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殺人回憶》里出現的家庭關係、警探命運以及歷史三大轉折點

影視最前方 發佈 2020-02-14T11:20:44+00:00

韓國導演奉俊昊獲得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電影《殺人回憶》是奉俊昊受到國際矚目的第一部作品,根據1986年至1991年間韓國「華城郡」真實事件改編,當時鄉下警察應付不了這種案件,基層警員們連保持犯罪現場完整都做不到,雖然有來自首爾的警探幫忙,但隨著時間過去,受害者越來越多,

韓國導演奉俊昊的電影,總是融合各種類型之後自成一個類型,對當代有話要說,說的方式揉合大眾娛樂與藝術電影風格,兼具好萊塢技巧與韓國本地味道。他可以讓觀眾邊笑邊自覺不該笑,擠出觀眾各種複雜矛盾的情緒;他講述嚴肅的主題卻不說教,但觀眾會感到心頭中了內傷。

電影《殺人回憶》是奉俊昊受到國際矚目的第一部作品,根據1986年至1991年間韓國「華城郡」真實事件改編,當時鄉下警察應付不了這種案件,基層警員們連保持犯罪現場完整都做不到,雖然有來自首爾的警探幫忙,但隨著時間過去,受害者越來越多,警方卻仍找不到兇手......

乍聽之下與美國的歷史懸案電影《十二宮》有那麼點類似,但《殺人回憶》並不只想談案件本身,在時代的洪流下家庭關係、警探命運以及歷史都出現了轉折點,它的每一步都與韓國當代的歷史與社會脈絡相連結。



家庭關係的轉折點

家庭關係一再成為奉俊昊探索的主要話題。為何把家庭看得那麼重要?因為社會、國家常常不能給予人民足夠的保護,甚至還傷害人民,而家庭成了唯一自保的機會。《殺人回憶》與《母親》都有完全不夠格、沒能力甚至沒興趣找出真相的警察,兩部片都有被誣賴的人要靠著父母想盡辦法找回清白。

電影《玉子》里的小女孩把養大的超豬玉子當成家人,面對霸道、不願溝通的西方公司硬要將玉子帶走,只有靠小女孩不屈不撓將超豬救回來。

電影《漢江怪物》裡面吵吵鬧鬧、各有意見的家人,到最後為了自保形成一個有效率的團隊,團結合作、各展所長,想辦法解決怪物報仇,很多外援都沒法做到這些。

經過西化與民主自由的影響之後,家庭價值與家人的關係,也在改變。奉俊昊的電影裡面,呈現了現代化多元型態的家庭關係,大家族的家庭成員互助漸漸消失,對婚姻關係的看法也面臨改變。例如《漢江怪物》主人翁是單親爸爸,家族成員間的關係也不太好;《玉子》裡面的小女孩,只有爺爺同住照顧;導演第一部電影作品《綁架門口狗》,主角與懷孕妻子組成一個小家庭,主要掙錢養家的是妻子,常常對事業不得志的主角大呼小叫,把他當工具人。

電影《母親》只有媽媽與輕微智障的27歲兒子相依為命,沒有其他親族,也沒有社會安全網,她是兒子唯一的倚靠與救星,兒子所有問題只靠年邁母親全部承擔,直到她再也無法面對為止。無論如何擺脫不了家人彼此的牽絆與倚靠,這也是一種無力。



警探命運的轉折點

電影《殺人回憶》的一幕,鏡頭甚至用了兇手視角,於夜間觀察兩位獨行女人,要在兩人之間選擇一個受害者。此時兇手形同上帝,可以一念決定誰能活過今天,更可怕的是,我們觀眾也被鏡頭逼著,進入兇手的腦袋裡面,一起思考眼前的選擇—我比較希望哪個能活下來?選了之後,又為了自己為何能接受另一人被殺而顫抖,兩位都是無辜的生命啊。第二天警察到達命案現場,得知死者是哪一個時,觀眾更深層感受到罪惡感了,不僅為兇手的選擇感到痛苦,也為我們心裡曾跟著做過選擇感到羞愧。

