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爸爸勸她退出娛樂圈:爸,你說這話太輕率了

關子陌能量小屋 發佈 2020-02-10T08:42:49+00:00

蔡康永在他的新書《因為這是你的人生》中這樣寫道:"被問到想吃麵包還是油條時,可以回答不餓,暫時都不想吃。被問到喜歡伴侶比自己高還是矮時,可以回答高矮沒關係,談得來比較重要。這些回答就表示我們有選擇,不只二選一,而且可以選擇要或不要,我們的意志得以實現,我們可以感受到擁有選擇所帶來

蔡康永:所謂開掛的人生,就是做生活的主人

文/關子陌

觀社會百態,聊人間喜樂,關注我,一起解讀人性。

曾經看過一個視頻:

放羊娃成網紅帶貨主播,一年銷售額達450萬,還幫助牧民一起脫貧致富。

他叫阿木古楞,是內蒙古草原地道的"放羊娃",出生在貧窮的家庭中,從小與羊群打交道,靠天吃飯似乎註定了他一生的軌跡。

可他卻主動探尋,積極學習接觸新事物,用直播改寫了自己的人生。

剛開始時,彈幕上的字他都認不全,需要一個個翻看字典查看;鄰居們也笑他不務正業,"整個盯著個手機嗷嗷叫"。

"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是阿木古楞給自己這段直播的最好註腳。

每個人的人生都掌握在自己手裡,關鍵在於你是否願意成為它的主人。

蔡康永在他的新書《因為這是你的人生》中這樣寫道:

"被問到想吃麵包還是油條時,可以回答不餓,暫時都不想吃。

被問到喜歡伴侶比自己高還是矮時,可以回答高矮沒關係,談得來比較重要。

這些回答就表示我們有選擇,不只二選一,而且可以選擇要或不要,我們的意志得以實現,我們可以感受到擁有選擇所帶來的幸福。"

深以為然。

人生從來就沒有範本可言,二選一併非必選項。

拒絕標準答案,主動選擇自己想要的人生,才能成為生活的主人。

01

之前,李宇春爸爸勸她退出娛樂圈的消息上了熱搜。

2013年,李宇春在長沙機場的電梯意外摔倒;

2018年巡演成都站,李宇春滑膜炎發作,但她選擇打封閉後拄著拐杖上台完成表演。

因為心疼女兒,李宇春的爸爸曾兩次勸女兒退出娛樂圈,不要當個明星,過普通人的生活。

他甚至直接找到李宇春的經紀人,對他說:"你有沒有想過,不要再讓春春當個藝人了,身體扛不住了,不能再這麼耗了。"

在他們老兩口看來,回歸家庭才是正理。

可面對父親的提議,李宇春並沒有絕對聽從,而是仍然選擇堅持她自己。

因為她不想辜負舞台,辜負過往的努力以及歌迷的期望。

比起那些世俗意義上輕鬆的好工作,她更想做她自己喜愛的工作。

她對父親說:"爸爸,我達到今天這一步,其實是無數次跌倒、磨合、試錯的結果,怎麼可以就這樣放棄?你太輕率地就講出這句話了。"

父母定然有父母的考量,可為人子女,並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更不可能遵循父母的意願過一生。

孝與順,情與理,難以抉擇的,並不是選擇本身,而是我們心中對於自己人生的主動性。

聽話並非好壞的標準,當你選擇一味地順從父母的安排時,你就失去了探索人生諸多可能性和試錯的機會。

當你"任性"地選擇堅持自己所追求,那麼你的人生才算恣意洒脫。

導演李安曾說過這樣一段話:

"與父母的關係,能夠彼此相愛就夠了,不必要製造一個階級觀念,小的一定要服從大的。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一切你都要去尊重和接受,這是和平相處的一個基準。我覺得'孝順'是一個過時的觀念,現在我不會教小孩去'孝順',只會教他去'愛'。"

深以為然。

人生是自己的,父母並不能代替我們過餘生。

一個有主見的人,懂得主動思考,衝破藩籬,拒絕父母安排的人生,這樣才能成為自己生活的主人。

一個人終其一生,不過是為了擺脫他人的期待,成為他自己想成為的樣子。

02

曾在知乎上看到一個提問:

"成長是什麼?"

