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主要的農作物,超詳細的春季施肥指南(建議收藏轉發)

新農村農業養殖種植 發佈 2020-03-21T12:48:38+00:00

2020年春季主要農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2月26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發布了2020年春季主要農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依據農作物生長特點及生長區域,詳細地給出了10種主要農作物的施肥建議:小麥、水稻、春玉米、馬鈴薯、油菜、東北大豆、花生、棉花、果樹、蔬菜。

2020年春季主要農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2月26日,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發布了2020年春季主要農作物科學施肥指導意見,依據農作物生長特點及生長區域,詳細地給出了10種主要農作物的施肥建議:小麥、水稻、春玉米、馬鈴薯、油菜、東北大豆、花生、棉花、果樹、蔬菜。

1.小麥

(一) 華北平原灌溉冬小麥區

包括山東省和天津市全部,河北省中南部,北京市中南部,河南省中北部,陝西省關中平原,山西省南部。

1.施肥原則

(1)根據苗情長勢和土壤墒情,分次施用氮肥,適當增加拔節中後期的施用比例;根據底(基)肥施用量、苗情、溫度以及土壤肥力狀況科學確定追肥用量和時間;因地、因苗、因時追肥。

(2)根據土壤墒情和保水、保肥能力,合理確定灌水量和時間,做到水、肥管理一體化。

(3)抓住小麥返青拔節的有利時機,及時採取促控措施,促進弱苗轉化,提高成穗率;控制旺長田塊,預防後期貪青倒伏。

2.施肥建議

(1)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於45萬,葉色較淡、長勢較差的三類麥田,應及時進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在返青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節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10公斤。

(2)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45-60萬之間,群體偏小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60-80萬之間,群體適宜的一類麥田,可在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尿素12-15公斤。

(4)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大於80萬、葉色濃綠、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應在返青期採取中耕鎮壓,推遲氮肥施用時間和減少氮肥用量,控制群體旺長,預防倒伏和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節後期每畝追施尿素8-10公斤。

(5)對底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塊要追施氮磷複合肥,未施或少施鉀肥的建議在返青或拔節期追施氮鉀複合肥;沒有灌溉條件或無有效降水,可在春季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起到以肥濟水的作用。

(6)可以在小麥灌漿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硼肥和鋅肥,預防乾熱風和倒伏,提高灌漿強度,增加粒重。

(7)缺硫地區麥田,如底肥沒有施用過磷酸鈣、硫酸鉀、硫基複合肥等,應在第一次追肥時選擇施用硫酸銨,每畝用量8公斤左右,但在追施尿素時要減去硫酸銨提供的氮。

(8)旋耕後不耙地,造成播種過深出現深播弱苗,分櫱少,苗勢弱的田塊建議返青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

(二) 華北雨養冬麥區

包括江蘇及安徽兩省淮河以北地區,河南省東南部。

1.施肥原則

(1)應針對不同地方土壤墒情,在小麥返青前進行鎮壓與中耕劃鋤結合,保住土壤水分,提高地溫促進苗情轉化,提高小麥抗旱能力。

(2)小麥施肥要分層多次少量,既與氣象結合,降雨降雪前後趁墒少量掩施,施肥後不要把肥料暴露到空氣中。

2.施肥建議

(1)趁早春土壤返青或降雨雪,用化肥耬或開溝條施,每畝施入尿素5-7公斤,施肥後蓋土,如果生育中後期遇降雨每畝可追施尿素5-8公斤。缺磷田塊每畝用磷酸二銨7-10公斤,缺鉀地塊追施氮鉀複合肥15-20公斤;施肥後掩蓋。

(2)為防止後期乾旱,適時鎮壓,破除坷垃,沉實土壤,提墒保墒。鎮壓要與中耕劃鋤結合,先壓後鋤。小麥封行前,每畝用小麥或玉米秸稈在行間覆蓋,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損失。

(3)年前發生旺長,總莖數大於80萬,小麥群體過大養分消耗嚴重,春季麥苗發黃或墊片發黃的,可在返青到拔節期內分2-3次進行追肥,每畝追施高氮複合肥10公斤/次。

(4)越冬期乾旱導致小麥群體過小的(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於45萬,葉色較淡、長勢較差的三類麥田),應及時進行肥水管理,返青到拔節期內分2-3次進行追肥,跟隨降雨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次。

(5)要結合病害防治、一噴三防等手段進行根外追肥補償硫、鋅、硼等中微量元素,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等,起到以肥濟水的作用。

(三) 長江中下游冬麥區

包括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和上海五省市,河南省南部,安徽和江蘇兩省淮河以南地區。

1.施肥原則

(1)應針對各地墒情及苗情,在小麥返青前進行鎮壓或劃鋤,提墒保墒,防寒防凍,促進苗情轉化,增強小麥抗旱禦寒能力。

(2)根據土壤肥力、基肥施用情況、苗情和土壤墒情科學確定追肥、灌水數量,因地因苗施肥灌水。

(3)肥水管理與抗旱排澇及病蟲草害防治相結合。

2.施肥建議

(1)密切注意小麥返青拔節前天氣狀況和苗情,特別是降雨情況。如旱情持續,則在早春趁天氣回暖、土壤蒸發量加大、麥苗對土壤水分有所需求時及早灌水,要注意氣溫變化,掌握好灌水量和時間。

(2)產量水平300公斤/畝以下,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6-8公斤/畝;產量水平300-40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8-11公斤/畝和氯化鉀1-3公斤/畝;產量水平400-55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1-16公斤/畝和氯化鉀3-5公斤/畝;產量水平550公斤/畝以上,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7-20公斤/畝和氯化鉀3-5公斤/畝。

(3)在一些微量元素缺乏的地區,提倡結合「一噴三防」,結合病蟲草害(蚜蟲和赤霉病)的防治,在小麥拔節期、孕穗期和灌漿期噴施微量元素葉面肥;且在小麥灌漿期用磷酸二氫鉀150-200克加0.5-1公斤的尿素兌水5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

(四) 西北雨養旱作冬麥區

包括河北省北部,北京市北部,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南部,山西省大部,陝西省北部,河南省西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甘肅省東部。

1.施肥原則

(1)去年小麥播前和冬季偏旱、各地降水差異較大,今春應針對當地降水情況和土壤墒情,在小麥返青前進行鎮壓或劃鋤,提墒保墒,促進苗情轉化,增強小麥抗旱禦寒能力,防寒、防凍、防春旱。

(2)針對苗情,抓住時機,進行早春頂凌追肥、結合降水追肥或化學調控,促控結合,保證旱地小麥穩產、增產。

2.施肥建議

(1)為防止後期乾旱,旱地小麥應及時採取有效的保水措施,防止和減少早春小麥封行前土壤水分大量損失。在土壤解凍返青前適時鎮壓或劃鋤,破除坷垃,沉實土壤,提墒保墒。對於澆過越冬水的旱地,在解凍返青前及早劃鋤,破除板結,消除裂縫。小麥封行前,還可每畝用200-300公斤小麥或玉米秸稈在行間覆蓋,以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損失。

(2)肥料投入不足的田塊,要抓住降雨時機,適時進行小麥早春追肥。缺氮田塊每畝用尿素5-7公斤,缺磷田塊每畝用磷酸二銨7-10公斤,採用施肥機(耬)施入土壤。有灌溉條件的旱地,結合春季灌水,缺氮田塊每畝施尿素6-8公斤,缺磷田塊每畝施磷酸二銨8-10公斤。

(3)播前墒情好或播種早,施肥量高的冬前旺長田塊,以控為主。沒有灌溉條件的旱地,要及早鎮壓劃鋤、提墒保墒。澆過越冬水的旱地,應及早劃鋤並將春季澆水推遲至拔節後期。

