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多年前的海底總動員,到底是些什麼「海怪」?

元元的畫畫本 發佈 2020-02-26T02:51:39+00:00

絲毫不遜色於《山海經》的《海錯圖》,是由是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繪製,書中共描述了300多種生物,還記載了不少濱海動物,是一本頗具現代博物學風格的奇書。

絲毫不遜色於《山海經》的《海錯圖》,是由是清代畫家兼生物愛好者聶璜繪製,書中共描述了300多種生物,還記載了不少濱海動物,是一本頗具現代博物學風格的奇書。他用生動的圖片和文字記錄了在中國沿海親眼所見、親耳所聞的各種生物。


這本海洋博物志共分四冊,現三卷藏於北京故宮,一卷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館。此書可以說是古人們對大海生物的奇思異想。除了圖冊整理外,還有一些海鮮的吃法講究。但是畢竟相隔百年,也是真假混雜,當時記載的那些海鮮到底是哪種海洋生物呢,下面我們來認識下吧!


(會念不?來學念hòu),最早現於地質歷史時期古生代的泥盆紀,又稱馬蹄蟹,但不是蟹。鱟與三葉蟲 (現在只有化石)一樣古老。當時恐龍尚未崛起,原始魚類剛剛問世,隨著時間的推移,與它同時代的動物或者進化、或者滅絕,而惟獨只有鱟從4 億多年前問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鱟真是當之無愧的「活化石」。



鱟形似蟹,身體呈青褐色或暗褐色,包被硬質甲殼,有四隻眼睛,其中兩隻是複眼,頭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兩隻小眼睛,對紫外光最敏感,只用來感知亮度,頭胸甲兩側有一對大複眼。雖然鱟可以背朝下拍動鰓片以推進身體游泳,但通常將身體彎成弓形,鑽入泥中,然後用尾劍和最後一對步足推動身體前進。

鱟的血液中含有銅離子,它的血液是藍色的。這種藍色血液的提取物——「鱟試劑」,鱟試劑可廣泛用於注射液、放射性藥品、疫苗及其他生物製品、各種液體、食品和奶製品等的內毒素檢測和定量。劃重點的來了,中國鱟與南方鱟為省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為瀕危級別。圓尾鱟為省重點保護動物,《中國物種紅色名錄》為易危級別,可千萬不要去捕殺它們啊。


寄居蟹常常吃掉貝殼等軟體動物,把人家的殼占為己有,這就是寄居蟹的名字的由來。寄居的最大螺體最大直徑可達15厘米以上。其外形介於蝦和蟹之間,多數寄居於螺殼內。寄居蟹的房子有海螺殼、貝殼、蝸牛殼,甚至由於生態環境惡劣用瓶蓋來充當家。寄居蟹剛出生時本體較為柔軟,易被捕食,長大後,必須要找一個適合自己的房子,就向海螺發起進攻,把海螺弄死、撕碎。然後鑽進去,用尾巴鉤住螺殼的頂端,幾條短腿撐住螺殼內壁,長腿伸到殼外爬行,用大螯守住殼口。這樣,它就搬進了一個環保堅固的新家。


相比起鱟來常年生長在海邊的石縫之中,寄居蟹還是比較容易被發現的。寄居蟹並未列位於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於一般保護動物。現在也有陸寄居蟹可以作為人工飼養。


蜘蛛螺屬雌雄異體,大型海蝸牛,貝殼體部通常擴張,殼面具細密的螺肋。縫合線上方各層殼面擴張成尖角,並具結節突起。殼表黃白色雜有各種褐色斑點和花紋。殼口窄長,內面白色、桔紅色、棕色、紫色或黑色。外唇擴張,邊緣具有數條爪狀長棘。殼口具有溝或具有比較深的臍。殼形態,有紡錘形、子彈頭形或蜘蛛形等。


殼口多狹長,具前、後水管溝,外唇寬厚,前端常有「U」字型凹槽;最具特色的是有一對很發達的眼,眼柄特長,可自由伸縮,能從貝殼前溝和「U「字型凹槽處伸出窺視外部。眼周圍通常有桔色、黃色或紅色的環紋。厴(yǎn)角質,小,不能覆蓋殼口,邊緣常呈鋸齒狀。厴不僅是動物向前行進的槓桿,而且是動物保護器官的防衛的武器。如果魚類和蟹類想吃它時,即用它禦敵。


花蟹因外殼有花紋而得名。花蟹有時專指蘭花蟹(遠海梭子蟹的雄性個體),屬於梭子蟹科,但因地域之差異,也有稱紅花蟹(銹斑蟳)為花蟹。而蟹的美味自然不用多說啦,蟹,自古就有「四味」之說。「大腿肉」,肉質絲短纖細,味同乾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蟹身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花蟹含有大量人體必需的蛋白質、脂肪、磷脂、維生素等營養素,營養豐富。


中華管鞭蝦,是海蝦的一種,因蝦體呈粉紅色,每一腹節後緣具有紅色橫帶,尾扇末端部分紅色故又名紅蝦,是一種分布在我國東南沿海的水產類經濟動物。喜棲息於泥質或泥沙質的淺水區中。中華管鞭蝦的食性較廣,除攝食底棲生物外,也攝食少量的底層游泳動物和浮游生物。


《海錯圖》中海洋生物中除卻威風凜凜、憨態可掬、真實存在的海洋生物,更有光怪陸離的各類口耳相傳的神秘生物:兇猛食人的海蜘蛛、頭生雙角的潛牛、鱉身人首的海和尚……這些或存在於海中或存在於想像中的生物,在作者的生花妙筆下,神采奕奕,躍然紙上。小編這次只是編輯了一小部分,想了解全篇奇妙生物的話可以留言,分享高清大圖。大家感嘆海洋的神奇的同時,也要珍惜和敬畏這個大千世界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