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地區每百平方公里2-4隻雪豹 實現世界數量最多個體識別

三江源國家公園 發佈 2020-02-12T04:39:13+00:00

北京大學博士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負責人 史湘瑩:我們這次進行社區的調研,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對社區的人獸衝突的頻次以及態度進行調查,一方面我們在這個地方做了自然體驗的項目,我們也想對這個項目做一個評估。

三江源地區野生動物生存狀況調查

三江源國家公園及祁連山國家公園,是我國2016年批准設立的第一批試點國家公園。今年,這兩個國家公園將正式掛牌成立。這兩個國家公園以及周邊地域是我國乃至世界上珍惜野生動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區。為了進一步摸清這些野生動物分布的情況,一支專業的調查隊伍,從去年11月到今年1月中旬,布設了700多台紅外相機,調查近百個村落,在這些地區不斷有了新的發現和結論。下面,讓我們跟隨這支調查隊伍,來關注這次調查有哪些新發現。

本次調查由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山水自然保護中心、以及青海省林業廳,三江源國家公園管理局,祁連山國家公園管理局和當地政府一起組成。我國的三江源國家公園和祁連山國家公園,分布有大量的珍稀野生動物。本次調查,除了對上述地區的珍稀野生動物進行關注和救助外,也為當地保護部門在未來對這些珍稀動物的保護及解決野生動物和當地百姓衝突提供及時的應對策略和合理的建議。

動物監測調查負責人 李沛芸:這一次,我們差不多收了400台相機,涉及到的監測人員將近200名。我們一般會將照片進行篩選。然後把照片按照物種分類,把我們重點研究的雪豹、金錢豹等重點物種會提取出來,所有的這些原始數據我們會發送到北京的研究中心,由研究團隊的人員進行進一步深入分析。

本次調查除了紅外相機的檢測分析這些野生動物的生存狀態以外,還將利用問捲入戶調查等方式,對當地發生的獸畜衝突事件,人和野生動物衝突事件以及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狀況和動物保護意識進行深入的調查。

北京大學博士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負責人 史湘瑩:我們這次進行社區的調研,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對社區的人獸衝突的頻次以及態度進行調查,一方面我們在這個地方做了自然體驗的項目,我們也想對這個項目做一個評估。

本次調查主要在三江源國家公園保護區及祁連山國家公園進行,這兩個國家公園是我國2016年批准設立內的第一批試點國家公園,今年三江源國家公園保護區及祁連山國家公園即將正式掛牌成立。所以,本次調查也將為這兩個即將正式成立的國家公園提供重要的資料和數據。

實現世界上數量最多的雪豹個體識別

珍稀野生動物雪豹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又稱為高原精靈,它們的數量非常稀少,且大多分布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導致人類對它們的觀測和研究比較困難。但是,這不影響專家們對雪豹研究的興趣和重視程度,經過多年的努力觀測,我國的動物學家首次在雪豹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實現了世界上最大數量的雪豹個體識別。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雪豹,通常棲息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裸岩和高山寒漠地帶,是全世界生活海拔最高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據專家統計,目前全世界的雪豹約有4500至7000隻,而有效繁殖種群的數量可能只有2500隻。號稱「雪山精靈」的雪豹,屬於個體獨居動物,喜歡夜間活動,由於分布海拔較高,加上活動範圍大,有的能活動上千公里,行蹤神秘莫測,身影難得一見,導致人類雪豹的研究一直比較難以開展。

北京大學教授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呂植:那麼現在雪豹的分布,在我們國家占到60%,其他就是中國周邊的亞洲國家,確實我們把雪豹稱為「高山之王」,雪豹的分布範圍在中國是上百萬平方公里,真正做研究的地方,加起來也就兩萬平方公里左右,占2%都不到。

近年來,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的調查人員在三江源國家公園和祁連山國家公園等地深入調查後,發現許多雪豹活動的痕跡,隨著科技的發展,出現了紅外相機,能夠在不打擾野生動物活動的前提下,在各種高海拔寒苦地區代替人員蹲守來進行全天候監測。紅外監測手段的應用,使得雪豹這種高原精靈的影像不斷被拍攝到,從而,人類對雪豹的認識也越來越加深。

北京大學博士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史湘瑩:我們在青海的話實際上涉及到了11個點的社區的檢測工作,這11個點超過了700多台紅外相機,我們現在有超過300名牧民檢測員在幫我們維護這些紅外相機,我們通過培訓當地老百姓進行紅外相機的布設還有維護、收回等等,大大提高了我們社區檢測的效果。

通過近年監測和數據篩查,調查人員發現,在三江源保護區的核心區的青海玉樹雜多縣昂賽鄉,是雪豹集中分布的區域之一。

北京大學教授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呂植:雪豹的分布密度有大有小,取決於它的食物的分布,如果食物的來源比較豐富的話,它的活動範圍就不用那麼大,我們在三江源地區分布沒有像蒙古,巴基斯坦那樣大,蒙古曾經有個雪豹是幾千平方公里,我們這兒就幾十平方公里,側面反映我們食物資源是比較豐富的。

