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努力的樣子真美!90後科學家萬蕊雪,疾病挑戰者,對手卻是自己

三寶科學書 發佈 2020-01-04T08:45:21+00:00

她曾是各大高校瘋搶的超級學霸,一顆閃耀奪目的科技新星,大家肯定會想這是誰呢?她就是清華博士後萬蕊雪,中國生物學大咖施一公的得意門生。一副清雅裝扮,短髮、清瘦,粉色羽絨服、雙肩背包——走在清華大學的校園裡,天真無邪、全身散發出青春洋溢的萬蕊雪雖說和別的學生沒什麼兩樣。

她曾是各大高校瘋搶的超級學霸,一顆閃耀奪目的科技新星,大家肯定會想這是誰呢?她就是清華博士後萬蕊雪,中國生物學大咖施一公的得意門生。

一副清雅裝扮,短髮、清瘦,粉色羽絨服、雙肩背包——走在清華大學的校園裡,天真無邪、全身散發出青春洋溢的萬蕊雪雖說和別的學生沒什麼兩樣。

但只要走近萬蕊雪,你就會發現這個清純女生真的不一樣,因為她頭上的光環太多了、太過於耀眼。

清華學霸、超級女神、清華大學研究生特等獎獎學金獲得者、清華大學學生年度人物、清華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

2016年,萬蕊雪曾入選為中國科協「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成為全國5名入選者中唯一一名年齡最小的在讀博士研究生。

2018年,萬蕊雪加入清華大學結構生物學高精尖創新中心「卓越學者「項目。

2018年度則獲得「青年科學家獎「。

同年,萬蕊雪被《科學》雜誌評選為「最佳科學家」。

萬蕊雪火了,成為了一顆冉冉升起的科技新星。

可是僅僅在六年前,萬蕊雪還是一個尋夢人,一個茫然的行者,前路漫漫,她不知道今後的道路該如何抉擇;天空雖美,卻展不開飛翔的翅膀。

那是2013年,23歲的萬蕊雪還在中山大學海洋科學學院就讀大四,面臨著人生的十字路口。按說萬蕊雪本科畢業後,可以在本校輕鬆考研,那是水到渠成的事。可是萬蕊雪她知道自己還有更高的理想,更遠的夢需要去追。

就在那年的夏天,萬蕊雪放棄了夏令營狂歡的機會,開始苦苦尋覓、冷靜思索未來的前進方向。

萬蕊雪內心深處熱愛的是生物學科,她很渴望成為一名生物學女博士,實現生物攻克人類頑症的夢想。

一次聊天當中好友得知她的夢想,就對她說,你既然那麼熱愛生物學,為什麼不去施一公老師那裡去深造呢?

萬蕊雪聽了之後一直搖頭,並說道:施一公老師是國內生物學界的大咖,他的研究所都是國內頂尖的,一個想在生物科學做出成就的人,能得到施一公老師的教誨再好不過了,可是自己能行嗎?她猶豫了。

好友說道:你能行的!所以在好友的鼓勵下,萬蕊雪鼓起勇氣,給施一公老師發去了一封郵件。在郵件發出後的一個禮拜都杳無音信,心想著這事絕對石沉大海,八成是泡湯了。

就在有一天,萬蕊雪突然接到一個電話。「你好,你是萬蕊雪嗎,我是施一公。萬蕊雪當聽到「施一公」這三個字她的心狂跳不止,直博有望了。

就這樣,萬蕊雪成為施一公的學生,到了清華大學的研究所,終於插上飛翔的翅膀,找到了前進的方向。

雖說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萬蕊雪前進道路並非想像中的那麼美好,施一公老師的實驗室可是國內頂級水準,在國際上也非常有名,能夠到那裡工作的人都不是泛泛之輩,在學校獨領風騷的萬蕊雪到了那裡,就像個白天鵝中的醜小鴨,笨極了。

但萬蕊雪天生就是個不願認輸的女孩,柔弱的外表下掩藏著一顆頑強的心。

俗話說:笨鳥先飛。萬蕊雪每天早早起床在黎明時分就到了研究室,離開的時候已經滿天星斗。當大家都在為「996「而爭論抱怨的時候,萬蕊雪每天吃飯休息時間只有七個小時,工作時間平均達到了14個小時,每工作三小時休息才5分鐘。

萬蕊雪在研究所學習、工作之時還不忘了跑步鍛鍊,體重在那段時間減少了10多公斤。看到女兒的照片,萬蕊雪媽媽都心疼地直抹眼淚,萬蕊雪臉上卻洋溢著幸福的微笑,那是一種收穫了滿足才發出內心的微笑。

用來表現萬蕊雪的勤奮、刻苦還真的沒有太恰當的詞語,只能用那些俗的掉渣的老話來說:功夫不負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

萬蕊雪有兩篇闡釋生命大分子剪接體結構的文章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科學》雜誌2015年9月的期刊上,這是世界上首次報導剪接體的高解析度結構。她直博三年,在《科學》雜誌發表6篇第一作者論文(現在總數是7篇)。每一篇都引起轟動、震驚了整個生物學術界,好評不斷。《Cell》雜誌上,萬蕊雪也拿了兩篇。

要知道,《Cell》(細胞)、《Nature》(自然)和《Science》(科學)是世界生命科學領域中三大頂級期刊,是基礎學科的神聖殿堂,全中國的科研人員每年在上面合計也就是發表幾十篇論文,在施一公回國之前,整個清華每年也拿不出一兩篇,現在施一公麾下的顏寧、萬蕊雪、白蕊她們幾個組成的「娘子軍團」,幾乎拿到手軟,單單萬蕊雪一人,就拿了9篇。

