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水工程施工工藝詳解,強烈推薦分享

設計師時光旅行者 發佈 2021-09-18T00:18:33+00:00

一、地下工程防水防水混凝土(結構自防水)的施工工藝模板安裝→鋼筋綁紮→混凝土澆注和振搗→混凝土的養護防水混凝土的材料及配比要求水泥品種應按設計要求選用,其強度等級不應低於32.5級。粗骨料的自然級配適宜,粒徑宜為5~40mm,含泥量不得大於1%。

一、地下工程防水防水混凝土(結構自防水)的施工工藝

模板安裝→鋼筋綁紮→混凝土澆注和振搗→混凝土的養護

防水混凝土的材料及配比要求

水泥品種應按設計要求選用,其強度等級不應低於32.5級。粗骨料的自然級配適宜,粒徑宜為5~40mm,含泥量不得大於1%。

防水砼的配合比要求

試配要求的抗滲強度比設計值提高0.2MPa;水泥用量不低於300kg/m3,摻有活性摻合料時不少於280kg/m3;砂率宜為35~45%,水灰比不大於0.55;坍落度不宜大於50mm。

施工縫防水構造形式

固定模板用的防水構造

剛性防水層適用於地下磚石結構的防水層或防水砼結構的加強層。其抵抗變形的能力較差,當結構受較強烈振動荷載或受腐蝕、高溫及反覆凍融的部位不宜採用。

1、基層處理

剛性防水層的基層處理十分重要。基層處理包括清理、澆水、刷洗、補平,使基層表面保持潮濕、清潔、平整、堅實、粗糙。

超過1cm的稜角及凹凸不平處,應剔成慢坡形,並澆水清洗乾淨,用素灰和水泥砂漿分層找平。見下圖:

砼基層凹凸不平的處理

2、防水層施工

水泥砂漿防水層是用純水泥漿和水泥砂漿分層交叉塗抹而成,防水層塗抹的遍數由設計確定,較常採用的是5遍做法。

第一層素灰層,厚2mm,先抹一道1mm厚水泥漿,用鐵抹子往返刮抹,水泥漿填充基層表面孔隙,隨即再抹一道1mm厚水泥漿找平層,抹完後用濕毛刷在水泥漿表面按序塗刷一遍。

第二層水泥砂漿層,厚度6~8mm,在水泥漿層初凝後進行,使水泥砂漿薄薄地嵌入水泥漿層厚度的1/4最為理想。以上各層交替進行。

防水層的施工縫需斜坡階梯形槎,槎的搭接依照層次操作順序層層搭接。留槎的位置一般留在地面上,留槎均需離陰陽角20cm。

3、摻外加劑的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

(1)常用防水劑

金屬鹽類防水劑——防水漿:

如氯化鈣、氯化鋁、氯化鐵等

金屬皂類防水劑——避水漿:

如鹼金屬化合物、氨水、硬酯酸、水混合皂化。

(2)施工工藝:

抹壓法:基層抹水灰比1:0.4的素灰,然後分層抹防水砂漿20mm以上(下層凝固後再抹上層)。

掃漿法:基層薄塗防水淨漿,然後分層刷防水砂漿,第一層凝固後刷第二層,每層厚10mm,相臨兩層防水砂漿鋪刷方向相互垂直,最後將表面掃出條紋。

砂漿養護:摻外加劑的水泥砂漿防水層施工後8~12h即應養護,養護至少14d。

施工水泥砂漿防水層時,氣溫不應低於5 ℃ ,且基層表面溫度應保持在0℃以上。摻氯化物金屬鹽類防水劑及膨脹劑的防水砂漿,不應在35 ℃以上或烈日照射下施工。

地下工程塗膜防水層的設置有內防水、外防水和內外結合防水。

基層清理→塗刷基層處理劑→節點部位附加層處理→塗布防水塗料及鋪貼胎體增強材料→清理及檢查修理→平面部位鋪貼油氈保護隔離層→平面部位澆築細石混凝土保護層(立面部位粘貼聚乙烯泡沫塑料保護層)→基坑回填

地下防水工程一般把卷材防水層設在建築結構的外側,稱為外防水。外防水有外防外貼法和外防內貼法兩種施工方法。

地下工程防水層施工一般採用外防水外貼法;只有受施工條件限制而不能用外貼法時才用內貼法。

(1)外防外貼法施工

施工程序與要求:

首先在墊層四周砌築永久性保護牆,高度300~500mm,其下部應干鋪防水卷材一層,其上部砌築臨時性保護牆。然後鋪設混凝土底板墊層上的卷材防水層,並留出牆身卷材防水層的接頭。繼而進行混凝土底板和牆身的施工,拆除臨時保護牆,鋪貼牆體的卷材防水層,最後砌永久保護牆。為使卷材防水層與基層表面緊密貼合,充分發揮防水效能,永久性保護牆按5m分段並且與防水層之間空隙用水泥砂漿填實。外貼法施工應先鋪貼平面,然後立面,平、立面交接處應交叉搭接,臨時性保護牆宜採用石灰砂漿砌築以便於拆除。

(2)外防內貼法施工

鋪設順序:

應先鋪貼立面,後鋪貼平面。鋪貼立面時,應先貼轉角,後貼大面,貼完後應按規定做好保護層。

內貼法施工程序:

首先在墊層四周砌築永久性保護牆,然後在墊層上和永久性保護牆上鋪貼卷材防水層,防水層上面鋪15~30mm厚的水泥砂漿保護層,最後進行混凝土底板和牆體結構的施工。


二、屋面工程防水卷材防水層施工工藝及技術介紹

採用瀝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等柔性防水材料,通過不同的施工工藝與施工方法,將其粘貼成一整片能防水的屋面覆蓋層。

1、找平層施工

一般採用水泥砂漿、細石砼或瀝青砂漿作屋面的整體找平層。

1)厚度及技術要求

(1) 水泥砂漿找平層:當結構層為現澆砼整體板時,厚度為15~20mm;當有整體或塊狀材料保溫層時,厚度為20~25mm;當結構層為裝配式砼板且保溫層為鬆散材料時,厚度為20~30mm。

水泥砂漿採用1:2.5~1:3(水泥:砂)體積比,水泥強度等級不低於32.5級

(2) 細石砼找平層:厚度為30~35mm,砼強度等級不低於C20。

(3)瀝青砂漿找平層:當結構層為現澆砼整體板時,厚度為15~20mm;當結構層為裝配式砼板且保溫層為整體或塊狀材料時,厚度為20~25mm。瀝青砂漿採用1:8(瀝青:砂)質量比。

2)找平層的排水坡度

平屋面採用結構找坡時不應小於3%,材料找坡時宜為2%;天溝、檐溝縱向找坡不應小於1%,溝底水落差不得超過200mm。

3)找平層的分格縫

找平層宜設分格縫,並嵌填密封材料。分格縫應留設在板端縫處,其縱橫縫的最大間距,水泥砂漿或細石砼找平層不宜大於6m,瀝青砂漿不宜大於4m。

2、基層清理

鋪設屋面隔氣層和防水層前,基層必須乾淨、乾燥。

將一塊1m2 卷材平坦干鋪在找平層上,靜置3~4h後掀開檢查,找平層覆蓋部位無水印即可鋪設。

3、卷材防水層施工

鋪設屋面隔氣層和防水層前,基層必須乾淨、乾燥。

1)防水卷材施工工藝

基層表面處理→塗刷冷底子油 →節點附加層增強處理→ 定位、彈線、試鋪→鋪貼卷材→收頭處理、節點密封、清理、檢查、修整→保護層施工

2)卷材的鋪設要點

(1)大面積防水卷材施工前,對防水薄弱部位應加鋪一層卷材。鋪貼時應根據規範及設計要求將卷材裁成相應的形狀進行鋪貼。

對所有的陰陽角部位、立面牆與平面交接處做附加層處理,附加層寬度一般為250mm。

對凸出基層部位部分做250mm寬附加層。

(2)鋪設方向視屋面坡度而定

當坡度在3%以內時,卷材宜平行於屋脊方向鋪貼;

坡度在3%~15%時,卷材平行或垂直於屋脊方向鋪貼;

坡度大於3%時,卷材宜垂直於屋脊方向鋪貼。

(3)鋪設順序

鋪貼多跨和有高低跨的房屋時,應按先高后低、先遠後近的順序進行;

在鋪貼同一跨時,按標高由低到高鋪貼,坡與立面的卷材應由下向上鋪貼。

(4)搭接方法及寬度要求

平行於屋脊的搭接縫,應順流水方向搭接;

垂直屋脊的搭接縫應順主導風向搭接,如下頁圖所示。

3)卷材與基層的粘貼方法

滿粘法:卷材與基層全部粘結的施工方法,適用於屋面面積小、屋面結構變形不大且基層較乾燥的情況。

空鋪法:卷材與基層僅在四周一定寬度內粘結,其餘部分不粘結的施工方法。

條粘法:要求每幅卷材與基層的粘結面不得少於兩條,每條寬度不應小於150 mm。

點粘法:每平方米麵積內至少有5個粘結點,每點面積不小於100 mm×100 mm。

無論採用空鋪、條粘還是點粘,施工時都必須注意:距屋面周邊800mm內的防水層應滿粘,卷材與卷材之間應滿粘,保證搭接嚴密。

4、蓄水試驗

5、卷材保護層施工

1)淺色、反射塗料保護層

2)綠豆砂保護層

選用色淺、耐風化、清潔、乾燥、粒徑為3~5mm的綠豆砂,加熱至100℃左右,趁熱將其均勻撒鋪在已塗刷過2~3mm厚的瀝青瑪珶脂的油氈防水層上,使綠豆砂1/2的粒徑嵌入到瀝青瑪珶脂中,未粘結的綠豆砂應隨時清掃乾淨。

3)細砂、蛭石及雲母保護層

4)水泥砂漿保護層

5)細石混凝土保護層

6)塊材保護層

塗膜防水層施工工藝及技術介紹

1、施工工藝

基層表面處理→噴塗基層處理劑→特殊部位附加增強處理→塗布防水塗料及鋪貼胎體增強材料→清理、檢查、修整→保護層施工

2、施工方法

塗料施工一般採用手工抹壓、塗刷或噴塗等方法進行。塗膜應根據防水塗料的品種分遍塗布,防水層與基層粘結牢固、表面平整、塗刷均勻,無流淌、皺摺、鼓泡、露胎體和翹邊等缺陷,上一層塗層乾燥成膜後方可塗後一遍塗料,不可一次塗成。

在塗層結膜硬化前,不得在其上行走或堆放物品。

雨天或塗層乾燥結膜前可能下雨颳風時不得施工,不宜在氣溫高於35℃及日均氣溫在5℃以下時施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