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草莓滯銷,只是偶然事件,背後卻是急需優化的農業產業鏈

依農看天下 發佈 2020-02-12T18:59:03+00:00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染著數萬,眾惶恐,舉國防,皆閉戶,道無車舟,萬象空寂。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對優化農業產業鏈建議中用了太多的「難」字,但這個社會上沒有一件事是因為難我們就不用去做的,要想農業產業鏈得以優化,需要每一個涉農人迎難而上。

原創不易,文字也有產權,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如果您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技術、農村生活等,那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依農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己亥末,庚子春,荊楚大疫,染著數萬,眾惶恐,舉國防,皆閉戶,道無車舟,萬象空寂。然外狼異動,垂涎而候,華夏腹背芒刺。

幸龍魂不死,風雨而立。醫無私,警無畏,民齊心!政者,醫者,兵者,扛鼎逆行勇戰矣!商客,名家,百姓,仁義者,鄰邦獻物捐資,嘆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能者竭力,萬民同心。月余,疫除,終勝。此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來源於網絡(作者不詳)

網絡上還有許多這樣的文字,無不透露出我們對新冠疫情儘早過去的期盼,突如其來的它不僅威脅到我們的健康,對我們的生活、對各行各業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當然這些影響在健康面前就顯得輕了許多。依農作為一個農業人,最關注的還是農業,農業生產在這次疫情中受到了較大的影響,不少工作不能正常進行,不少的農產品出現了滯銷,草莓就是其中之一。當然這是一個偶然事件,也終將很快過去,對於疫情防治依農不懂,因此不敢多說多論。寫我懂的,找懂我的,今天我們就聊一聊疫情之下的草莓以及農產品滯銷背後的那些問題。

春節前後,本該是草莓最緊俏暢銷的時候,整體上來看今年的草莓雖然沒有去年的價格好,但是今年草莓產量高、病蟲害較少,因此客觀的看要優於去年。春節前草莓的價格還能穩定在20元錢左右,就拿依農所在的小城來說,當時市場上的草莓基本供不應求,不少從事草莓種植的朋友都覺得今年種少了。但是一場突發的疫情改變了草莓產銷的狀態,地里的草莓在長在熟,可沒人來買來收,草莓滯銷了。

可能只有從事草莓種植的朋友們才能體會,草莓價格低他們能忍受,但若是賣不出去真的很頭疼。因為賣不出去,就意味著爛掉倒掉,依農有一個從事草莓種植的朋友,是我們當地最早發展草莓種植的一批農戶,初期發展種植時相當賺錢,峰值時他種了近300個大棚(一個棚七分地,北方雪災那一年,也就是那一年開始走下坡路),今年種了30多個大棚的草莓,春節過後,沒有工人,自家人去采,一部分供一些熟客、超市,少部分倒掉了,和春節前不同的是他很慶幸今年種的面積不大。相對的來說依農的這個朋友是幸運的,他還有一些本地的老客戶可以維持,而大部分草莓種植生產者,尤其是那些規模較大的,一天可能就要損失一兩萬元,今年的草莓種植戶確實難。在這裡依農不想教給大家怎樣去解決當前草莓滯銷的問題,當然也教不了,這不是短時內說兩句、寫幾行字就能解決的問題。今天依農想和草莓種植者聊一聊「對於滯銷之下的草莓,莫輕管理」想和農業人聊一聊「「草莓滯銷」偶然事件下背後是農產品對農業產業鏈優化的迫切需求」、「優化農業產業鏈得從這三個角度出發」,因為農業看的不是當下,是未來。

不過如果您的草莓銷售不出去或是您對草莓有需求請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草莓滯銷」這裡面有許多相關政策、供求信息,當然有供求需要您也可以直接在今日頭條發布相關信息,希望能夠幫助草莓種植戶最大程度的止損。

對於滯銷之下的草莓,莫輕管理

在草莓滯銷的影響下,不少草莓種植戶都失去了信心,輕視了種植管理,依農認為這是極不可取。因為農業農村部、地方農業局不止一次的在強調確保農業生產的正常進行,且進行了一系列的切實措施,不少地區的草莓已正常的進入市場銷售。另外,精細種植管理下,草莓的產期可以持續的5月初,這可以獲取很大一部分收益,要是這個時候放棄管理,那就太可惜了。因此依農希望從事對於滯銷下草莓,莫氣餒,莫輕視管理,在種植管理上至少要做到如下幾條。

  • 注意草莓植株的管理:在草莓滯銷的情況下,很多農民朋友覺得反正賣不動,棚里草莓不採了,植株不管了,這是極不可取的,草莓過熟後會爛在田裡,滋生很多病害;草莓植株營養生長較強,不經管理的話影響後期果實的產量和品質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因此對於熟果而言,果農朋友們要及時採摘,銷售不出的話,小農戶可以自行加工果醬、果酒,大規模種植的看能不能低價銷售給相關加工企業,儘可能的止損,退一萬步講即便是倒掉也要將其清除出棚。對於植株而言,要及時疏除老葉、病葉,保障植株生長勢態的均衡,以確保後期草莓的穩產。
  • 注意科學合理的水肥管理:在這個時期,也不能輕視水肥的管理,草莓的種植是一個整體的系統,每一步都要走好,不是說咱草莓能賣了,再猛施水肥就能產出好果的,因此仍要科學的進行水肥管理。
  • 注意病蟲害的防控:隨著外界環境溫度的上升,草莓病蟲害也會增加,為了保障後期的生產,在這個時候一定要做好病蟲害的預防工作,避免輕視管理後的病蟲害蔓延。但是在預防病蟲害發生的過程中,要謹慎用藥,安全的農產品才有銷路。

