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回顧:人性善惡抉擇的A面B面

影視最前方 發佈 2019-12-31T05:43:51+00:00

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劇照人性善惡抉擇的A面B面整體而言,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討論的是人性善惡抉擇的A面B面,即便都是為了正義挺身而出,總得有人是人民的希望,還得有人是在黑暗中處理著黑暗的事,我想這個概念在這部電影當中特別明顯,檢察官哈維·丹特與蝙蝠俠兩人正是這樣的兩個存在

十餘年之後,《蝙蝠俠:黑暗騎士》仍是最好的超級英雄電影。這部電影除了善與惡的抉擇,價值觀的選擇,最令人難以忘懷的是喪心病狂的小丑。與其說《蝙蝠俠:黑暗騎士》是部超級英雄電影,不如說它是一部人性善惡抉擇的A面B面的寫實之作更為合適。當蝙蝠俠在黑夜神出鬼沒,將犯人打到無法招架,雖然消滅了高譚市的罪惡,卻引出深淵中最為瘋狂的惡魔。看似順利落幕的結局,小丑卻將眾人玩弄於股掌之間。威風凜凜的閃亮英雄,最終卻披著半毀的披風不幸殞落,留下承擔過錯的黑暗騎士,隱身於不堪的暗處,徒留這座以謊言掩蓋一切的城市。


小丑抉擇:追求瘋狂的混亂使者

記得,當年看電影的時候,儘管蝙蝠俠依舊帥氣,但小丑的印象卻是強烈到足以讓人作噩夢的程度。藻綠亂髮,紫色西裝,鋪上白粉的臉妝,以及雙頰鮮紅的裂痕,完全帶來令人作嘔的壓迫感。外表之外,眼神與表情更是顯現徹底的瘋狂,卻帶有對犯罪敏銳的天分。

原本《斷背山》的英俊小生,可說搖身一變,徹底化身成為把玩刀子的惡徒,渴望在人們臉上割出一道道笑容。正因為希斯·萊傑完美的詮釋,使得這部電影升華到另一個境界。一個足夠出色的反派,不只能將主角逼迫到絕境,建立起一整集的故事,更能讓觀眾為之顫抖,打從心底感受到恐懼。

對於有些人來說,他們只想目睹這世界燃燒破滅。

對於小丑來說,他並不是想要摧毀或殺死蝙蝠俠。不是的,這想法太膚淺了。因為蝙蝠俠出現,使得壞蛋無力反抗,卻給了小丑絕佳機會登場。因為他是沒有原則的,目空一切,毫無計劃的謀殺、爆炸,只用幾顆子彈跟幾桶汽油就把整座城市弄得雞飛狗跳。因為蝙蝠俠出現,他得以玩起更高級的遊戲,看似隨意出招的舉動,卻縝密的相互連接,通往最後的盡頭:擊潰蝙蝠俠的心智。

當他們玩著「好警察壞警察」的遊戲,蝙蝠俠力大無窮,但拿小丑始終沒轍。蝙蝠俠有弱點,他深愛瑞秋,渴望伸張正義,想成為希望的象徵,有著無可動搖的原則。可是小丑唯一想要的,只是將這位完美無缺的對手,拉到跟自己一樣瘋狂的層級,逼他踏錯一步,墮落至無限的深淵。

不不不!我才不想殺了你。你,完整了我的生命。小丑病態且愉悅的笑著!

小丑白話地道出他的可怕:混亂。他說他痛恨穩定、他說他享受混亂,他將自己的思維全盤說出,他還說:你(蝙蝠俠)跟我一樣,人們需要你的時候,把你當成英雄,人們不需要你的時候把你當成瘋子。他對於自己臉上被割開的笑臉,永遠有不同的故事,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反正,只要能賣弄一點同情,賣弄一點恐懼、賣弄一點神秘都好。

問題是,向來不按牌理出牌的小丑,也步上了正軌。開場搶劫銀行的戲碼,玩弄人的野心,一群人共同搶劫,最後只有一個搶匪可以活命,因為,他分別告訴每個同他搶劫的夥伴說:嘿,少一個人,就少分杯羹。這場戲處理的極好、極精彩,正因為猜不到下一步,所以心情七上八下。

