戛然而止的中國人,開始真正的關心糧食和蔬菜

品牌農業智庫 發佈 2020-02-11T06:13:39+00:00

◬舊時茶館|圖源網絡「這是立體的構畫,描在這裡許多樣臉,在順城腳的茶鋪里,隱隱起喧騰聲一片。各種的姿勢,生活刻劃著不同方面:茶座上全坐滿了,笑的,皺眉的,有的抽著旱菸……」

再沒有哪刻如現在一般渴望擁抱曾視作平凡的恆常瞬間。保持靜定的核心,幸好這日子裡有茶。


作者 | 絲思

擱在一個月前,你原本準備如何度過農曆新年的假期?按照原計劃,這會兒的我本應窩在雲南大理隨便一間民宿的庭院裡,泡茶讀書,為奔忙了一年的肉身找個徹底放鬆的精神角落。等茶湯升騰的功夫,和天南海北的陌生人閒話遠方。

明天和意外,意外先來。忙亂更改行程安排時有片刻晃神,怎地突然就體會到了民國大時代中的國民心態。你我來自浙江四川江西雲南湖北的小鎮鄉村,陡地共同擁有了新身份:「宅家的遊民」。再沒有哪刻如現在一般渴望擁抱曾視作平凡的恆常瞬間:大理古城葉榆路上的農場餐廳冒起的炊煙,窩在樓頂露台遠眺蒼山,身旁的老狗憨憨入睡,年輕的遊客舉起杯,嬉笑間消化掉又一瓶「風花雪月」。


如織的遊民仿如一夜之間遁入了一座座寂靜的房間,躺在床上刷手機的人們內心卻呼嘯著無數種喧囂,誰都難氣定神閒。保持靜定的核心,把目光投向可為參照的相似故事,在那場生長於戰火中的西南聯大傳奇中,我獲得了些許答案。

1940年,昆明,剛考入西南聯大的中文系學生汪曾祺迷上了泡茶館

所謂「泡」,指的是長時間地坐在茶館裡「殺時間」;一壺普洱老茶伴一本書,本屬「陽春白雪」的自修生活浸染至地氣濃郁的煙火之地。那是戰火紛飛的年月,窮學生們一路流離,找尋一張寧靜的課桌都屬奢侈。在昆明文林街的茶館裡自習、社交、發獃、乃至談情說愛,生活的構面看似奇異,實乃自自然的無奈之舉。


◬舊時茶館 |圖源網絡

「這是立體的構畫,描在這裡許多樣臉,在順城腳的茶鋪里,隱隱起喧騰聲一片。各種的姿勢,生活刻劃著不同方面:茶座上全坐滿了,笑的,皺眉的,有的抽著旱菸……」

林徽因曾在《昆明即景茶鋪》如此描述彼時的知識人「泡茶館」景觀。在生活物資條件最為匱乏的時代,日後成為國之棟樑的年輕學子反而爆發出人之所有的極大精神潛能。

告別聯大歲月經年後,汪曾祺仍然記得當年有位姓陸的同學「是一個泡茶館的冠軍」。據汪老在《聯大舊憶》中追述,此人的一天從在茶館裡洗漱開始,泡一碗茶,看書到中午,起身吃午飯,繼續看書直到夜幕闌珊。

存在即感知。或許是雲南特有的多樣性水土滋養了知識人於處境艱難之際仍平靜追尋光明的能量。這片土地不僅浸潤過「南渡的星辰」,它地氣中蘊藏的獨特風味總離不開一縷普洱茶香。因茶而串聯起的大時代故事已是餘暉,而今置身茶馬古道的故地思茅(今普洱市),這座因普洱茶而聞名的小城群山環繞,瀾滄江自北向南縱貫全境,茶樹良種雲南大葉種茶在此自然生長。


雲南普洱,瀾滄江縱貫全境,因普洱茶而聞名

作為亞洲最重要的跨國水系湄公河的中國境內河段,瀾滄江流域的地區孕育了滇茶。在諸多獨屬於雲南的生態茶滋味中,我尤為偏好普洱熟茶。以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渥堆發酵後變換輕巧形態,化身成「餅」、「磚」、「沱」、「團」乃至「小方片」的形態流通於世,那醇厚平和的滋味與實惠的價格令它成為不挑胃口的日常茶飲。

相較於普洱生茶的剛烈苦澀之味,普洱熟茶的風味香甜,宛如和煦春風中走出的端莊少女。等春來臨的解乏日子裡,蝸居小屋裡燒水,投茶,待水沸騰衝入茶碗,幾秒鐘的辰光里看那金紅色的芽頭從熟普小方片上脫離,沉浮於湯中漸漸舒展開身姿;燜上幾秒出湯分杯,一股馥郁的陳香襲來,如春風拂面。趁熱一口入喉,醇濃甘甜之味唇齒留香;連飲三杯身上漸暖,那緊繃的情緒也隨之舒緩,於品飲享受之外多了一重審美意味。


一款高標準熟普,由有機鮮葉經過嚴苛標準製成,茶鮮葉種植過程嚴格按照有機管理進行,未噴洒一滴殺蟲劑,依賴原生態多樣化的生物及物理方法控制病蟲害。在普洱的茶廠,傳統茶師對待茶的鄭重態度頗有著老派手藝人的嚴謹。為了達到中國、歐盟、美國、日本四個國家地區的有機認證,特選用天然礦泉水渥堆發酵,每生產1公斤成品茶,就要用掉0.6公斤泉水。

近來所飲的這款有機普洱熟茶,我更習慣稱呼它為「小方片」。脫離慣常的餅茶形態,便攜的「小方片」由金色錫箔紙包好,把玩手中好似一塊誘人的巧克力。茶餘飯後、辦公休憩、無聊發獃之際,隨手拿起一片有機熟茶輕巧投水,免去青筋勃起苦撬的尷尬;一片一泡,片刻間生髮中日常所能尋到的雀躍欣喜。


今日晨起泡茶,隨手刷微博時看到有博主感慨近來的日子真真實現了海子在《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詩中描述的心境: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從明天起/和每一個親人通信」

我們正在度過一場不平靜的冬日,那些久未停下來珍視的平凡日常,在以茶相伴的空間中生出一絲別樣的珍貴。春日或許遲遲,但萬物終歸復甦,趁這段難能可貴的時間關照自身,幸好這日子裡還有茶。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

作者 絲思

來源 三聯生活周刊

關鍵字: