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合浦發現西漢古墓,出土200件文物,專家:見證海上絲綢之路

李哥講史 發佈 2020-02-13T08:48:32+00:00

眾所周知,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海上絲綢之路雛形在秦漢時期就已存在,當時中國就與南海諸國接觸,而有遺蹟實物出土表明中外交流可能更早於漢代。

眾所周知,海上絲綢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貿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據《漢書·地理志》記載,海上絲綢之路雛形在秦漢時期就已存在,當時中國就與南海諸國接觸,而有遺蹟實物出土表明中外交流可能更早於漢代。明朝鄭和下西洋標誌海上絲綢之路發展到鼎盛時期,中國經南海,穿越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途徑100個國家和地區。而我們已知海上絲路從中國東南沿海出發,但是考古卻發現在廣西地區也存在一條海上絲綢之路,且年代更為久遠。


自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以來,廣西文物部門在北海市合浦縣境內發現了700多座漢墓,已清理出土的墓葬有西漢時期的坑木槨墓,東漢時期的磚室墓等,其中以東漢磚室墓為主。漢墓群中所葬墓主身份各異,既有漆棺寶器厚葬的郡守縣令一類官員,也有富豪或穴室窄小,葬器甚少之人。1970年7月,合浦縣爆竹廠在基建時發現了一座古墓,工地負責人隨即上報了當地文物部門,文物部門得到通知後立即派人趕往現場勘查。經過考古人員的勘查地下確實存在古墓,報上級文物部門批准後,當地文物部門立即對大墓展開了搶救性發掘。


經過初步發掘,專家表示這是一座土坑多土坑豎穴木槨墓,墓的規模比較大,結構比較複雜,封土直徑40米,高5米,封土經過夯打土質堅硬。根據大墓形制專家推測這是一座西漢大墓,古墓由主墓室、甬道、南北耳室和墓道等組成,全長15.8米,最寬處14米。主墓室中央放置棺具,頭向和墓門方向一致,由於年代久遠,棺具和墓主屍骨早已腐朽,但從遺蹟可以測出棺具長約2米,寬約0.8米。死者頸部有瑪瑙耳塞、玉鼻塞,頭戴鎏金銅圓牌器一件,頭部右側放置銅鏡一面,腰部右側放置有鐵劍、金珠、金餅和水晶、瑪瑙、琥珀串珠等佩飾物,在主墓室前部和棺具兩旁放置大量青銅器和漆器。


墓中出土的隨葬品相當豐富,共計245件,包括銅器、漆器、鐵器、陶器、玉石器、玻璃器、黃金器等,而且許多器物製作工藝水平很高,甚至有些器物是廣西地區首次發現。其中,考古人員在一件完整的提筩內株書隸體「九真府」三字,另一件殘破的提筩內朱書隸體「九真府口器」五字。漢代九真郡在今天的越南清化省,而從墓葬的規模以及出土隨葬品推測,這座墓很可能是西漢晚期九真郡郡守或其親屬。


廣西合浦縣是我國南海北部灣畔,是我國著名的珍珠產地,據《漢書》記載,漢武帝滅南越國後,於漢武帝元鼎六年設合浦郡。由於與南洋諸國海上交通貿易的發達,合浦成了我國同東南亞各地人民進行貿易的重要港口,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當時從徐聞、合浦出發可到達都元(今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黃支(印度南部)等地。此時大量中國的絲綢、黃金和陶器等從合浦運往東南亞各國和印度洋各國,輸入我國水晶、瑪瑙、玻璃和香料等,而從合浦漢墓中出土的水晶、瑪瑙、琥珀和琉璃等各種飾品,應該就是當時從海路輸入,這些文物的發現證明自古以來,中國與東南亞各國就已建立了深厚友誼。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