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過去一年發生的20個大事件,可能深刻影響甚至改變家居業

今日家具 發佈 2019-12-31T05:49:09+00:00

讓我們「見微知著」,看一看全球以及中國大家居行業所發生的這些大事件,可能會對中國家居業帶來哪些影響!

————浙江現代資本與產業研究院聯合發布

過去很多年來,雖然每年大家都在高喊「冬天來了」,家居業的從業者們總算也一年一年「熬」了過去。站在即將到來的2020年,誰也不知道即將過去的2019年會不會已是凜冬之至,光明即將到來?還是有更大的考驗在前方?

古人云「大風起於青萍之末」,一些事件雖然已經過去,但其餘波可能還遠未開始。讓我們「見微知著」,看一看全球以及中國大家居行業所發生的這些大事件,可能會對中國家居業帶來哪些影響!

本文由今日家具與浙江現代資本與產業研究院、顧家集團聯合撰寫,並在2020「暢想我們家」年度家居論壇上正式發布,在此整理刊登,以饗讀者。

2019年全球大家居行業十大事件解讀

1、貿易戰陰影下,美國家具進出口雙雙下滑

事件:

2019上半年美國家具總進口額為116.7億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4%。其中來自中國的家具進口量減少了17%,總計約56億美元。

美國家具出口也出現了10%的大幅下降,這種情況主要是由於中國的關稅提高。美國對中國家具出口下降了近42%僅2690萬美元。另一個原因是其他主要市場如加拿大、日本和中東地區的需求疲軟。

意義:

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具規模的家具市場之一,尤其對於中國來說,貿易戰帶來的關稅大戰已經嚴重影響了中國床墊、櫃類的出口,同時也讓中國進口美國硬木成本大增。未來這種局勢能否有所改觀,將決定國內眾多中小製造商、貿易商的生死,也將對中國家具出口向歐洲等其他國家的轉移,以及將生產向越南等東南亞國家的轉移產生深遠影響。

2、可調節床成美國床品市場黑馬,巨頭競爭價格戰來臨

事件:

去年美國所有渠道功能床架的銷售額增長了32.2%,銷售數量增長52.8%。儘管銷售增長率飆升,但去年可調節床架的平均單價下降了13.4%,這反映出行業正存在激烈的價格競爭。由於固定床墊的平均價格為73.34美元,僅為可調節床架的21%,零售商熱衷推廣後者。2018年美國約有12%的消費者擁有可調節床,根據ISPA的調查,這一數據在2016年僅為9%。

意義:

可調節床在美國市場的火熱,未來或許預示著在國內市場的巨大潛力。實際上,從可調節床到智能床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美國智能床廠商Sleep Number的靚麗財報,也預示著該領域有著很大的空間。

3、床墊電商第一股Purple營收大漲,全年營收預計4億美元

事件:

Purple Innovation公司截至2019年9月30日第三季度財務報告顯示,季度凈收入達到1.17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大幅增長65.8%。毛利率從39.7%上漲至45.0%,主要受運營及物流效率的提高以及產品結構優化帶來的更高利潤所推動。

Purple Innovation是一家專門生產和銷售床墊的創新型公司。成立2年後2017年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美國床墊電商第一股。根據年初至今的凈收入數據,該公司預期全年凈收入為4億美元至4.25億美元。

意義:

床墊電商在美國的發展速度驚人,Purple的迅速發展也引起了許多傳統床墊企業的一定恐慌。未來,床墊體驗的線上化將持續加深,而盒裝床墊品牌Casper也曾傳出要上市。在平價床墊領域,電商將對線下門店和品牌帶來巨大衝擊。

4、共享家具供應商Fernish 完成3000萬美元融資

事件:

共享家具供應商Fernish獲3000萬美元融資。Fernish是一家專為年輕人提供服務的家具租賃企業。以租代買並不是什麼最新的創意,其它一些企業也在提供類似的家具租賃服務,例如Rent-a-Center和CORT等。但是Fernish瞄準的是千禧代年輕用戶,它們提供了多個潮流家具品牌的產品,而且它們所採購的都是那些設計感很強的家具。在Crate & Barrel等家具企業眼中,Fernish也能為它們提供機會,讓更多的消費者熟悉它們的產品。