(4)播種偏晚、苗情偏弱的田塊,宜結合保墒儘早淺劃鋤,提高地溫,促進弱苗轉壯。

(五) 西北灌溉春麥區

包括內蒙古自治區中部,寧夏回族自治區北部,甘肅中西部,青海省東部和新疆。

1.施肥原則

(1)根據土壤肥力確定目標產量,減少氮磷肥投入,補充鉀肥,適量補充微肥。

(2)增施有機肥,全量秸稈還田培肥地力,提倡有機無機肥料配合施用;針對化肥儲備不足農戶,應增施農家肥。

(3)「氮磷鉀配合、早施底肥、巧施追肥」。嚴把基肥施用和播種質量關,確保苗齊、苗全。適時追肥,防止小麥前期過旺倒伏,後期脫肥減產。

(4)追肥應與灌溉有效結合。採用水肥一體化或灌水前追肥,孕穗期根外噴施鋅和硼等微肥。

2.施肥建議

(1)推薦17-18-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有條件的地方增施農家肥2-3方/畝。

(2)產量水平300-400公斤/畝,基施配方肥20-25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8-12公斤/畝。

(3)產量水平400-550公斤/畝,基施配方肥30-35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2-18公斤/畝。

(4)產量水平550公斤/畝以上,基施配方肥35-4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畝。

(5)產量水平300公斤/畝以下,基施配方肥15-20公斤/畝,起身期到拔節期結合灌水追施尿素5-8公斤/畝。

2.水稻

(一) 東北寒地單季稻區

包括黑龍江省全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部分縣。

1.施肥原則

(1)根據測土配方施肥的結果適當減少氮磷肥用量,優化鉀肥用量。

(2)減少基櫱肥氮量和比例,增加穗肥比例,使拔節期穗肥氮比例達到30%左右。

(3)早施返青肥促分櫱早發,插秧後3天內施用返青肥。

(4)根據土壤中微量元素養分狀況適當補充中微量元素。

(5)偏酸性地塊應施用鈣鎂磷肥,偏鹼性地塊基肥選用pH較低的複合肥或復混肥,少用或不用尿素作追肥,可採用硫酸銨作追肥。

(6)基肥施用後旱旋耕,實現全層施肥;採用節水灌溉技術,施肥前曬田3天左右,施肥以水帶氮。

(7)有條件地區推薦採用機插側深機施底肥和櫱肥,實現施肥插秧一體化。

2.施肥建議

(1)推薦14-16-15(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產量水平450-550公斤/畝,配方肥18-23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5-7、3公斤/畝。

(3)產量水平55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23-29公斤/畝、硫酸鋅1-2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7-8、3-4公斤/畝,穗粒肥追施氯化鉀1-3公斤/畝,補充矽肥。

(4)產量水平45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14-18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4-5、2-3公斤/畝。

(二) 東北吉遼蒙單季稻區

包括吉林、遼寧兩省全部以及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通遼和興安盟三市(盟)的部分縣。

1.施肥原則

(1)根據測土配方施肥結果和品種需肥特性確定地塊合理肥料用量。

(2)控制氮肥總量、合理分配氮肥施用時期,適當增加穗肥比例。

(3)合理施用磷肥和鉀肥,適當補充中微量元素肥料。

(4)在提高有機肥的施用數量基礎上、適當減少後期氮肥用量。

(5)有條件地區推薦採用機插側深機施底肥和櫱肥,實現施肥插秧一體化。

2.施肥建議

(1)推薦15-16-14(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產量水平500-600公斤/畝,配方肥24-28公斤/畝、硫酸鋅1-2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8-9、4-5公斤/畝,補充矽肥10-15公斤/畝。

(3)產量水平6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28-33公斤/畝、硫酸鋅1-2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9-11、5公斤/畝,穗粒肥追施氯化鉀1-3公斤/畝,補充矽肥15-20公斤/畝。

(4)產量水平5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19-24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6-8、3-4公斤/畝。

(三) 長江上游單季稻區

包括四川省東部,重慶市全部,陝西省南部,貴州省北部的部分縣,湖北省西部。

1.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相結合。

(2)根據土壤肥力情況,適當調整基肥與追肥比例。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帶氮」。

(4)在油稻輪作田,適當減少水稻磷肥用量。

(5)選擇中低濃度磷肥,如鈣鎂磷肥和普鈣等;鉀肥選擇氯化鉀。

(6)在土壤pH 5.5以下的田塊,適當施用含矽的鹼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

(7)有條件地區推薦採用機插側深機施底肥和櫱肥,實現施肥插秧一體化。

2.施肥建議

(1)產量水平450公斤/畝以下,氮肥(N)用量6-8公斤/畝;產量水平450-550公斤/畝,氮肥(N)用量8-10公斤/畝;產量水平550-650公斤/畝,氮肥(N)用量10-12公斤/畝;產量水平650公斤/畝以上,氮肥(N)用量12-14公斤/畝。

磷肥(P2O5)4-6公斤/畝,鉀肥(K2O)5-8公斤/畝(秸稈還田的中上等肥力田塊鉀肥用量4-7公斤/畝)。

(2)氮肥基肥占50%-60%,櫱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機肥與磷肥全部基施;鉀肥分基肥(占50%-60%)和穗肥(占40%-50%)兩次施用。

(3)在缺鋅和缺硼地區,適量施用鋅肥和硼肥;在土壤酸性較強田塊每畝基施含矽鹼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

(四) 長江中游單雙季稻區

包括湖北省中東部,湖南省東北部,江西省北部,安徽省全部。

1.施肥原則

(1)適當降低氮肥、磷肥總用量,增加氮肥穗肥比例。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帶氮」。

(3)磷肥優先選擇普鈣或鈣鎂磷肥,鉀肥選擇氯化鉀。

(4)增施有機肥料,提倡秸稈還田。

(5)配合施用鋅肥與矽肥。

(6)有條件地區推薦採用機插側深機施底肥和櫱肥,實現施肥插秧一體化。

2.施肥建議

(1)產量水平350公斤/畝以下,氮肥(N)用量6-7公斤/畝;產量水平350-450公斤/畝,氮肥(N)用量7-8公斤/畝;產量水平450-550公斤/畝,氮肥(N)用量8-10公斤/畝;產量水平550公斤/畝以上,氮肥(N)用量10-12公斤/畝。磷肥(P2O5)4-7公斤/畝,鉀肥(K2O)4-8公斤/畝。

(2)氮肥50%-60%作為基肥,20%-25%作為櫱肥,20%-25%作為穗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鉀肥50%-60%作為基肥,40%-50%作為穗肥;在缺鋅地區,適量施用鋅肥(硫酸鋅)1公斤/畝;適當基施含矽肥料;有機肥基施。

(3)施用有機肥或種植綠肥翻壓的田塊,基肥用量可適當減少;在常年秸稈還田的地塊,鉀肥用量可適當減少30%左右。

(五) 長江下游單季稻區

包括江蘇省全部,浙江省北部。

1.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有機無機相結合。

(2)控制氮肥總量,調整基肥及追肥比例,適當減少基肥氮肥用量。

(3)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帶氮」。

(4)油(麥)稻輪作田,適當減少水稻磷肥用量。鉀肥選擇氯化鉀。

(5)有條件地區推薦採用機插側深機施底肥和櫱肥,實現施肥插秧一體化。

2.施肥建議

(1)產量水平500公斤/畝以下,氮肥(N)用量8-10公斤/畝,磷肥(P2O5)2-3公斤/畝;鉀肥(K2O)3-4公斤/畝;產量水平500-600公斤/畝,氮肥(N)用量10-12公斤/畝,磷肥(P2O5)3-4公斤/畝;鉀肥(K2O)4-5公斤/畝;產量水平600公斤/畝以上,氮肥(N)用量12-18公斤/畝。磷肥(P2O5)5-6公斤/畝;鉀肥(K2O)6-8公斤/畝,鋅肥(硫酸鋅)1-2公斤/畝。