而對照到他跟兩艘郵輪的群眾玩弄社會實驗,緊張度明顯虛了多倍。小丑喜歡混亂,諷刺的是,擊敗他的,也是混亂。當社會穩定時,一絲毫的混亂就會引起恐慌。

小丑後半段為了製造恐慌而混亂,讓混亂成了電影的常態,也破壞了電影前半段塑造的不確定感,既然能猜出他的下一步,小丑的恐怖,似乎也不那麼嚇人,畢竟:觀眾已經有能力理解他的舉動了。


瑞秋抉擇:摯愛逝去的心碎轉折

看完電影我認為,全片劇情的翻轉,就從瑞秋的死亡開始徹底引爆的。身為布魯斯·韋恩跟哈維·丹特共同深愛的女性,前者在黑夜打擊犯罪,後者在白天透過法律制裁罪犯,卻都拜倒在她的裙下。正如蝙蝠俠對哈維說的:你是我永遠也無法成為的希望象徵。如果哈維能夠成功,意味著蝙蝠俠得以高掛披風,不需要暴力的私刑正義來讓罪犯感到恐懼。

而且,當布魯斯·韋恩不再是蝙蝠俠的那天,他將有機會跟瑞秋重新開始,至少他是這麼相信的。於公於私,他都想讓這一切成真,但瑞秋的死使他必須背負英雄的身分,心懷愧疚面對來勢洶洶的小丑。

當我告訴你高譚市不再需要蝙蝠俠,我們就能在一起,我是認真的。

還有就是儘管小丑大方告訴蝙蝠俠瑞秋跟哈維的位置,他表示關鍵在於你從兩人之間選擇一個,但這並不是二選一的選擇題,而是小丑精心計劃的計謀。他知道蝙蝠俠一定會去救瑞秋,於是故意誤導他,給了他哈維的位置,一切都是為了讓瑞秋死亡。唯有瑞秋死掉,才能讓白色騎士與黑暗騎士同時痛苦不堪。

當蝙蝠俠站在瑞秋死去之地,身邊噴洒著水柱,黯藍的夜色灑落在絕黑披風上頭,一切顯得如此靜謐而哀傷。一個錯誤的選擇,不只讓他失去了摯愛,更一手摧毀了高譚市的未來希望。想要引發善意的行為,卻招致無限瘋狂的惡意。

現在的他,縱使多麼心灰意冷,都得戴起頭罩繼續奮鬥,來消弭內心的失落與懊悔。當瑞秋朗讀信件的聲音從背景傳出,更是令所有人心碎不已。當她認定了人生未來的伴侶及方向,隨即香消玉殞,留下的則是漫天飛舞的灰燼。


哈維抉擇:當偏執正義化為復仇怒火

作為電影中指標性的角色,擺動於心中的正義與偏執的意念之間,哈維·丹特從帥氣檢察官變成雙面人可說是典型的悲劇。然而,這不光只是因為小丑的計謀,更多是因為個性使然。對於正義近乎瘋狂的執著,使他不惜將槍指在無法言語的精神病患身上。全然相信自己,感到極度自信的他,不斷丟擲著兩面都是人頭的硬幣,試圖掌握自己的命運,卻遇上無法以常理計算的小丑,最終落得失去摯愛,燒傷半邊面容的結果。

但是,哈維不只是感到痛苦,而是成為了雙面人,不再壓抑他內心的暴戾之氣。事實上,任何人只要經歷糟糕的一天,都有可能變得瘋狂,小丑是,哈維也是。原先光明燦爛的英雄檢察官,卻成為迷戀機率,恣意復仇的惡鬼。

你若不是死得像個英雄,就是活得夠久目睹自己變成惡人!

