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Velvia,就可以大膽扔掉RAW,富士X-PRO3和那些富士菲林的故事

91拍照聊相機 發佈 2020-03-21T02:36:23+00:00

撫摸著X-Pro3,把感光度調低到ISO200,心裡想的是:如果能調到50就好了。 如果我當時能夠改用真實的Velvia膠片來拍攝,那效果就不是一般,而會是很棒!

(如果想獲得較好的圖片對比和閱讀效果,推薦來91拍照網站閱讀原文)


接上期。談到當年的富士彩色反轉片在哪裡能與柯達拉開徹底的差距,我個人的觀點非常鮮明。從Velvia開始。一種特殊,敏感,成熟,誇張的融合產物。在膠片界,Velvia幾乎是霸主一樣的存在!

撫摸著X-Pro3,把感光度調低到ISO200,心裡想的是:如果能調到50就好了。因為我最信賴的彩色膠片只有Velvia 50。

Velvia是全球商業攝影師,尤其是產品靜物攝影師,最為信賴的夥伴。你可能會覺得我這段話說的太過了。但是這是事實。而且現在依然如此。雖然中國的商業攝影師率先在全球徹底淘汰了膠片,可是在國外還有很多人依然在使用。而且是用於商業用途。

等我想好好回憶一番對我最熟悉的Velvia的觀感,卻突然發現我居然扔掉了差不多大部分與Velvia有關的存檔資料。正當為自己的失誤煩惱的時候,偶然又翻出《朝日相機》上Velvia的封底廣告。同時,當年的內部培訓資料突然再一次冒出來了。



Velvia (縮寫RVP)是一種厚乳劑的傳統膠片。說到它獨家的特性。我首先要說是「敏感與穩定」。這不是自相矛盾的嗎?

不!它的敏感是對色溫的高度敏感。(見上圖的測試報告)

它的穩定是品質的穩定和適用範圍的穩定性。


我第一次有使用RVP的衝動是因為我從佳能公司的朋友那裡得到了幾本日文版的《Canon Circle》。從此開啟了我對竹內敏信的認識,也開啟了我對RVP的認識。那是我第一次看到可以用膠片拍攝出如此輝煌壯觀的風景照片。而RVP幾乎是竹內的御用膠片。於是我開始向專業產品部的同事打聽這種產品。

可得到的第一個回答是:你幹嘛要用它?才50度。

最後我自己掏錢買了這個膠捲,裝進我剛剛裝備好的佳能相機。結果,竹內能拍攝到質感,我幾乎都可以拍攝到。從此,對RVP的迷信之路一走到底。RDP基本上不再使用了。

不過,我沒有時間和金錢去拍攝風景,隨手拍攝是我的座右銘,但是這絲毫不影響RVP在我的攝影方式上發揮巨大的威力。


Velvia膠片(RVP)的乳劑對照明色溫的變化非常敏感。所以要善於在最佳的時間去把握它。請回顧一下我上文說的照明問題。其實攝影人應該按照電影學院的方式去學習攝影,將照明學專業納入自己的課本。

談談RVP在街拍時的運用。我自己的感悟,最適合RVP發揮作用的時間是非常短暫的。低色溫的時候是最好的時候。比如上圖中的17:30左右。RVP在低色溫的時候,會特別加強暖色的效果。

而此時,它拍攝的高色溫部分會更加凸顯高色溫的特性。也就是照明部分,黃色紅色加強。未照明到的部分或者本身是低色溫的部分,則出現藍色、紫色的加強。兩者疊加的效果,造成了冷暖調子拉開差距的自然效果。


如果是在正午使用,RVP給到的效果和RDP(Provia膠片的縮寫)則相差不多,但是還是比RDP的反差和飽和度要略高。當然,我很快就明白了:我會自覺地在白天把相機收起來不拍攝。相機不是每時每分都要掏出來拍攝的。大致上,我其實和玩風光攝影的人事一個套路。靠天氣吃飯。


剛才說了溫暖的低色溫,現在才到了開啟RVP美妙時刻的時候,等來自空中的照明完全消失的時候,色溫變化出現了180度的大逆轉,時間很短暫,你得抓緊享受。

夜間,極端的高色溫,才是RVP最美妙的時分。我開啟相機,心定神閒地展開拍攝。夜,在RVP面前不再是黑色的,而是寶石藍色。這種高色溫得到極端的加強。

敏感吧!