(2)氮肥基肥占40%-50%左右,櫱肥占20%-30%,穗肥占20%-30%;有機肥與磷肥全部基施;鉀肥分基肥(占50%-60%)和穗肥(占40%-50%)兩次施用。缺鋅土壤每畝施用硫酸鋅1-2公斤;適當基施含矽肥料。

(3)施用有機肥或種植綠肥翻壓的田塊,基肥用量可適當減少。

(六) 江南丘陵山地單雙季稻區

包括湖南省中南部,江西省東南部,浙江省南部,福建省中北部,廣東省北部。

1.施肥原則

(1)根據土壤肥力確定目標產量,控制氮肥總量,氮磷鉀平衡施用,有機無機相結合。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帶氮」。

(3)磷肥優先選擇鈣鎂磷肥或普鈣。

(4)酸性土壤適當施用土壤改良劑或基施生石灰。

(5)鋅缺乏地區注意合理施用鋅肥。

(6)有條件地區推薦採用機插側深機施底肥和櫱肥,實現施肥插秧一體化。

2.施肥建議

(1)在畝產500公斤左右條件下,氮肥(N)10-13公斤/畝,磷肥(P2O5)3-4公斤/畝;鉀肥(K2O)8-10公斤/畝。

(2)氮肥分次施用,基肥占35%-50%,分櫱肥占25%-35%,穗肥占20%-30%,分櫱肥適當推遲施用;磷肥全部基施;鉀肥50%作為基肥,50%作為穗肥,或者鉀肥35%作為基肥,40%作為分櫱肥,20%作為穗肥。

(3)推薦秸稈還田或增施有機肥。常年秸稈還田的地塊,鉀肥用量可適當減少30%;施用有機肥的田塊,基肥用量可適當減少。

(4)在土壤酸性較強田塊上,整地時每畝施含矽鹼性肥料或生石灰40-50公斤。

(5)在缺鋅地區,適量施用鋅肥。

(七) 華南平原丘陵雙季早稻

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南部,廣東省南部,海南省全部,福建省東南部。

1.施肥原則

(1)控制氮肥總量,調整基、追比例,減少前期氮肥用量,實行氮肥後移。

(2)基肥深施,追肥「以水帶氮」。

(3)磷肥優先選擇鈣鎂磷肥或普鈣。

(4)在土壤pH5.5以下的田塊,適當施用含矽的鹼性肥料或基施生石灰。

(5)缺鋅田塊、潛育化稻田和低溫寡照地區補充微量元素鋅肥。

(6)有機無機配施,提倡秸稈還田。

(7)有條件地區推薦採用機插側深機施底肥和櫱肥,實現施肥插秧一體化。

2.施肥建議

(1)推薦18-12-16(N- 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畝產水平350-450公斤,配方肥25-30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5-7公斤/畝、3-5公斤/畝。

(3)畝產水平450-550公斤,配方肥30-35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7-10公斤/畝、4-7公斤/畝。

(4)畝產水平550公斤以上,配方肥35-40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8-11公斤/畝、5-8公斤/畝。

(5)畝產水平350公斤以下,配方肥20-25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4-6公斤/畝、3-5公斤/畝。

(八) 西南高原山地單季稻區

包括雲南省全部,四川省西南部,貴州省大部,湖南省西部,廣西壯族自治區北部。

1.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實施秸稈還田,有機無機相結合。

(2)調整基肥與追肥比例,減少前期氮肥用量。

(3)缺磷土壤,應適當增施磷肥;以選擇鈣鎂磷肥最佳。

(4)供鉀能力低的稻田,注意水稻生長後期補鉀。

(5)在土壤pH5.5以下的田塊,適當施用含矽鈣的鹼性土壤改良劑或基施生石灰。

(6)肥料施用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

2.施肥建議

(1)推薦17-13-15(N- 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產量水平400-500公斤/畝,配方肥26-33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6-7、4-5公斤/畝。

(3)產量水平500-600公斤/畝,配方肥33-39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7-8、5-6公斤/畝,穗粒肥追施氯化鉀1-2公斤/畝。

(4)產量水平6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39-46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8-10、6-7公斤/畝,穗粒肥追施氯化鉀2-4公斤/畝。

(5)產量水平4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20-26公斤/畝,分櫱肥和穗粒肥分別追施尿素4-6、3-4公斤/畝。

(6)在缺鋅地區,每畝施用1-2公斤硫酸鋅;在土壤pH較低的田塊每畝基施含矽鹼性肥料或生石灰30-50公斤。

3.春玉米

(一) 東北冷涼春玉米區

包括黑龍江的大部和吉林省東部。

1.施肥原則

(1)依據測土配方施肥結果,確定氮磷鉀肥合理用量。

(2)氮肥分次施用,高產田適當增加鉀肥的施用比例。

(3)依據氣候和土壤肥力條件,農機農藝相結合,種肥和基肥配合施用。

(4)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肥配合施用,秸稈適量碎粉方式還田,長期秸稈還田地塊適當減少施肥量。

(5)重視硫、鋅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酸化嚴重土壤增施鹼性肥料。

(6)建議玉米和大豆間作、套種或者輪作,同時減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機肥和生物肥料。

2.施肥建議

(1)推薦14-18-13(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產量水平500-6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23-28公斤/畝,七葉期追施尿素11-13公斤/畝。

(3)產量水平600-7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28-32公斤/畝,七葉期追施尿素13-16公斤/畝。

(4)產量水平7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推薦用量32-37公斤/畝,七葉期追施尿素16-18公斤/畝。

(5)產量水平5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18-23公斤/畝,七葉期追施尿素9-11公斤/畝。

(二) 東北半濕潤春玉米區

包括黑龍江省西南部、吉林省中部和遼寧省北部。

1.施肥原則

(1)控制氮磷鉀肥施用量,氮肥分次施用,適當降低基肥用量,充分利用磷鉀肥後效。

(2)一次性施肥的地塊,選擇緩控釋肥料,適當增施磷酸二銨作種肥。

(3)有效鉀含量高、產量水平低的地塊在施用有機肥的情況下可以少施或不施鉀肥。

(4)土壤pH值高、產量水平高和缺鋅的地塊注意施用鋅肥。長期施用氯基複合肥的地塊應改施硫基複合肥或含硫肥料。

(5)增加有機肥施用量,秸稈還田量大和長期秸稈還田地塊,適當減少化肥用量;秸稈覆蓋或條耕地塊,適當增加種肥中磷肥所占比例。

(6)推廣應用高產耐密品種,合理增加玉米種植密度。

(7)無秸稈還田地塊可採用深松,促進根系發育,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8)地膜覆蓋種植區,可考慮在施底(基)肥時,選用緩控釋肥料,以減少追肥次數。

(9)中高肥力土壤採用施肥方案推薦量的下限。

2.基追結合施肥建議

(1)推薦15-18-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產量水平550-7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24-31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3-16公斤/畝。

(3)產量水平700-8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31-35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6-18公斤/畝。

(4)產量水平8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推薦用量35-40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8-21公斤/畝。

(5)產量水平55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20-24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13公斤/畝。

3.一次性施肥建議

(1)推薦29-13-10(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產量水平550-7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33-41公斤/畝,作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

(3)產量水平700-800公斤/畝,要求有30%釋放期為50-60天的緩控釋氮素,配方肥推薦用量41-47公斤/畝,作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

