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我來談談知乎的2019

刺蝟公社 發佈 2019-12-31T12:17:18+00:00

這篇稿子的主角是知乎,它在2019年做出了非常多的嘗試,人們一直對它持有期待,我們觀察出的一個變化是:「人在美國,剛下飛機」,跑步奔赴商業化。

「刺探社區」是一個關於社區領域的欄目,我們關注深耕內容社區的網際網路公司和產品,記錄、觀察、研究它們的變化動態。這篇稿子的主角是知乎,它在2019年做出了非常多的嘗試,人們一直對它持有期待,我們觀察出的一個變化是:「人在美國,剛下飛機」,跑步奔赴商業化。

作者 | 語境

編輯 | Tim


在知乎面前,一直有兩個棘手的問題:一是精英圈層的高質量內容需求和日益增長的下沉用戶之間的矛盾,二是以知識付費為主的變現模式不足以支撐平台的商業能力。

知乎是一家「慢公司」,對待原生優質內容非常謹慎。過去幾年,知乎小心翼翼地推進商業化,有讚許之聲,也沒少挨罵。

2019年是一個轉折點,知乎做了不少「加法」,主動把更多精力放在「變現」上。

招募MCN機構、短視頻、好物推薦、直播、電商都是知乎對商業變現的探索。

在這些嘗試中,很多都能看到其他「大眾」平台的身影——「圈子」被稱為知乎版微博超話,「直播」試圖跟隨抖音快手打造知識秀場,「小藍星推薦」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國內種草社區「一姐」小紅書......

「知乎決定做這些內部孵化並不是前瞻性的,從MCN的發展情況來看,目前的效果並不理想。」蘇別告訴刺蝟公社(ID:ciweigongshe)

蘇別在2014年入駐知乎,屬於最早的一批原生創作者,現在在知乎有15萬粉絲。他是知乎第一批簽約MCN的KOL,在此之前,是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產品經理。在他看來,MCN招募計劃被提出時,官方就沒有把商業邏輯想的很清楚。

2019年,知乎開始全方位提速,但步調卻有些慌亂。

知乎越來越像微博了?

在這些「對標平台」中,知乎用戶對微博抱有最大「敵意」。

2017年知乎熱榜上線後,就曾出現「下一個微博即將誕生」的言論。

「熱榜」的定位,是知乎社區內容及全網話題的「溫度計」。「熱」體現了問題在知乎站內的討論熱度。

最初上線時,榜單的長度只有30條,隨著整個平台上問答內容豐富度的增加,現已拓展至50條。知乎2019年度回顧視頻中,熱榜的話題既包含對全網熱點、大事件的討論,也有知乎用戶關注的問題。

這些話題也形成了屬於知乎的特有文化。一個平台是否產生了獨特的內容生態,在於是否產生了自己的專有名詞。比如快手的老鐵,B站的前方高能,還有知乎的「謝邀」「人在美國,剛下飛機」「認真你就贏了」。

儘管知乎希望引導用戶科學「吃瓜」,但是榜單越長,內容越多,帶來的爭議也越大。

「感覺知乎的很多問題被帶偏了,回答也不客觀。」「娛樂八卦,低質無聊的情感問題,這些問題是怎麼上熱榜的?」「知乎熱榜為什麼逐漸向微博熱搜靠攏?」

用戶這麼敏感,與微博、知乎兩個平台的屬性有關。

娛樂已成為微博最鮮明的屬性,它的受眾廣,門檻低,和知乎原始用戶追求的高門檻內容相背離。

這與豆瓣書影音用戶對「豆瓣八組」的牴觸如出一轍。八組原名八卦來了,2018年封組整理後改名為鵝組,這個小組因娛樂八卦風生水起,有人將其稱為「養活眾多營銷號」的小組。它以及其他一眾八卦小組的出現,打破了豆瓣原有的秩序和屬於文藝青年的交互方式。

在「微博化」的質疑聲中,知乎卻並未放棄「微博化」進程,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意味著「大眾化」。

但實際上,「熱搜榜」並不是知乎的「救命稻草」,它就像是「圈子」秉持的社交性一樣,已經成了諸多移動內容App的標配功能,不論是新聞App,還是社區類App,乃至於音樂類App,都把這兩個功能附著在主產品上,這已經見怪不管了。

官方帳號對「知乎圈子」的定義是:「在知乎大社區里,存在著許多相同興趣、特徵的群體,圈子用小型群組的方式,為這些用戶提供一個更集中、更輕鬆的交流和互動環境。」

圈子廣場和微博超話的布局類似,板塊涵蓋了明星、興趣、行業、校園、情感、遊戲等分類。從圈子的定義來看,功能上也和百度貼吧、豆瓣小組相似。

從最新的第五期戰報來看,知乎圈子類型分布平均,用戶正處於「嘗鮮期」,暫時沒有形成鮮明的類別風格。既有最符合知乎調性的學習類圈子,也有關於生活和娛樂綜藝的圈子。

無論是知乎主動選擇,還是被動推進,「圈子」在用戶群中可以起到引導分流的作用。每個知乎圈子發表的短內容,僅該圈子可見,用戶不僅在社交互動中增強歸屬感,同時規避了自己排斥的內容領域。