但是RVP的穩定性此時也剛剛顯露出來。上面第一幅藍調照片,我用EOS-1N RS拍攝,長時間曝光了30秒。沒有倒易率失效的問題。我根本沒有進行倒易率計算。全自動曝光完成了這幅照片。這就是RVP超級的穩定性。它不需要攝影師去為了適應環境而去將就膠片,膠片適應各種拍攝場景。

商業攝影師依靠的是穩定的閃光燈照明,很少會遇到我這樣極端的長時間曝光用途。

與RDP不同,RVP不推薦進行迫沖,所以我也從來不考慮進行迫沖,而是規規矩矩去對待它。剩下來,它會回報你的付出。


RVP對於鏡頭的性能同樣是非常敏感。配合德系鏡頭,效果就是上2圖的濃郁。

配合日系鏡頭,就是下圖般的鮮艷。這些圖都是在接近標準色溫的情形下拍攝的。


我拍攝的黃色花朵與《朝日相機》中的黃色油菜花的色彩很相似吧!


能不能拍攝憂鬱的、穩重的調子呢?

當然可以。厚乳劑的RVP展現濃郁色調是它的本能啊!在合適的色溫下就可以。至於你能將RVP推升到哪個台階的性能,就看你對色溫和照明的理解了?

RVP最最擅長的領域是哪方面?

個人認為是:靜物攝影。用RVP大畫幅散葉片拍攝時最好的選擇。

遺憾的是我沒有這方面的作品。

人像攝影可以嗎?

我其實有很多。但是涉及到個人隱私,沒有辦法發表。我不認為拍攝人物(尤其是女生)就一定要用人像專用的ASTIA或者PRO NEG。RVP同樣是勝任的。在國外也有大堆的例子。《朝日相機》上就有很多西方攝影師用Velvia拍攝的人像作品。

用RVP拍攝的人物,會展示出人物臉上所有的瑕疵。逼真到感人!建議不要玩虛化!按靜物攝影的路子拍人物,裝RVP時。

針對膠片界中的RVP,做一個輕微的小結:它是在造假!因為真實的世界並不好看。經過RVP修飾的照片猶如畫作,注入了人類主觀的理解,而且這種理解恰到好處,連色彩大師維米爾都做不到這麼好!


撫摸當年拍攝的膠片。忍不住又要給大家補充知識點了。RVP是一種很傳統的厚乳劑層膠片。我把膠片側過來對準陽光,再配合微距鏡頭拍攝一下。大家甚至可以用肉眼就發現類似浮雕一樣的效果。留意了,乳劑層有一個明顯的識別標誌。那就是FUJI的標誌是反向的。還記得我上篇介紹Provia時候經常提到的顯影抑制劑帶來的邊緣效應嗎?你在RVP底片上可以直接看到「浮雕」就是邊緣效應。由於RVP的乳劑很厚,而且顯影抑制劑的作用特彆強烈,所以這種效果甚至用肉眼就可以看出來。這點在薄型膠片上幾乎是看不到的。

因為邊緣效應強烈(在明的邊界加強顯影,在暗的邊緣抑制顯影)所以RVP相當於數位相機中的銳度提升。你既然提升了銳度,那麼這個區域的細節自然是損失的。所以RVP我不認為具有非常高的解析度。通過對底片的掃描也足以證明這一點。低ISO不一定就是高分辨低噪聲的。




給大家展示一種國內很少見到的特殊的RVP封裝形式。順便分割一下。大家知道這是什麼稀罕貨嗎?它是如何運用的?