(4)產量水平800公斤/畝以上,要求有30%釋放期為50-60天的緩控釋氮素,配方肥推薦用量47-53公斤/畝,作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

(5)產量水平55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27-33公斤/畝,作為基肥或苗期追肥一次性施用。

(三) 東北半乾旱春玉米區

包括吉林省西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黑龍江省西南部。

1.施肥原則

(1)採用有機-無機肥結合施肥技術,風沙土區域可採用秸稈覆蓋免耕施肥技術。

(2)氮肥深施,施肥深度應達8-10cm;分次施肥,提倡大喇叭期追施氮肥。

(3)充分發揮水肥耦合,利用玉米對水肥需求最大效率期同步規律,結合補水施用氮肥。

(4)掌握平衡施肥原則,氮磷鉀比例協調供應,缺鋅地塊要注意鋅肥施用。

(5)根據該區域的土壤特點,採用生理酸性肥料,種肥宜採用磷酸一銨。

(6)中高肥力土壤採用施肥方案推薦量的下限。

(7)膜下滴灌種植,可考慮在施底(基)肥時,選用緩控釋肥料,以減少滴灌追肥次數。

2.施肥建議

(1)推薦13-20-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產量水平450-6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25-33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0-14公斤/畝。

(3)產量水平6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推薦用量33-38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4-16公斤/畝。

(4)產量水平45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19-25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8-10公斤/畝。

(四) 東北溫暖濕潤春玉米區

包括遼寧省大部和河北省東北部。

1.施肥原則

(1)依據測土配方施肥結果,確定合理的氮磷鉀肥用量。

(2)氮肥分次施用,儘量不採用一次性施肥,高產田適當增加鉀肥施用比例和次數。

(3)加大秸稈還田力度,增加施用有機肥比例。

(4)重視硫、鋅等中微量元素的施用。

(5)肥料施用必須與深松、增密等高產栽培技術相結合。

(6)中高肥力土壤採用施肥方案推薦量的低限。

2.施肥建議

(1)推薦17-17-12(N-P2O5-K2O)或相近配方。

(2)產量水平500-6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24-29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4-16公斤/畝。

(3)產量水平600-700公斤/畝,配方肥推薦用量29-34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6-19公斤/畝。

(4)產量水平7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推薦用量34-39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9-22公斤/畝。

(5)產量水平500公斤/畝以下,配方肥推薦用量20-24公斤/畝,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11-14公斤/畝。

4.馬鈴薯

(一) 北方馬鈴薯一作區

包括內蒙古、甘肅、寧夏、河北、山西、陝西、青海、新疆等地。

1.施肥原則

(1)依據測土結果和目標產量,確定氮磷鉀肥合理用量。

(2)降低氮肥基施比例,適當增加氮肥追施次數,加強塊莖形成期與塊莖膨大期的氮肥供應。

(3)依據土壤中微量元素養分含量狀況,在馬鈴薯旺盛生長期葉面適量噴施中微量元素肥料。

(4)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肥配合施用。

(5)肥料施用應與病蟲草害防治技術相結合,尤其需要注意病害防治。

(6)採用滴灌和噴灌等管道灌溉模式的農戶,儘量實施水肥一體化。

2.施肥建議

(1)推薦11-18-16(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種肥,尿素與硫酸鉀(或氮鉀複合肥)作追肥。

(2)產量水平30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種肥)推薦用量60公斤/畝,苗期到塊莖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18-20公斤/畝、硫酸鉀12-15公斤/畝。

(4)產量水平1000-2000公斤/畝,配方肥(種肥)推薦用量40公斤/畝,苗期到塊莖膨大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畝、硫酸鉀5-8公斤/畝。

(5)產量水平1000公斤/畝以下,建議施用19-10-16或相近配方肥35-40公斤/畝,播種時一次性施用。

(二) 南方春作馬鈴薯區

包括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四川、重慶等地。

1. 施肥原則

(1)依據測土結果和目標產量,確定氮磷鉀肥合理用量;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優化氮、磷、鉀化肥用量。

(2)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施用;忌用沒有充分腐熟的有機肥料。

(3)依據土壤鉀素狀況,適當增施鉀肥。

(4)肥料分配上以基、追結合為主,追肥以氮鉀肥為主。

(5)依據土壤中微量元素養分含量狀況,在馬鈴薯旺盛生長期葉面適量噴施中微量元素肥料。

(6)肥料施用應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尤其需要注意病害防治。

2. 施肥建議

(1)推薦13-15-17(N-P2O5-K2O)或相近配方作基肥,尿素與硫酸鉀(或氮鉀複合肥)作追肥;也可選擇15-5-20或相近配方做追肥。

(2)產量水平3000公斤/畝以上,配方肥(基肥)推薦用量60公斤/畝;苗期到塊莖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10-15公斤/畝、硫酸鉀10-15公斤/畝,或追施配方肥(15-5-20)20-25公斤/畝。

(4)產量水平1500-2000公斤/畝,配方肥(基肥)推薦用量40公斤/畝;苗期到塊莖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5-10公斤/畝、硫酸鉀5-10公斤/畝,或追施配方肥(15-5-20)10-15公斤/畝。

(5)產量水平1500公斤/畝以下,建議施用配方肥(基肥)推薦用量40公斤/畝;苗期到塊莖膨大期分次追施尿素3-5公斤/畝、硫酸鉀4-5公斤/畝,或追施配方肥(15-5-20)10公斤/畝。

(6)每畝施用2-3方有機肥做基肥;若基肥施用了有機肥,可酌情減少化肥用量。

(7)對於缺硼或缺鋅土壤,可基施硼砂1公斤/畝或硫酸鋅1-2公斤/畝。

5.油菜

(一) 長江流域冬油菜區

1.施肥原則

(1)2019年秋冬種以來,冬油菜主產區平均氣溫較常年偏高,冬季降水比常年同期增加,氣候適宜,苗情總體較好,生育進程略有提前。但華中區域由於去年秋季乾旱,部分產區油菜遲播,苗情長勢較差,同時2020年春季氣溫波動較大,科學追施薹肥既能促進油菜長勢均衡,又是防治春季倒春寒冷害和後期早衰的重要措施。

(2)根據區域特點和苗情分類指導,科學施肥。

(3)及時追施薹肥,追肥時注意以水帶肥。

(4)加強田間管理,及時清溝防春季澇漬,提高養分利用效率。

2.施肥建議

(1)在基肥用量不足及應施冬季臘肥而未施的地塊,北方冬油菜施氮量(N)3-4公斤/畝;長江上游和長江中游冬油菜施氮量(N)1.5-3公斤/畝、施鉀量(K2O)1公斤/畝;長江下游冬油菜施氮量(N)3-4.5公斤/畝、施鉀量(K2 O)1-1.5公斤/畝左右。薹肥追用時,可將尿素和氯化鉀均勻混合後施用,也可施用相應養分量的複合肥。

(2)磷鉀肥用量不足的地塊,在結莢期噴施磷酸二氫鉀,一般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0.3-0.5公斤/畝,可有效防止油菜早衰。

(3)依據土壤有效硼狀況,補充硼肥,注意使用合格硼肥,可在薹肥時每畝施用0.3-0.5公斤的硼砂,也可與防治菌核病結合一起進行肥藥噴施,一般葉面噴施硼砂0.2公斤/畝,濃度0.2%左右。

(4)酸性土壤地區、高產區域近年缺鎂現象時有發生,可在花時與防治菌核病結合一起進行肥藥噴施,一般噴施硫酸鎂0.5-1.0公斤/畝,濃度1%-2%,也可在結莢期噴施。