其中一條高贊回答,讓人感觸頗深:

"成長就是活得越來越酷,朋友丟了一路。"

的確,越長大越發現,身邊同行的人越來越少。

有人說,那是因為歲月給你篩選出了真正的朋友。

其實不是歲月為你篩選,而是我們自己選擇了主動靠近那些值得我們付出真心的朋友。

在蔡康永看來,人際關係,是可以主動追求的。

或許我們沒辦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我們可以通過努力,主動選擇去結交什麼樣的朋友,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一旦你選擇主動結交優秀、值得的人,那麼全世界都會為你讓路。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就是一個主動經營人際關係的人。

連考了三年才終於如願以償來到北京,可到了北大之後,他才發現,別人談什麼話題他完全插不上嘴,一口蹩腳的"山地英語"一度讓他迷茫。

初到校園人生地不熟,他就經常幫室友打水打飯打掃衛生,和同學打成一片。

英語不好,他就拚命學英語,不僅苦練發音,還嘗試和外國朋友對話……

為了向優秀的同學看齊,他沒日沒夜地泡在圖書館裡,北大圖書館的書幾乎都被他看了一遍。

俞敏洪就是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和那一股子主動性,在人際關係中掌握了主動權,從而獲得了圈層的助力。

有人說他傻,被舍友當做傭人一樣使喚。

可事實是,在他需要的時候,同學也會為了他義無反顧。

人心都是相互的,當你主動付出,你也將收穫相應的價值。

古人說: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人具有社會性,與優秀的人為伍,自己的人生也差不到哪裡去。

有人說:三觀不同,不必強融。

可很多時候,我們只有主動踮起腳尖,躋身一個擁有三觀的圈子裡,才有機會去篩選掉那些三觀不同的人。

追隨蒼蠅,必然身陷泥淖;追隨蜜蜂,必定收穫花香。

03

蔡康永曾說:

經常聽到有學生在聊天時說:"我被老師掛科了。"

語氣中透露著對老師的深刻不滿,好像自己掛科全部都是老師的責任似的。

可事實上,掛科的原因應該是在於自己。

因為平時沒有按時完成學科作業、沒有認真聽課,更加沒有好好備考,所以才導致考試時無法通過。

在他看來,這樣的被動思維是不可取的。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都有義務要對自己負責,並主動承擔相應的責任。

接受自己的責任,不把自己扮演成受害者,也不活在別人賞賜的世界裡,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成長。

不由想到《解憂雜貨店》里的秦朗。

大學畢業後,父母想讓秦朗回家接管魚店。可是,他選擇在外打拚,追尋自己的音樂夢想。

一年後卻毫無起色,他有些沮喪。

一次回家探望重病的父親時,掙扎在夢想和現實之間的他,忽然想要順從父母最初的意願,回家接管魚店。

不料,父親的一席話卻罵醒了他。

之所以想要放棄,其實更多的是因為自己沒有破釜沉舟追逐夢想的勇氣,照顧父母的身體,只是他放棄夢想的藉口罷了。

如夢初醒的他,開始全身心投入到音樂事業中。

其實,夢想沒有實現,只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將一切歸因於外物而不自省,是懦弱無能的表現。一個有主見的人,必定具備獨立思考能力,有著清晰自我認知,正是因為不將就、不妥協,勇於為自己的行為買單,才成就了更好的自己。

蔡康永說:

"什麼都看別人,那其實就是想做別人,不是要做自己啊。"

我們可以傾聽他人的意見,但必須保留自己的判斷,因為這是自己的人生,只有我們自己需要對自己負全責。

積極主動構建自己的人生秩序,不用受害者思維標榜自己,也不活在別人賞賜的世界裡,而是扛起自己的責任,勇敢做自己,過好自己的人生。

只有忠於自己的內心,忠於自己的想法,人生才有意義。

04

美國心理學家埃里克森認為,一個人的心智成長要經歷八個階段,如果某個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發展,就會出現一些相應乏力萎縮的現象。

其中,最初的前五個階段在21歲之前就會完成。這五個階段涉及信任、主動性、勤勉、身份角色困惑等等方面。

所以,再不主動點,人生就來不及了。

尼采曾說過:

"我們要忠於自己的成長,忠於自己走過的路。因為它們拼湊成的自己,才是獨一無二的。"

人生苦短,每個人都要忙於自己的人生。

如果一味地複製別人的生活,聽從他人的意見和安排,輕易讓別人的觀點淹沒了自己內心的聲音,那麼人生就失去了意義。

只有堅持做自己,傾聽心底的聲音,主動尋求積極有效的方式經營自己的人生,做生活的主人,才不枉費世間走一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