每期進行一次PK。這次如果硬要我PK一下RVP與柯達的競品,我實在無法做一個周全的回答。因為柯達根本就沒有對應的競品。柯達是以它的柯達克羅姆25為自豪,然而在中國你既買不到也無法沖洗。不見得把柯達克羅姆25送到美國去沖洗吧!而RVP可以用E6很穩定地進行沖洗。針對沖洗,我還是不推薦富士的CR-56,而是推薦用柯達的E6來沖洗。奇怪的組合!

我使用過柯達的產品中絕大部分印象欠佳,有少數幾款例外,EPR和EPY算是一種。EPY是ISO 64的燈光片,也是我在商業攝影的生涯中使用的第一種柯達膠片。原因:買不起閃光燈。不過EPY在燈光下表現的很準(可以99%地在燈光下表現出日光的照明效果),很柔和,很細膩。EPR是與EPY對應的ISO 64日光型低速反轉片,算是和RVP唯一可以對抗的產品。但是EPR不會有如此強烈的色彩,也不會對色溫如此敏感。EPR的乳劑比RVP薄很多。EPR對色彩的還原很準確。所以,我個人的觀點:EPR是針對純碎的商業攝影準備的。它的顏色再現比E100S和E100VS要精確許多。是一種嚴謹的膠片。但是顆粒與E100系列比較毫無優勢。因為EPR只是一個老產品。所以,我認為柯達的思維非常奇怪又毫無進取心。他們只是在討好商業攝影師的固有需求。然而他們不明白,除了商業攝影,世界上還有高階業餘攝影者對反轉片的需求。而且商業攝影也在變化,不再一味追求保守的風格。柯達的競爭者,富士,很敏銳地抓住機會。RVP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它成功甩開了柯達。RVP讓我很早就明白,柯達完蛋只是遲早的事情。

在放大鏡下觀察E100S和EPR的顆粒,能很明顯感受到鹵化銀顆粒團的不規則,而Provia要規則很多。對付ERP和E1OOS,其實RDP已經完勝了。無需RVP出馬。前文中我曾經說過RDP與E100S沒有本質的區別。是的。在正常運用中看不出區別。所以柯達成功地騙過世界上絕大部分攝影師,不管它是專業的還是業餘的。可是我有很好的放大鏡甚至顯微鏡。我個人認為這與柯達將E100S的乳劑層進一步減薄有關。而乳劑比E100S厚實一些的EPR則掩飾了這個問題。我不明白柯達為什麼沒有使用他先研發出來的扁平顆粒技術。也許是無法運用到反轉片中。但是當他看到富士採用了薄乳劑層來改善RDP的性能,使RDP獲得了鮮艷的色彩,他也急著這麼做吧!我看到網上有人說E100VS是他用過的最好的膠片,我想笑!外行!真心外行!我認為E100VS是一種倒退,比E100S還要差。我只用過2-3卷。

薄乳劑層的膠片,但凡不使用扁平顆粒的,一定會導致鹵化銀顆粒團分布的不均勻性。因為你的塗布機無法塗布!

明白我為什麼這麼推崇厚乳劑層的膠片了嗎?

因為它不需要新技術就可以獲得均勻的顆粒分布。膠片是不能沒有顆粒的。但是我不希望顆粒團分布的不均勻,我需要均勻緻密的顆粒分布(僅僅略帶不規則)。同時,對於後期製作來說,厚乳劑層的膠片不容易在後期沖洗中劃傷。

從膠片時代的神遊,返回現實的數碼世界。今天富士相機依舊帶著Velvia模擬模式。只不過已經無法完全模擬Velvia膠片的神韻了。不信!請對比一下。至少它不再那麼濃郁了。多了清新!

雖然無法100%模擬,但是仍然遵循了Velvia膠片設計的原則。對色溫變化敏感,適當的和較的高飽和度,適當的和較高的反差。當然它提供絕對完美的解析度和各級ISO均一的表現。

我是在說數位相機不如膠片嗎?不是的!是你沒有理解數位相機的設計!

