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詞人辛棄疾:大宋少了一個頂級將領,卻多了一個詞宗

豬哥亮哦 發佈 2020-02-13T16:43:00+00:00

党懷英得了《坎》卦,就決定留在金朝。坎,就是坑。《坎》卦里描述了重重風險,也提供了破解之道。南宋少了一個頂級將領,卻多了一個詞宗。

《易經》給詞人辛棄疾的命運提供了神秘的暗示。那是在年輕的時候,辛棄疾和同學党懷英一同去找算命先生用《易經》測算前程。党懷英得了《坎》卦,就決定留在金朝。坎,就是坑。《坎》卦里描述了重重風險,也提供了破解之道。辛棄疾得了《離》卦,就決定南下到南宋的國土去。離,通假「麗」,就是太陽出來的壯麗景象。《離》卦中的《彖》有「日月麗乎天,百穀草木麗乎土」之語,象徵人生奮鬥的蒸蒸日上的場景。用更通俗的話說,就是辛棄疾得到了某種命運的暗示,要他去折騰。


▲辛棄疾畫像
1辛棄疾不是瞎折騰。1140年生於濟南的他,長於幹部家庭。他爺爺辛贊後來做了縣令。辛棄疾跟隨他到了亳州。在亳州,辛棄疾投師於當地頗有名氣的知識分子劉瞻名下學習。這時,他結識了同學党懷英。辛棄疾和党懷英是同學中最有才華的兩個,很快就脫穎而出。兩人被當地知識界稱為「辛黨」。在古代,能這樣稱呼是很高的評價。比如辛棄疾還和北宋的蘇軾被後人稱為「蘇辛」。轉眼間,兩人都長大了,開始各奔前程的時候了。一天,兩人帶著酒上了一個山頂。辛棄疾對党懷英說:「吾友安此,余將從此逝矣。」兩人痛飲一番,就此拜別,再未謀面。那時候的話別基本上就是永別,和「西出陽關無故人」是一種類型。因為他們出生、成長的地方是金朝的地盤,站在南宋的立場,就等於是「淪陷區」。雖然是在「淪陷區」長大,但辛棄疾是懷有一顆南宋心的。爺爺辛贊做的是淪陷區的官。但他內心深處是熱愛南宋的,也想著宋朝光復中原的一天。當初南宋建立時,迫於族人眾多,無法遷徙,辛贊才留在北方。他有空就時常帶著兒孫登高望遠,分析地理形勢。1157年,辛棄疾到金朝的都城燕京去趕考,但沒有成功。三年後,他又去了一次燕京。但這次,他的人生方向改變了。兩次去燕京,辛棄疾除了趕考,還考察了沿途的地理形勢。這些考察為他日後的軍事生涯奠定了基礎。1161年,金朝發動了對南宋的戰爭。辛棄疾面臨重大的人生抉擇。他的選擇是南宋。這樣,發生了本文開頭他和同學各奔東西的場面。在濟南附近的一個山區,辛棄疾組織了一支農民起義軍。他隨後投奔了當地起義軍首領耿京。在農民起義軍中,目不識丁的人居多,辛棄疾毫不意外地成了文職工作的領袖,並擔任了他平生第一個官職:掌書記。耿京的隊伍隨後合併了和尚義端的部隊。義端雖然也反金,並且在軍事話題上和辛棄疾挺談得來,但是立場不堅定。有天,他從起義軍中逃跑了,還偷走了辛棄疾掌管的大印。如果義端攜帶了大印去金朝投降,起義軍的損失是很大的。因為這事,耿京要處死辛棄疾。這時,辛棄疾面臨人生第一次重大考驗。他對耿京說,「丐我三日期,不獲,就死未晚。」立下這個諾言後,辛棄疾立馬去追趕義端,將他抓獲。辛棄疾不顧義端哀求,將其斬首,拿頭去報告耿京。耿京見到此景也大吃一驚。