處理這棘手案件的有兩位警察,一位是當地警察朴探員(宋康昊 飾),號稱看著對方眼睛就能知道是不是兇手;另一位是首爾來的徐探員(金相慶 飾),講究證據與科學。朴探員與他的小跟班總是急著行刑,兩人扮演「壞警察與更壞的警察」,有時還捏造證據,徐探員看不下去,兩方常有衝突。

朴探員辦案為何如此隨便?甚至還行刑?他的行為看在21世紀的觀眾眼裡,非常糟糕,但繼續看下去,朴探員似乎是想抓到真兇的,只不過面臨的情況遠超出自己能力,根本無法勝任,卻也沒別的方法,只好閉著眼睛相信這位就是兇手,只要對方招認,馬上就可以結案休息,像是成績不好的學生只想趕快學期結束放暑假那樣。朴探員只想閉上眼睛叫跟班打下去、逼出口供,結掉案,然後祈禱自己有抓對人。

漢城來的「好」警察徐探員,抱著滿腹理想,但在現實的震撼教育下,漸漸變得焦急憤怒,理智一點一滴喪失,前面這樁二選一的案件更是重大打擊。徐探員一角,給大家看到一個懷抱正義之心、想做好事的人,被困在暴力又絕望的環境久了,最終也長出了惡魔的臉。反而是原先能力有限、隨隨便便的朴探員,越來越懂得虛心、謙卑面對案件,知道自己的不足,不再是那個只想閉著眼睛把案結掉的昏庸警察。

到此劇情來了更高招的轉折:兇手作出的這個選擇,甚至決定了兩位警探的命運。

回到電影第一幕,警察朴探員要探查屍體,叫一個緊跟的小孩走開,那小孩不走,甚至故意不斷重複警察說的話、模彷他的動作。這簡單的屁孩行為,或許暗示了一整代在極權暴力底下長大的民眾,都因著親眼見證過的殘酷,受到了影響;也點出不論朴探員如何努力,做出的種種舉動都不會有影響,那位小孩成為朴探員的鏡子,他一腳踢出去,沒有踢到東西,只見到鏡子裡有個人踢了一下,就這樣而已。一切都這麼無所謂、意義。

電影《殺人回憶》最後一位被警察當作嫌犯的青年,曾一臉不屑地說道,這些警察會行刑無辜者,是鄰裡間都知曉的;因此這位年輕的嫌犯對各式暴力可能不陌生,甚至,他目睹或接受過的暴力,可能使他心理受到傷害,成為暴力的使用者。又或者,雖然各方面的證據好像指向他,他的態度也相當傲慢不配合警方,行徑相當可疑,但會否他只是一個打定主意此生絕不與警察合作的青年呢?

兩位警察與這位嫌犯在隧道的一場衝突戲,最終給我很複雜的感覺,一方面因為嫌犯身處的時代與環境,有點憐憫他,但隨即想到他真有可能是兇手,要是身亡或許能救到其他無辜女性。總之最後我仍拿不定主意,沒有情緒的正式結束、無法釋懷,只有無助與無奈。而朴探員與徐探員,也成了另一種受害者。




歷史的轉折點

電影《殺人回憶》第一幕就呈現了很大的反差。純樸美麗的田野間,單純的孩子奔跑,但附近水溝蓋下面塞著快要腐化的屍體。對照它發生的時代,正是韓國的歷史轉折點,各種變化與衝突都在劇烈改變整個國家。