數位相機的RAW會給你一幅看起來非常「灰色」的照片。我前面一個篇章已經說了,是為了給你保留絕大部分細節。

JPG的直出,其實也是一樣的。模擬Velvia直出,同樣給你留了一些餘地,為你保留儘可能多的圖像細節。沒有因為要追求高反差/高飽和度而一口氣將細節全部吃掉。

我們要把握好這個模式對於色溫變化的敏感性,這是我前文中反覆強調的觀點。所以,我不輕易使用相機。

以上圖為例子。這是一段在福建霞浦東灘大橋拍攝的回憶。當別人在山下大肆拍攝的時候,我正在爬山,找一個制高點,同時用天氣APP查詢好日落時間。所以,我的相機是冷卻狀態的。這樣CMOS的本底噪點會比較小。當我來到山頂確定好拍攝位置時,我只是大致框定一下畫面。這裡我使用了XE2相機加一個50mm標準鏡頭。甚至沒有攜帶三腳架。調整好相機的參數,當然,我常駐於Velvia模式。但是其他細微的操控仍然需要調整。畢竟每個拍攝環節都是不同的。等到光線出現變化之時,我明白運用Velvia的時候到了。我直接將富士相機的JPG直出模式視同在使用反轉片。毫不猶豫地連續拍攝。這期間的拍攝是為了最終拍攝進行準備,我採用自動測光的參考值作為基準,改用手動曝光,反覆調整和確認。反轉片會給我最直接的結果,我要的正是這個。JPG就是反轉片,JPG幫我驗證好了我當時的曝光組合是不是妥當。這點RAW是給不到你。RAW給到你的都是一大堆近似的結果,看起來曝光都正確。

幸運!要是我還在使用膠片就沒法子這樣操作了。然後選擇我認為合適的參數進行手動曝光。焦點永遠是無窮遠,手動對焦,拍攝風景沒有必要使用自動對焦。這樣也可以防止焦點前後亂跑,同時又有精確的焦點保證。光圈,你想都想不到,我堅持使用最大光圈F1.4,反正有多大就多大。為什麼可以這樣做?請看看景深公式!最大光圈的使用,保證了我照片絕對的清晰度。因此富士相機沒有防抖系統有影響嗎?沒有!當然XH1的防抖很優秀。但是XE2和X-Pro3都沒有防抖,但是這沒有絲毫影響我對相機的運用。

上圖,最終在明暗反差很大,色溫對比很大的情況下,在沒有運用HDR,沒有運用RAW的情形下,用單一的JPG直接展現出來一個美妙的畫面。RAW用來存檔了。我至今沒有修正過這幅RAW圖像。最終,我輕微在電腦上提升了這幅照片的飽和度。因為相機的Velvia模式沒有給足你飽和度。再加考慮縮圖引起的損失,在PS上提升飽和度是需要的。但是僅此而已。不需要做更多了。

扔掉RAW的前面幾個理由我給到了:

1. JPG有利於你選擇圖像,它給你直觀的判斷,讓你知道那一幅是最好的曝光組合。

2. JPG有利於簡化你的工作流程。

我舉出上面的例子,非常詳細地寫出我的拍攝經過。如果你仔細看就知道,我哪裡是業餘攝影的套路?這分明是職業攝影師在進行廣告拍攝的套路。

制訂拍攝計劃,放置燈光,測光,調整光比,技術準備,試拍,調整,模特就為再次試拍,調整,與設計師溝通,正式拍攝,挑片,修片,製版,校樣,印刷。

雖然我省略了其中幾步,但是大致的流程完全吻合。

輕微總結一下:JPG給我的是「效率"!


那究竟能不能儘可能接近Velvia膠片的模擬方式呢?濃郁!飽和!