▲辛棄疾劇照
二十三歲那年,辛棄疾第一次踏上南宋國土。耿京派人去朝拜南宋朝廷。這時,文化程度高的辛棄疾有了用武之地。在建康,他們一行見到了南宋皇帝趙構。辛棄疾還被封為右承務郎。但等到他們返回時,大事發生了。在起義軍隊伍中,張安國等叛變,殺了耿京,去投奔金朝了。這時,辛棄疾再次顯示了他有勇有謀的能力。他和統制王世隆等人直奔金營,見張安國正和金朝將領喝酒。他們趁其不備,抓獲了張安國離去。金軍準備追趕。他們一行就大呼,說南宋軍隊十萬人要過來了。金軍就止住了。張安國隨後被斬首。經過了這幾次軍事洗禮,辛棄疾已經成長為一個成熟穩重的將領。2二十三歲這年,辛棄疾被任命為江陰簽判,正式開始了在南宋為官的經歷。然而,安居一隅絕非辛棄疾的抱負。二十六歲時,他給南宋朝廷呈上了廣為人知的《美芹十論》。這是關於時政軍事的綜合論述。《美芹十論》體現了辛棄疾畢生的戰鬥理想。他的核心觀點就是金朝並沒有想像中的那樣強大,而是有很多致命弱點。南宋應該秣馬厲兵,準備興復大業。光復大業的理想也經常存在於他的詞作中。在一首《念奴嬌》中,他哀嘆,「虎踞龍蟠何處是?只有興亡滿目。」他頗為欣賞宰相虞允文,給後者上書。虞允文的身上體現了主戰派對時間流逝的惋惜。比如他說,「機會之來,間不容髮,奈何拘此曠日彌久之計?」


▲虞允文《適造帖》
辛棄疾的一系列上書,體現了他成熟系統的政治軍事理念。但他不是一個只懂高談闊論的人。比如他擔任滁州知州期間,就展示了施政的幹練。滁州是宋金拉鋸戰的戰場。他到任時,經過連年戰亂,大量人口跑路。辛棄疾通過各種方式招徠農民,還通過減稅招徠各色商人。商業讓城市恢復了活力。經過半年時光,他就讓滁州脫離了半荒蕪的狀態。文治的成功讓他在官場獲得了廣泛的聲譽。1175年,辛棄疾被任命為討伐茶商軍的指揮官,展現了他的武功。茶商軍就是茶商組織的武裝,用來在兵荒馬亂的年代保護茶商販運的安全,最早成立於湖北荊南一帶。作為對照,近代另一支有名的隊伍就是民國時期廣州的商團軍。茶商軍慢慢壯大後,對南宋朝廷構成了威脅。辛棄疾調集身強力壯的鄉兵和弓手,深入山區,將茶商軍擊潰。然而,辛棄疾雖然有出色的軍事才幹,卻沒有機會用於更大的舞台:對金朝的作戰。在一首有名的《菩薩蠻》中,他發出了自己的喟嘆,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在擔任荊湖南路的轉運副使期間,辛棄疾給皇帝寫了一封奏摺,反映了他對民間疾苦的深度同情,「故田野之民,郡以聚斂害之,縣以科率害之,吏以取乞害之,豪民大姓以兼并害之,而又盜賊以剽殺攘奪害之,臣以謂不去為盜將安之乎?」在這封奏摺里,他分析了百姓之所以被迫為盜的原因。但同情歸同情,辛棄疾在治理盜賊的問題上極其嚴厲。他的方式是抓住盜賊就殺,不要窮究來龍去脈了。因此,他的轄區盜賊幾乎絕跡。很難將這種嚴厲與他作為詞人的柔情對應起來。但回到歷史語境中,它們卻是有效的社會治理方式。辛棄疾將對百姓的關懷體恤和對奸商的嚴厲打擊結合起來。1180年,辛棄疾被任命為隆興府的知府。他剛上任就遇到一場大旱。饑荒眼看就要來了,怎麼辦呢?辛棄疾繼續他的鐵腕手法。他在十字路口貼出八個大字,「閉糶者配,強糴者斬」。就是說在旱災面前,囤積糧食的都要拿出來賣,否則要發配。強行向有糧食的居民搶糧的要斬首。這是維持秩序的第一步。第二步,則是通過商業手法盤活市場,進而拯救危局。辛棄疾讓各行各業的人推薦一些精明強幹的人出來。然後政府借給這些人本金,限期一個月,讓他們四處買糧食過來到隆興府賣。糧食賣出後,這些臨時商人只償還政府本金,不用支付利息。通過這種方式,大批糧食被運到了隆興府,當地糧價大跌。當地居民因此挺過了一場饑荒。