如今,苟活下來的他正踏上他生前所說的道路:成為被仇恨包裹全身的惡人。其中一面燒毀的臉頰更象徵他不再擁有原則,而是憑藉機率奪取他人生命。化身雙面人的他,更成了小丑手中的王牌。小丑證明只要經過瘋狂的一天,即使是高高在上的光明騎士,都能變得像他一樣的怪胎,跨越理性的界線。儘管,他沒能讓市民的人性跟著泯滅,卻逼得高譚市少數崇高的靈魂跌入深淵。黎明到來之前的夜晚總是最為黑暗,但哈維·丹特沒能見到黎明到來,卻奮力投入黑夜的擁抱,不再回頭。

你不會以為我,正冒著輸掉高譚市靈魂的風險跟你打鬥吧?不,你需要一張王牌。而我的王牌,是哈維·丹特。

電影的中段觀眾就已經知道哈維·丹特最後會變成蝙蝠俠另一個知名反派角色:雙面人。

對我來說,雙面人比小丑更接近蝙蝠俠的本質。他是黑蝙蝠的反面,一個可以露面的英雄和一個真正握有政治實權的人。為了他,蝙蝠俠犧牲了自己的愛人、為了他,蝙蝠俠還得背黑鍋,將所有的過錯扛在身上,將所有的苦痛撒在無邊的暗夜。

我原本很期望雙面人會是下一集蝙蝠俠的重點人物;畢竟,有著俊美與醜陋的面貌、有著打擊罪惡與暗地作惡的衝突,他根本就是黑蝙蝠最該害怕的角色,要將蝙蝠俠玩到死,要孤立蝙蝠俠、要建立一個屬於自己的新帝國,除了雙面人,還有誰有這般能耐。


黑暗騎士抉擇:隱沒在隧道盡頭的光明

比起無數超級英雄來說,蝙蝠俠既沒有超能力,也沒有操弄人心的技能。正確的說,他除了很有錢以外,跟一般人其實並無二致。因此,他會感到痛苦,會有軟弱與沮喪的時刻。當他目睹許多人因他而死,人們開始仇恨蝙蝠俠時,他發現自己無法承受這一切。蝙蝠俠的無力與徬徨在此展露無遺,原本應該成為罪犯恐懼的化身,如今卻無法擊敗自己的心魔,想要公開自己的身分。

與其說《蝙蝠俠:黑暗騎士》是部超級英雄電影,不如說他是一部人性善惡抉擇的A面B面寫實之作更為合適。我們都曾渴望能有一番作為,成為人生中的英雄,卻受到無數打擊而放棄。我們就像瑞秋死後的布魯斯·韋恩,抱著空洞的蝙蝠面罩心碎不已。唯一不同的,是他有著管家阿福的陪伴。

布魯斯:今天,我發現蝙蝠俠的弱點:他無法承受人們的仇恨。你可以說:我早就告訴你了。

阿福:今天,我不想說。


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的結局,可說是近年來最震撼人心的收尾。當蝙蝠俠說出他要承擔雙面人的罪行,替整集故事添上悲壯的色彩。為了不讓人們失去希望,使得小丑贏得最後的勝利,即使是真正的英雄也不再被需要,只能在黑夜中逃亡。就算為整座城市拼盡氣力,終究只能跨上蝙蝠戰車,騎往隧道的彼端,迎接不名譽的未來。當出口的昏暗光線照亮前方,最黑暗的時刻或許已然過去,黎明的曙光即將到來。然而,為了換來這微弱的光明,高譚市將面對的,卻是閃亮的謊言以及英雄的離去。原先信賴不已的守護騎士,只能遁入黑暗,默默承受人們內心的恨意。


人性善惡抉擇的A面B面

整體而言,電影《蝙蝠俠:黑暗騎士》討論的是人性善惡抉擇的A面B面,即便都是為了正義挺身而出,總得有人是人民的希望,還得有人是在黑暗中處理著黑暗的事,我想這個概念在這部電影當中特別明顯,檢察官哈維·丹特與蝙蝠俠兩人正是這樣的兩個存在;而小丑的出現正是助推了人性善惡的兩難選擇,讓正義蒙上了一層陰影。

可以說是善(正義)跟惡(邪惡)只有一線之隔,只要有一個人助推他一把也能從英雄變壞人;我想在現實中多多少少也會遇到令人兩難的決定,而我們是否能從其中挑出一個最佳的選擇呢?又或是跳脫思維為這個選擇題做出最佳的答案呢?期待著你的答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