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魂拷問:《慶餘年》的雞腿好吃還是藥膳雞湯好喝?

胡博士說中醫 發佈 2019-12-31T19:39:58+00:00

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日前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慶餘年》,其實也是一部吃播劇。

留餘慶,留餘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

日前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慶餘年》,其實也是一部吃播劇。無論是澹州五竹雜貨鋪的蘿蔔絲佐酒,還是新風堂妹夫與大舅哥的美食必點「接堂包」(就是灌湯包子),都不及范閒與林婉兒一隻定情雞腿來得香。

本期胡說中醫就來聊聊中醫吃雞那些事~

中醫理論認為,雞肉性平、溫、味甘,入脾、胃經;可益氣,補精,添髓;用於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泄瀉頭暈心悸、月經不調、產後乳少、消渴、水腫、小便數頻、遺精、耳聾耳鳴等。雞肝性味甘微溫,能養血補肝,凡血虛目暗、夜盲翳障者可多食之。另外能養心安神、滋陰潤膚。

烏雞被認為食療滋補之品,其入腎經,具有溫中益氣、補腎填精、養血烏髮、滋潤肌膚的作用。適合虛勞羸瘦、面瘦、面色無華、水腫消渴、產後血虛乳少者。

大口咬著香噴噴的雞腿雖是滋味十足,不過要論起食膳養生,那就非雞湯莫屬。在雞湯中加入幾味中藥材,美味之中亦可強身健體,當然是「吃雞」的正確打開方式。

老年人

配上山藥、菟絲子、杜仲,具有補腎、抗衰老的作用。

山藥具有補脾養胃,生津益肺,補腎澀精的功效。用於脾虛食少,久瀉不止,肺虛喘咳,腎虛遺精,帶下,尿頻,虛熱消渴。除了雞湯,麩炒山藥也可以補脾健胃,用於脾虛食少,泄瀉便溏,白帶過多。

菟絲子確實是滋補的好藥。《本草匯言》中提及菟絲子的功效就有「補腎養肝,溫脾助胃之藥也。但補而不峻,溫而不燥,故入腎經,虛可以補,實可以利,寒可以溫,熱可以涼,濕可以燥,燥可以潤。」

關於杜仲,西漢《神農本草經》中就有記載:杜仲主治「杜仲,能入肝,補中益精氣,堅筋骨,強志,治腎虛腰痛,久服,輕身耐老。」可見杜仲具有非常好的補肝腎,強筋骨的功效。記載表明,西漢時人們便發現杜仲有獨特的強筋、壯骨及安胎的功效,被列為上品。

青年女性

配上玉竹、菟絲子、女貞子,具有養顏護膚、美容的作用。

玉竹就被作為宮廷女性養顏美容的常用藥材。中醫認為,玉竹性平味甘,是一種藥食同源的中藥材,具有滋陰潤肺和養胃生津的功效,臨床上對於燥熱咳嗽或是熱病引起的陰虛外感,以及頭昏眩暈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女貞子具有滋補肝腎,明目烏髮的功能。根據《本草經疏》記載:「女貞子,氣味俱陰,正入腎除熱補精之要品,腎得補,則五臟自安,精神自足,百病去而身肥健矣。」

白領人群

配上枸杞子、茯神、百合,具有養心安神、抗疲勞的保健作用。

《神農本草經》稱枸杞子「久服堅筋骨,輕身不老,耐寒暑」。《本草匯言》贊之「使氣可充,血可補,陽可生,陰可長」。枸杞子有類似人參的「適應原樣」作用,且能抗動脈硬化、降低血糖、促進肝細胞新生等作用,服之有增強體質,延緩衰老之功效。

茯神是茯苓菌核中間天然抱有松根的白色部分,祛濕的功能較茯苓弱,但寧心安神的功能更強,主治心悸怔忡、恍惚健忘、失眠驚癇。遠志功能補心腎、安神、化痰,主治驚悸健忘、痰迷心竅、咳逆多痰、癰腫等。

從中醫角度來看,百合性味甘,微苦、微寒,具有清心安神、養陰潤肺的功效與作用。立秋後,氣溫逐漸下降,空氣也會變得乾燥起來,常吃百合,有助於緩解秋燥帶來的不適症狀,降低某些病症發生的幾率。

體質較弱、經常生病的人群

配上黃芪、黃精、白朮,具有益氣養肺、調節免疫的作用,可以預防感冒。

黃芪中醫認為「脾為後天之本」。脾胃派代表人物李杲認為黃芪「益元氣而補三焦」,清代的黃宮繡稱黃芪為「補氣諸藥之最」。現代研究發現,黃芪不僅能擴張冠狀動脈,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免疫功能,而且能夠延緩細胞衰老的進程。

中醫將黃精視為氣陰雙補藥,有養陰潤肺、補脾益氣、補腎填精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也發現,黃精有抗疲勞、延緩衰老的作用。

中醫認為白朮(根狀莖)苦、甘,溫。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於脾虛食少,消化不良,泄瀉,水腫,自汗,胎動不安。苗(術苗):祛水,止自汗。《醫學啟源》記載:「除濕益燥,和中益氣,溫中,去脾胃中濕,除胃熱,強脾胃,進進食,止渴,安胎。

不過,雞湯雖好,但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雞,感冒伴有頭痛,乏力, 發熱的人及內火偏旺和痰濕偏重之人忌食雞肉、雞湯。肥胖症患者和患有熱毒癤腫之人忌食;高血壓病人和血脂偏高者需控制攝入量;患有膽囊炎、膽石症的人忌食,以免刺激膽囊,引起膽絞痛發作。

本文系原創稿,版權歸胡世雲主任醫學科普團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本團隊聯繫。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