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消失的帝國遺址,哈拉和林

魅力草原天籟 發佈 2020-01-03T04:25:52+00:00

蒙古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於1976~1985年組織進行的哈爾和林考古發掘研究工作結束後,未回填挖坑而且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當地居民把生活垃圾等廢物倒進挖坑裡,甚至某些覺悟低的人從遺址上取走磚瓦、石碑等遺物利用於現代建築當中,導致遺址周圍環境被嚴重污染,有些遺蹟和遺物慘遭破壞。

占地121967公頃的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包含了鄂爾渾河兩岸邊遼闊的牧地與可追溯到西元六世紀的考古遺蹟群及蒙古帝國的首都——哈爾和林,2004年,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世界遺產委員會描述:占地121967公頃的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包括鄂爾渾河兩岸遼闊的牧地與可追溯到公元6世紀的考古遺蹟群。此外,這個地區還包含13世紀和14世紀成吉思汗的大帝國首都哈爾和林。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中的遺址都清楚地反映出遊牧生活、遊牧民族社會與管理和宗教中心的共生關聯性,並且展現出鄂爾渾峽谷在中亞歷史上的重要性。現在這片草原上仍有蒙古國的遊牧民族在此放牧。



蒙古帝國的首都所在地

鄂爾渾峽谷在中亞歷史上有重要地位,它曾經是13至14世紀蒙古帝國的首都所在,見證了蒙古帝國幾個有意義的歷史階段,也反映了原始蒙古的遊牧文化和當時蒙古商業貿易、軍事、政治、宗教的發展狀況。峽谷內幾處宗廟的遺址反映了當時的蒙古已經受到佛教和西方文化的雙重影響,出現融合的趨勢,展現出的重要性。鄂爾渾峽谷文化景觀核心是哈爾和林古城。



蒙古中部的鄂爾渾河流域,自古以來是北方各遊牧民族駐牧的地方,許多遊牧民族曾在這裡建立政權並修建都城。成吉思汗於1220 年,在古代客列部或回鶻都城的基礎上創建了蒙古帝國首都——哈爾和林。由於蒙古帝國的強盛使哈爾和林成為當時世界著名城市,而且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扮演了世界政治、外交中心的角色。現在哈爾和林古城已成為珍貴的考古學文化遺存。哈爾和林是一座具有中原漢族建築風格和北方遊牧民族草原生活特色的城市。蒙古帝國前四汗,即成吉思汗、窩闊台、貴由、蒙哥均坐鎮哈爾和林管理皇朝。由於蒙古帝國的強盛,哈爾和林城畜牧業、農業、商業、手工業、宗教、教育、科技和政治外交等諸方面都得到很高的發展,成為蒙古帝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忽必烈遷至大都後哈爾和林失去帝國首都地位,但仍為蒙古地區最重要的城市,受元朝統治集團的重視。元朝時期,哈爾和林前後設置和林轉運使司、和林宣蔚司、和林路等行政機構,並派宗王出鎮,加強對漠北地區的統治和管理。元朝滅亡後,蒙古統治中心又從中原地區移至漠北。北元初期,仍以哈爾和林為都。由於明軍的屢次攻占和蒙古各部內亂,哈爾和林城逐漸荒蕪。


中原和遊牧文化融合的建築風格

哈爾和林城及城內的宮殿體現融合中原漢地和北方遊牧民族文化建的築風格,在古代回鶻民族或11至12世紀克列部的都城的基礎上規劃和擴建。整體設計規劃,既體現了漢族傳統的城市布局觀念,又體現了具有北方民族遊牧生活的草原特點。哈爾和林城由外城和宮城兩個部分組成。


外城:平面呈不規則長方形,南北牆為1500米,東西牆,長的地方為1120米,短的地方為580米,主軸方向為北偏東30 度。外城周長約5.2公里,約 3英里,這與馬可·波羅說的「哈爾和林,城延袤三里」非常接近。城牆用黃土板築,殘高約0.5~2米。外城四牆各設一門,沒有瓮城,南牆破損比較嚴重,可能是,1586年建造額爾德尼召時被破壞。


