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設備,老戰法,F-35在多域作戰演練中充當地面炮兵前線觀察員

稀星天外 發佈 2019-12-19T17:41:34+00:00

F-35引導地面炮兵端掉敵方防空陣地美國陸軍地面炮兵部隊最近進行了一項實驗,使用從美國空軍F-35A「聯合打擊戰鬥機」獲得的目標信息,成功地摧毀了一個模擬防空系統。該戰術允許陸空聯合部隊在消滅敵方威脅同時,讓F-35繼續保持其最安全的隱身模式,不會因為直接投入作戰而暴露自己。

F-35引導地面炮兵端掉敵方防空陣地

美國陸軍地面炮兵部隊最近進行了一項實驗,使用從美國空軍F-35A「聯合打擊戰鬥機」獲得的目標信息,成功地摧毀了一個模擬防空系統。該戰術允許陸空聯合部隊在消滅敵方威脅同時,讓F-35繼續保持其最安全的隱身模式,不會因為直接投入作戰而暴露自己。這是美國軍界近來非常流行的多域作戰理論的一種典型戰法,當美軍在未來大規模戰爭中面對對手所擁有的密集綜合防空網絡時,特別具有參考意義。另外,這種戰術很容易被加以擴展,加進其他武器系統,包括無人機,新型遠程火炮,和新型戰術飛彈系統。

本次實驗是範圍更大的「聯合打擊戰鬥機(Joint Strike Fighter,JSF)」整合試驗的一部分,在新墨西哥州的多娜·安娜(Doña Ana)靶場進行。該試驗場是總部位於左鄰德克薩斯州的布利斯堡(Bliss Fort)訓練中心的一部分。參加試驗的155毫米M109A6「帕拉丁」自行榴彈炮來自美國陸軍第1裝甲師的師屬火炮部隊,F-35A戰鬥機則來自美國空軍第59測驗和評估中隊。除此以外,還有許多支援部隊參加了該試驗。隨著F-35越來越多地進入美國海軍陸戰隊,空軍和海軍部隊服役,美軍一直在探索各種將五代機納入日常軍事行動的新戰術、新戰法。

事後,在美軍的一份官方發言稿中提到,F-35是一架非常強大的飛機,可以同時對付數量眾多的目標。它所特有的強大傳感器可以被用來探測、識別、定位、跟蹤多個目標,然後使用強大的數據鏈網絡將信息傳給陸軍,由後者發起攻擊。這是使用現有武器對戰場的重新定義。美軍希望能夠藉此在和同等或相近級別對手衝突中占得先機,並最終取得勝利。

老戰術還魂?還是新瓶裝舊酒?

回到美軍剛剛完成的試驗,從總體上講,這只是使用飛機作為地面火炮部隊的前進觀察點這一古老戰法的最新發展。要知道飛機參與軍事行動的第一批任務就包括了為地面炮兵部隊提供偵察、校射和毀傷評估。這一概念幾乎與飛機本身一樣古老。使F-35A顯得如此不同的是它那眾多而強大的機載傳感器系統和隱身功能,這使其特別適合於此類任務。

F-35戰鬥機具有強大的電子信號搜集能力。這使它能夠對各種無線電波發射器,包括與防空和火炮系統相關聯的雷達系統以及通信節點,進行偵測、分類和定位。然後,飛機可以將該信息發送給其他飛機、地面部隊、水面艦艇或後方的指揮中心,以使其他部隊更全面地了解整個戰場態勢以及潛在的威脅。F-35還可以將從AN/APG-81雷達,光電瞄準系統(Electro-Optical Targeting System,EOTS)和AN/AAQ-37分布式孔徑系統(Distributed Aperture System,DAS)收集的圖像和其他數據融合在一起,並共享這些信息。

因此,對於那些越來越多地採用計算機目標瞄準系統,使用GPS和/或其他方式制飛彈藥的地面炮兵而言,從F-35戰鬥機獲得目標數據,尤其是目標地理位置信息,然後迅速瞄準攻擊這些威脅也就不算是一個革命性的飛躍了。美國海軍陸戰隊在2018年的另一次演習中早已證明了這一點。當時,一輛M142「海瑪斯」輪式高機動火箭炮(HIgh Mobile Artillery Rocket System,HIMARS)從一架陸戰隊自己的F- 35B「聯合打擊戰鬥機」獲得目標數據,然後用一枚227毫米火箭彈摧毀了一個作為目標的貨櫃。

美國陸軍和空軍前兩天在新墨西哥州所做的工作在海軍陸戰隊2018年實驗的基礎上又向前邁出了一步,因為這次試驗是在兩個不同軍種之間進行的,以執行「壓制敵方防空/摧毀敵方防空(Suppress Enemy Air Defense/Destroy Enemy Air Defense,SEAD/DEAD)」任務。這在過去主要是由「野鼬鼠」戰機完成的工作。這可能為美軍提供了一種在實戰中應對敵方防空系統威脅極其重要的新能力。

F-35的「踹門」神器

在過去,因為它優秀的隱身能力和強大的電子偵察能力,F-35自身通常被描述為一種用於在戰爭爆發第一天摧毀敵方綜合防空系統,為後續攻擊鋪平道路的「踹門」工具。之後,那些更易受到防空火力攻擊的非隱身飛機就能投入戰鬥。但是,同以往一樣,稀星天外還是要反覆強調無論是肉眼還是傳感器,「隱身」並不意味著「隱形」。隱身飛機在發動攻擊那一刻,由於隱身外形的暫時破壞,是「脆弱的」,特別容易被發現。因此,F-35還擁有多種對抗組件,包括功能強大的電子戰套件,一次性使用的牽引式誘餌和機載干擾彈發射裝置,以便在被發現時,也能進一步保護自己

另外,美國海軍和空軍也正在整合新的AGM-88G先進反輻射增程飛彈(Advanced Anti-Radiation Guided Missile - Extended Range,AARGM-ER)飛彈。這一多功能飛彈主要用途是摧毀敵方的防空雷達。新增加的射程使得載機在攻擊目標時,可以處於敵方武器系統的射程之外。美國空軍正在研發該武器的一種更通用的衍生產品,即「突發目標攻擊武器(Stand-in Attack Weapon,SiAW)」,為F-35A提供更多應對突然出現的威脅的選擇。

美國海軍的F-35C已經可以攜帶隱形的AGM-154「聯合防區外武器(Joint Stand-Off Weapon,JSOW)」精確制導滑翔炸彈,這是另一種SEAD/DEAD工具。它的製造廠商雷聲公司曾表示,希望很快能將這種武器整合到F -35A上去。稀星天外猜測可能相關工作已經在做了。美國海軍還在資助研發一種帶有動力的JSOW巡航飛彈版本。美國-挪威聯合研製的「聯合打擊飛彈(Joint Strike Missile,JSM)、GBU-39/B小直徑炸彈(Small Diameter Bomb,SDB)以及功能更強大的GBU-53/B「風暴破壞者(Stormbreaker,之前的小直徑炸彈II)」也將是F-35的未來「踹門」武器選擇。

最安全的還是「悄悄地進村,打槍滴不要」

然而,為了確保在高威脅環境中的安全和有效作戰,即使是五代機也需要以它們最隱身的配置飛行。在這種情況下,飛機只能利用其內部攜帶的有限數量的武器,並且除非絕對必要,否則其傳感器將被保持在被動偵測模式

F-35在新墨西哥州進行的最新實驗為五代機應對未來先進防空系統開闢了另一條路徑,即使用地面火炮來幫助清除己方航空部隊所面臨的威脅。在未來戰場上,第五代隱身戰鬥機可以在距威脅儘可能遠的安全距離下飛行,使用其傳感器(尤其是機載被動傳感器)對目標進行偵測和定位。然後將該信息提供給陸軍部隊,由後者根據得到的目標信息發起攻擊。這樣,五代機就不必使用自己攜帶的有限數量機載武器,將它們留作應對更緊迫的威脅。

另一方面,就算五代戰鬥機已經消耗掉了自身攜帶的所有炸彈和飛彈,它仍然可以繼續在目標區域附近的空中飛行,並繼續使用幾乎無限量的彈藥有效地打擊目標,儘管這種攻擊是間接發起的。地面上的陸軍火炮部隊還具有高度靈活性的優勢,能夠迅速地將火力從一個目標區域轉移到另一個目標區域,並且能夠在惡劣的天氣下戰鬥。

儘管有明顯的好處,美國空軍和美國陸軍在新墨西哥州的實驗結果也充滿希望。但是這種新戰法還沒有完全準備好。在其被真正應用到實戰之前,還需要改進和進一步試驗。譬如,在本次實驗中,從F-35戰鬥機發現目標到M109A6自行火炮摧毀目標的整個殺傷鏈耗時10分鐘,數據的傳遞經歷了多個不同的網絡和數據鏈路。在演習過程中,參演部隊評估了八個不同的網絡,以在隱形戰鬥機和地面部隊之間共享信息。

稀星天外不清楚上述的八個選項中是否包括F-35的隱身「多功能先進數據鏈路(Multi-functional Advanced Data Link,MADL)」。該數據鏈路的目的在於減少對手檢測到數據傳輸的風險,這在實戰中讓隱身戰鬥機保持對敵人「隱身」,對己方「透明」,至關重要。但是,在演習中使用該先進數據鏈的可能性不大,因為它要求通信雙方都裝有MADL設備。稀星天外沒有聽說任何陸軍武器系統配備或將配備MADL的新聞,目前只在美國空軍的飛機上且只有「聯合打擊戰鬥機」上可以找到該設備。美國空軍正在進行一些旨在擴大配備MADL的飛機的項目,將來MADL可能還會安裝在B-21「突襲者(Raider)」隱形轟炸機、F-22「猛禽(Raptors)」戰鬥機和其他平台上,進行「隱身」通信。

另一種戰術可能是在高威脅區飛行的F-35在彼此之間「隱身」中繼信息,直到通信菊花鏈離開高威脅區域,然後由位於安全區的第一架飛機通過其他裝備更廣,使用更頻繁的無線電設備廣播該信息。該飛機還可以利用某種形式的通信和數據共享網關,例如美國空軍的戰地空中通信節點(Battlefield Airborne Communication Node,BACN)

磨礪陸地上的矛

美國陸軍也很清楚地在尋找將攻擊手段擴展到榴彈炮之外的方法。射程70公里並有望繼續提高到130公里的新型155毫米增程火炮將使炮兵部隊有能力在「聯合打擊戰鬥機」深入敵境時,應對其所標記的威脅。

但是,配有衝壓發動機的炮彈,遠程火箭炮和新型地對地飛彈,特別是那些之前被美俄《中程飛彈條約》所禁止的未來陸基巡航飛彈和中程彈道飛彈,將大大增加地面部隊對付這些威脅的武器選擇範圍。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還為AARGM-ER飛彈設計了一種貨櫃式地面發射器,似乎也很適合這種戰術。

美國第一步兵師的火力支援官陸軍少校威廉·奧尼爾(William O'Neil)在新墨西哥州隨後進行的一次實驗中說:「現在,我們正在與空軍合作,測試讓美國陸軍野戰炮兵從第五代戰鬥機F-35接收信息以執行射擊任務的能力。雖然我們今天使用的是M109A6『帕拉丁』這樣的身管火炮,但目標是將「戰斧」巡航飛彈和其他飛彈部隊整合到師級『聯合火力』中。」

