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膜馬鈴薯早熟豐產栽培技術,先了解一下,再考慮種不種

小農聚焦 發佈 2020-02-26T05:46:40+00:00

為了提高農戶種植業的收入,進而提高收入,本文總結地膜馬鈴薯早熟豐產栽培技術要點,包括馬鈴薯栽植的田土選擇、地塊的整理、馬鈴薯品種的選擇、種薯催芽及適時播種,以及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時採收等,以供參考。


近年來,農作物種植產業的發展速度相對較快,馬鈴薯作為一種糧菜兼用的農作物,對農業的迅速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馬鈴薯具有相當多的特點,如豐產、早熟、栽培季節性要求不強、可以廣泛種植等。特別是地膜栽培技術的運用可以使馬鈴薯提早成熟,給農戶帶來較高的經濟效益。為了提高農戶種植業的收入,進而提高收入,本文總結地膜馬鈴薯早熟豐產栽培技術要點,包括馬鈴薯栽植的田土選擇、地塊的整理、馬鈴薯品種的選擇、種薯催芽及適時播種,以及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及時採收等,以供參考。具體如下:

馬鈴薯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別稱有土豆、洋芋等。馬鈴薯的莖分兩部分,即地上莖、地下莖。馬鈴薯的營養價值高、適應力強、產量大,是僅次於小麥和玉米的第三大重要的糧食作物。同時,馬鈴薯是一種比較喜冷涼的農作物,屬於塊莖繁殖,比較耐寒。另外,還可以將馬鈴薯作為一種優良的間套作物。早春時期可以利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使馬鈴薯縮短生長周期。

1、馬鈴薯栽植的田土選擇

因為馬鈴薯的適應性相對較強,因此對栽植的土壤環境要求不高,疏鬆的土壤或肥沃的沙土,以及方便排灌的田地均可。由於馬鈴薯屬於茄科作物,收穫的是地下塊莖,因此馬鈴薯的種植地建議挑選前茬沒有栽種茄科農作物的土地。

2、地塊整理

在馬鈴薯栽植田土選擇的基礎上,馬鈴薯栽植前需要對即將栽種的地塊進行土壤深耕,播種馬鈴薯前還需要再進行一次土壤深翻,這樣可以將田地里的土塊打碎,進而將田地里原作物的根茬等雜物清理乾淨,最後把馬鈴薯田地的地面進行平整。

3、馬鈴薯品種的選擇

種薯最好選用早熟、高產且抗病抗逆強等優良特性的脫毒品種,不能使用商品種薯。同時要求馬鈴薯的種薯形狀整齊,大小合適,馬鈴薯也要有光滑細嫩的表皮、鮮明的芽根、完整的薯塊。

4、種薯的催芽及適時播種

為了去除病薯及壞薯,首先要將選好的種薯放在陽光下每天曬3~4h,持續兩三天。馬鈴薯種植有2種方式,一種是切塊種植,一種是整薯種植。切塊種植是對確定好的馬鈴薯種薯進行切塊,馬鈴薯種薯切塊前先用0.1%~0.2%的高錳酸鉀或40%甲醛液對切刀進行消毒處理。馬鈴薯種薯每塊留兩三個芽眼,質量控制在30~50g。切好的馬鈴薯種薯需要用草木灰進行拌種,促進馬鈴薯種薯切口癒合及消毒後種植。

整薯種植不再對馬鈴薯進行切塊,這樣可以避免通過切刀產生病毒以及細菌性病害。整薯種植後的優點是馬鈴薯出苗整齊,有比較一致的結薯時期,薯塊生長整齊。與此同時,整薯種植比馬鈴薯種薯切塊種植病害少且抗逆性強,整薯種植一般選用20~50g的種薯進行種植。一般需要在馬鈴薯播前20~25d進行催芽。催芽的環境溫度保持在15~20℃,暖種催芽一般是攤放兩三層進行的,當馬鈴薯的芽長約1cm時對種薯進行上下翻動,這樣可以使馬鈴薯的種薯受光均勻。待到馬鈴薯的芽呈現深綠色或紫色,有白色根點長出的時候即為狀芽。

