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想易儲早寄予厚望的朱棣,真是被一個湖南人打破嗎?

以禮觀書 發佈 2020-02-13T15:02:28+00:00

藩王朱棣,被很多電視劇,如《鄭和下西洋》《山河月明》等,塑造出少年壯志、青年鐵血、中年靖難的偉大帝王。

向敬之

1

歷史是殘酷的。正史中的材料,不少是勝利者腳踩正義、標榜堂皇的說辭。

藩王朱棣,被很多電視劇,如《鄭和下西洋》《山河月明》等,塑造出少年壯志、青年鐵血、中年靖難的偉大帝王。

他不平凡的一生,也就成了雄韜偉略的帝王人生。

上天似乎註定,他是天生的帝王。

《明史·成祖本紀一》雖然沒有給他造一個孕育祥瑞,但也在開篇即云:「王貌奇偉,美髭髯。智勇有大略,能推誠任人。」他是一個相貌奇偉的美髯公,而且是智勇雙全的大度人。


即便他沒有其父朱元璋「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余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明史·太祖本紀一》)的天生異象,但也像朱元璋「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父子都是天生奇貌!

這也難怪朱元璋認為,此子最像他!

相貌奇偉,智勇大略,也是一個天降大任的基礎。

2

當然,不能否認朱棣青少年時,便有非凡之能。

洪武三年,朱棣被封為燕王,雖因年僅十二歲而未及時就藩,而是派往鳳陽進行基層歷練、體察民情,但已確定他的藩地就是前元大都。朱元璋將年輕的老四,封藩在前朝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足見對他的特別看重。

他對朱棣,早早地寄予了厚望。因為蒙元勢力剛剛被征虜大將軍徐達的二十五萬大軍,逐出關外,但他們的復國夢想與軍事行動,一直沒有停息。故而,徐達大軍在朱棣尚未就藩時,就留守在北平。

十年後,朱棣正式就藩,與其岳父徐達一同鎮守北平。


洪武九年,徐達長女被冊為燕王妃,十一年八月生長子朱高熾,此後徐氏又相繼給朱棣生下次子高煦與高燧,以及四個嫡出女兒:永安公主、永平公主、安成公主、咸寧公主。奇怪的是,朱棣稱帝前,雖生有四子、五女,徐氏生育了絕大多數,而是不是她所生的第四子(朱高爔)、第五女(常寧公主),竟然生母不詳。可見,朱棣迎娶徐達之女,並不像電視劇《朱元璋》設計為徐達攻占元大都班師後不久,也不像電視劇《山河月明》中虛構朱棣為了一個蒙古女子而對徐氏心生牴觸。這一對少年夫妻還是頗為恩愛的。

夫妻恩愛,喜在心裡的徐達自是傾囊相授,教給了朱棣諸般殺敵本領和統兵大略。朱棣也在多次軍事行動中,進步迅猛。

朱元璋為老四聯姻手握重兵且軍功第一的徐達,也是對朱棣的一種特別關懷。

果不其然,因為朱元璋的用心良苦,徐達病逝後,朱棣成為了北平軍事集團的統帥。在他就藩的第十年,即洪武二十三年,他奉命與晉王朱棡征討北元,朱棡膽怯畏懼不前,朱棣統兵進擊,收服北元太尉乃兒不花,俘獲蒙古大將索林帖木兒,大勝而還。

朱元璋大喜,命朱棣節制沿邊軍馬。

朱棣聲望日隆,成為九大攘夷塞王之首。

3

明洪武二十五年五月,太子朱標因感風寒去世。

年已六十五歲的朱元璋,急需新立儲君。

老二秦王朱樉、老三晉王朱棡,要麼在藩過失頗多,要麼才能平庸,都不堪大用。三十三歲的朱棣,無論是年齡,還是才能,都是理想的儲位繼承人。

朱元璋曾召集群臣在東閣會商,說:「燕王英武似朕,立之何如?」(《明史·劉三吾傳》)

他的言下之意很明確,就是要選擇朱棣為儲。

諸子之中,朱元璋最初封朱棣為燕王,駐守北平,在兵力部署上,首重朱棣。顯而易見,朱元璋很看重老四朱棣。況且,朱棣的軍功卓著,才幹超群,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所以,群臣都知道朱元璋此話的深意。

不料,湖南茶陵人、翰林學士劉三吾挺身而出,說:「皇孫年富,世嫡之子,子歿孫承,適統禮也。即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


不怕死的劉三吾,搬出朱元璋推崇的宗法繼承制,稱應該堅持嫡長世系繼承皇位。只有這樣,才符合儒家道統。如若不然,跳過老二、老三,而選擇老四,就是明顯破壞了立嫡立長的規矩。

劉三吾所謂「即立燕王,置秦、晉二王何地」,貌似是堅守儒家禮教觀念的士大夫的共識。他反駁朱元璋的易儲提議,其他重臣要員皆低頭不語,以沉默表示支持。

結果,劉三吾這一反問,應是將朱元璋擬立朱棣的建儲計劃頂了回去。

朱元璋大哭罷朝,劉三吾也被降為國子監博士,還付出了一個女婿被以坐贓處死。

朱元璋認為朱棣最像自己,在立國之初應該考慮過,但還是以皇長子朱標為儲君,並賦予實際儲權,就是要給大明王朝的皇位傳承立規矩,執行一條宗法制嫡長子皇位繼承制。

這是一條在歷代漢人王朝實行了兩千多年的政治規矩,即便很多朝代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執行到位,如西漢僅三帝為嫡子,東漢皇帝無一人為嫡子,兩宋十八任皇帝也只有三人為嫡子。

沒有讀過多少書的朱元璋,因為朱標早逝,想過改擇最有能力的皇子為嗣,卻因儒臣執言「立適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傳統,即有嫡便立嫡,無嫡才立長,最後妥協選擇朱標十五歲的次子朱允炆(長子幼殤)為皇太孫,待其死後成為後繼之君。

朱允炆即位不久,追尊朱標為孝康皇帝,廟號興宗,也算修補了朱元璋所寄望的父終子及的核心嫡長子皇位繼承制。

朱元璋放棄計劃,主要是不想因為皇位傳承,導致皇家紛爭。不意四年後,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對建文帝取而代之,而太祖制定的嫡長子皇位繼承制,仍然被作為明朝皇位傳承的最高標準。

傳聞朱棣不是朱元璋皇后馬皇后所生,而是來路存在爭議的碽妃所生,朱棣為了標榜自己為嫡出,也算是執行了太祖的嫡長子皇位繼承制,毅然安排史官將自己的生母定為馬皇后。他登基時,朱樉和朱棡皆已病逝,他也成為了太祖朱元璋新的、名副其實的嫡長子了。

也是嫡長繼承的宗法制觀念作怪,他在不喜歡多病的長子朱高熾、而承諾傳位救過自己性命的次子朱高煦的情勢下,最後還是決定立儲高熾。至於解縉所說的高熾長子朱瞻基為「好聖孫」,純為朱棣貫徹嫡長繼承制的一種故作高蹈的幌子。

儘管明朝十六帝,只有五人為嫡子,但,這條規矩一直貫穿至明亡。其間,明成祖朱棣、神宗朱翊鈞,在太子在位時,還公開指定太子的嫡長子(朱瞻基)或長子(朱由校)為皇太孫,以作為隔代儲君。這都是皇帝對於體弱多病的太子不放心,貌似學了朱元璋做了更多的後事安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