(二) 北方春油菜區

1.施肥原則

(1)充分利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成果,科學施肥。提倡施用春油菜專用配方肥。

(2)補施硼肥、鋅肥和硫肥。

(3)增施有機肥,利用油菜收穫後的水熱資源種植綠肥。

(4)基肥施於土下6-8厘米處。

(5)做好土壤集墒、保墒工作,利用水肥協同作用,提高養分利用效率,促進油菜生長。

2.施肥建議

(1)產量水平150公斤/畝以下,氮肥(N)6-8公斤/畝,磷肥(P2O5)4公斤/畝,鉀肥(K2O)2.5公斤/畝,硫酸鋅1公斤/畝,硼砂0.5公斤/畝。

(2)產量水平150-200公斤/畝,氮肥(N)8-9公斤/畝,磷肥(P2O5)5公斤/畝,鉀肥(K2O)2.5公斤/畝,硫酸鋅1.5公斤/畝,硼砂0.75公斤/畝。

(3)產量水平200公斤/畝以上,氮肥(N)9-11公斤/畝,磷肥(P2O5)5-6公斤/畝,鉀肥(K2O)3.0公斤/畝,硫酸鋅1.5公斤/畝,硼砂1.0公斤/畝。

(4)有條件時,推薦施用28-12-8(N-P2O5-K2O)或相近配方的春油菜專用肥(加硼和鋅),根據目標產量推薦用量為20-30公斤/畝,一般一次性基施。根據苗情可在薹期追施尿素2-5公斤/畝。

6.東北大豆

1.施肥原則

(1)根據測土結果,控制氮肥用量、適當減少磷肥施用比例,對於高產大豆,可適當增加鉀肥施肥量,並提倡施用根瘤菌劑。

(2)在偏酸性土壤上,建議選擇生理鹼性肥料或生理中性肥料,磷肥選擇鈣鎂磷肥,鈣肥選擇石灰。

(3)提倡側深施肥,施肥位置在種子側方5-7厘米,種子下方5-8厘米;如做不到側深施肥可採用分層施肥,施肥深度在種子下方3-4厘米占1/3,6-8厘米占2/3;難以做到分層施肥時,在北部高寒有機質含量高的地塊採取側施肥,其它地區採取深施肥,尤其磷肥要集中深施到種下方10厘米。

(4)補施硼肥和鉬肥,在缺乏症狀較輕地區,鉬肥可採取拌種的方式,最好和根瘤菌劑混合拌種,提高接瘤效率。

(5)在「鐮刀彎」種植區域和玉米改種大豆區域,要大幅減少氮肥施用量、控制磷肥用量,增施有機肥、中微量元素和根瘤菌劑。

2.施肥建議

(1)依據大豆養分需求,氮磷鉀(N-P2O5-K2O)施用比例在高肥力土壤為1:1.2:0.3-0.5;在低肥力土壤可適當增加氮鉀用量,氮磷鉀施用比例為1:1:0.3-0.7。

(2)目標產量130-150公斤/畝,氮肥(N)2-3公斤/畝、磷肥(P2O5)2-3公斤/畝、鉀肥(K2O)1-2公斤/畝。

(3)目標產量150-175公斤/畝,氮肥(N)3-4公斤/畝、磷肥(P2O5)3-4公斤/畝、鉀肥(K2O)2-3公斤/畝。

(4)目標產量大於175公斤/畝,氮肥(N)3 -4公斤/畝、磷肥(P2O5)4-5公斤/畝、鉀肥(K2O)2-3公斤/畝。

7.花生

1.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控制氮肥和磷肥用量、適當增加鉀肥用量,提倡配合施用花生根瘤菌劑。

(2)基肥為主,追肥為輔。基肥氮磷鉀均衡施用,追肥以氮鉀肥為主。採用地膜覆蓋栽培總施肥量提高20%。提倡水肥一體化追肥。

(3)補充鈣肥和硼、鉬肥。在缺鈣和微量元素地區,酸性土壤鈣肥可以選用鈣鎂磷肥,中性和鹼性土壤選用過磷酸鈣,也可以採用水溶性鈣肥葉面噴施。鉬、硼等微量元素可採取拌種或與根瘤菌劑混合拌種方式,提高接瘤效率。

(4)夏花生可適當減少化肥用量。

2.施肥建議

(1)推薦配方。基肥13-15-17或相近配方複合肥;追肥用25-0-5或相近配方氮鉀復混合肥或單質氮鉀肥。

(2)基肥用量。目標產量150-200公斤/畝,基施配方肥推薦用量30-35公斤/畝;目標產量200-300公斤/畝,基施配方肥推薦用量35-40公斤/畝;目標產量300-400公斤/畝,基施配方肥推薦用量40-45公斤/畝。針對今年疫情導致化肥儲備不足的農戶,建議增施有機肥或農家肥2-3方/畝。

(3)追肥用量。可根據情況在花生開花下針期追施25-0-5配方肥20公斤/畝。

(4)種肥施用。在肥力較低的地塊建議施種肥,可以施用磷酸二銨5公斤/畝。

8.棉花

(一) 黃淮海棉區

1.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替代比例20%以上,但不高於35%。

(2)依據土壤肥力條件,適當調減氮磷化肥用量,合理施用鉀肥,注意硼和鋅的配合施用。

(3)氮肥分期施用,增加生育中期的氮肥施用比例,降低基肥比例。

(4)肥料施用應與灌溉防澇技術和其他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

2.施肥建議

(1)畝產皮棉85-100公斤的條件下,畝施優質有機肥2.0噸以上,氮肥(N)12-14公斤,磷肥(P2O5)6-8公斤,鉀肥(K2O)6-8公斤。對於硼、鋅缺乏的棉田,注意補施硼、鋅肥,硼肥(硼砂)、鋅肥(硫酸鋅)用量每畝用量1-2公斤,硼肥葉片噴施:畝用量100-150克水溶性硼肥,在現蕾-開花期進行。

(2)有機肥在犁地前全部施入土壤做基肥。氮肥25%-30%用作基肥,25%-30%用在初花期,25%-30%用在盛花期,10%-25%用作蓋頂肥;15%磷肥做種肥,85%磷肥作基肥;鉀肥全部用作基肥或基追(初花期)各半。從盛花期開始,對長勢弱的棉田,結合施藥混噴0.5%-1.0%尿素和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35-50公斤/畝,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施2-3次。

(二) 長江中下游棉區

1.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替代比例20%以上,但不高於35%。

(2)依據土壤肥力狀況和肥效反應,適當調減氮磷化肥用量,穩定鉀肥用量。

(3)土壤硼、鋅明顯缺乏的棉田應基施硼肥和鋅肥,潛在缺乏的應注重根外追施硼、鋅肥。

(4)對於育苗移栽棉田,磷鉀肥採用穴施或條施等集中施用。

(5)肥料施用應與灌溉防澇技術和其他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

2.施肥建議

(1)皮棉畝產在90-110公斤的條件下,畝施用優質有機肥1.5噸以上,氮肥(N)13-15公斤,磷肥(P2O5)6-7公斤,鉀肥(K2O)10-12公斤。對於硼、鋅缺乏的棉田,注意補施硼砂1.0-2.0公斤/畝和硫酸鋅1.5-2.0公斤/畝。低產田適當調低施肥量20%左右。

(2)有機肥在犁地前全部施入土壤做基肥。氮肥25%-30%作基施,25%-30%用作初花期追肥,25%-30%用作盛花期追肥,15%-20%用作鈴期追肥;磷肥全部作為基施;鉀肥60%用作基施,40%用作初花期追肥。從盛花期開始對長勢較弱的棉田,噴施0.5%-1.0%尿素和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25-30公斤/畝,每隔7-10天噴一次,連續噴施2-3次。