當然可以,比如上面兩幅圖片。首先你要運用富士相機的Velvia模式,接下來在電腦里重重地,或者說狠狠地提升飽和度。當然,我沒有像其他老師那樣狠。上圖,我提升大約35%飽和度。就可以了。其他什麼也不需要做。

我嘗試過提升到更高的飽和度級別,但是我發現,對於一幅本來就已經帶著非常鮮艷濃郁色調的圖片,這些都是無效的。所以即時提升到70%也無濟於事。(因為色彩的飽和度是有極限的)

這一切,都要基於你已經使用了Velvia模擬模式,在此基礎上調整。

如果,你要用RAW來調整到上述效果。那麼也只有用富士原生的RAW CONVERTER先將RAW文件轉換到Velvia模式,隨後再進行其他細節修正。那麼請問,你和我用JPG直接調整有什麼區別?(而且前提是你得在眾多的,看起來都差不多的RAW中挑選出一幅曝光級別適合的圖像。假設我當時沒有拍攝JPG,而只有拍攝了RAW,那麼對不起,我要大費周折才能找到。)

如果改用其他第三方軟體進行RAW修正,那麼很難修正出富士內置的Velvia模式的色彩效果。即使有高手做出來了,那效率還有嗎?

要儘可能接近Velvia膠片的效果,還有一個秘密。

那就是CMOS是挑鏡頭的。我用的當然不是普通鏡頭。是比富士鏡頭還要優秀的鏡頭。普通人,千萬不要用非富士的鏡頭,以確保你的CMOS和鏡頭之間有最好的光學匹配性。

劣質的國產鏡頭,我再上一篇已經無情地批評過了。現在我再次批評那些無知無畏的轉接。佳能、尼康鏡頭請不要隨便轉接到富士數位相機上。那些老式的手動鏡頭,我不管你是不是姓徠卡蔡司,我統統不推薦。不要隨便亂來。

我特地選擇了上面2幅在安徽黃山市郊區拍攝的很有代表性的圖片(這兩幅圖片中的景物具有極大的照明差異,說的行話一點就是光比差的太多了),是為了強調JPG和曝光中間值在攝影中的巨大作用。進而引出我對JPG的第二個觀點。

任何一部相機的自動測光,不管它的測光系統又多先進,它給到你的永遠是一個中間值。

如果這個中間值恰好在中間,再加上一個平緩的伽馬曲線,那麼你的照片會非常」灰「。

此時如果你僅僅矯正伽馬曲線,也就是不改變曝光,只改變反差,會如何?(其實我說的狀況就是把一幅標準曝光的RAW,直出成一幅高反差的JPG)

我回答大家:照片是高反差的,粗看起來很精神,但是亮部和暗部的細節全部丟失,中間影調大量被壓縮丟失。照片不會好看。

那麼假設我使用高科技帶給我的HDR(高動態合成攝影)會如何呢?

經過相機的自動判斷與合成我會得到一幅亮部有細節,暗部有細節,中間層次都有細節的照片,然而它的反差卻是中等的。

聽起來很不錯,但是事實上這樣的照片失去了宏觀上的視覺反差。它的伽馬曲線被人為降低了。結果是照片看起來非常怪異。

無論你用上述哪種方法你都無法得到一幅像我的作品一樣的照片。我的照片有細節,有充足的反差,因為我人為做出局部的犧牲。

也就是事實上我沒有選擇相機給我的曝光中間值,我人為地將它偏移了一些,而伽馬曲線依舊選擇標準斜率

我犧牲了哪部分的曝光呢?是過分暗的部位。我扔掉了。而且是在拍攝時就扔掉了。

我認為這是不必要存在的。這樣可以讓黑,更黑,而不是徘徊在深灰色的區域。但是高光部分的細節儘可能的保留,這樣就可以展現出日落時的輝煌質感。

如果,你用一幅標準的RAW(曝光選擇在中間點)的圖像來進行修正,你想得到和我一樣的視覺效果。那麼你會怎麼做?

最終只有一個辦法,就是丟掉暗部的細節。那麼你和我的選擇有什麼區別呢?