此外,近期芝加哥家具租賃平台Inhabitr也獲400萬美元融資。該公司直接與製造商合作採購家具,同時和當地家具店及其員工合作完成家具交付和安裝。

4月,宜家上線了家具租賃服務,表示要將現在試點的家具租賃業務在明年推廣至全球30個市場,其中就包括中國。

意義:

共享家具在美國市場的火熱,實際上是美國年輕人生活方式的需求催生的結果。目前在全球都有許多共享家具品牌,但成功的仍然不多。在中國市場,共享家具的概念正逐漸從C端市場向B端的長租公寓等場景轉移,或將產生新的商業模式。

5、全美床墊製造商Top15,3S集體下滑,舒達連續8年第一

事件:

2018年對於美國床墊行業TOP15床墊製造商總計出貨量下降3.6%,TOP20床墊製造商下降2.5%。全美床墊行業總出貨量下跌1.7%,而專業床墊的總出貨量則增加了5.2%。3S品牌的合計出貨量與去年相比下跌了11%,這與全美最大床墊零售商Mattress Firm有著極大關係。

TOP20榜單的品牌占整個市場的91.8%。而其中3S品牌就占到了50.1%。此外在所有品類床墊中,專業床墊的出貨量占到了18.4%。

意義:

在這份TOP20排行榜,美國床墊行業的高度集中展露無疑,並且這種集中趨勢還在加強。3S的集體下滑有渠道的原因,但也有電商的衝擊。因此,頭部品牌也在嘗試接觸甚至收購電商品牌。對中國市場來說,床墊的集中度還遠未達到這種程度,未來仍有巨大空間。

6、乳膠巨頭Talalay時隔6年再次申請破產

事件:

國際乳膠泡沫控股集團(Latex Foam International Holdings,簡稱LFI)向法院遞交了破產申請,尋求破產保護。而在此前的2014年,LFI就已經提出過破產申請,時隔不到6年時間。

LFI(國際乳膠泡沫控股集團)創立於1975年,總部位於美國康乃狄克州謝爾頓市(Shelton)。該集團為全球最大的Talalay乳膠床墊和枕頭生產商,旗下包括Pure LatexBliss和Latex International兩大床墊和睡眠產品品牌,並通過其戰略合作夥伴門店進行銷售,產品包括床墊內芯、床罩、枕頭等。

但也由於其工藝的複雜性,世界上使用Talalay工藝的公司極少,這一優勢反而成為LFI(國際乳膠泡沫控股集團)發展的一大阻礙。

意義:

特拉蕾工藝曾經被十分看好,但工藝的領先並不能保證商業模式的領先。LFI的破產可能會對乳膠製品市場的供應帶來一定衝擊,但存在其他的替代方案。這對於國內品牌來說,也十分值得警醒。

7、俄羅斯超越加拿大成為世界最大軟木木材出口國

事件:

2019年,俄羅斯已超越加拿大成為世界最大軟木木材出口國,全年出口量接近3200萬立方米木材,占全球木材交易的23%。但俄羅斯推出新規,自2020年1月1日起,針葉林木的採伐只能用於俄羅斯聯邦境內加工或在俄羅斯聯邦境內對未加工木材(樟松、雲杉、冷杉、雪松和落葉松)的使用,法規為期10年。

意義:

俄羅斯木材對於中國市場的供應十分重要,但未來這種走勢依然不明朗。尤其是俄羅斯越來越嚴苛的木材出口政策,要求木材在本地加工。林作新教授曾撰文《從東到西,中國的木材供應》一文指出,俄羅斯與歐洲可以大部分替代美國的供應;非洲又替代了東南亞。我們的供應,有從東到西的趨勢。 未來這種趨勢值得關注。

8、英國C2M家具電商Made持續增長, 全球營收超過1.73 億英鎊

事件:

英國家居設計零售品牌Made.com宣布2018全年營收1.73億英鎊,同比猛增37%,其中英國營收增長34%,首次達到1億英鎊,占總營業額的58%,海外收入增長40%,達到7300萬英鎊。公司透露已基本實現了收支平衡。