(三) 西北棉區

1.施肥原則

(1)充分利用有機肥資源,增施有機肥,棉稈100%還田。

(2)適當調整氮肥用量、增加生育中期施用比例,合理施用磷、鉀肥。

(3)施肥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尤其要重視與滴灌、水溶肥、水肥一體化技術結合。

2.施肥建議

(1)膜下滴灌棉田:皮棉畝產在120-150公斤條件下,在秸稈全部還田的基礎上,畝施用棉籽餅50-75公斤或者牛羊糞堆肥600-1000公斤/畝。氮肥(N)20-22公斤,磷肥(P2O5)8-10公斤,鉀肥(K2O)5-6公斤;皮棉畝產在150-180公斤條件下,在秸稈全部還田的基礎上,畝施用棉籽餅75-100公斤或者牛羊糞堆肥600-1000公斤/畝,氮肥(N)22-24公斤,磷肥(P2O5)10-12公斤,鉀肥(K2O)6-8公斤。對於硼、鋅缺乏的棉田,施硼肥(硼砂)1.0-2.0公斤/畝,硫酸鋅1.5-2.0公斤/畝。硼肥葉面噴施,畝用量100-150克。

有機肥在犁地前全部施入土壤做基肥。氮肥基肥占總量20%左右,追肥占80%左右(現蕾期20%,開花期20%,花鈴期30%,棉鈴膨大期10%),磷肥、鉀肥基肥占50%左右,其他作追肥。全生育期追肥次數8次左右,從現蕾期開始追肥,一水一肥。前期氮多磷少,中後期磷多氮少,結合滴灌系統實行灌溉施肥。提倡選用水溶肥配合尿素施用,水溶肥提倡選用高磷低鉀品種。一般前期尿素與水溶肥用量比例2:1,中後期尿素與水溶肥用量比例1:1,8月底開始只施用專用肥。

(2)常規灌溉(淹灌或溝灌)棉田:皮棉畝產在110-130公斤條件下,在秸稈全部還田的基礎上,畝施用棉籽餅50公斤或優質有機肥1-1.5噸,氮肥(N)22-26 公斤/畝,磷肥(P2O5)7-8公斤/畝,鉀肥(K2O)6-8公斤/畝;皮棉畝產在130公斤以上,畝施用棉籽餅75-100公斤或優質有機肥1.5-2.0噸,氮肥(N)25-28公斤/畝,磷肥(P2O5)10-13公斤/畝,鉀肥(K2O)6-9公斤/畝。對於硼、鋅缺乏的棉田,施硼肥(硼砂)1.0-2.0公斤/畝,硫酸鋅1.5-2.0公斤/畝。硼肥葉面噴施,畝用量100-150克。

地面灌溉棉田有機肥在犁地前全部施入土壤做基肥。45%-50%的氮肥用作基施,50%-55%作追肥施用。30%的氮肥用在初花期,20%-25%的氮肥用在盛花期。50%-60%的磷鉀肥用作基施,40%-50%用作追肥,分現蕾肥、花鈴肥兩次施入,一般現蕾肥占總量20%左右,花鈴肥占總量30%左右。硼肥葉面噴施效果較好,畝用量100-150克。鋅肥做基肥施用,畝用量1-2公斤。

9.果樹

(一) 柑橘

1.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堅持有機無機肥料配合施用;秋季未施用有機肥的晚熟柑橘園注意春季補施;提倡橘園行間種植綠肥,春季翻壓或者覆蓋還田,培肥土壤、保持水土。土壤酸化嚴重的果園施用鹼性調理劑進行改良。

(2)根據柑橘園土壤肥力和不同熟期柑橘品種的生長勢及產量水平,適當調減氮磷鉀肥用量;中微量元素採用「因缺補缺」的施肥策略,在南方酸性土壤上注意補充鎂、鈣、硼、鋅等中微量元素,尤其是在春季柑橘萌芽前及開花前後補充硼和鋅。

(3)肥水管理應與綠色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結合,春季施肥前注意果樹的整形修剪,夏季易出現高溫伏旱,提倡橘園生草覆蓋和穴貯肥水技術,有條件的果園提倡水肥一體化技術;秋季注意深施有機肥。

2.施肥建議

(1)施用有機肥300-500公斤/畝, 或者施用農家肥2-4方/畝;樹勢弱或肥力低的土壤多施用;受疫情影響,化肥儲備不足的果園,有機肥加倍施用。全部有機肥作基肥最好於秋季施用,秋季未施用的在春季2-3月及早施入,採用開溝或挖穴方法施用。

(3)化肥分3-4次施用,第一次是秋季基肥,在上年9-11月(晚熟品種最好在9月施用,其他品種在采果前後施用)20%-30%的氮肥、40%-50%的磷肥、20%-30%的鉀肥配合施用;第二次是春季施肥,於2-3月萌芽前施用30%-40%的氮肥、30%-40%的磷肥、20%-30%的鉀肥;在5月根據掛果情況酌情施用穩果肥;第三次是夏季施肥,於6-8月果實膨大期施用30%-40%的氮肥、20%-30%的磷肥、40%-50%的鉀肥。

(4)針對性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缺硼、鋅和缺鈣的柑橘園,在春季萌芽前每畝施用硫酸鋅1-1.5公斤、硼砂0.5-1.0公斤、硝酸鈣30公斤;缺乏嚴重的果園還應在花期葉面噴施2-3次0.2%硼砂,幼果期噴2-3次0.3%的鈣肥。缺鎂的柑橘園,在幼果期每畝施用硫酸鎂20-30公斤,在秋施肥時鈣鎂磷肥30公斤與有機肥配合施用。

(二) 蘋果

1.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提倡有機無機配合施用;依據土壤測試和樹相,適當調減氮磷鉀化肥用量;注意增加鈣、鎂、硼和鋅的施用。

(2)針對今年疫情導致化肥儲備不足的果農,建議在萌芽前增施有機肥或農家肥;秋季未施基肥的果園,參照秋季施肥建議在萌芽前儘早施入,早春乾旱缺水產區要在施肥後補充水分以利於養分吸收利用。

(3)各個產區尤其是西北黃土高原上年秋季早期落葉病發生嚴重,建議在萌芽前(3月初開始)噴3遍1%-3%的尿素(濃度分別為3%、2%和1%,間隔5-7天)加0.5%硼砂和適量白糖(約1%)以及防霜凍劑,目的是增加利用貯藏養分,利於花芽分化、提高座果率、增產和減輕早春晚霜凍危害。

(4)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如平原地起壟栽培、生草技術、下垂果枝修剪技術以及壁蜂授粉技術等。黃土高原等乾旱的區域要與地膜(園藝地布)等覆蓋結合。

(5)土壤酸化的果園可通過施用矽鈣鎂肥或石灰或其他土壤改良劑改良土壤。

2.施肥建議

(2)秋季已經施肥的果園化肥分3-6次施用,第一次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以氮鈣肥為主,建議施用一次硝酸銨鈣,畝用量30-50公斤;第二次在果實套袋前後(5月底到6月初),氮磷鉀配合施用,建議施用17-10-18(或相近配方)蘋果配方肥,畝用量25-50公斤。6月中旬以後建議追肥2-4次;前期以氮鉀肥為主,增加鉀肥用量,建議施用16-6-20配方肥(或相近配方),畝用量25-50公斤;後期以鉀肥為主,配合少量氮肥(氮肥用量根據果實大小確定,果實較大的一定要減少氮肥用量,且增加糖醇鈣等純鈣肥用量)。乾旱區域建議採用窄溝多溝施肥方法,多雨區域可放射溝法或撒施。