外城內,一條南北向大街和一條東西向大街交會在城市的中央,並通向四門。兩條大街的交會處形成十字街頭,十字街頭的東南角有一處寬約 22 米、長約 34 米的遺址,即手工業作坊和商業店鋪。此外,外城內外,還有許多建築遺址。根據史料記載,在城內,除兩大居民區以外還建造了「宮廷書記們的若干座巨大宮殿,十二座屬於各種不同民族的異教徒的廟宇,兩座伊斯蘭教徒寺院,一座基督教徒的教堂」等建築,但是大多無法確定其準確位置。


宮城:即窩闊台汗興建的「萬安宮」(土門阿姆古朗圖斡耳朵)。萬安宮位於外城西南偶,「宮殿圍牆呈不規則方形,長約255米,寬約220~255米,內有5個台基,中央的台基高約2米,上有大型殿址……周圍的四個台基的建築面向中央大殿,類似唐宋宮殿的布局。」萬安宮主軸方向為偏西10 度,其方向和位置與城市街道的整體布局不太協調。


萬安宮由覲見大廳、側樓和大門殿組成。宮城中北部有一處長 80 米、寬 55 米、高 3 米的遺址,這就是修建在高高的地基上的萬安宮覲見大廳。大廳中央部分的地板鋪的是綠色釉磚,而大廳北部的地板鋪的是未上釉的磚。大廳地面上有支撐大廳的 64 根柱子的花崗石鑄礎,通過 2000 年德蒙聯合考古隊的發掘工作,現在這 64 塊鑄礎已全部露出地面。遺址上還發現了許多紅綠色的板瓦、筒瓦和瓦當,這應該是大廳頂部的建築材料。


靠近大廳左右兩面的是側樓。在這裡發現了許多珠寶、錢幣和貴族們才能享用的銅鏡和金銀首飾等。所以,可以斷定這裡是倉房或者諸王、貴子們的豪華住宅所在。大門殿遺址位於宮城南牆的中部,長約 30 米、寬約 15 米,這裡是宮城的入口處。蒙哥汗時期,巴黎工匠威廉師父在這裡製造了一顆大銀樹,在它根部有四隻銀獅子,每一隻獅子嘴裡有一根管子,噴出白色的馬奶。在樹幹裡面,有四根管子通到樹頂上,管子的末端向下彎曲。在每一根管子上面,有一條鍍金的蛇,蛇的尾巴盤繞在樹幹上。這四根管子中,一根管子流出葡萄酒,另一根管子流出哈剌忽米思,即澄清了的馬奶,另一根管子流出蜂蜜酒,另一根管子流出米酒。在每一管子下面,即在樹的根部,在四隻獅子中間,有四個盆,準備各自承接一種飲料。在樹頂上,他製造了一個手執喇叭的天使。大門殿與覲見大廳之間有一個比較寬敞的平台,這顆「銀樹」就建造在這裡。宮城的南側有一隻用花崗石雕塑成的龜趺,龜背上有方形切口。這樣的龜趺在哈爾和林附近共有四座,皆為聖旨碑文的台座。



珍貴的考古學文化遺存

哈爾和林古城遺址是珍貴的考古學文化遺存,對其進行考古調查、發掘研究的同時採取措施加以保護和修整甚為必要。該遺址的考古研究工作雖取得一些成果,但仍存在破壞遺址、盲目改造遺蹟遺物等問題。遺址附近進行大面積農業耕作、建造灌溉設施、電纜、工廠等以短暫的經濟利益為目的建設項目,使哈爾和林遺址受到嚴重破壞。蒙古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於 1976~1985年組織進行的哈爾和林考古發掘研究工作結束後,未回填挖坑而且沒有採取任何保護措施,當地居民把生活垃圾等廢物倒進挖坑裡,甚至某些覺悟低的人從遺址上取走磚瓦、石碑等遺物利用於現代建築當中,導致遺址周圍環境被嚴重污染,有些遺蹟和遺物慘遭破壞。


哈爾和林有著光輝燦爛的文化與傳統,承載著一種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它記錄了蒙古帝國盛衰的歷史,保護哈爾和林古城遺址等於保護蒙古帝國的歷史文化。做好哈爾和林古城遺址的保護與修整工作不僅對蒙古國文化遺產有著重大的意義,而且對世界文化遺產具有深刻的影響。

轉自:宣講家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