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三國英、法、德歷史上的"秦始皇"是誰?

逗比魚的大千世界 發佈 2020-03-28T01:59:19+00:00

英、法、德,是公認的歐洲三大強國,雖然論歷史悠久遠不如咱中國,但它們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別看如今地球第一強是美國,可想當初,英法德才是地球事務的主宰,不僅在歐洲各種折騰,還去禍亂亞非國家,從中世紀群毆到兩次世界大戰,它們歡騰著呢。

秦始皇是咱們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這個咱都知道,而今天我想和大夥說說類似於秦始皇的三位歐洲君主。英、法、德,是公認的歐洲三大強國(屬斯拉夫人的俄羅斯一直不被歐美承認是"正兒八經"的歐洲國家),雖然論歷史悠久遠不如咱中國,但它們對世界歷史的影響實在太大了,別看如今地球第一強是美國,可想當初,英法德才是地球事務的主宰,不僅在歐洲各種折騰,還去禍亂亞非國家,從中世紀群毆到兩次世界大戰,它們歡騰著呢。

先說英國。咱中國五代十國的時候,英格蘭的"秦始皇"出現了,即第一位"不列顛人的君主"——最早統治整個英格蘭的國王,他叫阿瑟爾斯坦,不過這人在英國歷史上的能力和地位遠不如他的爺爺,他爺爺的雄才大略和文治武功才更像秦始皇,即公認的英國的"國父"阿爾弗萊德大帝(Alfred the Great,849—899),他也是史上唯一獲得"大帝"(the Great)稱號的英國人。

阿爾弗萊德大帝的時代,咱中國是唐朝末期。那時候,不列顛正處於"七國時代",英格蘭版的戰國七雄各種混戰,阿爾弗萊德大帝便是七國之一"威塞克斯王國"的國王。871年他即位時,"七國"的其他六國已基本臣服於"威塞克斯",但兇猛的丹麥人橫掃了大半個英格蘭——那時的丹麥可是野蠻至極最愛侵掠,即著名的"維京海盜"。阿爾弗萊德一開始和丹麥人打仗時屢屢受挫,但他並不氣餒,而是積攢力量,總結經驗,最終在878年愛丁頓戰役中大破丹麥軍隊,後又收復了被丹麥人占領的倫敦(那時倫敦還遠非首都)。

此後阿爾弗萊德繼續增強軍力,修繕城堡,還建立了英格蘭歷史上的第一支艦隊。他的"文治"也相當厲害:成立了好多貴族學校,並親自把拉丁文經典翻譯成古英文。這位擅彈豎琴的國王還下令編撰了法典和《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要知道,那時候的歐洲人,可沒幾個識字的。

阿爾弗萊德雖然沒能徹底趕走丹麥人,也沒能統一英格蘭,但他在歷史上第一次讓英格蘭人有了民族意識,也為後代們的成功奠定了基礎,被認為是"英格蘭"的締造者。他的兒子長者愛德華利用老爸打造的強大軍隊,又收復了好多地盤;到"大帝"的孫子阿瑟爾斯坦在位時,再接再厲,終於成為統治整個英格蘭的第一位君主。

再說法國。路易十四和拿破崙可能是歷史上最著名的法蘭西君主,但最早被公認為"法蘭西國王"的人則是腓力二世(Philippe II Auguste,1165—1223),他也是法國歷史上唯一獲得"奧古斯都"(這詞兒最早來自於古羅馬第一位皇帝屋大維,即"神聖、高貴、至尊"的意思)稱號的君主。

腓力二世·奧古斯都的時代,咱中國是南宋時期,那時的歐洲各國經常混戰,而腓力二世是法蘭西卡佩王朝的國王,他1880年即位時才15歲,但他智商極高,雄心勃勃,計謀多端,外號"小狐狸"。他利用英格蘭王室的內鬥從中漁利,打敗了英格蘭國王約翰(失地王)後,占領了諾曼第、安茹、曼恩和普瓦都大片地盤,還參與指揮了第三次十字軍東征。尤其在1214年的布汶大戰中,他大破英國、德意志神聖羅馬帝國和弗蘭德斯(今比利時一部分、荷蘭一部分和法國一部分)聯軍,被尊為"奧古斯都"。他還改革了司法制度,加強了中央集權。在他之前,法蘭西卡佩王朝的王權很弱,國王的領地就一點點,正是他的努力,才奠定了法蘭西統一的基礎。

巴黎這座城市,就是腓力二世時才開始被確立為不可動搖的法蘭西首都的地位,腓力二世還興建了巴黎大學,並開始修築羅浮宮。此後法蘭西曆代國王不斷努力,法蘭西的地盤也越發擴大,到17世紀"太陽王"路易十四時代,法蘭西的王權和實力達到極盛。

最後說說德國。德國真正成為統一國家是要到很晚的時候,即19世紀"鐵血宰相"俾斯麥時代,但早在中世紀,就已經有"德意志"這個詞了。真正完成德意志統一大業的君主是威廉一世(即俾斯麥的領導,普魯士國王,後成為德意志皇帝),可在威廉一世之前很久,德意志歷史上就已經有類似於"秦始皇"式的強權雄主了。

公元8、9世紀雄霸歐洲的查理大帝去世後,他龐大的帝國被他的三個孫子瓜分,其中一塊"東法蘭克"逐漸成為所謂的"德意志王國",也稱"日耳曼王國"。

咱中國五代末期北宋初期的時候,奧托一世即"奧託大帝"(Otto I the Great,912—973)成為德意志王國的君主,這位智勇兼備的日耳曼人對內利用教會和封建主的各種矛盾來加強自己的王權,對外進行多次戰爭,尤其在955年奧格斯堡之戰中打敗了兇猛的馬扎爾人(匈牙利人),又入侵義大利,給自己扣上了義大利國王的王冠。961年他出兵幫助教皇約翰十二世平定了羅馬貴族的反叛,教皇特感動,就在羅馬的大教堂為他加冕,宣布他是"羅馬人的皇帝"。就這樣,赫赫有名的"神聖羅馬帝國"就此成立了,當時德意志王國是它的主體,奧託大帝也被譽為"德意志之父"。

這位德意志的奧託大帝和前面咱說的那位英格蘭的阿爾弗萊德大帝還有點關係——他迎娶的王后伊迪絲是阿爾弗萊德大帝的親孫女,奧托送給妻子的新婚禮物就是今天德國的著名的城市馬格德堡。奧託大帝夫妻倆去世後,就葬在馬格德堡大教堂。

我說的這三位歐洲國王,都不是咱中國漢朝劉邦或唐朝李淵那樣的開國君主,在他們之前,英、法、德的君主們還有好些個,這就和秦始皇嬴政並非秦國開創者、之前秦國君主有好多一樣。但他們都是把各自王國帶向強大(或奠定統一、或升級帝國)的關鍵人物。雖然在他們之後,英、法、德各自的歷史上還有好多強大君主,如愛德華一世、伊莉莎白一世、路易十四、拿破崙一世、腓特烈大帝、威廉一世(即前面說的那位統一德國的威廉一世,並非英國歷史上的"征服者"威廉一世)等,但阿爾弗萊德大帝、腓力·奧古斯都和奧託大帝在歷史上的作用依舊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很多大事 他們都是先行者;很多模式,他們都是開創者。就像秦始皇那樣,他們也是他們歷史上影響深遠的"第一位"。

本文為李萌獨家撰寫,喜歡的記得訂閱本頭條號。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