對於新用戶群與傳統知乎用戶在內容需求上不可調和的矛盾,「圈子」似乎能給出一個解決辦法。前提是,對像豆瓣八組一樣異軍突起的現象有所預防。

大步邁進商業化

微博最早依靠成熟的廣告模式穩住平台營收。2019年第三季度,微博營收33.18億元,其中廣告營收占了29.28億元。

在微博,「買熱搜」似乎已經成為公開的秘密。一位傳媒行業的從業者告訴刺蝟公社,微博熱搜榜的標價會根據不同排名區間變化。

熱榜的出現,為知乎提供了新的廣告變現途徑,加上日漸頻繁的信息流廣告,用戶不由得感慨「知乎和微博越來越像」。

微博在第十年遇到「中年危機」,營收增速極速下降,收入遇到瓶頸。對比微博財報數據,微博2019年第三季度的營收增速僅有1.65%,且連續兩個季度僅有低個位數的增長。

知乎也不能以此為突破口。一位關注知乎的投資人朱敏告訴刺蝟公社,他認為知乎目前最難的,是沒有合適的或者說可以實現大規模收入的變現方式 。

如果說,過去知乎的商業化之路走得有些躊躇,現在的知乎開始在變現這件事上全方位提速。

2019年3月,知乎上線新的會員體系——「鹽選會員」,是對內容和服務體系的一次重要升級。5月,知乎首頁菜單欄改版。底部的「想法」一欄被「會員」取代。

「有人說這是因為產品需要妥協,我自己就是產品經理,我不認同這一點。即便從知乎最要直面的商業化出發,也能帶來十足的好處。」蘇別不能理解這樣的產品疊代。

「想法」有點像微博,但誕生的內容,從氣質和氛圍上都和微博完全不同。蘇別認為「想法」被下放到了二級入口,曝光量大大減少,「就好比一家經紀公司,把自家的頂流藝人雪藏,完全是匪夷所思的產品設計」。

蘇別身邊有不少像他一樣的創作者朋友,在知乎至少有5年時間,也熟悉一些知乎內部員工。他們發現很多負責知乎商業、社區的員工,自己是不用知乎的。「你可以從這一點上體會知乎目前的困境之一。」

雙十一前夕,知乎上線「小藍星推薦」,不僅讓用戶「有問題,上知乎」,還希望培養用戶「購物之前,先上知乎」的意識。

知乎平台有大量對各類產品的諮詢和討論,和其他平台對比,評論區答主的推薦或建議更加「硬核」。數碼產品不僅限於價格外觀和簡單功能介紹,從硬體到軟體都有專業拆解分析;美妝類的推薦測評,還會涵蓋化學成分的知識點科普。

小藍星榜單正是對這類信息的產品化形式,形成的推薦榜單和評分體系信任度也較高。主推的數碼、時尚兩大領域,累計超過75萬評價數據,也是基於內容數量和覆蓋用戶兩個方面的選擇。

無論從形式還是名字,「小藍星」都不難讓人聯想到種草平台小紅書,和「小紅心」榜單的邏輯也類似。

同為內容社區,小紅書作為生活方式分享社區,依靠用戶對於美妝、時尚類產品的UGC內容分享,有極強的種草、帶貨能力。5月,小紅書發布商品評價體系「小紅心」,據悉,「小紅心」是小紅書與用戶共同出品的商品評分體系,基於用戶的真實體驗,根據特定維度進行評分,為更多人的消費決策做參考。

小紅書曾面臨過「平台內種草,平台外買單」尷尬情況,口碑社區建成了,卻無法流量變現。2014年,小紅書開始涉足電商消費,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商業閉環。

2019年2月,小紅書砍掉自有品牌「有光」業務,在戰略層面降低電商的重要性,重新強化社區屬性,強調電商平台只是社區的延伸。做更純粹的社區,或許更有利於小紅書的商業化進程。

自營電商不利於社區生態的發展,小紅書轉而瞄準了直播「大風口」。在前段時間的創作者開放日中,小紅書宣布加碼電商直播。小紅書社區業務負責人柯南說,目前他們還在以探索的心態內測直播效果。

雖然知乎相關負責人士此前向刺蝟公社表示,小藍星與電商平台沒有相關合作,也暫未與知乎商業化相關功能關聯打通。但小藍星的出現,為知乎從內容平台到電商變現分成平台創造了可能。

這不是知乎第一次對內容領域的延伸。早些時候,男性種草社區CHAO、內測一個月就解散的短視頻項目「即影」、可添加商品連結的好物推薦、直播功能都是知乎對變現的探索,但都收效甚微。

