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點知道孩子的這3個成長敏感期,不焦慮少犯錯

名校家長 發佈 2020-02-12T19:24:07+00:00

因為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這是所有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父母應該做的是理解,並且幫助孩子順利過渡。

文丨魚爸

1

孩子的成長是有規律的,也有很多秘密。

很多的人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揣測去折磨那些成長中的孩子。

比如孩子成長的敏感期,如果不是真正關心孩子的話,又有多少人會去探究。

我也是從剛剛做父親的時候開始,一步一步地去學習,去了解。

前幾天有一個媽媽問我:魚爸,我兒子現在一歲七個月了,現在出去跟小朋友玩,他都是玩自己的,也不給別人碰他的玩具,我跟他說要一起分享。他就生我氣,會好委屈,有時還打我,後面就哭,我現在懷疑是不是我凶他多了,讓他缺乏安全感?

如果明白孩子在兩歲左右進入物權意識的敏感期,常常說「這是我的」「那是我的」,什麼東西都不肯和別人分享,甚至媽媽也要不到他手裡的東西的話。這位媽媽就不會這麼擔憂了。

因為兩歲孩子的哲學是「我的我的,什麼都是我的」,這是所有孩子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父母應該做的是理解,並且幫助孩子順利過渡。而不是蠻橫地說「我要給孩子改掉這毛病」。

敏感期就好比孩子成長的心靈火焰,蒙台梭利形容「經歷敏感期的小孩,其無助身體正受到一種神聖命令的指揮,其小小心靈也受到鼓舞。」

父母應尊重自然賦予兒童的行為與動作,並提供必要的幫助。

以免錯失一生僅有一次的特別生命力。


下面是3個比較常見的誤區,相信肯定會對你有幫助的。


2


過度保護孩子,小心束縛了孩子的天性。

沒有誰不愛自己的子女。但是你過度的保護,反而是一種傷害。

就拿我見到的一個孩子來說,她是小小魚的一個玩伴。但是她家裡有一個非常「愛」她的媽媽。每次看到她跟小夥伴們奔跑,她會抱起女兒,說不要摔了;如果她跟小小魚一起撿石子,一起捉螞蟻的話,那更不得了,會抱起來帶她回家,說太髒了。

所以她總是很少真正的獨立玩耍過。為什麼會這樣?

因為小女孩經常在家裡弄傷自己,比如摔跤,碰額頭,經常把自己搞得鼻青臉腫的,出門受傷的機率就越大了。所以她媽媽覺得要好好保護她。

其實一個挺高大活潑的孩子,越不獨立,越不會保護自己,越不會保護自己就越容易受傷。我真的擔心她在幼兒園要受多少的苦才能獨立起來啊。

能說不是她的媽媽犯的錯害了嗎?

其實孩子的天性是好動的,他們會去用自己的方法探索世界:

感官敏感期(0至6歲)

孩子從一出生開始就會用自己的聽覺、視覺、味覺、觸覺等感官來熟悉環境、了解事物。他們會睜開自己的眼睛去感受光,會通過吮吸及聽覺來判斷母親。

慢慢的,他們會舒展自己的四肢,打開自己的心智,吸收這個世界的一切。

而到了3-6歲,孩子們的活動空間更大,會去奔跑,想去觸碰一切,各種感官得到飛速的發展。


如果你看到孩子在地上打滾就說他髒,進行責罵,也許你得到一個乾乾淨淨的乖孩子,但是卻讓孩子少了多少的體驗。

有很多的爺爺奶奶一看見孩子稍微爬高一點,馬上就警告,然後趕緊抱下來,說一堆恐嚇的話語。

我是覺得,當孩子沒有危險,也沒有妨礙他人的時候,完全應當滿足孩子的探索慾望。

我記得小小魚曾在地上打滾真不算什麼,有一次他在鄉下的時候,一個人在牆角的雞窩裡玩黃泥,那個地方是一群母雞曬太陽的地方,他舒坦地在裡面滾著,褲子口袋裡都裝滿了泥沙,這種情況下我是讓他盡情玩的。

如果細心,家長就會發現,其實孩子不會將某一件「錯事」做很久的,完全不必在意,他們今天探索完了,明天還有新的任務呢!就好比小小魚如今對從石頭堆里找恐龍化石的興趣,完全取代了他之前玩沙子的興趣。