這是什麼概念呀?只要能夠拿到一篇,可以肯定的說,一般像985、211這種高校就會向你伸出熱情的雙手,請你去當教授了。

對於萬蕊雪的研究成果,連2009年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獲得者哈佛大學醫學院教授傑克·肖斯德克都拍手叫好:「剪接體是細胞內最後一個被等待解析結構的超大複合體,這一天我們等得太久了「。

但萬蕊雪論文發表的過程中也是一波三折呀,萬蕊雪的第一篇論文曾經被編輯退回去,編輯只是看了作者簡歷,連內容都沒看一眼,因為萬蕊雪沒有在國外留學過,被編輯稱為「土包子「,這樣一個沒有留洋經歷土生土長的中國女學生能對這種「神仙課題」會有什麼見解?直到編輯收到萬蕊雪第二封郵件後才漫不經心看了一眼,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就被深深的吸引住了。

你要跑,要跳,要吃飯,都與一個名叫「生物學中心法則「的東西有關,你會不會不在意呢?

再進一步,治療重大疾病,比如癌症、老年痴呆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也少不了他們的研究,你會不會不重視呢?

說了半天,大家肯定會想萬蕊雪研究的領域以及取得的成果跟我們的生活有什麼聯繫呢?

通俗來說,我們每天吃飯、唱歌、跳舞,都跟萬蕊雪的研究有關,因為這在他們的學術上叫「生物學中心法則「,再進一步來說,醫學上的疑難雜症,頑固疾病和死亡率很高的疾病,比如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老年痴呆症,都與他們的研究方向息息相關。

只有搞懂細胞內生命現象的本質,找到了其內在的規律,才會深入了解發病機理,找到臨床克「敵「制勝的法寶。萬蕊雪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一旦取得成功,生命的長度和寬度就會取得突破,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因此,萬蕊雪的研究和發現才會引起全國乃至全世界的轟動和關注。

萬蕊雪成功了,鮮花和榮譽接踵而來,萬蕊雪也成了網紅,成為網友追捧的對象,大家都叫她科技學霸和智慧女神。

面對「女神學霸「的稱呼,萬蕊雪搖頭否認,她說「我是一隻笨鳥,只是先飛一步而已。「

萬蕊雪在微博上的個性簽名是「鍥而不捨「,她的成功秘訣就是認準目標永不放棄。

她的目標就是從事基礎研究,因為「基礎研究可以不斷去突破人類認知極限,是應用和轉化的基礎。「 就像生物研究,一個小小的突破,就能為全中國無數人解除病痛帶來新希望。

夢想和現實之間有很長的距離,要想把夢想變為現實,別無它路,只能腳踏實地。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綻放時的艷麗,可是當初它的芽兒,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

萬蕊雪就是這樣,始終用汗水和智慧灌溉著自己的理想之花。

萬蕊雪說,基礎研究跟所有科學研究一樣,「沒有捷徑可走,只有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方可成功。

你努力的樣子真美,90後科學家萬蕊雪,疾病挑戰者,對手卻是自己。

科學不能有半點虛假,顏寧、萬蕊雪、白蕊這三位同門女神學霸各有自己的強項,如果說共同點,那就是從小在理工科的學習方面都有興趣,有了興趣才有了專注力。理科其實對孩子們來說是枯燥的,如果再遇不到一個耐心地、懂得激發學生興趣點的好老師,就更讓孩子們索然無味。

數學是理科的入門,作為世界物理學範疇內傑出的楊振寧教授,本身也是一位統計數學大咖,他就非常推崇自己童年的數學恩師——劉薰宇老先生。他曾經對小學生們回憶起劉老先生的時候說過:「數學家劉薰宇先生寫過很多通俗易懂和非常有趣的數學方面的文章。我當年小時候也是拜讀了他一本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明白了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

正是這位劉薰宇先生,給未來的諾獎獲得者楊振寧培養起對數學的興趣,劉薰宇曾經編寫過一套《劉薰宇數學三書》,顧名思義,這套書一共三本,一本是《馬先生談數學》。

這本書里,劉薰宇化名為「馬先生」,給小學生講解了一百多道趣味算術題,主要內容是說如何採用圖解法,求解一些算術四則問題。對小學生們,有著巨大的啟發性。

第二本書是《數學趣味》

看到了沒有,仍然還是趣味,這本書講的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的各類數學問題,「萬物皆數學」,數學知識無所不在,劉薰宇非常聰明地利用孩子們能感受到的世間萬物來講述數學,不失為一條最快捷靈活的教學方法 。

第三本則是《數學的園地》

這本書有著一定的難度,內容主要是函數、連續、誘導函數、微分、積分和總集等概念及它們的運算法的基本原理。這就是中學以上才接觸到的知識點了,對一些富有精力的小學生們也許會嘗試一下,或許有些吃力,但畢竟經過前兩本書的考驗,他們大多數也會選擇挑戰一下自我,實踐證明,高年級的小學生也能夠獨自摸索著看懂一部分內容。

如同任何學科一樣,數學歸根結底是一種興趣,沒有興趣的學習,是無根之水。它味同嚼蠟。有興趣的學習,才解決了水源問題,它甘之如飴。事實上它們也的確很能引發孩子們對數學的興趣!

幼年楊振寧

只要讀進去這三本書,就能夠取得相當驚人的收穫。

大家可以考慮給自己的孩子看看這本啟蒙了楊振寧的數學啟蒙書。 想讓自己的孩子成為下一個顏寧、萬蕊雪、白蕊?一定要先培養好小傢伙的立刻興趣,尤其是數學興趣。

還是那句老話,付出跟回報是成正比的,只要養成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說不定下一代顏寧、萬蕊雪、白蕊們,就會出現在您的家庭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