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海外淘金的中國人:掙老外的錢,背後是你想不到的辛酸

霂霖清看世界 發佈 2020-01-02T03:31:53+00:00

遍尋世界6大洲12個國家,深入中國近40個市縣,紀實拍攝120多個普通中國人與世界各國做生意的故事,真實記錄了中國人在海外打拚的酸甜苦辣。

「職業是一生的, 我們一投進去, 就準備付出一生。」

這些年,中國對世界經濟的影響越來越大。

越來越多的中國人到國外「淘金」。

那麼,在國外掙錢容易嗎?

2015年,央視拍了一部優秀的紀錄片《與全世界做生意》。

遍尋世界6大洲12個國家,深入中國近40個市縣,紀實拍攝120多個普通中國人與世界各國做生意的故事,真實記錄了中國人在海外打拚的酸甜苦辣。

這些普通人的奮鬥歷程,會讓我們感觸頗多。

印度,艱難的開始

李海彬在印度已經6年了,他在孟買經營了一家小客棧。

他的客棧在一座新住宅小區,是一個家庭式旅館。

很多到印度闖蕩的中國人,都會把客棧當成落腳印度的第一站。

李海彬每年都迎來很多來印度闖蕩的中國人,他們的業務範圍涵蓋了你所能想到的各種領域。

客棧里的中國人經常會一起交流來到印度創業的心得。

他們往往是滿懷希望興沖沖而來,但最後很無奈地離開。

生活和文化上的巨大差異讓中國人很難適應。

首先是飲食,就讓中國人難以忍受。

住客都是這樣的感覺:「有的人喜歡咖喱,但我相信其實他天天吃的話也會覺得要死人的。」

當然,飲食習慣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讓中國人難以適應的是印度人的辦事作風。

印度人的節奏非常慢,一棟樓不知道要蓋多久才能竣工。

一旅客說起來自身的經歷,全是淚:

「時間約定下午兩點見,他可能晚上八點才出來見我。可是我等了六個小時,才跟我說五分鐘,便又讓我修改。當時心情很崩潰,每天在殺人與不殺人之間徘徊幾次。」

面對印度這麼大市場,看起來機會無限,但是對於個人來說,前途卻是那麼渺茫。

這天,李海彬接待了一個26歲的鑽石採購商周劍。

周劍為開拓公司採購渠道,來到孟買尋找商機。

在他的印象中,孟買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應該跟上海一樣。

可是他到了菲尼克斯城——印度最大的市場,令他失望的是,感覺跟中國的縣城的差不多。

他帶著老闆給的足夠的錢,才發現什麼東西都買不到。

多少天毫無結果的奔波,讓他非常絕望,猶在地獄。

屋漏偏逢連夜雨,他發燒了,打了三天退燒針,高燒也不退。

手臂還長了紅點,他懷疑自己得了可怕的登革熱病。

李海彬帶他到了一家私營診所。

醫生告訴他沒染上登革熱,周劍這才鬆了一口氣。

初到印度,就讓他倍感壓力。

出路在何方?誰也不知道。

從現在開始,這個年輕人的印度艱難之旅才真正開啟……

出國闖蕩,面對第一個難題,就面對不同的價值觀和文化上的衝突。

無法改變周圍環境,我只能去適應當地的遊戲規則,而在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和心理落差的過程,無疑是很痛苦的。

