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不能穿針引線?粵繡只傳男不傳女,3000花佬如今僅剩1人

創新熱點 發佈 2020-05-25T17:40:50+00:00

湘繡、粵繡、蜀繡,蘇繡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繡,由於地理位置,人文風俗的不同,讓這四類繡種各具特色,精美絕倫。

湘繡、粵繡、蜀繡,蘇繡被稱為中國四大名繡,由於地理位置,人文風俗的不同,讓這四類繡種各具特色,精美絕倫。

在這當中,最為特殊的則是粵繡,清朝末期的文人曾經這樣描述粵繡的技藝:「鋪針細於毫芒,下筆不忘規矩,其法用馬尾於輪廓處施以綴繡,且每一圖上必繡有所謂間道風的飛白花紋,所以成品花紋自然工整。」

為何說粵繡特殊呢?

中國古代刺繡本來屬於女子的工作,而女子從小便要學習女紅也證實了這一點。但是在粵繡的行業中,繡工大多數為男性,甚至對女性有較高的門檻。這在其他三類繡種中,是絕無僅有的特殊。

清朝中期,廣州刺繡行業內,男性繡工被俗稱為「花佬」,並且這一時期也是「花佬」的興盛時期。當時由於廣州臨海,粵繡的出口貿易活動十分頻繁,可謂供不應求。因此粵繡行業十分興隆,這直接地促使了花佬行列的壯大。

在晚清鼎盛時期,僅僅是在小鄉鎮,便有五六十家繡坊,而廣州差不多有3000花佬。

在粵繡的歷史上,曾經有一條規矩,粵繡「傳男不傳女」,即便是妻子、女兒也沒有資格成為繼承人。這並不是性別歧視,而是由於粵繡在繡制的過程中需要工匠站著,並且拿著長針繡制,經常一站便是一整天,男子的體力優勢,能夠較好地完成這項工作。

當然,發展到後期,這項規矩也被打破。由於粵繡的貿易繁榮,人手不足,成了最大的困境。因此到了後期,女子也參與到粵繡的刺繡工作中。但此時男女工作的種類,也有所不同。

粵繡的刺繡工序分為上和下,女子主要按照圖稿繡制簡單的布序,這被稱之為「下工序」。而當女子繡好後再交給花佬繡制最重要且最複雜的部分,例如人物的頭部,動物的羽毛等等,這被稱之為「上工序」。

除此之外,花佬主要負責繡制精美的藝術品欣賞品,而女性繡工則主要繡制一些供神用品以及日用品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女性繡工大多是農閒的時候在家中刺繡,而花佬則需要在專業的學校學習四年半。儘管傳男不傳女的規矩已有所鬆懈,但是男工不能教女工這個行規,仍然被嚴格的把控著。

花佬還有特定的組織,如果一個花佬無妻無子,到了老年沒有能力賺錢時,組織會將他安排在老人生活的公寓,讓其安度晚年。在其死後,會安排人將其下葬,因此花佬的待遇,是非常不錯的。

但是伴隨著抗日戰爭,社會動盪,花佬組織遭到了解散,花佬再也沒有了生活來源,他們只能被迫轉行。

所以自上世紀50年代後,花佬的數量便大幅度減少,而女性繡工則開始增多。發展到現在,「花佬」這個稱號已經被人們漸漸所淡忘。

在廣州有一位八十八歲的老人許熾光,他是目前粵繡中的最後一位花佬。

許熾光出生於1932年,他從6歲開始學習粵繡,迄今為止已經80餘年。在粵繡的發展歷史中,幾經浮沉,從最興盛時期的廣州「三千花佬」,到如今只剩下許熾光一人,不禁讓人唏噓。

許熾光在刺繡方面非常有天賦,同時他在粵繡領域也頗有造詣。他曾被譽為「廣州一百雙巧手之一」,也曾經獲得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是獲此大獎的兩位廣繡大師之一。

2003年,已經退休10年的許熾光再次出山。他說:「看到廣繡現在的發展,我很遺憾,想在有生之年培養一批傳承人,守住這門藝術。」

於是他收了徒弟,值得一提的是,許熾光所收的是一位女徒弟,這位女徒弟也是許熾光打破行規,招收的第一個女徒弟。

許熾光曾經說:「我不想讓廣繡衰在自己的手裡,不想成為最後一個花佬。」他已經堅守了五十多年,但是非常遺憾的是,他始終收不到男徒弟。

儘管如此,許熾光還是表達了他對粵繡的熱愛。只要自己還能走路,那麼一定會將粵繡繼續傳承下去。

許熾光的匠人精神讓我們感動,哪一件工藝品不是工匠耗盡心血精心製成的呢?而我們更應該選擇主動去了解它們,傳承它們。

許熾光說自己最大的願望是後繼有人,不希望自己成為最後的花佬。而我們衷心地希望他的願望能夠成真,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能夠了解這逐漸消逝的美麗,粵繡。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