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的口罩都運來了中國!疫情下的海外華人有多給力?

李小花elena 發佈 2020-02-12T05:48:38+00:00

一場疫情,折射出很多社會問題和制度問題,也讓人感受到不少溫暖。單從我了解到的情況,這幾周來,我身邊的留學生朋友和海外華人社團,一批一批地往國內寄口罩和其他醫護物資,大多捐贈給武漢,也有些寄給國內的親友救急。


疫情籠罩下的這個春節,生活被按下暫停鍵,猝不及防。


一場疫情,折射出很多社會問題和制度問題,也讓人感受到不少溫暖。醫護人員的付出、社會各界的努力、世界各國的援助……這些,都讓我們更有力量對抗這場疫情。


這其中,付出最多的當屬抗疫一線的醫護人員。鑒於這方面信息較多,本文不再贅述。今天想談談這場抗疫戰中的另一支力量:海外華人。


(本文「海外華人」泛指一切在海外工作生活和學習的華人,不具體區分「華人」、「華僑」或「華裔」等概念)


全世界的口罩都被華人送回國了


疫情發展到現在,口罩成了最搶手的物資。


不僅國內口罩斷貨,日前WHO表示:全世界的口罩都斷貨了!那國外的口罩都去哪兒了?很明顯,也都運到中國了。


單從我了解到的情況,這幾周來,我身邊的留學生朋友和海外華人社團,一批一批地往國內寄口罩和其他醫護物資,大多捐贈給武漢,也有些寄給國內的親友救急。


我所在的讀書會群,不少海外朋友一早就打聽往武漢捐贈物資的渠道,儘自己所能往湖北寄口罩和防護服;聽說國內買不到口罩,一位在美國的朋友也買了口罩要寄給大家,結果大家說「先寄給武漢吧,他們更需要」。



我們的華人有多剛?


據說,一位英國華人此前在亞馬遜上找商家一口氣訂了25萬件口罩,但之後被告知,由於英國本土高需求貨源必須減少一半。他才不理,眼疾手快,直接打包好迅速送上飛機,回上一句:「口罩已經送往中國了,退不了了」。同時,也有不少華人,在美國直接清空了人家超市的物流倉庫,所有口罩直接經海關發往武漢。


1月27日,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大學在美校友送了一筆重量達到2.5噸的物資抵達協和醫院,投入防疫一線;2月4日,英國湖南同鄉會等組織,找專機送來了了1500套防護服、3萬個3M口罩等第二批抗疫醫療援助物資;2月9日,從距離中國18800公里以外的巴西,當地華人送來了裝有332500個口罩的67個箱子;2月9日,肯亞華僑韓軍也捐贈了醫用口罩3.8萬隻;一位在英留學的武漢姑娘,多日奔走籌集物資捐贈,直接累病了……


如今從朋友們口中聽到的消息都是這樣的:英國現在到處買不到口罩了、美國的口罩已經缺貨了、日本口罩也告急了……基本上,全世界的口罩都被運往中國了。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不止這次疫情中的援助,海外華人對祖國的眷戀也體現在更多方面。


國家有災難,海外華人第一時間向國內捐錢捐物資;國家需要啥,一個號聲響起,世界各地的華人馬上都給你送來;海外有任何辱華言論,倫敦、紐約、巴黎、東京……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和中國留學生就會自發走上街頭,大聲說不。


在海外生活的華人,還會不自覺充當起中國文化的傳播者。


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來說,去年七月,為了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愛丁堡的蘇格蘭華人社團就組織了大型的嘉年華,直接走上了愛丁堡七八月最隆重的國際藝術節,我也是參演者之一。大家熱情高漲、精心準備了近一個月。我們留學生群體也是頂著畢業論文deadline的巨大壓力,擠出時間去排練。因為我們對自己的文化自豪,想讓更多人看到。



節日當天,街上的各國遊行方陣里,就數我們中國方陣人數最多、節目最精彩,壓倒性地拔得頭籌,現場還拉著慶祝70華誕的紅色橫幅,不清楚的觀眾,還以為這是專門為慶祝中國70周年辦的嘉年華。


過年過節,他們很注重儀式感。我身邊定居英國的一位博士學姐,去年春節時,特意邀請我們去她家吃團圓飯,並且一起寫書法,而這些是我在國內都沒做過的事。今年春節,她又邀請很多朋友一起剪窗花,這其中也有很多外國朋友。



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在海外生活的華人父母,有些比國內父母還重視孩子的中華文化教育,寫書法、背古詩;逢年過節,一切也要嚴格遵守中國傳統習俗。


每年春節,在英國的華人還會組織海外版的春晚,把不能回國的人聚在一起過年;倫敦的唐人街上,中餐廳每天都熙熙攘攘,就為了吃上一口中國味道;歐洲各國都有華人社團和商會,他們組織活動、傳播中華文化,讓中國走向世界……他們在世界各個角落發光發熱


或許正是因為走得遠,人們才更怕斷了根。

血液里自帶的那些文化烙印,不想丟。


如果要用一句話來形容中華兒女,我想應該是: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當然,除了本文討論的海外華人,國內有更多讓人暖心的群體:那些想方設法往武漢捐贈口罩和物資的人們、那些捐出自己畢生積蓄的淳樸老人、那個往派出所丟下口罩就跑掉的小哥、那個剛剛經歷人生重創也捐出5000隻口罩的「杭州保姆縱火案」受害者家屬林生斌;還有更多勇敢逆行的醫護人員,這其中也包括我身邊幾位從醫的親人們……向他們的默默付出致敬!

希望我們早日打贏這場抗疫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