所以再次輕微地小結一下:

3. RAW給你保留的細節沒有實際的運用價值,因為最終你無法保留全部,RAW畢竟是無法直接使用的,即使可以直接使用,也無法被視覺接受。

4.曝光中間值的選擇對於攝影來說就和焦點的準確性一樣重要,你最後的照片好與不好,其實就在曝光上。你獲得的色彩實際上不是膠片或者CMOS給你的,而是你的曝光決定的。人為偏移出相機給到的中間數值,讓你可以獲得一幅反差平衡,而且細節豐富的照片。反之,要麼反差下降,要麼細節失去。

5. 任何優秀的照片,尤其是風景攝影,需要對曝光做出合適的犧牲。

綜上所述,JPG不僅僅是高效率的,而且是完美的。與其在後期反覆折騰,不如吃透膠片成像的特徵,並將它用於數位相機的前期拍攝上。直接得到一幅完美的JPG圖像不是更加省力嗎?


熟悉使用Velvia膠片的老用戶,90%的人會將曝光主動減弱1/3檔位,這個不但和我的曝光偏移方式有點類似。而且符合富士原廠手冊中的推薦。建議將Velvia膠片作為一種ISO40膠片來使用。

雖然這種做法不能適應100%的情形,但是適應90%的拍攝環境是可以的。

回到數位相機的使用技法。富士任何一台數位相機,只要在Velvia膠片模擬模式下,我仍然建議大家在絕大部分情況下讓相機欠曝1/3檔位。記得善用富士XE和X-Pro系列右手側的曝光補償旋鈕。

在夜景的拍攝時,甚至需要欠曝光更多數值,也就是人為偏移更多。

比如上面那幅在安徽塔川附近的公路上拍攝的圖片。當我看到有汽車駛過的時候,就迅速調低自動曝光,因為這個時候再使用手動曝光試拍的方法已經來不及了。我向曝光不足方向進行偏移,主要的目的是防止汽車頭燈的亮度過大。事實證明,我又一次做對了。這種拍攝環境的訓練,其實是需要經常做的。在正常的日光下拍攝不能訓練人的應變能力。只有在大光比情形下(在極限攝影條件情形下)勤加練習,才能在實際運用中手到擒來。

暗夜,或者是色溫出現劇烈變化的時候,才是富士數位相機最能發揮色彩效果的時刻,記得使用Velvia膠片模擬功能。想要得到藍寶石的色彩,就在此時。

我接著和大家聊聊富士數位相機在夜景拍攝時的要領。

富士數位相機的Velvia膠片模擬同樣對色溫非常敏感。就像上面這幅玉米。屆時,無需後期修正,暖色溫的地方更加溫暖,冷色調的地方更加冷調。要把握好這個特徵。幾乎和Velvia膠片如出一轍。利用這個特徵,可以讓我們很好的應對夜景拍攝。

上面看過了我做的短時間曝光夜景。那麼換做如果長時間曝光會如何?

還記得上面那幅蘇州河的夜景嗎?用膠片拍攝的。


這幅在山東威海煙墩角拍攝的圖片是我第一次使用富士XE2相機時拍攝的夜景(我算是購買XE2的第一批用戶吧,所以照片的拍攝年代已經比較久遠)。它的曝光足足長達5秒,ISO高達6400。事實上天空是近乎黑色的。不使用手電筒我都無法操作相機。可是就在這麼惡劣的拍攝環境下,依然可以獲得比較好看的照片。這就是數位相機神奇的地方。

如果我當時更加有數位相機的使用經驗,更懂得數位相機的設計原理,我會採取低ISO拍攝,將曝光時間延長到數分鐘。因為低ISO不會產生AD轉換時A段的噪聲,因為它免去了模擬電路的信號放大流程。長時間曝光產生的輕微熱量不至於對噪聲控制產生太多的影響(學術上叫做底噪壓抑),效果肯定比我這幅還要好。可惜,那個階段我自己的認識才剛剛起步。