Made.com最初推出於2010年,是一家銷售家具和家居用品的在線零售商。Made.com將與設計師合作製作的產品放到網站上,消費者下單後再集中進行小批量生產,從而避免了持有大量庫存的成本。採取外包生產的模式,最早與中國佛山的代工廠合作,雖然後續在英國、東歐等地的製造工廠合作,但是50%的份額還是來自亞洲,具有成本優勢。

意義:

英國家居電商Made的成功代表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的確立,即通過設計來帶動銷售,尤其是通過C2M反向定製的方式,由消費者投票選出喜歡的產品,再眾包到全球的生產。隨著年輕消費群體的增加,這種個性化的需求未來可能會快速釋放。

9、前11個月越南木材和木製品出口達94.5億美元

事件:

據越南工貿部進出口局的統計數據,2019年前11月,越南木材和木製品出口額達94.5億美元,同比增長17.2%,其中木製品(主要是實木家具產品)出口額達68億美元,同比增長20.6%。

目前,越南木材和木製品已出口到世界140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出口市場為美國、日本、中國、歐盟和韓國等,木材和木製品對這些市場的出口額占這類產品出口總額約87%。

意義:

越南作為木材尤其是木製家具出口的地位越來越突出。尤其是國內轉移到越南的部分家具產能,讓越南的人工和原材料成本正在上升。但長期來看,越南雖不能完全取代中國家具出口大國的地位,中國家具製造業的疊代、提升已經迫在眉睫。

10、日本無印良品股價下跌40%,經營利潤在連續增長八年後首次下滑

事件:

今年4月,MUJI 母公司良品計劃公布全年財報,銷售額同比增長7.9%至4088.5億日元(約合261億元人民幣),但銷售額不及分析師預期,經營利潤在連續增長八年後首次下滑,中國市場的同店銷售額也出現下滑。

2013~2018年,良品計劃的市值增加了近兩倍,但去年,其股價下跌了近40%。

意義:

在無印良品商標侵權案之外,作為備受中國中產消費者喜愛的品牌,無印良品也面臨著許多問題。分析師 人認為MUJI 雖有「好品牌」的口碑,但快速擴張已經造成了一系列難題,尤其在中國市場面臨低價產品的衝擊。實際上,包括名創優品在內的連鎖零售品牌對無印良品的衝擊是存在的,此外國內家具產品在設計上逐漸提升,成本上也更具優勢,對其家具產品具有很好的替代性。或許正因為如此,無印良品在中國也推出了家裝計劃。但能否成功,依然需要觀察。

2019年中國大家居行業十大事件解讀

1、阿里巴巴戰略入股紅星美凱龍,成第二大股東,開啟家居賣場新零售之路

事件:

5月15日,阿里巴巴以43.594億元人民幣全額認購紅星控股發行的可交換債券,加之之前其在港股收購紅星美凱龍3.7%的股份,阿里巴巴一舉躍升為紅星第二大股東,持股或超13.7%。

意義:

早在2018年,阿里曾入股另一大家居賣場龍頭—居然之家,與此次戰投紅星美凱龍有異曲同工之妙。引入網際網路巨頭後,傳統賣場將增加快銷、文娛等新業態,旨在將低頻客流向高頻客流轉化;同時,網際網路企業將對賣場進行線上賦能、大數據改造、強化精準營銷能力;提升供應鏈效率,解決物流痛點。因此,此次紅星美凱龍攜手阿里巴巴,雙方將運用各自優勢,在家居領域開啟新零售的全新時代,這也意味著中國家居行業商業模式迎來新一輪重構。

2、索菲亞與格力電器戰略合作,打造智能家居生活,實現異業聯盟

事件:

5月,格力與索菲亞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產品線研發、整裝推進、智能工業4.0領域和品牌聯合營銷等方面展開合作,為消費者提供定製化的整體空間解決方案,打造智能家居生活。

意義:

2019年以來,家居界跨界品牌合作愈來愈多:國美與歐派、志邦、金牌三家櫥櫃品牌達成合作,發力「櫃電一體」零售新業態;尚品宅配與蘇寧強強聯合,實現相互引流;歐派與慕斯合作,開啟新聯售模式;喜臨門聯合小米運動發布「智慧選床系統」;好萊客與齊家合資成立新品牌Nola;宜家跟音箱品牌Sonos合作,創新智能家居產品。我們認為,未來家居企業通過交互式引流、異業聯盟等方式,將能為品牌注入新的生機,增強消費者體驗感,構築新的優勢壁壘,實現共贏式的快速發展。

3、夢百合入股漢森中國,渠道協同,推進大家居戰略

事件:

6月,夢百合董事長倪張根宣布,夢百合正式入股漢森中國,後者是韓國家具定製、零售品牌。夢百合將成為漢森中國的戰略合作夥伴。

意義:

夢百合與漢森中國的這一合作意味著,軟體家居出身的夢百合全面進軍全屋定製家居領域。合作不僅帶來了多方面資源共享,同時也擴充了品類,形成成品+定製多品類產品矩陣,打開企業可持續發展空間。雙方合作還充分發揮了彼此的渠道優勢,實現海內外渠道協同。藉助合作雙方在不同市場的渠道布局,利於快速鋪開市場。同時,夢百合公司或公司控股子公司擬現金收購美國連鎖家居品牌Mor Furniture For Less,Inc.

4、發力「拎包入住」,紅星美凱龍、富森美等積極轉型

事件:

6月6日,美凱龍發布「拎包入住」落地計劃,整合整個家居產業鏈上下遊資源,重新打造大家居生態鏈平台。通過線上線下多渠道滲透,讓消費者真正體驗一站式的完美配套。

意義:

隨著新消費群體崛起,消費觀念不斷疊代,消費者對設計、生產、施工一站式整體服務需求日益強烈,「讓裝修更簡單」成為商業模式演變的著力點,「拎包入住」模式應運而生。紅星美凱龍作為中國家居流通業領先品牌,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全方位整合大家居生態鏈資源,真正實現營銷整合、流量整合、產品整合、技術整合、運營整合、服務整合;從而使消費者享受到家裝設計、主材購買、施工、安裝、售後等一站式全流程服務。

5、海爾智家亮相建博會,提供「家居+家電」全屋定製解決方案

事件:

7月8日,作為智能家居行業領導品牌,海爾智家攜帶海爾館、卡薩帝館、家居館、安防館首次亮相建博會,憑藉家電家居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覆蓋基裝到家電的全流程,吸引參觀者駐足體驗。

意義:

家電龍頭企業海爾,依託自身核心優勢,提供有別於傳統全屋定製的「家居+家電」一體化方案。該解決方案形成了成套、定製、疊代三大鮮明差異化。成套即產品成套、方案成套、家電家居成套,提供的是一站式解決方案;定製,指海爾依託8大產業板塊140個產品品類,實現產品、方案、場景的自由定製;疊代,則是技術、性能可持續疊代。海爾智家,憑藉從家電到家居的一站式整體解決方案,成為行業新標杆。

6、綠地控股23億收購吉盛偉邦家具村, 家具村將改造為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事件:

9月17日,綠地控股旗下全資子公司上海綠地商業(集團)有限公司作價23.49億元收購上海吉盛偉邦綠地國際家具村市場經營管理有限公司50%股權。收購完成後,綠地控股持有吉盛偉邦家具村100%股權。改造後,項目將不再經營家具,而是調整為人工智慧創新中心。

意義:

吉盛偉邦家具村曾經地位顯赫,但近年來,作為體量極為龐大的家居綜合性賣場經營成本不斷增加,盈利困難。吉盛偉邦被綠地收購是傳統家居賣場模式轉型的大勢所趨,完成改造之後,家具村將不再經營家具,而是在原址上打造具有領先科技實力的「科技園」,並同步引入酒店公寓、配套商業、鄰里中心等功能業態。不難看出,家具村變身科技園的背後,是產業轉型的推動。作為傳統家居賣場和企業,應明確自身的「新」運營策略,控制成本,降低風險,及時建立起與時代相匹配的商業模式,確保在行業內的核心競爭力。

