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不把趙雲當兄弟,斷送了漢室復興的希望

用歷史來說歷史 發佈 2020-05-19T19:53:07+00:00

想起來之前讀的王夫之《讀通鑑論》,讀到史學大家王老先生那句:「向令先主以篤信羽者信公,聽趙雲之言,輟東征之駕,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時,連吳好以問中原,力尚全,氣尚銳,雖漢運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灑於許、雒,而徒流於猇亭乎?

想起來之前讀的王夫之《讀通鑑論》,讀到史學大家王老先生那句:「向令先主以篤信羽者信公,聽趙雲之言,輟東征之駕,乘曹丕初篡、人心未固之時,連吳好以問中原,力尚全,氣尚銳,雖漢運已衰,何至使英雄之血不灑於許、雒,而徒流於猇亭乎?」

筆者對於這句話頗有感觸,得讀書心得體會一篇,現傳上網絡與諸位分享。

這句話的意思是劉備不聽趙雲之言,執意要東征孫權的感嘆。當時的情況是,孫權偷襲荊州,殺了關羽後,劉備打算奪回荊州,也算是為了給關羽報仇,不顧趙雲的苦苦哀求,依然發兵與東吳決一死戰,結果在猇亭之戰中慘敗,把季漢開國精銳部隊幾乎打光了。猇亭之戰的失利,使得季漢的國力受損嚴重。使得後來諸葛亮北伐之時,不得不面對無兵無將可用的窘迫局面。

假如劉備聽趙雲的話,局面又會是什麼樣子呢?劉備率領大軍準備伐吳,孫權派遣使者求和來了。如果劉備肯聽趙雲的話,可以以大兵壓境的態勢,迫使孫權妥協。

這樣劉備可以逼迫孫權交出來出賣關羽的糜芳和傅士仁二將。因為當時的局面對東吳非常不利,這樣的話,孫權一定會屈服,把糜芳和傅士仁兩員叛將交給劉備。而劉備就可以處置這兩名叛徒,就關羽之死的問題給天下人一個交代。

假如劉備沒有猇亭之敗,劉備駕崩之後留給劉禪和諸葛亮的就不會是一個爛攤子。也不會導致諸葛亮北伐的 時候面對無兵可用的局面,如果劉備沒有把季漢開國精銳打光,諸葛亮北伐之時,就不會只給趙雲幾千兵馬出箕谷做疑兵。趙雲以數千兵馬做疑兵出箕谷,都把曹真的主力部隊拖住了。如果諸葛亮給了趙雲幾萬兵馬,以趙雲的勇猛和鄧芝的謀略,箕谷之戰的結果還真未可知也。

諸葛亮北伐之時,兵少將弱,皆因劉備猇亭損失太大所致。若劉備一直把趙雲當做兄弟看待的,聽趙雲的話放棄東征改為北伐,或者準備北伐,其實劉備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那麼復興漢室的希望就會大大增加,只可惜啊,劉備不聽趙雲之言,導致了猇亭之敗,使得漢室復興無望。

大家怎麼認為呢?歡迎在留言區評論。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