走出國門的第一步,真的很難。

也許,正如他人說的那樣:只有堅持,咬牙堅持下去,沒準就會成功。

肯亞,當地的麻煩

肯亞東北部的塔納河流域,晨曦微露。

一支非洲的武裝部隊,整裝待發。

一名中國人面色凝重,若有所思。

這不是一支軍隊,而是中國人率領的物探隊,準備開始一天的石油探勘任務。

對於隊長欒軍來說,最重要的是保證物探隊的安全。

這裡三個部落衝突不斷,是肯亞最不安全的地區,經常是麻煩不斷。

果不其然,物探隊出發不久,就被當地村民攔住了。

當地的村民要求勘探隊為他們提供工作崗位,否則就不讓進行勘測任務。

物探隊經過5個村子,給每個村子都要提供一個就業名額,但是這遠遠無法滿足當地人的需求。

隊長欒軍趕緊派遣工農員阿布到事發地點。

工農員是中國勘測隊僱傭的當地人,專門來調節與當地人的矛盾。

工農員阿布和當地村民進行了談判,答應儘快回復。6個小時後,物探隊開始工作。

當晚,欒軍給三個部落的工農員開會,處理此事。

他對當地村民的做法非常頭疼。

無論僱傭誰,都會讓其他人不滿,遭到報復。

欒軍說起一件事情:同一個村子中,僱傭一個村民看守電纜,其他村民眼紅了,就去搞破壞,損失反而更大了。

這次,他決定不再與村民談判,直接找當地政府談談。

他派三個部落的工農員找到了當地市長,縣長和三個部落的首領,一起協商此事。

最後,三個部落共同推薦17名當地人,成為中國公司的新員工。

給中國人提供食物和石油的商人,也是由三個部落首領共同推薦的。

欒軍很好地解決與當地人的矛盾。

中國物探隊招工,給當地工人帶來了生活的改善。

新工人阿力的工資只有800元,但足可以給妻子孩子買新衣服,和兩隻羊了。

中國勘探隊的大部分業務是來自於國際客戶,他們認為中國人能堅持下去的原因,就是與當地人建立良好的關係,而且高效。

中國人靈活智慧的手段讓客戶很感嘆。

雖然中國人可解決很多的麻煩,但有一個問題卻解決不了。

一個非洲員工天真的問中國員工,為什麼所有的中國人都抽菸?

中國員工的回答,會讓你明白在海外,還有一個必須面對痛苦,那就是無法排解的孤獨!

義大利,情感失落的地方

義大利的都靈,聖誕節前夕。

這裡的人們已經進入快樂的節日模式。

義大利人的理髮館裡忙碌了很多,可如果沒有預約,誰也不能享受服務。

義大利人每天只工作8小時,而且中午還要休息幾小時。

夜幕下,只有中國人的理髮店顯得格外醒目。

這裡中國的美髮師全部來自浙江青田,一個人數只有60萬的中國小縣城。

這群年輕人工作靈活,可以根據客人需要調整時間。

價格雖然比當地人便宜一半,但理髮的數量多。

延長的工作時間,熟練的技術,帶來了利潤。

義大利理髮館根本競爭不過中國的。

中國人的吃苦耐勞、追求效率,給當地人同行帶來巨大的加速「壓力」。

比人更多的付出,這就是中國人在海外成功的秘訣!

但是,成功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義大利的威尼斯。

林潔開了一家旅行社,已經20年了。

她每年要接待1萬多來自中國的遊客,生意做得有聲有色。

可是,她的外國丈夫不能理解她為什麼工作這樣拚命,於是兩人便分手了。

聖誕節的前夕,她趕回威尼斯,來到學校門口,終於見到了一個月都沒有見面的兒子。

為了生活,她付出了太多,感情上無依無靠。

林潔居住的小鎮的中心,是一片墓地。

義大利人經常來到這裡,和長眠的親人說心裡話。

但這裡從沒有見過中國人的墓。

義大利人問林潔,這是為什麼?

這個問題觸動她心底那最脆弱的地方:

「那就是中國人落地歸根了,死也死在自己的家。」

「我在夢裡夢到多少次,就在夢裡感覺到很難過,找不到了,回不去了。」

「沒有根的感覺,你還覺得能落哪兒呢?」

面對將來,她的眼神充滿迷茫,沒落和悲傷......

林潔畢竟在義大利站住了腳,可很多的中國人還在漂泊......

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周圍有著無數家小店鋪。

其中,中國人開的就有一二百家。

競爭壓力大,只有更加努力,才能站住腳跟。

近些年來,因為經濟不景氣,中國店鋪的經營越來越慘澹。

每個月4200塊歐元房租,讓很多店鋪沒有利潤可言。

有些做了十幾年生意的店主,為了生存,只能在艱難中苦苦堅守。

他們最大的消遣就是看華語電影,雖然這些老片子他們看了很多很多遍了。

「想回中國,但是回不去喲。」

「六年才能回國一次。」

雖然店主人們說笑著,但掩蓋不住他們內心的辛酸。

定格他們看似無所謂的笑容,可以感到他們的無奈,和對家人愁思的哀傷。

這哪裡是笑容,分明是內心在流淚。

無論是否成功,海外的中國人都不會有歸屬感,所以,沒有多少人會感到真正幸福快樂。

中國,我們的根

一個鏡頭最能觸動中國人的心弦。

聖誕節,義大利到處充斥著過節的快樂氛圍,卻始終讓中國人難以融入。

這時,他們想到的一定是中國的新年,還有中國的家。

一個姑娘,面對鏡頭不禁潸然淚下:

「家是讓你覺得安心的,是可以不幹活的,這裡是不允許我不幹活的。」

「離家久了吧,就會想回家了。」

是呀,「過年了,該回家了。」

無論是國內,還是海外,我們中國人無論到哪都打拚掙錢都是很艱辛。

2019年就要過去了,無論成功,還是失意,我們該回家歇歇了。

畢竟我們的根在中國,在自己的家裡。

家才是最溫暖的地方。

快過年了,該回家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