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辜負這個時代:歷史轉型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變遷

老家許昌 發佈 2021-09-18T01:59:32+00:00

我不想辜負這個時代:歷史轉型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變遷文‖鄭玉娟 圖‖網絡伴隨著由阿耐的網絡長篇小說《大江東去》改編的《大江大河》系列電視連續劇的熱播,阿耐的這部長篇巨作《大江東去》時隔十餘年再次受到眾多讀者的關注和熱捧。


我不想辜負這個時代:歷史轉型時期知識分子命運的變遷

文‖鄭玉娟 圖‖網絡


伴隨著由阿耐的網絡長篇小說《大江東去》改編的《大江大河》系列電視連續劇的熱播,阿耐的這部長篇巨作《大江東去》時隔十餘年再次受到眾多讀者的關注和熱捧。

《大江東去》於2009年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與其他網絡言情、科幻小說不同,這部書用傳統現實主義筆觸全景展現了從1978年到1998年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中國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的發展變遷,生動塑造了活躍在改革開放各個領域的代表性人物,真實反映了時代的變遷和人物命運的浮沉。

這部網絡長篇小說在廣闊的社會背景、平凡的敘事、典型的人物塑造等方面從網絡小說中脫穎而出,在當年就獲得了中宣部第十一屆「五個一工程獎」,被譽為「描寫改革開放30年的第一小說」。(想欣賞本文作者鄭玉娟的其它美文?歡迎點擊以下連結:我和許昌縣一高紅木樓的兩段情緣!)

正午陽光影視有限公司董事長侯鴻亮對《大江東去》曾這樣高度評價:「洋洋灑灑 150 萬字把中國經濟發展這30 年各類人等經歷的艱辛磨難展現得淋漓盡致。」



這部小說塑造的各色人等,有國有企業改革的代表宋運輝、農村土地改革和集體企業的代表雷東寶、個體經濟的代表楊巡,海歸優秀代表梁思申等,其中宋運輝是貫穿於整部作品的主線人物,所有的故事情節都是圍繞他來展開的。

宋運輝是1978年恢復高考之後的第一屆大學生,也是改革開放以後用知識改變命運的第一屆大學生。小時候的他因為家庭成分不好,飽受社會的冷遇和小朋友的欺凌,從小就養成了容忍和沉默的性格,變成了一隻「苦讀聖賢書的小綿羊」,以贏得小朋友的友誼和社會的認可。

他雖然天資聰穎,勤奮好學,成績年年第一,但他初中畢業後因為父親的成分問題卻沒有資格踏入高中的大門。後來初中老師幫他找到一條出路——插隊支農,參加貧下中農勞動教育改造。為了讀書的夢想,宋運輝義無反顧地插隊到一個偏遠的小山村,並被安排了一個養豬的活兒。



他不怕苦,不怕累,在豬場割豬草餵豬之餘,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學高中的全部課程。他說「只要對著書本,他不用檢討不用反省,只要掌握了知識,他變成了知識的主人。」讀書成為他苦難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也成為他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

當從他姐姐那裡聽到了「凡是符合條件都可以報考」、「自願報名,不唯成分」的好消息時,他激動得大喊大叫。之後他和姐姐並肩作戰,一起參加了1978年高考,並順利上了錄取分數線。

他和姐姐同時被通知了體檢,意想不到的是到了政審環節卡了殼。在他和姐姐到縣革委辦公室血淚爭取之下,才得到了一個上大學的名額,最後姐姐犧牲了自己上大學的機會,將上大學的機會讓給了他。

如願上了大學的宋運輝,為了改變自己的家庭地位,學習更加勤奮刻苦,時刻關注國家大事,並且承擔了每天給同學讀報的任務。為了驗證他「地富反右壞」五類分子的帽子是否已經摘掉,他還專門申請了成為附小附中的輔導員,後來還申請加入了共青團。



大學四年裡的宋運輝學習努力,成績優秀,團結同學,尊敬師長,深得老師和同學的喜歡。

1982年,宋運輝按時畢業,意想不到的是他竟被分配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大型國營企業金州化工總廠,實現了他人生的夢想和命運的轉變。

靠努力奮鬥抓住機遇、順勢而為的宋運輝自從踏入金州總廠的那一刻起,他的命運終於被改變了,成為了國有大企業的一名技術人員。然而他到金州總廠報到的第一天就對耳聞目睹的廠里情景頗為失望,「早上揣著一顆跳躍的心出門,至晚上理性基本破滅」。