即使如此糟糕拙劣的攝影技術,富士數位相機的Velvia膠片照樣交出一份還算滿意的答卷。

補充一下數位相機的噪聲來源。三個方向,提升ISO時模擬電路放大的噪聲源,標準ISO時CMOS有電流輸入引起的本底噪聲,隨機噪聲。高感與傳感器多大尺寸,沒有任何關係。我們無法控制後面2個噪聲來源,但是第一個是可以人為控制的。第二個和第三個,請注意給相機散熱的時間,也可以適當減少,至少是心理安慰式的減小。



上面幾幅圖,我用來說明富士數位相機Velvia膠片模擬功能在陰天高色溫狀態下的表現。

我有一個好習慣,一律將白平衡設置在日光狀態下。除非遇到日光燈。

所以,我拍攝的色彩均能符合現場照明的真實狀態,相機不會進行修正。這是所有人使用Velvia膠片模擬的一個先決條件。

在完全的高色溫情形下,Velvia膠片模擬給出的JPG圖像是保留高色溫特徵,就連橙色紅色黃色的物體也會染上非常輕微的藍色。如果你學習過油畫,馬上就明白我說的意思。這是一種科學的修正。完全符合視覺感受的。你可以放心使用。我一直以能拍攝到上述幾幅照片為自豪。近幾年來我自己都沒有完全超越過。


在混合色溫下會如何呢?

樹林內部反射高色溫,光線斜射下來展現標準色溫,結果還可以。我又在霞浦楊家溪輕輕鬆鬆用Velvia膠片模擬模式拍攝到一幅與眾不同令我得意的照片。


但是當我走出楊家溪的樹林,來到具有標準色溫照射的環境下。稍微差勁一些。

按照道理說,5500K-7000K左右的色溫是最適合拍攝,但是如同膠片時代一樣,我不太認同在這種環境下繼續使用Velvia膠片模擬。因為出來的作品和膠片一樣,有種硬邦邦的感覺。反差太大了。

我建議大家應該及時調整到Provia模式比較妥當。

說到人像拍攝,雖然我不能展示用Velvia膠片拍攝的圖片,但是我找到幾幅我在蔚來汽車俱樂部分享活動時指導攝影的圖片,有人像攝影。用富士數位相機的Velvia膠片模擬拍攝人像,比用Velvia膠片直接拍攝要優秀許多。完全沒有生硬的感受。相反,柔和細膩。

當然,這與我們在現場的柔和的照明安排有關。也與Velvia膠片模擬設計的初衷有關。設計團隊沒有一口氣給足大家反差和飽和度,留有餘地,以保留儘可能多的中間層次、色調才會如此柔和。

在富士數位相機上,我很推薦用Velvia膠片模擬直接拍攝人像。我自認為效果比ASTIA模擬要好。


杭州超山的梅花盛開,再次給我機會證明僅次於夜景、日出、日落的,最適合Velvia膠片模擬發揮作用的天氣條件,是陰天。柔和的照明 + 略高的色溫。充分展現出日系相機的日本風格。


陽光照射充分的夕陽,Velvia膠片模擬功能的表現力會略微次於陰天。但是此時色溫畢竟已經拉開了差距,也比較適合Velvia膠片模擬發揮它的特性。一個委婉的故事在紹興開元酒店度假區展開了。儘管眼下中國的攝影圈有很多人喜歡這種色彩。但是就個人觀點而言,我不太喜歡這種鮮艷但是不夠濃郁的色彩。為什麼?請對比本文開頭的插圖。

如果我當時能夠改用真實的Velvia膠片來拍攝,那效果就不是一般,而會是很棒!

下一期,我們把玩黑白膠片ACROS模擬模式。


抱歉各位讀者!鑒於目前新型冠裝病毒的爆發,我無法出門拍照,一切活動局限於小區。因此X-Pro3 本身的拍攝機會不多,因此用了大量從前用XE2拍攝的照片。好在Velvia膠片模擬的原理相同,照片風格並沒有差異。還望大家多多諒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