(3)秋季沒有施肥的果園應儘快儘早春季第一次施肥,每畝地除施用30-50公斤硝酸銨鈣外,還要施用生物有機肥200公斤/畝,商品有機肥600公斤左右/畝或堆肥1500公斤左右/畝或餅肥300公斤左右/畝;同時配合施用15-15-15等平衡型複合肥75-120公斤/畝,施肥方法建議採用溝狀或穴施;土壤酸化的果園,每畝施用石灰150-200公斤或矽鈣鎂鉀肥50-100公斤。

(4)土壤缺鋅、硼的果園,萌芽前後每畝施用硫酸鋅1-1.5公斤、硼砂0.5公斤左右;在花期和幼果期葉面噴施0.3%硼砂、果實套袋前噴3次0.3%的鈣肥。

(三)

1.施肥原則

(1)增施有機肥料,實施梨園生草、覆草,培肥土壤;土壤酸化嚴重的果園施用石灰和有機肥進行改良。

(2)依據梨園土壤肥力條件和梨樹生長狀況,適當減少氮磷肥用量,增加鉀肥施用,通過葉面噴施補充鈣、鎂、鐵、鋅、硼等中微量元素。

(3)結合高產優質栽培技術、產量水平和土壤肥力條件,確定肥料施用時期、用量和元素配比。

(4)優化施肥方式,改撒施為條施或穴施,結合灌溉施肥,以水調肥。

2.施肥建議

(2)化肥分3-5次施用,第一次在5月中旬,氮磷鉀配合施用;6月中旬以後建議追肥2-4次;前期以氮鉀肥為主,增加鉀肥用量,建議施用20-5-20配方肥;後期以鉀肥為主,配合少量氮肥。

(3)秋季未施用有機肥的果園,應補施有機肥,並且在春季土壤解凍後及早施入,採用開溝或挖穴方法土施。土壤肥沃、或樹齡小、或樹勢強的果園施有機肥1-2方/畝;土壤瘠薄、樹齡大、樹勢弱的果園施有機肥2-4方/畝。

(4)根外追肥:硼、鋅、鐵等缺乏的梨園可用0.2%硼砂溶液、0.2%硫酸鋅+0.3%尿素混合液或0.3%硫酸亞鐵+0.3%尿素溶液於發芽前至盛大花期多次噴施,隔周一次。

(四)

1.施肥原則

(1)依據土壤肥力、早中晚熟品種及產量水平,適量增施有機肥,合理調控氮磷鉀肥施用水平,注意鈣、鎂、硼、鋅或鐵肥的配合施用。

(2)不同品種的春季追肥時期要有差別,早熟品種較晚熟品種追肥時期早,追肥次數少。

(3)注意預防春季低溫凍害;與優質栽培技術相結合,夏季易出現澇害的平原地區需注意結合起壟、覆膜或果園生草技術;乾旱地區提倡採用地表覆蓋和穴貯肥水技術。

2.施肥建議

(1)根據產量水平確定全年化肥用量。產量水平1500公斤/畝,氮肥(N)8-10公斤/畝,磷肥(P2O5)5-8公斤/畝,鉀肥(K2O)10-13公斤/畝;產量水平2000公斤/畝,氮肥(N)13-16公斤/畝,磷肥(P2O5)7-10公斤/畝,鉀肥(K2O)15-18公斤/畝;產量水平3000公斤/畝,氮肥(N)16-18公斤/畝,磷肥(P2O5)10-12公斤/畝,鉀肥(K2O)18-21公斤/畝。

(2)秋季未施用有機肥的果園,應補施有機肥,並且在春季土壤解凍後及早施入,採用開溝或挖穴方法土施。早熟品種、或土壤肥沃、或樹齡小、或樹勢強的果園施有機肥1-2方/畝;晚熟品種、土壤瘠薄、樹齡大、樹勢弱的果園施有機肥2-4方/畝。

(3)化肥施用量要全年統一考慮。化肥中60%以上的磷肥和30%-40%鉀肥及40%-50%的氮肥最好一同與有機肥秋季基施,其餘用作追肥;秋施數量不足的,可以在追肥時補足。中早熟品種可以在桃樹萌芽前(3月初),果實迅速膨大前分2次追肥,第一次氮磷鉀配合施用,第二次以鉀肥為主配合氮磷肥;晚熟品種可以在萌芽前,花芽生理分化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果實迅速膨大前分3次追肥。萌芽前追肥以氮肥為主配合磷鉀肥,後兩次追肥以鉀肥為主配合氮磷肥。

(4)上一年負載量過高的桃園,今年應加強根外追肥,萌芽前可噴施2-3次1%-3%的尿素,萌芽後至7月中旬之前,每隔7天1次,按2次尿素與1次磷酸二氫鉀(濃度為0.3%-0.5%)的順序噴施。

(5)中微量元素推薦採用「因缺補缺」、矯正施用的管理策略。出現中微量元素缺素症時,通過葉面噴施進行矯正。

(五) 荔枝

1.施肥原則

(1)重視有機肥的施用,根據生育期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鉀肥,視荔枝品種、長勢、氣候等因素調整施肥計劃。

(2)土壤酸性較強果園,適量施用石灰、鈣鎂磷肥來調節土壤酸鹼度和補充相應養分。

(3)採用適宜施肥方法,針對性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4)果實發育期正值雨季,氮肥儘量選用銨態氮肥,避免用尿素或硝態氮肥。

(5)施肥與其他管理措施相結合,例如採用滴噴灌施肥、施肥槍施肥料溶液等。

2.施肥建議

(1)結果盛期樹(株產50公斤左右):每株施有機肥10-20公斤,氮肥(N)0.75-1.0公斤,磷肥(P2O5)0.25-0.3公斤,鉀肥(K2O)0.8-1.1公斤,鈣肥(Ca)0.25-0.35公斤,鎂肥(Mg)0.07-0.09公斤。

(2)幼年未結果樹或結果較少樹:每株施有機肥5-10公斤,氮肥(N)0.4-0.6公斤,磷肥(P2O5)0.1-0.15公斤,鉀肥(K2O)0.3-0.5公斤,鎂肥(Mg)0.05公斤。

(3)肥料分6-8次分別在采後(一梢一肥,2-3次)、花前、謝花及果實發育期施用。視荔枝樹體長勢,可將花前和謝花肥合併施用,或將謝花肥和壯果肥合併施用。氮肥在上述4個生育期施用比例為45%、10%、20%和25%,磷肥可在采後一次施入或分采後和花前兩次施入,鉀鈣鎂肥施用比例為30%、10%、20%和40%。花期可噴施磷酸二氫鉀溶液。

(4)缺硼和缺鉬的果園,在花前、謝花及果實膨大期噴施0.2%硼砂+0.05%鉬酸銨;在荔枝梢期噴施0.2%的硫酸鋅或複合微量元素。pH值<5.0的果園,施用石灰100公斤/畝。

(六) 北方葡萄

1.施肥原則

(1)重視有機肥料的施用,根據生育期施肥,合理搭配氮磷鉀肥,視葡萄品種、產量水平、長勢、氣候等因素調整施肥計劃。

(2)土壤酸性較強果園,適量施用石灰、鈣鎂磷肥來調節土壤酸鹼度和補充相應養分。

(3)採用適宜施肥方法,有針對性施用中微量元素肥料。

(4)施肥與其他管理措施相結合,有條件的水肥一體化,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則。

2.施肥建議

(1)根據產量水平進行合理施肥。畝產1500公斤以下,氮肥(N)10-15公斤/畝,磷肥(P2O5)5-10公斤/畝,鉀肥(K2O)10-15公斤/畝;畝產1500-2000公斤,氮肥(N)15-20公斤/畝,磷肥(P2O5)10-15公斤/畝,鉀肥(K2O)15-20公斤/畝;畝產2000公斤以上,氮肥(N)20-25公斤/畝,磷肥(P2O5)15-20公斤/畝,鉀肥(K2O)20-25公斤/畝。