在電影《殺人回憶》裡面,警察一樣很倚賴美國,在送去美國的DNA化驗結果出爐前,他們找不到其他確切證據去確認眼前這位嫌犯就是兇手;警察們閒暇時,還看著美國警匪劇來自娛。在《寄生蟲》裡面的窮姐弟,也知道想混進有錢人家當家教,得先取個英文名或謊稱美國學歷來表現自己「夠高級」。韓國無論如何不可能擺脫外國強權影響,這是一種無力。《寄生蟲》片尾表面上懷著些許希望,但旁觀者難免心頭一沉:這社會有多少人能從如此赤貧,爬到買得起這棟房子的位置?這也暗示著韓國仍有需要依賴美國之處,甚至從後設的角度看,《漢江怪物》雖訴說著一個相當本土的故事,但也帶進了好萊塢的影響與特效團隊。


電影《殺人回憶》中種種警察暴力,對應的是那個時代社會對此類做法的習以為常。80年代韓國正處於混亂的局勢下,這些暴力氛圍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在《殺人回憶》裡面不斷滲透出來,行刑與暴力的劇情,以偏黑色幽默的方向呈現,除了讓氣氛放鬆,也更尖酸地諷刺那時代由於行刑稀鬆平常,大家已經見怪不怪。整部片色調大多黯淡,最明顯的顏色是死者常穿戴的紅色衣物,偶有其他紅色點綴在一片灰、黃、綠的背景上,象徵著暴力造成的傷害、無辜者的鮮血。觀眾原本很難同情電影中懶惰又暴力的警察,但從警察身處的歷史脈絡下觀察,一切卻變得無比悲傷。

後來又一次兇殺案發生時,恰巧碰上空襲警報,燈一盞盞暗了,門窗一戶戶關上,受害者就這樣走上悲慘終點,根本無人可救援,民眾的陰影雖還籠罩心頭,但真正的傷害卻來自自己人,他們背對需要幫助的人,讓弱者孤單面對漫漫長夜。另一次有機會確定嫌犯即將犯案時,則因為警力都被調去鎮壓,沒有人力可以抓兇手,這些畫面表達如此平靜,但看得心頭好氣憤。

奉俊昊導演總是把角色放進遠超出他處理能力的情境裡,不管做了什麼、努力了什麼、解決了什麼,後頭總會揭開又一個可怕的大洞,好像有個看不見的機器硬要把人逼上一條極不得已的道路。因此這些電影結局常常沒有好萊塢式的皆大歡喜,而是從真實人生中,擷取許多人終其一生的無力與徒勞,就像《殺人回憶》中所處的歷史轉折點,奉俊昊也只能徒增一點無奈與傷感。


多年以後,警察朴探員早轉行,但某天回到第一樁命案棄屍地,遇到一位女孩,才知道前陣子也有人來這探頭探腦。朴探員想他可能是兇手,問起那人的特徵,小女孩說很普通。是的,他就在你我之間,一個普通人,一個尋常的民眾,而且還活得好好的,自自由由的......但這位前警探連這兇手長什麼樣、身高多少等等都不知道。兇手與受害者家屬共同生活在這土地上。各種徒勞往返最終只剩謀殺案的「回憶」,也就是一堆不一定可靠的東西,永遠沒有真相。但看著朴探員的臉,你知道他永遠忘不掉這段回憶與無力感。



結語

如果《殺人回憶》是傳統好萊塢的犯罪片,長得比較有型的那個警探或私家偵探,總是會破案的,就算沒能抓到嫌犯、聲張正義,至少也會有個類似「答案」的結局,甚至兩位風格不同的警探也會成為至交,但《殺人回憶》完全沒有。哀傷與無力的氣息籠罩全片,充滿失敗感,彷彿沒頭蒼蠅在黑暗中亂飛一通,一切徒勞;但奉俊昊的電影不怕面對生命中的徒勞往返,它們捕捉到在時代洪流下不斷被忽略的努力,也因此能跨越國族與文化,激起芸芸眾生最深的共鳴。

電影《殺人回憶》就如片名,這是一段記憶,融合了與80年代韓國社會狀態相符的、不安與恐懼的感覺,電影中的家庭關係、警探命運以及歷史都出現了轉折點,而且不僅僅是劇中出現的轉折點,也是那個時代的轉折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