從小紅書發展的經驗來看,「小藍星」的下一步動作更可能向「什麼值得買」這樣的導購平台轉變,與頭部電商合作。

給予蘇別最了解的MCN商業化情況,知乎的整體規劃比較混亂,目前的效果並不理想。

在他看來,MCN機構和知乎官方在商業化的共同利益上,並沒有達成一致性。MCN希望得到合法化的身份和更多官方資源的傾斜,而知乎則沒有在後者表示出足夠的誠意。從某種程度上,甚至試圖在從MCN身上薅羊毛,但由於涉及到保密協議,蘇別不方便透露更多信息。

多方位小步快跑的打法,顯現出知乎對商業化的焦慮,也缺乏清晰的商業化戰略方向。有人惋惜,「知乎現在的狀態非常尷尬,從一個主打內容的社區,變成了一個四不像。」

「因為投資人給的壓力太大了。」蘇別說,「我認為知乎做的這些內部孵化不是前瞻性的,而是抱著把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裡,說不準就能孵出小雞來的心態。如果能拼殺出來一兩個,知乎就可以續命向前。」

知乎的下一步

知乎的新晉投資人代表是快手和百度。

2019年8月12日,知乎正式官宣完成 4.34 億美元 F 輪戰略融資。快手領投,百度跟投、騰訊繼續跟投,這次的融資被業內人士稱為網際網路的一次「反字節跳動聯盟」。

站在投資方的角度,知乎專業深度的圖文內容,對於百度的流量和快手的短視頻內容各自互補。而站在知乎的角度,接受快手和百度的投資,除了對於資本因素的考慮,也是知乎在尋求內容上的聯盟。

11月29日,知乎在接受快手注資後,首次與快手垂直領域合作推出「快知計劃」,以鼓勵更多知識生產者。快手承諾將給單個優秀作品提供最高20萬元的獎勵,並將和知乎11月初開啟的扶持科學領域創作者的「致知計劃」結合。

內容付費與直播、電商、廣告一起,已經成為快手內容創作者的主要變現途徑。而知乎剛剛搭上快手的這趟快車。

快手成為2020年央視春晚獨家紅包互動合作夥伴,知乎在新年到來之際,也開啟了屬於知友們的「紅包派對」。

「紅包派對」的其中一個目的,正是為了鼓勵創作者。知乎市場團隊稱,「如果2019年你在知乎創作豐富,會有額外驚喜掉落」。

知乎用戶「夕雪」還通過嚴謹的數學模型得出如下結論:對於創作者來說,由於有先前的個人紅包補貼,創作者相對容易提現,以此可以大幅留住創作者。

知乎最有力的武器是高質量內容。儘管最近幾年出現一些負面評價,知乎依然是很多人尋求專業問題解答的首選。知乎大V半佛仙人對知乎的評價極高:「知乎的內容質量,討論質量,是中文網際網路領域最好的,沒有之一。

11月26日,知乎瞄準內容上線「知乎故事大賽」,也更加頻繁增加了對創作者真金白銀的投入——大賽為15名獲獎者準備了總額為500000元的現金獎勵,同時還有開設知乎鹽選專欄,影視、出版等商業化權益。

鹽選專欄屬於「鹽選會員」的付費內容,「鹽選會員」是知乎今年3月上線的全站會員體系,涵蓋高價值的付費內容權益、社區功能權益及會員身份權益三大維度。

從故事大賽的主頁面可進入職業故事檔案,收錄的故事來自知乎鹽選專欄,由知乎或全民故事計劃等故事大賽合作方出品,需要付費或充值鹽選會員才能解鎖全文。

鼓勵內容創作的故事大賽,的確也有引導用戶關注鹽選專欄,拉動會員業務收入的目的。據PingWest 品玩消息,「故事大賽」這個項目,正是由知乎內部的會員事業部負責。

相比之下,故事大賽對知識付費內容的引導,更貼近用戶價值取向、是用戶樂於接受的變現方式。正如豆瓣中,圖書購買連結、豆瓣時間的書影音類課程、自製文創周邊,都是文藝青年願意積極消費的產品或內容。

但無論知乎的商業化嘗試,是否符合大眾眼中的平台調性,知乎的每一步依然很難。

關於知乎接下來的商業化,朱敏告訴刺蝟公社,「知乎的投資人在今年的融資後,也基本都佛系了,總之急不來。」

(文中蘇別和朱敏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知乎去哪兒》,PingWest品玩

https://mp.weixin.qq.com/s/kSKlsK8Z9lOkm2aFEvSnew

2、《「知乎版超話」來了,「圈子」會讓知乎用戶找到歸屬感嗎?》,讀娛

https://mp.weixin.qq.com/s/21f6xpLuSXyKNZFBWCRLGw

3、《知乎「小藍星推薦」,能否成為國民信賴的消費參考榜單?》,刺蝟公社

https://mp.weixin.qq.com/s/0H4h2FC0HTfWYkvh1Nfs7w

4、《豆瓣不能死》,刺蝟公社

https://mp.weixin.qq.com/s/52m5uTSj9TJA2wZSAVNElA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