由於集中分布了數量較多的雪豹,雜多縣昂賽鄉又被成為「雪豹之鄉」,為了更深入研究雪豹,科研人員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在昂賽鄉布設了300多台紅外相機,並把相機交給培訓後的當地動物監測人員。

北京大學教授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呂植:一個人管一到兩台,都有人來監管,我們不光在昂賽拍到了雪豹,還在同一位點上,拍到了豹子,棕熊,狼,猞猁,大型的食肉動物在同一位點上,這個在全世界也是非常難得的,在昂賽這條溝里,我們通過識別,雪豹是有花紋的,每個動物是花紋是不一樣的,可以通過花紋來識別不同的雪豹。

據專家介紹,雪豹的個體識別不適於用面部特徵,而是靠雪豹身上的斑紋,但是由於雪豹的斑紋並不是左右對稱的,因此對比識別時需要選用雪豹左側、右側或尾側三個角度的照片,然後,分析豹紋關注的特徵包括:斑點的大小、形狀、拓撲結構。觀察鑑別時,通常把雪豹身體分為幾個區域,分別觀察區域中的斑紋。如果有3個或3個以上區域的斑紋都相同,就認定為同一隻雪豹。

北京大學博士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史湘瑩:做昂賽鄉全境的調查之後,布設了70個格子,80台紅外相機,檢測了超過30萬張的紅外相機的照片數據,我們通過個體識別分析出來這裡有40個雪豹的個體。

據了解,如此大數量的雪豹個體識別,也是世界上目前為止最大數量的雪豹個體識別。

北京大學教授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呂植:目前在一個區域識別出這麼多的個體數量,這是第一個。從密度上看,每100平方公里,2到4隻。

野生動物保護:「居民參與 社區監測」是關鍵

調查發現,近幾年來,三江源國家公園裡的珍稀野生動物數量越來越多,老百姓的保護意識也越來越強。這是如何實現的呢?當地政府及科研保護部門的一個做法非常有效,我們就「如何保護雪豹」這一事例來看看當地是怎麼做的。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山水自然保護中心等科研人員在玉樹雜多縣昂賽鄉識別出40隻雪豹個體後,在當地政府支持下,舉辦了一場特殊村民會議,會議的主題,就是給識別出來的雪豹取名字,能給後山雪豹取名,老百姓的激情很高,每個人都積極發言。

北京大學教授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呂植:讓監測員同時給監測到的雪豹取了名字,這樣讓他感覺到有擁有感,他們取的名字,都是雪山之王,什麼精靈,按藏語起的名字。另一條山溝,他們取的名字,所有都按他們的神山,所有雪豹都姓神山的姓,神山家的孩子,也是受山神庇護的,很好地把監測活動和當地的文化結合起來。

我國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三江源保護區,是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條大河的發源地,平均海拔4000多米,據調查統計,三江源保護區內,有1200多個村子。2016年,三江源自然保護區成為我國體制內試點的第一個國家公園。

北京大學教授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呂植:三江源國家公園,最大一創新就是,由老百姓成為保護者,從國家的角度還給他們發工資,又有一部分的收入,老百姓從保護中獲得收益,保護成了三江源老百姓的一個生計了,也是一個工作。在三江源我們現在做的所有監測都是靠老百姓來做,村子裡會選出來監測小組,每一條山溝由幾個牧民負責這個山谷里的紅外相機的布設,也監測其他的野生動物。

據專家介紹,由本地牧民參與生物多樣性監測,並發揮主體作用的模式,稱為社區監測。老百姓和科學家的合作模式,能夠讓普通人參與到科學研究中去的做法,叫做公民科學。近年來,三江源國家公園和當地政府委託北京大學生命科學院、山水保護中心等科研機構,實施了對當地居民社區監測的培訓,進行了公民科學的普及,並取得良好的效果。

北京大學博士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史湘瑩:經過我們政府的宣傳工作,以及很多的培訓,我們現在的居民有比較強的保護能力和很好的態度。我們發現雖然每家每戶每年都會有幾隻牛或者家畜會受到野生動物的襲擊,有這些損失,但是我們的社區都知道是保護動物,同時也覺得野生動物吃家畜可能不是那麼嚴重的事情,所以還沒有發現任何報復性的獵殺行為。

如今,三江源國家公園地區的牧民,都有了很好的動物保護意識,在遇到雪豹吃牛或傷害家畜的事件時,第一反應絕不會是抄了工具上去擊打驅趕雪豹,而是用趕緊拿出手機或者用監測紅外相機對著雪豹拍攝,看雪豹是怎樣吃牛,然後怎樣撤走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