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微信更受年紀大的人喜愛?而支付寶卻做不到?

迷糊之財經 發佈 2020-02-13T06:10:00+00:00

原因也很簡單,那時支付寶里餘額寶收益還挺高,能達到四點幾,我在餘額寶里放了一筆錢,雖然不多,但每天早上看利息是我最開心的事。

幾年前,許多人在網絡上做過一個二選一的選擇題,題目是,如果支付寶和微信只能二選一,你會卸載哪一個?

當時的我出於第一反應,選擇了支付寶。原因也很簡單,那時支付寶里餘額寶收益還挺高,能達到四點幾,我在餘額寶里放了一筆錢,雖然不多,但每天早上看利息是我最開心的事。

幾年過去了,若是要我現在再做一次選擇,我想,我應該會放棄支付寶,選擇微信吧。原因還是很簡單,因為我媽、我爸甚至連我九十歲的奶奶都開始用微信了。

老年人的世界裡,可以沒有支付寶,卻不能沒有微信了。

從什麼開始,大家習慣性出門只帶手機,不帶現金,不帶銀行卡,甚至不帶錢包了?又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老遠就能聽到前面老人對著手機說上一長串話?這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現象,但要是追溯,絕對要從微信和支付寶廣泛運用的時說起。

年前,跟著我媽去附近不遠的集市趕了趟集,那裡聚集最多的還是附近的老人,他們都將自家種的菜拿出來賣。我媽什麼都喜歡買一點,所有付款全部選擇的微信支付,有直接手機對手機掃碼的,有直接列印收款碼讓顧客掃的,一趟下來,基本上沒有看到支付寶方式收付款。

在這之前,由於在各大商超賣場和小賣部里都能自由選擇付款方式,加之我自己兩款APP都在使用,所以一直以為支付寶和微信在支付上勢均力敵,沒有太大差異。但這一趟出門後,我突然發現,老年人更加青睞微信。

造成這種巨大差異,和兩者定位有極大關係。

微信定位為社交軟體,在qq還獨霸市場的年代,騰訊公司推出微信,因其簡單便捷的設置方式,迅速擁有了大批用戶。回想起那會,我還在上大學,智慧型手機還不流行,很少有學生用得起經典款觸屏的諾基亞,舍友第一時間下載了微信,做了件奇葩事,我睡她上鋪,她居然用微信語音對我講話還要求回復,這種語音功能代替打字,很受學生喜歡。

如今,同樣的場景出現在我奶奶身上,到他們這個年齡,甚至連阿拉伯數字都不認識。但是只要有人耐心教她,簡單操作幾個步驟就能每天和自己的親人視頻,奶奶就立馬變成了一個愛學習的孩子,認真的樣子很可愛。如今,她也是離不開手機了。

簡單做到極致,易操作,是老人接受微信的重要原因。

有人專門研究了微信這款APP,最後得出結論,他們認為一位普通軟體開發者都能設計出來的軟體,市面上也確實有很多類似軟體推出來,但至今沒有一個能超越微信。

這款軟體確實簡單,介面更是做到了極致,一打開就是好友,點開好友就是聊天介面,輸入文字或者語音就能和好友取得聯繫,沒事了就看看朋友圈,來來回回就這麼幾個步驟。

再看支付寶,打開APP後,映入眼帘的是多達十幾二十多個選項,你需要的選項還不一定在首頁中,功能特別齊全,看起來就感覺很高級的樣子,但設計過於複雜,年輕人可以接受,但上了年紀的人操作起來並不方便。

這麼一說,老年人偏愛微信不無道理。可能有人就說了,這兩款軟體原本定位就不同,微信重社交,支付寶重支付,現如今仍然是這樣嗎?

微信確實注重社交,但支付功能一點沒落下。不信你出門試試買個東西,微信的支付功能涵蓋面廣,從小額零星支付到大額轉帳,都有!甚至於,到了21世紀步行街那個乞討人,也用上了微信收款。

支付寶也有社交功能,微信該有的它全部都有。2016年開始,支付寶推出集福,阿里巴巴本想通過這場全員參與的集福活動將社交功能做起來。在活動期間,大家為了儘早完成集福,確實短暫使用過聊天功能進行福卡交換,集福活動結束後,再沒人使用支付寶社交功能,大家還是回到了微信。

經歷了初步定位期後,兩者後續都有想要跨領域發展,似乎都不太成功。其實,不管這兩款軟體,誰更受歡迎,受眾群體又是誰,只要讓交流和支付更加方便,就都是好軟體,誰勝誰負也不是我們該操心的事,我們該做的就是通過它們,拉近和家人的距離,為這個社會做更多貢獻,今天就說到這裡,我要去支付寶收綠色能量和雞蛋去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