持了7年多的事業,她自信從容,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不管將來會怎樣,此時此刻,只想活在當下,做小而美、美而精的事業。

記者手記

國內珠寶業自改革開放尤其是國家黃金政策放開以來,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上世紀8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國內珠寶界還鮮有設計師創業的事跡;但2004年開始,冒出了幾個與工廠共同成長起來的珠寶設計師。近幾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生活品質的追求,珠寶設計師隊伍不斷壯大,珠寶設計師這個群體日漸成為新興職業群體,並日漸形成設計師品牌。

「做珠寶就像別人寫詩一樣」,越來越多的珠寶設計師將自我意識表達在珠寶設計中,而那些精通珠寶、敢於打破常規,擁有獨特性格魅力的珠寶設計師,也以其得天獨厚的設計品位和為客戶「度身定製」的產品,吸引了眾多粉絲。(王 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