稀星天外認為,這並不是一名下級軍官的泛泛之談。今年早些時候,美國在美俄《中程飛彈條約(INF)》到期後,退出了該條約,這為美國開發射程在500至5500公里之間的陸基巡航飛彈和彈道飛彈鋪平了道路。之前,INF條約是禁止美俄兩國開發和部署這類飛彈的。2019年8月,就在退出條約後幾天,美軍就使用美國海軍Mk 41垂直發射系統的陸上拖曳式版本演示了陸基「戰斧」巡航飛彈的能力。就在前兩天,美國又進行了另一項涉及中程彈道飛彈原型的試驗。

與地面發射的亞音速巡航飛彈相比,彈道飛彈和高超音速武器還將在速度和射程方面提供重要的優勢。在F-35首次檢測到敵人之後能夠迅速打擊對手,這對於應對突髮式威脅和時敏目標(如移動防空系統)至關重要,如果移動防空系統檢測到來襲威脅,它們可能會立即關閉雷達並轉移陣地。

「你指我打」的進一步延升

除了美國陸軍以外,F-35這一火力打擊引導員的角色,還可與美國海軍的水面艦艇和潛艇一起使用,特別是最新的俄亥俄級制導飛彈潛艇。它除了具有可以最多攜帶154枚「戰斧」巡航飛彈的能力外,還配被了潛水指揮中心和情報融合單元,將來可能會發射高超音速武器。

今年早些時候,美國空軍和海軍已經同意努力提高其各種網絡的集成能力。後者在自身的網絡整合方面已經通過其在「合作參與能力(Coperative Engagement Capability,CEC)」和「海軍綜合防空火力管制(Naval Integrated Fire Control - Counter-Air,NIFC-CA)」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長足進步。


未來的攻擊手段也不必一定要依靠傳統的炮彈或飛彈,而可能涉及更多新穎的選擇,例如「巡弋彈」和聯網的無人機群。軟殺傷手段,例如攜帶電子戰干擾機的小型無人機,也可能是用來對抗由隱身飛機發現的防空系統和其他目標的選擇。

另外,充當前進部署傳感器節點的平台也沒有必要非要是有人駕駛的五代機。未來的隱身無人機和自主式無人駕駛作戰飛行器(Unmanned Combat Air Vehicle,UCAV)可能會成為尋找陸軍炮兵部隊獵物的工具。諸如F-35或殲-20之類的有人駕駛飛機也可能會與一群無人駕駛的「忠誠僚機」一起工作,從而擴大了它們偵測,辨識,定位,跟蹤目標的範圍。結合人工智慧驅動的可以更快識別出感興趣物體,然後對其進行分類的目標瞄準系統,該有人-無人飛行器組成的分布式網絡可以幫助減少從首次發現威脅到進行攻擊之間的總時間

美國空軍本身似乎已經在朝著這個方向前進,計劃用一系列系統(包括無人飛機)替換其E-8C「聯合監視目標攻擊雷達系統(Joint Surveillance Target Attack Radar System,JSTARS)」戰場指揮機。

總結和對我軍的借鑑意義

稀星天外認為F-35在新墨西哥州引導地面炮兵摧毀防空火力系統的測試僅是一次戰術級別的行動,旨在幫助美軍進一步完善軍種間的聯合集成,拓展利用新技術來進行多域作戰的能力。但是這只是更改廣泛的多域作戰理論的一小部分。

從實驗結果看,這一「新戰法」是有效的,而且具有廣泛適用性,可以被很容易的擴展到其他武器平台。因此,這種戰術很值得我軍參考,雖然說我們還缺乏一款像F-35這樣主要用於對地打擊而不是空優作戰的低端五代機。什麼都依賴殲-20,會讓它負擔過重,力量分散,壽命更快地耗盡。也許「千呼萬喚尤未出來」的殲-31是個更好的選擇。

另外,我們也應該注意到稀星天外在前面提到的這種戰法的進一步改進方向,即縮短從發現目標到摧毀目標的殺傷鏈長度和時間。這個對於從一張白紙開始,具有後發優勢的我軍來說應該更容易。關鍵是現在就要把它放在武器平台的設計中加以考慮,從現在開始就力爭打通各軍種的通信網絡和數據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