(2)秋季未施用有機肥的果園,應補施有機肥,並且在春季土壤解凍後及早施入,採用開溝或挖穴方法土施。

(3)化肥施用量要全年統一考慮,一般分3-4次施用,第1次應在上年9月中旬到10月中旬(晚熟品種采果後儘早施用)基肥時施入,結合有機肥施用20%氮肥、20%磷肥、20%鉀肥;第2次在4月中旬進行,以氮磷肥為主,施用20%氮肥、20%磷肥、10%鉀肥;第3次在6月初果實套袋前後進行,根據留果情況氮磷鉀配合施用,施用40%氮肥、40%磷肥、20%鉀肥;第4次在7月下旬到8月中旬,施用20%氮肥、20%磷肥、50%鉀肥,根據降雨、樹勢和產量情況採取少量多次的方法進行,以鉀肥為主,配合少量氮磷肥。

(4)採用水肥一體化栽培管理的高產葡萄園,萌芽到開花前,每次追施氮(N)、磷(P2O5)、鉀(K2O)各為1.2-1.5公斤/畝,每10天追肥一次;開花期追肥1次,追施氮(N)0.9-1.2公斤/畝、磷(P2O5)0.9-1.2公斤/畝、鉀(K2O)0.45-0.55公斤/畝,輔以葉面噴施硼、鈣、鎂肥;果實膨大期著重追施氮肥和鉀肥,每次追施氮(N)2.2-2.5公斤/畝、磷(P2O5)1.4-1.6公斤/畝、鉀(K2O)3-3.2公斤/畝,每10-12天追肥一次;著色期追施高鉀型複合肥,每次追施氮(N)0.4-0.5公斤/畝、磷(P2O5) 0.4-0.5公斤/畝、鉀(K2O)1.3-1.5公斤/畝,每7天追肥一次,葉面噴施補充中微量元素。

(5)土壤缺硼、鋅和鈣的果園,花前至初花期噴施0.3%-0.5%的優質硼砂、0.2%硫酸鋅溶液;坐果後到成熟前噴施3-4次0.3%-0.5%的優質磷酸二氫鉀溶液;幼果膨大期至採收前噴施0.3%-0.5%的優質硝酸鈣溶液。

10.蔬菜

(一) 露地甘藍

1.施肥原則

(1)合理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用量,有機肥與化肥配合施用。

(2)肥料分配上以基、追結合為主;追肥以氮肥為主,氮磷鉀合理配合;注意在蓮座期至結球後期適當地補充鈣、硼等中微量元素,防止「干燒心」等病害的發生。

(3)與高產高效栽培技術,特別是節水灌溉技術結合,推薦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以充分發揮水肥耦合效應,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施肥建議

(1)基肥一次施用優質農家肥2-3方/畝。

(3)對往年「干燒心」發生較嚴重的地塊,在苗期至結球初期施用硝酸銨鈣;對於缺硼的地塊,可基施硼砂0.5-1公斤/畝,或葉面噴施0.2%-0.3%的硼砂溶液2-3次。同時可結合噴藥噴施2-3次0.5%的磷酸二氫鉀,以提高甘藍的凈菜率和商品率。

(二) 設施番茄

1.施肥原則

(1)合理施用有機肥,調減氮磷肥數量,增施鉀肥,酸性土壤需補充鈣、鎂、硼等中微量元素;推薦施用生物有機肥和促根類功能性水溶肥。

(2)根據作物產量、茬口及土壤肥力條件合理分配化肥,大部分磷肥基施、氮鉀肥追施;生長前期不宜頻繁漫灌追肥,重視花後和中後期追肥,中後期追肥以高鉀複合肥或水溶肥為主。

(3)與高產栽培技術結合,採用「少量多次」的原則,合理灌溉施肥。

(4)土壤退化的老棚需進行秸稈還田或施用高C/N比的有機肥,少施禽糞肥,增加輪作次數,達到除鹽和減輕連作障礙目的。

(5)提倡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做到控水控肥、提質增產、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施肥建議

(1)苗肥增施腐熟有機肥,補施磷肥,每10平方米苗床施經過腐熟的禽糞60-100公斤,鈣鎂磷肥0.5-1公斤,硫酸鉀0.5公斤,根據苗情噴施0.05%-0.1%尿素溶液1-2次。

(2)基肥施用優質有機肥4-5方/畝。

(4)菜田土壤pH值小於6時易出現鈣、鎂、硼缺乏,可基施鈣肥(Ca)50-75公斤/畝、鎂肥(Mg)4-6公斤/畝,根外補施2-3次0.1%濃度的硼肥。

(三) 辣椒

1.施肥原則

(1)因地制宜地增施優質有機肥,夏季悶棚之後推薦施用生物有機肥。

(2)開花期控制施肥,從始花到分枝坐果時,除植株嚴重缺肥可略施速效肥外,都應控制施肥,以防止落花、落葉、落果。

(3)幼果期和採收期要及時施用速效肥,以促進幼果迅速膨大。

(4)辣椒移栽後到開花期前,促控結合,以薄肥勤澆。

(5)忌用高濃度肥料,忌濕土追肥,忌在中午高溫時追肥,忌過於集中追肥。

(6)提倡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做到控水控肥、提質增產、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施肥建議

(1)優質農家肥4-5方/畝作基肥一次施用。

(3)一般情況下氮肥總量的20%-30%作基肥,70%-80%作追肥,對於氣溫高、濕度大情況應減少氮肥基施量,甚至不施;磷肥可60%作基肥,留40%到結果期追肥;鉀肥總量的30%-40%作基肥,60%-70%作追肥,追肥期為門椒期、對椒期、盛果期。盛果期根據收穫情況,每收穫2次追施一次肥,共3次。

(4)在辣椒生長中期注意分別噴施適宜的葉面硼肥和葉面鈣肥產品,防治辣椒臍腐病。

(四) 設施黃瓜

1.施肥原則

(1)提倡施用優質有機堆肥,老菜棚注意多施含秸稈多的堆肥,少施禽糞肥,實行有機無機肥配合施用和秸稈還田。

(2)依據土壤肥力條件和有機肥的施用量,綜合考慮環境養分供應,適當調整氮、磷、鉀化肥用量。

(3)採用合理的灌溉技術,遵循少量多次的灌溉施肥原則。

(4)定植後苗期不宜頻繁追肥,氮肥和鉀肥分期施用,少量多次,避免追施磷含量高的複合肥,前期追施高氮複合肥,中後期重視鉀肥的追施。

(5)蔬菜地酸化嚴重時,尤其是土壤pH值5以下,應適量施用石灰等鹼性土壤調理劑。

(6)提倡應用水肥一體化技術,做到控水控肥、提質增產、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2.施肥建議

(1)育苗期增施腐熟有機肥,補施磷肥,每10平方米苗床施用腐熟有機肥60-100公斤,鈣鎂磷肥0.5-1公斤,硫酸鉀0.5公斤,根據苗情噴施0.05%-0.1%尿素溶液1-2次。

(2)基肥施用優質有機肥4-5方/畝。

(4)全部有機肥和磷肥作基肥施用,初花期以控為主,秋冬茬和冬春茬的氮鉀肥分7-9次追肥,越冬長茬的氮鉀肥分10-14次追肥,結果期注重高鉀複合肥或水溶肥的追施。每次追施氮肥數量不超過4公斤/畝。追肥期為三葉期、初瓜期、盛瓜期,盛瓜期根據收穫情況每收穫1-2次追施一次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