「草那莓滯銷」偶然事件下背後是農產品對農業產業鏈優化的迫切需求

因為這次疫情草莓滯銷了,這是一個偶然事件,當然其中有許多不可抗的問題,拋開「不可抗」之後,這次滯銷也透露出農業產業鏈的不足,以及對農業產業鏈優化的迫切需求。其實不只是草莓,從事農業種植生產的農民朋友知道,近些年來哪一年、哪一個季節都可能出現區域性或規模性的農產品滯銷問題,甚至還出現了畸形「假滯銷,博同情」的農產品銷售模式。大多數人也都知道「滯銷」其中誘因,「種的多了」、「渠道少了」、「產的差了」、「賣的單一了」、「農副加工粗簡了」等等這些農業產業鏈中的基礎構架,所出現的問題都是影響因素。確實都難以解決,但為了農業健康的發展,又不得不解決,當前的農業產業鏈如不優化,後果可想而知。當然我們也走在優化的路上,但依農希望能走的更快些,走得更正統些,依農寡識,接下和大家聊一下該如何優化農業產業鏈。

優化農業產業鏈得從這三個角度出發

一、從農產品本身出發

  • 優質是必備「王牌」:農產品的核心是什麼,依農認為是「優質」,在農產品銷售圈裡有一句話說的特別好「別無你有,別有你精,你就能賺錢」,市場存量少的,品質較優的農產品一定具有更好的市場競爭力,面對「滯銷」會有更多的應對本錢,因此農產品本身的優化,是農業產業鏈優化的基石。
  • 注重耐儲性的提高:草莓為什麼會滯銷,不耐儲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頭天采了第二天壞了,想免費支援武漢都不行,因為運那兒果子可能就壞了,不耐儲的水果在這個網購發達的時代,想通過網絡銷售都難以實現。當然這是個例,有些水果儲存時間是相對較長的,但也僅僅是相對,這也是為什麼生鮮電商難做的原因之一。因此提高農產品的耐儲性就顯得尤為重要,不過同樣的難,得要從耐儲品種的培育、儲存設施的完善、儲運時間的縮短等多角度出發來解決這個問題。

二、從種植生產者出發

  • 儘量擺脫被動銷售:目前大部分種植生產者的銷售模式仍以「被動銷售」為主,只管種、等著賣的銷售模式,難以應對「滯銷」等負面問題,擺脫「被動銷售」同樣是優化農業產業鏈的一個重要環節。就像依農前文提到那個種草莓的朋友,長期培育的主動銷售渠道,讓他在如此困難的情況下,還能獲取些收益,及時的止損,由此可見其重要性。
  • 時代在變,農人也必須改變:我們這個社會在不停的發展,農產品的種植、銷售、推廣模式需要不停的改變,這就要求農業人在當前市場環境下必須改變,我們的身份不能僅是「種地的」,其實農業人可依賴的東西有很多,比如說諸如今日頭條的各大媒體平台,通過網際網路讓消費者全程的參與,才能完成更好的銷售。

三、從市場端出發

  • 市場上農產品該有更多的「分級」:當前我們對於農產品的「分級」是不完善的,通貨採收的情況居多,這是不利於農業產業鏈優化的,因此消費市場必須傳給種植者傳達出一個理念,優質農產品一定是優質價格,劣質農產品「滯銷」也別埋怨。這樣才能促進農產品的升級,產業鏈的優化。
  • 市場上農產品該有更多的「身份」:提及農產品的「身份」,那就水果、蔬菜、糧食,但為了農業產業鏈的優化,它不該只是這些。它可以是更多的農副加工產品,並且是深入加工的產品,「身份」多了,渠道也就多了,中間的獲利相對也就高了,何樂而不為呢?當然這需要涉農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優化,農產品的加工一定是塊大蛋糕,那個企業先起來,它就能拿走最大的那一塊。

以上就是依農關於當前草莓滯銷以及農產品滯銷背後的一些看法,農業不是那麼好講明白,因此行文定有不足之處,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在對優化農業產業鏈建議中用了太多的「難」字,但這個社會上沒有一件事是因為難我們就不用去做的,要想農業產業鏈得以優化,需要每一個涉農人迎難而上。最後,依農堅信,中國農業的明天一定會更好。

#谷豐計劃#喜歡有關三農,農業、種植、農村生活等類型的文章,那請關注、點讚@依農看天下會把我了解的、學到的、看到的持續分享給大家。

贅述不詳,歡迎探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