在他看到金州總廠內部錯綜複雜的關係和政治派系鬥爭之後,他再一次選擇了沉默,每天像拼命三郎一樣醉心於鑽研技術改革,遠離一切權利和爭鬥。

那時的他倔強孤傲,堅守著公平和正義,保持著一名知識分子特有的獨立與清醒,「他失,失的是眼前利益;他得,得到的是自己的獨立人格。他必須堅持自己的人格,堅持自己的信念」。



在金州總廠內部權利之爭的夾縫中,他從基層車間技術工人做起,憑著刻苦鑽研和創新進取的精神,在總廠的技術革新換代中不畏困難,不畏權威,贏得了全廠的注目和信任,年紀輕輕就全權負責了新車間的技術改造。但是他從進場的那一刻起就無意地站到了水書記的隊列,無論他再清醒謹慎,還是身不由己地成為了水書記的一枚棋子。

到了1986年,國內經濟開始搞活,大型國企的通購銷開始出現鬆動,那些腦子靈活、愛投機鑽營,以虞山卿為代表的一些人開始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

面對經濟政策和周圍環境的變化,宋運輝開始了內心的動搖和困惑,但他還在堅守勤學苦幹的精神,盡心盡力投入到國營企業的技術改造。

之後,在水書記和閔廠長的新一輪權利鬥爭中,他再也無法堅持獨善其身了,而是主動通過結派、裝病等手段,以退為進,成功脫離了金州,成為東海新廠的廠長。

伴隨著事業的突飛猛進和地位的步步高升,宋運輝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原來單純乾淨、倔強執著的性情漸漸地消失了,世故圓滑和自私理性卻在他身上時時處處體現了出來。



從他的兩次婚姻來看,雖然都有被動的成份,但都不能排除功利性的因素。他和第一任妻子,金州化工廠廠長女兒程開顏的結合,無異為他在金州廠的職位提拔添加了籌碼。他和第二任妻子梁思申結合後和她的高官親戚們的密切關係,讓梁思申自己都懷疑他倆之間感情的純度。

洞察人情世事的梁思申外公最後也認為「這人選擇婚姻的功利性極強」,只「欣賞宋的能力,但是並不認可宋的人品」,將自己投資的項目交給宋打理,但產權絕不能放到宋的名下。

從他當上東海公司董事長之後的作派來看,他對下崗工人的處置辦法讓梁思申都無法理解,他對攜家帶口造訪錦雲里老徐一家的恭敬肉麻態度,讓梁思申一想起來就心生討厭,認定自己的丈夫也不過是一個普通的官僚。

縱觀宋運輝在歷史轉型時期的血淚抗爭、拼搏奮鬥和大有作為的人生歷程,他完成了一個由不被社會認可的低下社會地位到執掌一個上市公司董事長經濟高位的命運變遷,也完成了一個知識分子由純真善良的少年到利益至上的普通官僚的人性蛻變。



雖然在小說的結尾,宋運輝攜妻帶子故地重遊,踏上了他當年走出山村的小路,以期尋回他年少時的理想和初心,但物是人非,百感交集。很顯然,這種對人性的反思是有限的,只能給讀者帶來些許思考和希望而已。

正如著名青年作家蔣方舟所說:「所有人去用數字衡量得失的時候,就沒有去量化個人命運沉浮,個人命運的流離。這本書的作者在計算一個人,一類人,一代人和幾代人的無奈。去計算她們的艱辛,去計算他們的不堪。」而宋運輝正是其中最主要一類人的代表,因為知識分子的命運發展關係著國家的發展方向和民族的命運福祉。

宋運輝作為我國歷史轉型改革發展時期一代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他命運的流離沉浮和人性的迷失蛻變無異是對一代知識分子命運變遷和人性蛻變的真實關照。




【作者簡介】鄭玉娟,許昌學院圖書館館員,熱愛生活、熱愛文學。

1、本文由作者授權發表,文責作者自負,如有侵權,請通知本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本文作者觀點不代表本今日頭條號立場。

2、文圖無關。文中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攝影者或原製作者所有,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本文所用圖片如有侵權,請通知「老家許昌」今日頭條號立即刪除。

3、「老家許昌」版權作品,轉載或投稿請發郵件至hnxc126@126.com 。

愛許昌老家,看「老家許昌」。 老家許昌,情懷、溫度、味道!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