7、天貓進擊家裝業:內容社交平台「躺平」發布

事件:

10月,阿里巴巴再次進擊家裝行業,發布「躺平計劃」。躺平不僅是一個內容平台,也是一個購買場景,改變的是傳統的線下裝修採購方式,消費者可以通過3D場景導購系統,看到不同商品組合在一起的裝修3D模型,從而進行一鍵購買。

意義:

躺平APP作為整個家裝鏈條中消費者和設計師入口APP,提供了一個設計生態,包括設計師、達人、導購設計師、搭配師等角色生產內容,為消費者提供一個場景化的導購平台。我們認為,躺平計劃打通了從內容生態設計、場景化導購、產品供給、線下場的生態閉環。作為走在用戶前端的獨立APP,躺平有可能將會扮演整個家居生態的樞紐角色,既是流量供給方,也是內容承載方,連接消費者、設計師、線下門店等,意義較為重大。

8. 居然新零售借殼武漢中商,A股再迎家居賣場龍頭

事件:

10月17日,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通過A股上市公司武漢中商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居然新零售),居然之家成功借殼武漢中商,登陸A股。

意義:

我們認為,居然之家上市成功具有兩大深遠影響。首先,對於居然之家本身而言,除了融資之外,可以通過嫁接武漢中商在商貿零售領域的資源,完成「家居消費生態圈」的打造,進而實現產業夢想。此外,家居零售市場將進入真正意義上的「紅星居然」雙寡頭時代。未來,居然之家與紅星美凱龍將通過品牌輸出、管理輸出、資本輸出等方式不斷擴張,部分地方區域性賣場將被淘汰,另一些則會被整合,家居賣場集中度將大大提升。

9. 2019年雙11總成交2684億,顧家二度冠名「貓晚」,位列軟體家居榜首

事件:

2019年雙十一交易額達2684億,家居行業表現亮眼。其中,顧家家居再一次以主角姿態亮相,二度獨家冠名貓晚。在雙11當日,顧家家居全渠道零售總額破7.51億,位列軟體家居品牌榜第一名。

意義:

雙十一作為「線上銷售」的年度大戲,越來越受到家居行業的重視。本次雙十一,有50餘個6家居品牌躋身天貓雙11的「億元俱樂部」。顧家家居、林氏木業等在延續往年熱度的基礎上,繼續高歌猛進,成交額創歷史新高。

顧家家居通過冠名「貓晚」,成功實現了品牌輸出,提高了品牌知名度,獲得了軟體家居品牌銷量第一的佳績。在與「貓晚」聯合的過程中,顧家積極探索線上線下的各種新玩法,將新零售更好的注入家居業,吸引更多的消費者開始關注家居領域,助力顧家品牌突破圈層,引發全民話題參與,提升市場滲透能力。

10. 3D家裝雲平台酷家樂和三維家分別獲戰略融資

事件:

設計平台「酷家樂」於今年10月完成超過1億美金E輪融資,本輪融資由知名PE機構領投,其他多家老股東跟投,投後估值約10億美金。此外,平台三維家也獲得阿里巴巴5億元戰略投資,這是三維家繼2015年A輪融資、2018年B輪融資後,再次獲得資本市場青睞。

意義:

我們認為,這兩家家居軟體設計平台之所以能受到諸多資本的青睞,主要在於其依託雲計算、大數據、AI等前沿科技手段,實現數據打通、產業協同,提高整個家居行業在生產、銷售、服務等環節的效率。目前,三維家藉助前沿技術加持,酷家樂與同行企業共享資源,均在為家居行業搭建信息化平台,實現互聯互通,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空間化、環保化、整裝化、智能化的家居解決方案。未來,三維家、酷家樂勢必在前沿技術應用的探索、企業資源合作共享上,嘗試更多新的可能,而兩大平台對於產業生態的理解,以及時代機會的把握,或將影響家居領域未來的發展格局。

福利

家居業深度思考群

家居業第一智腦社群!

與1000+家居精英一起深度思考!

*請備註企業名稱及職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