任何時候,只要沒有危險,父母不要因為怕髒或者其他原因而打擾孩子。相反,要去保護好。



3


閱讀的最大誤區,錯過孩子閱讀習慣培養的關鍵期。

孩子的閱讀啟蒙可以從出生就開始,每個階段需要父母給予不同的指導。

在遵循孩子天性和發展規律的前提下,儘管去做吧。

比如我們可以給一個孩子襁褓中的嬰孩讀書,讀一些小小的句子,熟悉的童謠。他們會滿足於溫柔的母語帶來的安全感。

我們也可以給幾個月大的寶貝看看黑白視覺卡,也可以讓他們讀一讀動物和植物的圖片,當然,他們無法響應我們,看上去呆呆的。

可是吸收卻在悄然進行著。等到了兩三歲的時候,孩子會有一個很大的飛躍。

他們開始自己去選擇圖書的主題,開始能獨立閱讀一些簡單的翻翻書和洞洞書了,能夠用簡單的語言跟父母溝通故事中的一些細節。

而到了4歲,孩子會進入一個閱讀的敏感期,如果在前面的幾年裡,父母堅持了啟蒙,那麼孩子在這個敏感期,很容易形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敏感期(4.5至5.5歲)

這個時候的孩子肯定不適合書寫,閱讀的能力也有限,因為不識字。而這也是很多父母的一個誤區,覺得孩子不識字就無閱讀,就無需閱讀,這是一個誤區。

親子閱讀一定要儘早開始。其實,孩子這個時期完全可以進行親子共讀,讓孩子通過語言、感官得到了充足的學習,父母應該做的事是多選擇讀物。布置一個書香的居家環境,使孩子養成愛讀書的好習慣。


4


強迫孩子分享,是你真的不懂他。

先看一個案例:奶奶從老家來看望2歲半的東東,進門就脫掉自己的鞋子,穿上媽媽平時穿的拖鞋。小傢伙馬上哭起來,趴在地上非要奶奶把拖鞋還給媽媽不可……

這是因為孩子進入了一個成長的敏感期:

物權意識敏感期 (2-4歲)

這個階段的孩子對事物所有權的極度敏感,在秩序感的作用下,他們往往會對特定物體的歸屬十分敏感,認為家裡的某一個物品是屬於誰的,就是誰的,其他人不能動用,否則,就是破壞了事物存在的法則,值得他去糾正和維護。


而且他們會覺得自己的東西就是自己的,不需要分享,所以常常被大人貼上「不懂分享的自私小孩」這樣的標籤。


這個階段的孩子特點:他們強烈地感覺到了占有、支配自己所屬物的快樂。並且對你的大道理一概不聽。


比如有一次,一個小傢伙要玩小小魚的滑板車,他不准,兩個人差點打起來。

我把他帶回家後問他:

「你覺得那個小弟弟怎麼樣?

好玩。

那你想跟他一起玩嗎?

那他的玩具你喜歡嗎?

喜歡

那你的滑板車可以借他玩

不行,那是我的」

……

不管怎麼樣都繞不過去。

再多的道理也許都是無用的,因為他們的世界就是那樣的。

我也還是尊重他的選擇。

為什麼一定要強迫孩子去分享呢!

因為心理學認為:孩子只有在完全的擁有物質並可以自由支配時,才可能去探索物質背後的精神,才可能超越於對物質的占有。而當這些物品的所有權完全屬於孩子自己時,交換就開始了,而這要靠孩子的自覺,家長不要過早地進行干涉。可以給予引導,慢慢讓孩子進行人際交往。

建議:尊重孩子的選擇和意願,不要覺得孩子是老大就一定把玩具從孩子手裡搶走送給那些小的。在這個問題上,年齡和面子都不應成為傷害孩子的利器。

給孩子提供一個獨立的空間,比如一個屬於孩子自己的房間或者區域。在你進入他的房間或者區域時,一定要徵得孩子的同意,尊重孩子的空間。



5


敏感期的教養重點,其實總結後發現就一句話「給孩子自由,尊重孩子,讀懂孩子!」

這種自由不是放縱,而是生命的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

孩子本來就是一個有能力的個體,他們生來就具有天生的學習能力。

他們會循著自然的成長法則,不斷使自己成長為一個更有能力的個體。

你需要做的是陪伴和引導,而不是控制。

這是父母首要改變的觀念。

每個孩子的敏感期出現時間並不相同,所以父母要用客觀的態度,觀察孩子的內在需求和孩子的天性,加以引導。

當孩子熱衷於某一件事,父母應該放手讓孩子去做。

不過,並非要丟下孩子,完全不管不問的放養是要避免的。

養育孩子的路上,不要走極端,不要太迷信書本,也不要迷信專家。

我們要對自己的孩子有足夠的了解,要知道,沒有誰比你更了解你的孩子。

然後父母自己要不斷努力學習,修行的更好,才是養育的王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