馬鈴薯播種期一般在3月上旬或中旬,這時地溫一般在3~5℃,選擇在這個時期播種是為了避免馬鈴薯幼苗遭受冷凍的危害。在馬鈴薯播種後便開始用地膜覆蓋住畦面,並用較細的土在地膜四周壓實,同時為防止風吹壞地膜,破壞保溫效果,每間隔2~3m用土塊壓住地膜。當馬鈴薯幼苗長出一兩片葉時,為了避免地膜的表面溫度過高對幼苗燙傷,在天氣沒有寒潮時,可以在幼苗長出的位置劃出一個十字口,這樣可以把幼苗引出地膜外,為了保溫,還可以用細土將馬鈴薯幼苗周圍地膜封閉嚴實。需要注意的是,放苗需要選擇在光照不強烈的情況下進行,陰天可以全天進行該項工作。在馬鈴薯生長過程中,要經常觀察地膜及穴孔處的雜草生長情況,如果發現有雜草,一定要及時進行清除,這樣可以防止雜草頂破地膜,保護馬鈴薯生長環境。

5、田間管理

由於馬鈴薯生長的特點是地上部分的莖葉和地下部分的塊莖同時進行生長,因此為了確保馬鈴薯高產,一般施肥原則是「重鉀、控氮、補磷」,促控結合,做到促下控上。當馬鈴薯地上莖葉部分有徒長現象時,就會影響地下部分的塊莖生長,這時候應注意控制地上莖葉部分的瘋長。可以採用多效唑可濕性粉劑兌水後對葉面噴霧的化學控制方法保證馬鈴薯產量。等到馬鈴薯齊苗後需要進行除草,並根據馬鈴薯的長勢進行追肥,及時補充磷肥、鉀肥等。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需要注意合理灌溉,馬鈴薯種植過程需進行4次灌溉,一般灌溉時間在馬鈴薯的發棵期、開花期、膨大期、澱粉積累期。

6、病蟲害防治

馬鈴薯生長前期的病蟲害主要是地下害蟲,有蠐螬、地老虎、螻蛄等。後期主要是地上害蟲,有塊莖蛾、28星瓢蟲、蚜蟲等。對於馬鈴薯生長期間的地下害蟲一般使用敵百蟲粉劑與細土攪拌,在馬鈴薯行間撒施,再蓋上土,也可以採用敵敵畏乳油兌水噴霧。這樣對地下害蟲的防治效果較好。

對於馬鈴薯生長期間的地上害蟲。地老虎主要是對馬鈴薯靠近地面處的莖進行咬食,進而造成缺苗斷壟的情況。針對地老虎可以採用燈光誘殺或糖蜜誘殺器,還可以在馬鈴薯幼苗基部四周的土面上撒上嘧啶氧磷乳油製成的毒土。28星瓢蟲的幼蟲和成蟲主要對馬鈴薯葉子進行咬食,針對這種蟲害可以採用敵百蟲噴霧,這種化學藥劑對28星瓢蟲的幼蟲和成蟲的殺傷力較強。在28星瓢蟲危害嚴重時,可每隔14d噴藥1次進行防治。蚜蟲同樣也會造成馬鈴薯減產,其在吸馬鈴薯植株汁液的同時還能傳播多種病毒,進而對馬鈴薯造成直接危害。尤其在馬鈴薯塊莖形成期,蚜蟲會使馬鈴薯產生病毒病,不利於馬鈴薯的生長,可以採用抗蚜威、樂果、滅蚜凈等殺蟲劑多次進行噴霧,防治蚜蟲。

對於馬鈴薯的病蟲害防治一般按照「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做好以下5項措施:第一,馬鈴薯播前選好品種;第二,處理好馬鈴薯栽植的土壤;第三,馬鈴薯切塊種植時對切刀進行消毒;第四,馬鈴薯種薯做好消毒浸泡;第五,馬鈴薯生長期間做好化學藥劑防治。

7、及時採收

為了實現地膜馬鈴薯的早熟豐產,要對馬鈴薯及時採收。當馬鈴薯的莖葉由綠變黃並且出現葉片脫落的情況時,馬鈴薯的地下塊莖已經停止生長,此時馬鈴薯很容易與薯秧分離,加之馬鈴薯的產量也達到了最高點,應儘快進行採收。對於還沒有成熟的品種,要在天氣變冷(霜凍)前,採取軋秧、割秧、藥劑殺秧等方法對馬鈴薯進行催熟,以免馬鈴薯遭受冷霜,對產量造成影響。

8、小結

地膜馬鈴薯的早熟豐產栽培技術研究是一項持續性的工作,只有科學種植馬鈴薯,主動了解馬鈴薯的種植技術,自覺使用優良的馬鈴薯品種,才能提高馬鈴薯的產量,進而帶來更高的經濟收益。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大家都能夠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種植方式,如果對你有用的話,記得給筆者點讚轉發評論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