3在江西上饒的帶湖旁邊,辛棄疾修建了一處住宅。四面被他開闢為稻田。這處臨湖住宅被他命名為「稼軒」。這個稱號後來變成了他的筆名。辛棄疾生平多次罷官,都回來居於此地。南宋有台官拼湊各種謠言,彈劾辛棄疾,稱他「用錢如泥沙,殺人如草芥」。於是辛棄疾被第一次罷官。這次罷官導致他長達十年的時間裡閒居在上饒的「稼軒」。與陶淵明的歸隱情結不同,辛棄疾在「稼軒」是一種「隱而欲發」狀態。昔日陶淵明在戎馬倥傯中有「園田日夢想,安得久離析」的詩句。但辛棄疾的歸隱更多是一種不得志狀態,而且經常想著國家大計。比如在閒居期間作的一首《水龍吟》中,他寫道,「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辛棄疾和浙東知識分子陳亮交遊頗深。陳亮也有懷才不遇的境遇。在辛棄疾漫長的賦閒中,兩人曾長聚過十餘日。從這次交往中可以看出辛棄疾的孤獨。當他送陳亮離開時,長送不舍。兩人告辭後,辛棄疾又追上去。直到鷺鶿林的積雪擋住去路,他才作罷。晚上客宿一戶人家後,他在一首《賀新郎》中抒發了自己惆悵的心境: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像兩宋的眾多官員一樣,辛棄疾經歷了反覆無常的官場罷黜和起用。當他再次被起用時,已經五十三歲了。他的抱負是「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就是揮師北上,收復中原。但現實是,儘管提出過《美芹十論》這樣系統深刻的軍政主張,他至多被委任一些不大不小、無關大局的官職。著名詩人陸遊和辛棄疾也有交往。他在一首長詩中概括了辛棄疾的際遇,「十年高臥不出門,參透南宗牧牛話」。另一位與辛棄疾有交遊的著名人士是朱熹。這位南宋大儒也躋身不得志者行列。原因是他的學問被南宋朝廷打壓,並被扣上政治帽子「偽學」。朱熹本人也被稱為「偽學之魁」。當年官員被保薦,要聲明不是「偽學逆黨」。參加科舉考試的學生也要提前聲明,和「偽學」劃清界限。這次「偽學」事件牽連的重要人物就達五十九人。在這樣的政治氛圍下,和朱熹來往都變成了一件有很大風險的事,遑論繼承他的學說。但辛棄疾不畏強權,仍多次與朱熹相會,因為他敬佩朱熹的學問和為人。1200年,朱熹病逝於武夷山。南宋朝廷下詔,禁止眾門徒前去祭奠。朱熹的一些學生基於畏懼,就不敢前去。但辛棄疾不畏這些禁令,親自前往武夷山祭奠朱熹。他的祭文包括這些句子,「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朱熹畫像
生命後期,在對金用兵的背景下,南宋朝廷重新啟用辛棄疾,但也並未將他放置在統軍作戰的重要位置。這樣的安排也不無益處。南宋少了一個頂級將領,卻多了一個詞宗。1207年,在新的官職送達不久,六十八歲的辛棄疾與世長辭了。「廉頗老矣,尚能飯否?」在去世前幾年的這首《永遇樂》中,辛棄疾像是自嘲,又像是不解。但他和老友陸遊一樣,無法看到「王師北定中原日」的場景了。
參考資料:《辛棄疾傳·辛棄疾年譜》,鄧廣銘,三聯書店,2017年版《宋詞是一杯清酒.7,辛棄疾詞傳》,三川,時事出版社,2015年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